占豪:2014年的大國博弈脈絡
(2015-01-01 08:40:50)
大國博弈背後的利益邏輯
自近代西方大航海以來,人類社會即進入快速的全球化時代。最初的全球化,是西方列強侵略其它國家和民族,並對這些國家和民族進行殖民的過程。在列強殖民的過程中,世界主要博弈是在列強之間展開,他們為爭奪殖民地大打出手,大戰小戰不斷,並最終釀出人類兩場巨大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後,以美國和蘇聯為代表的東西方陷入冷戰,全球化演變成了兩極對立。美蘇兩極對立格局隨著中國國家戰略調整發生劇變,最終美國在無奈的情況下,以戰略空間換中美合作,並最終在東西對抗中促使蘇聯解體崩潰。蘇聯解體後,世界由兩極對立轉為單極霸權,美國一躍成了世界「警察」。
2014年的國際政治主線仍然是美俄博弈。
正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擁有霸權地位的美國,並不滿足於自身所擁有的霸權地位,而是希望構建一個「長生不死」、永立世界之巔的「地球帝國」。在這個「地球帝國」里,美利堅擁有世界規則的制定權,擁有全球初級商品和主要流通商品的定價權及流向控制權,擁有全球軍事、貨幣、科技、輿論等霸權……總之,美國可以像理想中的「上帝」一樣,操控這個世界的一切,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這種無限慾望的推動下,美國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並劍指伊朗。但令世人欣慰、令白宮遺憾的是,「地球帝國」夢想功敗垂成,美國在兩場戰爭耗了十來年,耗出來了一場由美國始發的世界經濟危機,美國卻並未實質性地得到什麼。
為轉嫁危機,美國做了兩件事:一件事在2008年11月8日至9日率先在華盛頓召開了第一次G20峰會,領導20國集團進行全球性的救市。另一件事是在11月底,看各國救市政策差不多都出來了,美國祭出美國的救市政策——量化寬鬆(QE)。
之所以轉嫁危機需要做這兩件事,是因為只有通過各國政府主導的聯合救市,方能在短期內刺激世界經濟走強。只有是經濟走強,世界範圍內才需要更多美元,美國接下來的QE才能將美元釋放出去。通過對外釋放幾乎沒有成本的美元,美國不但可以稀釋境外持有美元者的財富,還能降低自身的債務壓力。
通過這種「乾坤大挪移」手法,美國私營部門在過去數年時間內完成一定程度的去槓桿化,降低了自身的經濟風險。當然,經此之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風險反而增加了,美國政府的風險也增加了。譬如,歐債危機就是在G20聯合救市一年多後爆發的,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內戰也是這一系列政策的國際副作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爾街日子這幾年過得倒非常滋潤。
當然,美國政府的債務近幾年也因此劇增,財政壓力巨大。雖然美國私營部門去槓桿化做得不錯,但美國債務黑洞並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通過新的會計準則加上美國股市上漲帶來的資產重新估值,使得債務黑洞暫時被掩蓋了。問題在於,股市不可能長期漲下去,美國經濟根本不足以支撐美國股市這麼漲下去,未來一旦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債務黑洞再次暴露,則新的、更大的危機就可能來臨。為了維繫這一切,美國必須有新的抉擇,從而解決這些潛在的危險問題。
美國解決的辦法筆者在《大博弈中國之危與機》中有詳細闡述。概述起來就是,美國需要更多境外資本到美國來投資,接盤美國當前的高價資產。美國的機構、企業,在高位將這些資產套現,然後再用這些套現的錢和美聯儲手裡邊近3萬億美元的超額準備金(通過金融機構可製造出二三十萬億美元的資本流動性)可以釋放的巨額資金,一起到世界上收購因美元加息及其它原因被打壓的低價資產。最後,美國再通過一系列政策對這些低價收購的資產進行價格重置,如此可一舉解決美國自身的債務危機,恢復經濟增長活力。
美國戰略上要實現這一切,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結束QE,製造加息預期,從而烘托出長期走強的預期;二、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亂局,並製造更多亂局,來迫使更多資金到美國避險。
對於前者,美國需要營造出美國經濟高增長的氛圍和預期,美國在統計上讓2014年一季度經濟下滑2.9%,讓2014年3季度GDP增速達到5%,目的就是做出這樣的預期。據報道,今年6月美國發布了第一季度GDP報告的最終版,連同此前發布的報告初版、修正版來看,可以發現有些東西實在太奇怪:4月公布的GDP增長率初值是0.1%,5月底發布的修正值是-1.0%,6月公布的終值則大跌至-2.9%。導致如此波動的主要原因是:商務部初版報告顯示,如果沒有奧巴馬醫保,1季度GDP的增長率其實是負的;而在修正報告中,奧巴馬醫療法案對GDP計算作出的貢獻達400億美元,但是等到最終版報告,這400億美元又神奇「消失」了,奧巴馬醫療法案完全變為GDP增長的拖累。對此,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商務部將在今年尋找一個合適的時間,用這筆資金給某個季度的GDP帶來強勁推動。
對於後者,美國充分利用和製造更多亂局,則是為了讓資本感覺世界其它地方不安全,只有美國安全,從而迫使避險資金迴流美國。2014年的國際大事,就是圍繞這樣的邏輯展開的。藉此,我們不妨對2014年的一些大事進行一些梳理。
2014年大博弈棋局
2014年的大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美俄博弈脈絡,在明;一條是中美博弈脈絡,在暗。兩條主線脈絡,三個主角,中俄是戰略「小夥伴」,美國則同時與中、俄較勁。
在這些博弈當中,在美國的率領下,西方對俄態度逐漸趨於一致。與對俄態度不同的是,西方在對華態度上則明顯趨於分化。美國領導下的西方對俄羅斯,恨不得置於死地而後快;對中國,美國是一邊打壓、一邊拉攏、一邊妥協;歐盟的主要國家則是不斷深化與中國的雙邊和多邊合作。
我們先從美俄博弈的脈絡理一下2014年的大事件。
美俄博弈脈絡:
2014年,大國博弈對抗最激烈的就是美國和俄羅斯,對抗區域從中東的敘利亞被美國強力推到了烏克蘭。這起地緣政治博弈,最終導致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下台流亡、烏克蘭國家內戰和克里米亞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是什麼原因導致烏克蘭局勢演變成今天這個這樣呢?在占豪看來,根本原因有四:
一、美國認定俄羅斯為當前最大戰略敵人。
我們知道,2013年9月,在敘利亞政府軍對反對派武裝剿滅取得巨大優勢,甚至已接近消滅之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表示要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軍進行軍事打擊。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全力軍事支持敘利亞為籌碼,最終迫使奧巴馬放棄了該計劃。美國在中東試圖推翻巴沙爾政權的計劃由此遭到強大阻力。
美國無法推翻巴沙爾政權,距離推翻伊朗政權就更遠。不能推翻伊朗現政權,美國「地球帝國」的夢想就面臨徹底破產的危險。白宮將戰略無法推動的原因歸於俄羅斯普京因素。於是,針對烏克蘭的顛覆計劃展開實施。事實上,普京阻擋美國的時間在2013年9月,烏克蘭危機的爆發在2013年11月22日,中間也只隔了兩個來月。
我們知道,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索是由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欲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導致。這樣的事件,本該歐盟出來主導協調,但當時的烏克蘭反對派亞采紐克等勢力則完全聽命於美國,以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為目標製造各種混亂。在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最後時刻,德、法、波蘭等國曾與俄羅斯、烏克蘭及烏反對派達成和解協議,但達成協議後不久,反對派即發起總攻,並最終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迫使其流亡俄羅斯。
美國之所以這麼快挑起了烏克蘭危機,根本原因之一是美國已認為俄羅斯是美國戰略計劃推行的最大敵人。在白宮看來,只有搬開俄羅斯這塊絆腳石,才能進一步實施戰略計劃。於是,在美國的支持下,烏克蘭反對派推翻了亞努科維奇政府,使得烏克蘭陷入混亂、內戰,並最終也讓俄羅斯陷入了困局。
二、為挑起新冷戰。
在美國支持下,烏克蘭危機爆發。之所以要挑起烏克蘭危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國試圖通過烏克蘭危機,重新促發新的歐、俄新冷戰,由歐、俄新冷戰最終演化出新的全球東西方大冷戰。
美國為何要搞歐、俄新冷戰和全球新冷戰呢?對美國來說,只有搞歐、俄新冷戰,才能破壞歐、俄新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只有讓歐、俄對立起來,美國才能在歐亞大陸上樹立一個歐洲的敵人。只有樹立一個歐洲的敵人,美國才有理由加強已半癱瘓的北約軍事同盟關係,也才能提升在歐洲的軍事、政治及經濟控制能力。只有提升了這種控制能力,美國才能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全球霸權能力。而這一切,都必須阻止歐盟和俄羅斯發展擺脫美國控制、弱化北約同盟的歐俄新關係。只有促使他們為敵,避免他們進一步的經濟融合及政治文化交流,美國才能統領這裡的一切。
一旦歐盟和俄羅斯冷戰開打,美國就可以通過領導歐盟展開對俄羅斯的經濟封鎖,通過打垮俄羅斯的經濟,來消滅掉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當俄羅斯這個敵人被消滅,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絆腳石就被搬開了,美國的全球霸權也就能得以鞏固。
三、拖垮俄羅斯,才能左右中東。
中東是美國執全球權力牛耳的核心,因為石油美元是美國控制世界的經濟基礎。美國要想實現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就必須完全控制整個中東。只有控制整個中東,才能拿到對國際原油的絕對定價權。要控制整個中東,就必須幹掉敘利亞和伊朗。而擋在敘利亞和伊朗前面的,正是俄羅斯。所以,對美國來說,拖垮俄羅斯,才能真正左右中東。借烏克蘭拖垮俄羅斯,就是美國的既定戰略計劃。
四、拖垮俄羅斯,才能全力對付中國。
在美國看來,中國是其未來全球霸權的真正對手。根據世界銀行和IMF的計算,2014年中國的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哪怕按照當前的匯率口徑統計,中國的GDP超過美國也就是未來五六年的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發展空間遠不是未來五六年就會停下來的,而是還有不可限量的巨大空間。中國的這種發展潛力,讓美國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但是,由於中國和美國經濟融合得過於緊密,直接對付中國對美國自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戰略損失。而且,如果美國直接對付中國,鷸蚌相爭必然漁翁得利,俄羅斯和歐盟一定會藉機在全球範圍內搶奪美國的戰略利益。
所以,對美國來說,必須先制服俄羅斯,收服歐盟,才能全力對付中國。而要收服歐盟和制服俄羅斯,就必須挑起歐、俄新冷戰。挑起歐、俄新冷戰,引爆烏克蘭局勢是最好的一步棋。
事實上,為了進一步激化烏克蘭局勢,馬航MH17被擊落可以肯定是一次大國角力下的有預謀事件。MH17被擊落,無論從能力、動機角度觀察,還是從各方證據分析,兇手都指向了烏克蘭政府軍(具體分析可參考占豪微信)。但是,這起事件,美國卻極力栽給親俄的民間武裝,甚至直指兇手就是俄羅斯。美國的意圖很明確,一則試圖通過這一事件進一步惡化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二則通過這一事件將俄羅斯醜化成「人類公敵」。
由於俄羅斯掌握較多證據,而美國卻無法拿出更多證據,同時烏克蘭又刻意隱藏了不少證據(譬如可以拿出來的機組人員與空管中心的通話錄音),結果這一事件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如今,包括美國、歐盟國家、馬來西亞、烏克蘭等當事國好像對這一事件都不再關注,只有俄羅斯方面還在繼續探尋真相,並不時發布相關消息。好像死亡的大多數人不是荷蘭人或馬來西亞人,而是俄羅斯人。而根據俄方最新消息,已有新證據證明客機是被烏克蘭政府軍擊落。)。雖然事件不了了之,但歐俄關係進一步惡化的目的卻達到了。馬航MH17被擊落事件發生不久,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得如火如荼。為應對制裁,俄羅斯雖然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不但進行了一些反制,還採取了很多穩定經濟的措施。但鑒於美國聯手沙特對國際油價展開打壓,俄羅斯經濟仍然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2014年年尾,美國又針對俄羅斯盧布進行了一輪攻擊,盧布兌美元短期內一度暴跌至1:80,這較年初盧布兌美元的匯率跌超50%。俄羅斯由此承受了更巨大的壓力。
可以預見的是,2015年國際油價在美國和沙特的聯手下將繼續下跌,甚至會跌破40美元,俄羅斯經濟在2015年必然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美俄鬥法除了導致烏克蘭大亂,歐俄關係惡化和俄羅斯經濟承受巨大壓力外,還促成了另外兩件大事發生:一件是中俄戰略、經濟等合作進一步深化;另一件是ISIS的瞬間壯大。
關於中俄戰略靠近、深化合作,從1990年代末期就已經開始,那是在俄羅斯遭到西方忽悠之後的無奈之舉。21世紀中俄的合作,一方面是因為西方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俄羅斯無法融入西方的迫不得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俄無論是戰略利益還是經濟都有很好的互補性。但是,中俄戰略靠近得如此之快,根本原因還是美國促成。特別是進入2014年,由於美國對俄羅斯的緊逼,俄羅斯加速投入中國懷抱,不但很快在「一帶一路」戰略上和中國達成一致,俄羅斯出口能源也開始由歐洲方向轉向中國。甚至,過去因對中國抱有戒心一直被俄羅斯擱置的開發俄遠東方案也被俄羅斯自己主動拿了起來。
客觀上,這是美國間接幫了中國大忙。因為,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方案中俄雙方談了差不多20年,開發俄羅斯遠東的方案時間也不短了,短期內如此快的促成,根本原因還是國際局勢的劇變,而這一切都是美國一手推動的。如果沒有美國的逼迫,甚至包括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俄羅斯恐怕也不會那麼痛快就答應配合。再扯遠一點,如果不是美國展開對中國進行圍堵包夾,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時間很可能會進一步推遲。
至於ISIS的發展與壯大,則完全是美國一手造成的。事實上,ISIS早在利比亞戰爭時就曾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支持,作為反對派攻打卡扎菲政權。2011年,前美國總統候選人、著名議員麥凱恩還和今年8月份被擊斃了的ISIS新聞發言人合過影。
ISIS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根本原因有三:
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過去數年一直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打擊巴沙爾政權。在美國為首的西方支持下,包括ISIS在內的敘利亞反對派逐漸壯大,其中作為基地組織的分支之一的ISIS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儲備。
二是奧巴馬2013年9月空襲敘利亞的計劃雖然被普京阻止,但還是嚇了巴沙爾一大跳,政府軍自此基本停止了對反對派的打擊。在此期間,伊拉克內部卻在爭權,無暇顧及伊拉克北部和敘伊交界的區域,ISIS就是在這些區域逐漸發展壯大。
三是美國為了私利,對伊拉克政府的救助請求置之不理,縱容ISIS不斷做大,直到ISIS危及到美國盟友——伊拉克庫爾德人自治區的利益美國才出手。美國的出手猶如輕輕點水,僅僅是幫助庫爾德人擴大地盤,卻並未真心下功夫打擊ISIS,也沒打算真正消滅ISIS。美國是想利用ISIS打擊敘利亞政府軍。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國對ISIS的空襲方向可知。ISIS正是在美國飛機炸彈空襲的驅趕下,重新回到了敘利亞,並不斷侵蝕政府軍控制地區的軍事基地和重要油田。
如果不出意外,未來當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無力顧及中東時,還會考慮採取強力措施推翻巴沙爾政權,以換取下一步對伊朗的封鎖,為進一步推翻伊朗政權做準備。雖然這麼做很難成功,但美國這麼做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說完美俄博弈脈絡和相關事件,我們再分析中美博弈脈絡下的國際大事件。
中美博弈脈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相輔相成、未來可相互貫通成閉環的大國區域發展戰略。中國提出的這兩個大戰略,一方面是立足於自身的發展基礎、發展空間及未來國際社會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破解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對於前者,大家都好理解,對於後者很多人則並不清楚。
事實上,早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之前,美國一邊在2010年開始搞遏制中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另一邊則在2011年7月由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提出以阿富汗為樞紐,將南亞、中亞與西亞連起來,以實現「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絲綢之路」計劃(相關詳細分析可參考拙作《大博弈 中國之危與機》相關章節)。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從東西兩向將中國包裹起來,打斷中國向東拓展空間和向西的發展的路線。站在美國戰略角度思考,一方面是為了圍堵中國,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分化歐亞大陸的戰略。
針對美國的包夾,中國很快提出了「一帶一路」兩個戰略來破解。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不但可以將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還將所有相關國家的未來發展利益統籌了起來,以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才看到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四年多來舉步維艱,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至今難以取得共識,「新絲綢之路」計劃更是無影無蹤。反觀中國提出的「一路一帶」戰略,在過去的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向東聯動了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太平洋島國;向西不但聯動了中亞、東歐,甚至已經引起了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的濃厚興趣;向南,東南亞國家主動加入合作,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已經開始運作,中巴經濟走廊也在開展工作;向北更不用說,中俄不但合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甚至已經開始合作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
中國的這些戰略,不但對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構成了沉重打擊,甚至已經動到了美國控制歐亞大陸之根本。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2014年也沒少針對中國「耍小動作」。
2014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了藏獨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試圖干涉中國內政的意圖盡顯。在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一周後,我國雲南昆明火車站爆發恐怖襲擊,造成29人死亡,130多人受傷。事件發生後,美國再三猶豫後才發表不情願的譴責聲明。對於這次恐怖襲擊事件,雖然不能說事件與美國直接相關,但疆獨份子的首領之一熱比婭長期受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支持,該基金會的主要資金來源則是美國政府撥款。
客觀上,美國政府是間接支持了恐怖分子。而此時境外恐怖分子操控這起恐怖襲擊,顯然是為了給中國社會製造恐慌,增加中國社會安保支出,提升中國經濟運行成本。在大國博弈越來越激烈的時刻發生這種惡劣事件,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類似境內外聯合的恐怖事件在接下來的5月份再次發生。5月22日,新疆烏魯木齊發生恐怖襲擊爆炸案,案件共造成39名群眾死亡,94人受傷。
昆明恐怖襲擊發生一周後的3月8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離奇失聯,至今飛機仍無下落。在這起飛機失聯事件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也有太多疑點讓人對事件本身的性質生疑。
一方面,飛機是有主觀意圖的折返飛行,而且是機組人員主動關閉了與空管中心的聯繫。據報道,在飛機折返途中,機長曾用衛星電話與馬來西亞方面通話聯繫,具體內容不得而知。種種跡象表明,MH370飛機有很大概率是被機長劫持,至少最初一段時間飛機是在機長控制下折返的。至於劫持的原因,很可能與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瓦爾被再次判刑有關,這就牽扯到了馬來西亞錯綜複雜的國內政治。後來,安瓦爾也承認,該機長是其黨派成員,和其還有親戚關係。
更為詭異的是,一個那麼大的民航飛機要飛躍監控嚴密的馬六甲,還要飛入印度洋,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迹」。可別忘了,在那些區域,有包括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國的軍事雷達,莫說一個巨大無比的波音737客機,就是一架戰鬥機恐怕也很難逃得過那麼嚴密的防空網。但是,面對這些質疑,印度竟然聲稱自己雷達關機。至於印尼、新加坡等國,更是三緘其口。若非事件背景複雜,作為一個主權國家,面對這樣的民航災難應該主動提供所有資料才符合邏輯。而且,我們知道,美國在印度洋有很重要的軍事基地,在這方面美國也沒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種種疑點,至今未能解開。我們不能說美國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但美國一直在支持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瓦爾則是客觀事實,美國一直有介入馬來西亞國內政治意圖也是客觀事實,美國有加強對東南亞國家掌控能力的主觀願望。而且,自MH370航班失聯後,美國也一直企圖引導調查方向,並試圖利用這次事件惡化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雙邊關係。最終,中馬雙方都充分認識到兩國關係的重要性,馬來西亞以加強與中國進一步深化合作的方式化解了這場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美國試圖藉機惡化中馬關係的企圖總算沒能得逞。
2014年5月,中國開始在中國南海中國海域內進行石油鑽探活動,越南方面不但派出大量船隻橫加干涉,在5月中旬甚至在越南親美總理阮晉勇的慫恿下,在美國支持的NGO組織配合下,爆發了一場針對中國企業的打砸搶燒運動。這場運動給中國企業造成大規模損失,還造成多人死亡。
越南這次針對中國的有計划行為,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美國2010年執行「重返亞太」戰略後,開始慫恿包括菲律賓、越南在內的國家向中國發起挑釁。美國的目的是,要攪亂中國南海,要破壞中國和東盟的關係,打掉中國東南亞這個「經濟後院」,同時進一步惡化中國周邊的安全形勢。自2010年以來,中菲、中越關係持續惡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背後的挑唆。正是美國背後挑唆與撐腰,激起了這些小國的貪慾,他們才攜美自重,試圖從中國這裡撈取利益。
美國針對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的小動作不斷。我們知道,泰國前總理英拉上台後,一直強化與中國的關係。2012年10月,英拉政府開始制定「大米換高鐵」計劃法案。經過一年籌劃並與中國溝通,2013年10月,中泰兩國達成的備受矚目的「大米換高鐵」計劃,從提案到國會到通過歷時整1年。李克強總理出訪泰國期間,與時任泰國總理的英拉共同見證了《中泰兩國關於深化鐵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中泰「大米換高鐵」計劃的相關協議簽署僅半個多月,泰國就爆發了大規模騷亂。爆發騷亂的理由雖然是抗議英拉準備特赦前總理他信(請注意,他信可是在國外參加國際會議被軍方政變流亡下台的),但示威者主要是泰國親美勢力。長久以來,泰國的這些親美勢力主要依附於王室,是泰國的世族、財閥等,他們較大程度上控制著泰國軍隊,有城市精英階層的支持。從國際層面上說,這些勢力就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幹掉英拉政府的。對這些精英來說,為的是奪權;對美國來說,目的則是要破壞中國的泛亞鐵路計劃。
當然,這一計劃最終也是以落敗告終。因為,在泰國總理巴育上台後(前軍方首領),中國方面在2014年10月特別邀請了英拉、他信兄妹訪華。這種邀請,對泰國官方的敲打是非常明確的。就在中國敲打泰國官方一個多月後,李克強總理再次訪問泰國,原來被擱置的「大米換高鐵」計劃再次重啟。在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幾天後,泰國總理巴育訪問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巴育並對中泰高鐵合作表示滿意。中泰高鐵風波由此才算告一段落。
美國針對俄羅斯搞了烏克蘭顏色革命。事實上,美國針對中國在這方面的布局在2014年也付諸了實施。2014年9月底,正在中國人民都準備過國慶長假之時,香港爆發了「佔中」運動。
這一運動後來被稱作「雨傘革命」,其背後支持勢力主要來自兩個方向:
一個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在香港幾個大學中培養的反華勢力;另一個是以黎智英為中心的一些泛民財閥勢力。兩股內外勢力坑瀣一氣,通過發起「佔中」運動,試圖逼迫中央讓步,修改《基本法》23條。這起運動的發起人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最終實現「港獨」做準備,而對美國來說則有更大企圖。
佔中運動爆發後,中國中央政府很少對事件表態,特區政府也表現出了最大程度的剋制。但是,美國卻不顧中方反對、罔顧事實,不停批評中國,給「港獨」份子鼓勁助威。
從國際層面上看,之所以在9月底發動這次「佔中事件」,根本目的是為了破壞11月份在中國舉行的APEC峰會氣氛。如果中國像俄羅斯處理烏克蘭危機那樣處理香港「佔中」,則中國就掉入了美國布下的陷阱。一旦矛盾激化,在北京舉辦的APEC峰會的核心議題就很可能被轉移或沖淡,取而代之的則可是美國對中國的批評。
不過,令美國失望的是,中國人沒上當。中國如此處理該事件,使得各國都沒有話說,除了英國偶爾跟隨美國蹦躂幾下外,幾乎沒有國家再表態支持。美國本希望借「港獨」份子給中國政府製造一次類似烏克蘭之於俄羅斯的大麻煩,最終卻被中國輕鬆化解。
面對中國的戰略布局和俄羅斯給美國帶來的巨大壓力,美國最終在APEC峰會後對中國作出了戰略妥協。在未來世界經濟經濟遊戲規則層面,美國與中國簽署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在軍事合作層面,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這些重大妥協雖然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空頭支票」,但這些「空頭支票」本質上就是一種妥協和讓步。至於這些讓步未來是不是能坐實,完全取決於中美博弈的結果。
中國的應對之道
2014年是中國戰略大布局後的起步年。在這一年當中,中國的內政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限於篇幅,內政方面的突破這裡不作贅述,主要談談重大戰略布局和外交事件。中國的這些重大政治外交事件,與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是針鋒相對的。只是相比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裹足不前,中國的相關戰略展開卻進行得非常順利。
對於2014年中國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們可以三個字來形容:穩、准、狠!
一、穩:
中國在敏感區域求穩,且穩中求進。
南海方向:
在3月8日馬航失聯後,中國立刻展開搜救,盡了最大努力做了該做的工作。雖然中方一度暫停了與馬來西亞方面的一些合作,但並未如某些國家所希望的那樣,嚴重惡化與馬來西亞的關係。5月,雖然南海局勢波雲詭秘,越南對我國在南海的作業不斷騷擾,甚至針對中國在越企業進行了打砸搶燒。中國一方面保持了原則,對越南施加了巨大的軍事、政治壓力外,最終還是扎紮實實地將油井打好了。不但如此,中國在南海至少在吹砂填海造了5個人工島。可以預見,這些人工島都將成為中國在南海的海空軍軍事基地。
朝鮮半島方向:
7月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給未來中韓兩國關係發展方向定下新基調。習主席這次訪問韓國意味深長。因為,中國拉攏韓國不但可以穩定朝鮮半島,還能對沖美國一直試圖推行實施的美日韓三國聯盟戰略。訪問韓國,不但是為了穩朝鮮,還是為了穩中求進,對衝掉美日韓聯盟計劃。中國在這方面與韓國的認知是非常一致的,在朴槿惠上台後,中韓相向而行。
香港:
在香港爆發「佔中」運動後,中國既沒慌也沒急,而是採用了「太極」手法,將這股力量最終化於無形。如今,該事件雖然還未完全完結,但已是強弩之末。可以預見,未來將是清算季。
通過這次事件,不但可大大釋放掉香港多年積累下來的政治壓力,還能讓大陸老百姓看清美國對中國一直以來的包藏禍心及港鬧民逗的潑皮無賴嘴臉。過去一段事件的香港之亂,不但對大陸毫無影響,甚至對香港也沒有產生任何具有顛覆意義的影響,香港還是那個香港,一個正在因部分港人的胡鬧而走向沒落的特區城市。中央政府在這一事件上的穩,最終使得香港穩了下來。不但穩了下來,通過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港獨勢力,這有助於未來港府控制這些「港獨」份子,維繫香港繁榮。
二、准:
2014年2月,在西方領導人因烏克蘭局勢問題都在抵制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訪問俄羅斯並與普京舉行會見。在西方表現出對普京的敵對時,中國準確地捕捉到了機會,力挺俄羅斯。中國的力挺,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給中國換回巨大的利益,不但有天然氣協議、俄羅斯遠東的開發等經濟好處,還有更多具有長期戰略意義上的互信與協作。
西非爆發埃博拉疫情後,中國第一時間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中國分別向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等非洲13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提供了四輪共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並派出大量傳染病專家和醫務人員。
中國的及時救援贏得了非洲國家和世界的一片讚譽。前不久,馬爾地夫首都馬累因海水淡化設備故障爆發淡水危機,中國又是第一時間緊急調用大量資源,通過軍艦、軍機、民航航班等多種方式向馬累提供淡水累計近800噸,並提供50萬美元現匯援助。這些人道意義上的援助,讓中國在國際上得分不少,可謂處理得及時、準確、得當。
2014年5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了「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這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中國和平發展始於亞洲、依託亞洲、造福亞洲。中國人民願意同各方一道努力,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亞洲夢。與會各方圍繞「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這一主題交換意見,共商安全合作大計,共謀長治久安良策,共襄發展繁榮盛舉,達成廣泛共識,取得重要成果。
這次亞信峰會,是新一屆中國政府向亞洲鄰居表態的一次會議,也是亞洲各國向中國表態的一次會議,是互信與合作的交心會。通過這次會議,中國與亞洲國家在國家戰略和互惠互利等雙邊和多邊合作方面進行了深入溝通與交流,為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打下了良好基礎。中國在這次會議上的表態,可以用準確來闡釋。
2014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大言不慚地稱中國「搭美國便車」。美國總統的言行不但小家子氣盡顯,也充分暴露了美國面對中國發展的心理不平衡。中國的態度則與美國相反,中國國家主席在訪問蒙古時,特意提出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習主席明確表示,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中國的這種高姿態,不但是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準確回擊,更是展現了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的國家態度。中國一貫主張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中國的這種包容,讓很多國家體會到了善意,並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表現出了極強的參與積極性。
三、狠:
中國2014年的外交還有一個字就是「狠」字。
7月,習近平訪問巴西參加金磚國家峰會。在這次會議上,金磚國家發起成立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應急基金,銀行總部設在中國。中國這次領導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應急基金,是真正意義上在西方原有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外成立新的類似組織。中國開始在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遊戲規則上打開缺口,可謂一個「狠」字!
習近平主席參加完金磚國家峰會後,主導舉行了「中拉合作論壇」。中拉合作論壇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建立後,有人就提出中國和拉美間是否也應建立類似機制。2011年,拉共體成立為建立中拉論壇提供了一個契機。在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之後,中拉論壇取得了實質的進展。藉助每一次會晤,習近平廣泛地和拉美國家首腦商談了建立論壇的事情。2014年1月的拉共體峰會,所有成員國達成了與中國建立中拉論壇的共識。在拉共體內部,甚至包括未與中國建交的12個國家也表態支持,這說明拉美從總體上來講,希望尋求一個共同的聲音、共同的立場。中拉論壇形成機制,說明中國已經跨入美國後院,也可謂一個「狠」字。
2014年10月24日,距APEC北京峰會召開時間不到兩周,包括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等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這標誌著中國在1年前倡議設立的亞洲區域新多邊開發機構的籌建工作將進入實施新階段。
半個多月後,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與亞洲國家舉行會議時再次提出由中國出資400億美元建立絲路基金支持相關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在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應急基金確認成立後不到4個月,中國就再次主導成立了亞投行和絲路基金。針對國際經濟遊戲規則中國頻頻出擊,半年內連下「兩城」,說出手夠「狠」那是一點不為過。
11月,在APEC峰會上,中國不但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完全融入到了這次國際會議當中,甚至直接將這次會議開成了「國際政協會議」。經此會議,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但徹底國際化獲得了廣泛認可,還徹底激活了一度被美國邊緣化的APEC峰會(前面兩屆峰會奧巴馬均未出席),推動並確立了亞太自貿區的談判進程。將一個國際會議開成國家戰略推廣實施會議,過去除了美國能做到還有誰能做到?如此操作國際會議,怎能不稱「狠」呢?
在APEC峰會結束的幾天後,澳大利亞舉辦新一屆G20峰會。在峰會上,有15%的議案由中國提出不說,最終還將2016年的舉辦權交給了中國。其中,這次峰會最終的公報已經為2016年中國舉辦G20峰會做了很好的鋪墊。可以預見,2016年在中國舉辦的G20峰會,將再次像這次北京APEC峰會一樣,開成「國際政協會議」。
這次與中國爭奪G20峰會主辦權的是日本,近幾年,澳大利亞和日本關係打得火熱,日本又是美國的亞太最重要盟友,這種雙重身份都沒能阻擋中國攬下主辦權,中國的戰略布局傳導出去的力量不可謂不「狠」啊!
出手穩、准、狠的還有中國總理。據《廣州日報》報道,李克強總理今年出訪了五次,五次出訪涵蓋歐亞非10餘國,在30多天的出訪時間裡共出席了270餘場活動,見證了250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至少為我國企業帶來了1400億美元的大單,其中多涉及能源、基建、金融和民生領域項目。除了這1400億美元大單,李克強總理的出訪最重要的戰略收穫就是與歐盟主要國家進一步深化了合作關係。這一點,在歐俄關係惡化、美國試圖挑起全球新冷戰之際極其重要。1400億美元大單加中歐深化合作,夠不夠「狠」?
推薦閱讀:
※2014男女桃花2月預先報
※獨釣一江春教你2014馬年化太歲
※2014九宮飛星風水圖
※留住財神爺的風水 包你2014年賺得盆滿缽滿
※2014年2月十二生肖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