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尊聖|從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巨大飛躍

周尊聖

1958年生於黑龍江林口,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藝術研究室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導師,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教授,中國美協培訓中心教授。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新疆廣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風物人情、天山大漠、絲綢古道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歷經十幾年十幾次走進新疆,在文化是傳承、藝術於創造中創立了「天山山水畫」的獨特風格,開拓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新領域。追求悲壯之美、蒼涼之美、雄強之美、陽剛之美。以大漠為紙、胡揚為筆,以熾熱的紅色激情,潑灑生命的旋律,譜寫天的大象、山的風骨,奏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樂章。

從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巨大飛躍

—周尊聖的山水畫藝術

於志學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最早跟我學習冰雪畫的學生周尊城,把一位年輕、充滿朝氣又顯得有些稚氣的小夥子帶到我的面前,向我介紹說,這是他的弟弟周尊聖,因為也酷愛繪畫,要一同拜我為師。很快我就發現,這位新弟子身上很有一種藝術家的特質和潛能,他少年意氣,勇敢執著,勤奮聰慧,而且有著東北人粗獷、豪放、無拘無束的性格。在黑土地域文化滋養下,他很快以自己的才華在眾多冰雪畫家中脫穎而出,迅速成為冰雪畫派中的佼佼者。看到學生日新月異的進步,作為老師我感到十分欣慰。然而更令我欣喜的是尊聖沒有滿足於取得的一些成績,他在苦苦探尋冰雪繪畫藝術堂奧後,捨棄了自己已形成風格的冰雪山水畫創作,重新挑戰自己,又轉向對天山山水的研究,從而成為冰雪畫派第二代的分櫱。

中國畫是一門流傳有序講究傳承的藝術。一個畫家,沒有嚴格的師承,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想取得成功十分艱難。所以有良好的師承,打好傳統基礎,繼承前人的優秀技法,是創作優秀作品的捷徑。然而大家如果都一味固守師承,不思變革創新,又必然會造成千人一面,眾人雷同的現象,成為老師的影子而最終失去自我,很多不善於學習的畫家最終淹沒在老師的光環里,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如何在繼承老師優秀的東西基礎上走出自己的路,是關乎一個畫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這一點上, 尊聖處理得十分智慧。

八十年代後期,冰雪山水畫在黑龍江、東三省乃至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眾多熱愛冰雪畫的骨幹們積極努力下,黑龍江的幾個地區都先後成立了冰雪畫研究會,大家組織起來,積極創作冰雪畫,開展活動,參加展覽,形成了轟轟烈烈的冰雪熱,帶動了北方文化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很多學生以臨摹得像老師為榮,社會上出現了 「小於志學」的說法。當時我用冷靜的頭腦和哲學觀點來看待這一現象的本質,我對學生們說「你們現在學我的東西,但是將來必須要叛逆我的東西,不要跟我學的一樣。一群小雞兒剛出蛋殼時,淡黃色的絨毛都是一樣的,人們分不清公雞母雞和它們之間的差異,長大以後不僅自然就能分辯出雌雄,也很容易找出它們之間各種各樣的花色,一切都在自然變化中。也就是說開始成一色,長大分高低。學習冰雪畫,開始看不出差異,等到你們基礎打好了,眼界開闊了,自然就會有你們自己的海闊天空,決不要再成為』小於志學』。而且我也不希望你們以後總是畫傳統冰雪畫的模式,千篇一律,這樣體現不出自身的創造性。所以吃母奶不是為了和母親長的一樣,而是為了強壯身體。」「繼承不是重複,一切在於創造。」,我的這番話,講給了所有的弟子,其中尊聖理解的最深,所受的啟發最大。他認識到無論是學習傳統,學習冰雪畫,都是在其中吸取營養,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

在這種理念下,尊聖邁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離開生他養他的黑土地,來到京城負笈求學。美院學習結束後,我積極鼓勵尊聖儘快處理好家鄉的事情,定居京城開始衝擊自己的藝術目標。我當時對他說,「你要是想當大畫家、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上房撤梯子,不給自己留後路,強迫自己只能向前走。」尊聖果然以超人的膽魄,很快處理好家鄉的事宜,義無反顧來到了京城,開始了他新的藝術人生。他把審美視角由東北轉向大西北,他要用冰雪畫技法來描繪遙遠而神秘的天山冰雪。他先後十四次背負行囊到天山的冰川雪峰下寫生採風,無數次頂烈日冒風雨行走在荒漠群峰間觀察體悟。大量的藝術實踐,苦苦的美學探索,深刻的哲學思考,終於,尊聖完成了從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艱難嬗變,為「繼承不是重複,一切在於創造」理念做了完美的註解。

中國的山水畫,雖以意象創造為基本原則,重視畫家的主觀感受,但也要求畫家到生活中認真觀察,體悟造化之奧妙,感受自然之神奇;惟將身心融入山水之間,才能感物而動,觸景生情。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指畫家的意象創造對外在的客觀自然之象在心中的重組,從而達到由物象向心象的轉換過程,並對客觀物象的超越。這種超越是畫家對自然物象的精華凝聚,又是畫家傳達文化現象與美學思想的標誌。尊聖的天山山水畫,在吸取、博採眾名家精華基礎上,努力尋找與自己個性與語言的契合之處,渾然一體,最終凸顯出自己獨特風格和心靈感受,既恰當地表現天山闊大險峻的地域特徵,又抒發了自己悲壯蒼涼的精神感受和個性化的審美心態與生命意味。他傳遞的視覺信息,具有明確的精神指向,是自然之象與主觀心象的凝結與重組,包容了無限的文化含量,感染著觀畫的讀者。

在他的《風乾的歷史》、《大野清風》、《瀚墨當歌》、《悲壯的荒原》、《天山紅》、《大疆無界》等作品中得到完美體現。無論是燃燒的河漠大地,還是浩氣千里的天山紅谷,抑或訴說著滄桑不老歲月的樓蘭夢,以及雄關漫漫的絲路古道,無不彰顯著原生態的「天山之骨」和作者強烈的精神訴求。應該指出的是,畫家的這種選擇,不僅是創造激情與生命意態的表達,還是一種智慧形態的象徵。畫家以獨特的慧眼,拈出了天山景物之一角,作理智的觀照,理性的反省;使激情的奔涌,意志的張力都沉澱下來了,以一種個性化的文化情結與幻化意態,使作品與寧靜超逸中把握了造化的永恆,這是十分難得的。在這裡,表現手段已成為情感的載體,筆墨的流動亦變成了思想的展示。這是神遇與跡化的結合,搜妙與創真的默契;即是客觀事物的複合之形,更是主客合一之大象。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和色彩與西方的風景畫有很大的不同,除人文觀念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外,還因為中國畫的藝術構成傾向於平面裝飾性。而平面空間的深度拓展手段,所依靠的主要是層次的變化,具有濃厚的意象意味。色彩上雖也講究隨類敷彩,但和西畫重視光影,強調客觀色彩不一樣,追求理智而程式化的感覺。周尊聖在他的天山山水畫構成圖式中,沒有受到傳統「三遠法」的約束,而是將中國的山水畫構圖與西畫的構成結合了起來。為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徵,色調上借鑒了西方繪畫的特點,宏觀上卻是中國山水畫的意象特徵。通過強烈的色彩與整體構成上的寫意,來營造一種既有現代審美韻味,又有傳統文化意韻的氛圍,讓觀者得到一種現代的文化享受。

一個畫家創造層次的高低不僅僅在於畫家本人的勤奮和努力,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藝術創造的領悟能力。二者的結合,才是創造成功的基因。尊聖是個農家弟子,不懈地追求是他的優秀品質,悟性和天分是他成才的條件,勤奮和努力是他成功的根本。每當看到他的新作問世,我都好像又看到他在非洲安博塞利大草原上,扛著他的「大炮」(長焦鏡頭),站在敞篷車上,揮舞著雙臂激動亢奮的身影。我堅信隨著他的藝術思想不斷成熟和深化,他將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藝術高峰,我們有理由對他寄予厚望。

2008年9曰30日於京華

周尊聖談畫錄

要創造出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我屬於創新派的畫家。傳統雖好但不能依賴,更不能作為擋箭牌。躺在祖宗懷抱里睡大覺,只能延續或繼承,而不是創新。改革初期有這樣一句話:「允許在改革中犯錯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發展才是硬道理。」走進去打出來,才是贏家。吃母親的奶不是為了和母親長的一樣,而是為了強壯身體,接受母親的營養和教育,長大了要為母親建一所新房。在繼承中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領域,建立自己的繪畫體系和理論體系。我主張要創造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要無愧於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我們,我們要創造這個時代。

放飛思想,神馳天籟。有人說「數字化快節奏的今天,繁忙浮躁是必然」。這都是借口。優秀的畫家依然能在人格和藝術追求中,找到自己的方位,並發揮和展示自己的才華。社會文明的約束讓人喘不過氣來,讓人沒有了性格。當我們面對唯一能自己掌控的宣紙,應該盡情放縱自己,放飛思想,神馳天籟,不受任何約束。賺錢賺得不容易,花錢要花得痛快。

發現和發揮自己的優點。大家常說「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做人處事的道理。」在藝術探索中要揚長避短。別人的優點不是能取來的,也補不了自己之短。重要的是要發現自己的優長,把自己的優勢和獨特性,個性發揮到極致,使別人不可及,方可形成與他人不同的風格和個性。方能如此,你已經走在別人的前面了。

有美的心靈才會有美的發現。學習中國畫不能僅從筆墨技法下手,而應當從人品修鍊入門。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代表作品,必定是自身品德的最後完成。有美的心靈,才會有美的發現。一個空虛的心靈,儲藏的只能是荒蕪和貧瘠,只能宣洩出慾望和私心。

在進取中找到差距和追求的樂趣。裝模作樣的畫家把自己估計過高,實際是一種自卑的心理。作為畫家必須調整心態,信心滿懷,有一顆單純率真的童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把所追求的事業視為對藝術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自以為是自作深沉,只會走上歧途。眼光要看準大師的優劣。在比較中找到差距和不足,保持旺盛的創作熱情,在進取中找到探索和追求的樂趣。

找到用生命去建造的精神家園。好山好水,名山大川,都有人畫了,我們畫什麼?地域性的選擇不能局限於家門口和熟悉的環境,更不能成為土特產畫家。要選得用一身去耕耘的土地。化腐朽為精神,從物質的景觀上升到精神的景觀。山川無盡,還有太多的地方等待我們去探索研究。前提是有文化的眼神才能看到探究的目標,找到用生命去建造的精神家園。

感謝艱辛和磨難。我自信,我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干那一行都會很出色很優秀,我有過後悔,也有過動搖。我為什麼會走上繪畫藝術這條路,可命運,偏偏鎖定我要用一生去追求永遠也追求不完的藝術之路。因為探究之路是艱苦寂寞之路,幾十年的探索追求只是剛剛當上小學生。我要感謝這種艱辛,是因為藝術之路的艱辛,讓我在探索和追求中找到了我的人生價值,生命意義,還有一生追求藝術的快樂。

讓畫說話,走一條正路。藝術不是刻意去追求,而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學問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創新。剛出蛋殼的小雞,毛絨絨的淡黃色,都一樣,長大後,自然就會分辯出公雞母雞和各種不同的花色。從認知到思想,從思想上升到精神。要做學者型的畫家。首先是思想家,哲學家,然後才是畫家。要向學術性的方向發展,謙虛謹慎,多學多問,多看多讀。用自己的畫說話走一條正路,彰顯出一代藝術家的精神風骨。

最大的天才,最笨的功夫。「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不通則不通,一通則百通。最大的天才最笨的功夫。畫畫難,成功難,形成風格更難。風格的形成是僵化的開始,更要敢於打破僵化,突破已形成的風格難上加難。也是我學我法,我立我法,到我無我法的過程,這樣才能走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這也是所有藝術大師們走向成功的自然法則。

用時間記錄夢想的神奇。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就是與時間賽跑。有計劃嚴要求才有希望。忙碌干擾都不是理由。堅定信念,心在夢在,行動在。居里夫人在一次搬家時,僕人說你的客人多,給你的房間多拿幾把椅子。居里夫人說:「不,我只要一把,客人沒有座位就不會停留太久。」我是一個低智商的智者,只能用時間來記錄我的夢想。人生苦短,要在有限的幾十年里實現自己的夢想。對生命而言,我們決定不了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寬度,讓生命更加有意義,讓生命結束在進取的途中。

有個性才能形成風格和流派。最複雜的問題要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天山山水畫是個性化的張揚,但是做人必須誠實大氣。有沒有為藝術而藝術,這個問題是矛盾的是對的。大家都在為了藝術而去藝術,現在就是張揚個性化的時代,但是畫畫要理性,個性化的年代是經濟繁榮,和平盛世。也是對藝術創作寬容接納的好年代,有個性才能形成風格,有風格才能形成流派。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但前提是必須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面孔,不怕丑,要用一生的愛去培養,用鍥而不捨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繼承創新的追求。這個面孔就一定會越變越好看。

耐得孤獨寂寞。獨來獨往,藝術創作是個體行為是個性展現,不是做廣播體操,閱兵方隊。大動物獨來獨往,小動物喜歡集群。道家思想中獨於天地精神相來往。「獨」就是個性,每個人與自然對話都有不同的知音,不同的領會。群體寫生創作,相互比較也能起到促進作用,但弊病就是會使作品大統一,拉不開距離。風格相近,導致近親結婚的後果。藝術創作要做獨行俠,耐得住寂寞,眼光要瞄準高品格,高境界。向古人學習,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形成與他人不同的風格,立派與藝術之林。

山川無語,人文相通。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是一個畫家一生所追求的,也是品評一個畫家或一副作品的標準。無論是畫什麼,怎麼畫,都要把所要描繪的山川景物,花草樹木,注入一定的精神文化和人文情懷。山川無語,人文相通,一副好的作品增加了藝術含量文化含量和精神含量才是好的作品。

感動是藝術的內核。藝術就是感動,感動是藝術的內核。文學作品文藝作品有感動之處,能使觀者為之狂歡聚精會神或潸然淚下,才是成功之作。藝術作品要有感染力,震撼力。能感動人,鼓舞人,感染啟迪欲求嚮往引導對美的嚮往追求和美的享受。而畫家本身必須具備飽滿的創作激情和熱情。否則,就好比唱歌跑調,五音不全,自我感覺良好,聽者很是痛苦。

追求,結構,色彩,精神。我畫天山,西北天山特殊的地貌結構和人文環境,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在自然和人文中找到了適應繪畫,合乎畫理的點,實屬不易。其苦澀不僅是身心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 要總結出來推廣出去,走進大山是觸景生情感悟自然,速寫記錄結構,缺一不可。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取捨總結概括是藝術創作的重中之重。畫在天山,心在天山,所思所想在天山。追求:悲壯之美,蒼涼之美,洪荒之美,雄強之美。構成:板塊結構,框架結構。色彩:純色調,純墨色,純感情,鮮活,鮮亮。精神:是大的精神.光的精神,色彩的精神。畫天山的三個重點是:一大,二光,三純。

單純的高貴。單純是純真專一,傻子過河把開口鞋拖下手一提,褲腿一挽過了河。聰明人四周尋找獨木橋,時間耽誤了很久,左晃右晃最後成了落湯雞。這時傻子和聰明人目光對視兩人大笑。一眼井打水是執著的藝術追求,什麼都愛,就等於什麼都不愛。

藝術是修行之路。「德行」在古老傳統文化中是何等重要的做人標準。我要說的是「修」,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基於不滿足命運的安排,為實現自己的心愿要修正和修鍊。藝術家崇尚的是一生的文化修養。

沒有文化就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就做不成任何事情。而最後是決定於文化,知識是被動的接受,修養,修鍊,是主觀心象的修得。做人品德的修養和文化的修養,而藝術的修養,又與眾生修行密不可分,修得正果,深山修道,苦行僧等都是以終身修行來告誡人們:什麼是真假善惡,弘揚什麼,忌諱什麼。說到藝術修行也是很殘忍的,即使用之一生的追求修鍊只是表述一個修鍊的過程。藝術是精神領域裡的創造,藝求神品,人求高格,從中也得到了精神的升華,也享受著進取的喜悅,功德一生。以上所述是對中國畫中的純藝術而言,也是作為一個學者型的畫家所要修鍊的。

突破重圍。大環境下的中國畫藝術在傳承發展的進程中,走進90年代末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化的創作時代,也是彰顯個性化的時代,也是前所未有的大美術創新時代,也是空前活躍和寬鬆的創作時代。基於此,命運的安排和飽滿溢出,熱血奔涌的精神家園必定形成強烈的時代意義的個性化風格。突破重圍是時代的呼喚。從古到今從東到西。還有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大大小小的這個師那個派,要衝出這樣層層頑固堡壘的包圍圈,選准突破口,以抗爭求生存,以探索求發展,走自己的路摔死拉倒。風險是自己的,在探究藝術的道路上立定精神,突破重圍敢於向對手學習,帶著頑強的鬥志和勇氣,帶著高超的藝術,高尚的人格,強設自己強大的精神支柱,從壓抑和苦悶中解脫出來,突破一切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前後左右的重圍,走過長夜,走過坎坷,走進曙色,走向光明。

自然為師,大美天成。我認為山水創作中有兩種取向:一是靠勤奮,背起行囊走進大山,在勞其筋骨中得其心智,與自然對話,感悟心得。二是靠智慧,智者是在讀書中獲取心得,感知自然。二者不同的途徑是為了一個目標—— 走進藝術的最高境界。

山水畫創作要上升到精神層面,我主張要獨自走進大山,聽其音,感其悟,觀其化,得其心。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對古今畫作都要有慧眼辨優劣之心。重要的是變通運用,真正達到「師其心,而不師其跡」方能走向藝術的更高階段。心摹手追而真,心存無意之外而妙,大動,大靜,大喜,大悲,似空而成大事。

無聲的呼喚。我畫天山所追求的是,大自然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咫尺之間與天對吼,感天憾地。畫無聲,讓畫變為有聲,是大聲說話的藝術。賦予作品視覺衝擊力,張力和震撼力,也追求著優美和時代生活氣息,不薄今人更愛古人。

道友說:「你多年的追求終於培養出了一幅能為你說話的畫。」讓感性變為有聲,於無聲處聽驚雷。

藝術作品是賦予精神內涵,感動,震撼心靈的吶喊。是大音希聲的呼喚。我的藝術追求是以硃砂為色,天山為墨,大漠為宣,胡楊為筆,詮釋著浩蕩的歲月洪流。讓中國的「國色」紅遍世界,紅遍千秋,紅得鮮活,紅得鮮亮。天山紅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紅起來,紅下去。開門紅,滿堂紅,走紅運,代代紅。

天山紅局部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江雪》的畫面感?
詩中之山水花鳥、春夏秋冬、梅蘭竹菊、送別思鄉塞外田園
陳學良--《山水橫幅大畫》欣賞
山水講座----淺絳法
學國畫入門:花鳥山水畫的簡介

TAG:山水 | 雪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