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情自古傷離別」——關漢卿《別情》與柳永《雨霖鈴》並臻妙境 各有擅場

「多情自古傷離別」——關漢卿《別情》與柳永《雨霖鈴》並臻妙境各有擅場

元代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不僅雜劇寫得好,而且也是一位傑出的散曲家。

關漢卿散曲的內容多數是描寫男女愛情和相思離別,一般都寫得情意婉轉,哀怨動人。【雙調·沉醉東風】《別情》則是其中的代表作: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合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憂則憂鸞孤鳳單,愁則愁月缺花殘。為則為俏冤家,害則害誰曾慣,瘦則瘦不似今番,恨則恨孤幃綉衾寒,怕則怕黃昏到晚。」

「多情自古傷離別」是自古以來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所以南朝著名詩人和賦家江淹那篇千古傳誦的《別賦》,開篇就慨然嘆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雖然關漢卿的這支曲子不是寫壯士的「帳飲東都」去國懷鄉,也不是美人的淚辭漢闕,永赴絕國,而是寫一位女子送別自己的情人。你看她已感到原來朝夕相處,耳鬢廝磨的愛人很快就要與自己「天南地北」,人隔一方。因此在這「都門帳飲」的時刻,儘管早已無情無趣去飲這一杯苦酒,但還忍不住倒滿一杯餞行酒,送到愛人的面前,眼睛裡強忍著一眶淚水,嘴裡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勉強說了句「保重將息」。她實在捨不得讓他離開呀!千叮嚀萬囑咐的心愿只凝成一句話:「好好去吧,去實現你的萬里前程。」

以上是第一首,是他們分別之際的情景和心情。這一段只集中寫了一個場面,這場面情景和宋代柳永寫情人離別的名作——《雨霖鈴》中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之境界何其相似。應該說關漢卿的這首小令是受到了《雨霖鈴》的影響,但關漢卿畢竟是大手筆,他自有他的創造。他省卻了分別的時間、地點以及環境氣氛的描寫,集中刻畫分別時動作、心境和語言。從總體上說,《別情》比《雨霖鈴》寫得更為精鍊。《雨霖鈴》由哽咽的音聲、冷清的字面、慘淡的景象、悲凄的氣氛、愁苦的容態,凄惻的內心,共同熔鑄為具體、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以表達「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一具有一般抽象意義的哲理性的主題。就離別時刻的描寫而言,《別情》則更細緻、更淋漓。另外《雨霖鈴》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虛寫了女性;而《別情》的主人公是女性,虛寫了男性。所以女性的多情、溫柔在關漢卿的這首散曲中刻畫得十分生動、鮮明和飽滿。

其次,語言上關作比柳詞也更通俗平易(柳永的詞本來就被人認為是「俚俗」的)。這些都可以看作是關漢卿曲對柳永詞的繼承和發展,兩篇作品可以說並臻妙境,各有擅場。

如果說第一首主要是通過餞別時的場面來表現女主人公對情人的依戀和惜別,那第二首則主要是通過對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畫來表現她離別之後對情人牽腸掛肚的思念和情感上的孤單寂寞。

她流淚送別了情人,要他「好去者望前程萬里」,但真正離別後她擔負著多少精神上的痛苦:她憂,「憂則憂鸞孤鳳單」,古人不是把夫妻的和諧比作鸞鳳和鳴嗎?現在天各一方,一雙和鳴的鸞鳳「天南地北」地分散了,她怎能不憂愁?她為「鸞孤」和「鳳單」所憂愁,她為自己不能在感情上給他慰藉所憂愁,這一別,相見無期,現在自己正是花容月貌的時候,他卻為了「前程」——也許是「萬里覓封侯」——走了。撇下了自己,「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樣長久下去,還能不「月缺花殘」,人老珠黃嗎?那個時候,他還會愛自己那「月缺花殘」的容顏嗎?這怎能不叫她憂愁呢?這折磨人的憂愁,不都是為了他?她不禁要在心頭低罵一句「俏冤家」,把愛與怨都交織在這一聲愛罵之中。這個「俏冤家」,就這樣無情無義(其實他未必無情無義,但現在她還是認為他無情無義)地走了,可是他就不想想,她什麼時候習慣過這離別的生活?害得她成天無情無緒,丟魂失魄的。雖則是自己身體瘦削苗條,但現在是更加「衣帶日已寬」,已瘦得不成樣子了。想起來真不由得要恨,恨誰呢?當然是恨他,可偏不明說恨這個「俏冤家」,只說是「恨則恨孤幃綉衾寒」,但恨「俏冤家」之意已在言中。因為他走了,帷帳才「孤」,綉衾才「寒」呀!這樣的孤獨一人,怎樣過這漫漫不眠的長夜,所以她「怕」,「怕則怕黃昏到晚」。文章到這裡結束了,雖然寫得淋漓盡致,但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女主人公雖怕這夜晚的到來,但這夜晚卻是一定要來的,在這不眠的夜漏聲中,女主人公會想些什麼呢?她不僅會憂愁煎心,自憐自哀,恐怕還要悔。唐詩里那「不知愁」的少婦,「忽見陌頭楊柳色」,不是「悔教夫婿覓封侯」嗎?我們這裡的這位女主人公也會「悔『讓』夫婿覓『前程』」的吧!

柳永依詞的分片,由臨別之時,寫到既別之後。上片寫了「對長亭晚」,「都門帳飲無緒」,傍晚時在都門外的長亭臨時搭個帳篷,擺上送別的酒宴,一點喝酒的興緻都沒有;下片就寫「今宵酒醒何處」,「此去經年」,今晚醒來不知船到哪裡,這一去說不定就是三年五載。上片寫「驟雨初歇」,「蘭舟催發」,送別時一陣驟雨剛剛停止,船夫就催著行人出發了;下片就寫「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到酒醒過來,已換了一個環境,岸邊的楊柳,被清晨的風吹著,被西沉的月照著。上片寫「千里煙波,暮靄沉沉」,離去的船隻行駛在黃昏時的霧氣籠罩著的千里煙波之上;下片就寫「應是良辰好景虛設」,即使遇到良辰美景,但它對於遠行的孤獨的人來說也是不存在的。上片寫「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分別時手拉著手,含著淚水的眼睛互相望著,竟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下片就寫「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分別後縱然有千萬種恩愛之情,也無從表達傾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句之所以膾炙人口,固然在於它能抓住具有特徵性的典型事物,寓情於景,逼真地刻畫出離人落寞孤凄的心裡狀態,同時,更在於這種推想本身,反映了詞人有著多次「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痛苦經歷,因而用既別之後醒來但見柳岸月殘的悵然若失,就能反過來加重表現臨別之時淚眼相看、無語凝咽的留戀難捨,並且,也隱含著對於未別之前的無限恩愛的凄涼回味。而這一切,都是由於「多情」的思前想後蔓延開來的。

關漢卿這兩首是一個整體,前一首重在情景場面的描寫,後一首純是人物心理的刻畫。前一首的場景描寫為後一首的人物心理刻畫提供了基礎,後一首則是前一首人物性格的必然發展。這兩首小令在刻畫人物、層次結構、語言上都有特色。

首先,這兩首小令通過細緻而含蓄的心理刻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一首里主要是寫場景,通過幾個典型的動作來表現女主人公的溫柔和多情。她「手執著餞行杯」當然是為了祝福情人一路平安,但「眼閣著別離淚」,因為在這將要分別的時候,她不願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以免影響愛人的心緒。她體貼他,因為他也正像自己一樣的難過,為什麼還要讓自己的淚水引得他更加傷心呢?她有干言萬語要向他說,但說什麼呢?當然她要說的是自己多麼不願讓他走,多麼依戀他,多麼不放心他,但是這些她都不能說,說多了會影響他的情緒,影響他奔前程的信心和決心,只是說了「保重將息」,「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這樣關心和鼓勵的話。這都很豐滿地表現了女主人公溫柔多情的性格。而後一首里,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刻畫得更加細緻。前一首中,因在愛人面前,她感情只得壓抑在內心,第二首丈夫走後,這千般情緒,萬種愁腸終於象不可阻扼的潮水洶湧而出,於是由憂而愁、而罵、而憔悴、而恨、而怕、而悔(悔沒有直接寫出),而這一些都只是基於對愛人的深摯的愛。所以一個被愛情相思煎熬著的多情的女性表現得很鮮明生動而豐滿。

其次,這兩首小令還運用了虛實並用地描寫人物的方法。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只寫了一個女主人公,這是實寫,但在實寫中卻虛寫了另一個人物,即女主人公的愛人。第一首中寫到女主人公「手執著餞行杯」,那接過這「餞行杯」的是誰?女主人公說「保重將息」,「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那聽者是誰?這不是隱隱地告拆我們另有一個人在嗎?這就是她的他!這是虛寫。而且在刻畫人物性格上也是虛實並用,以實寫虛的。女主人公是那樣地愛她的愛人,為什麼呢?當然也因他很愛她。所以實寫了女主人公的對男子的溫柔、多情,也就虛寫了那男子的對女主人公的深摯的愛。從女主人公「眼閣著別離淚」中,我們也當可以看到那男子的朦隴淚眼。柳永的《雨霖鈴》說的是「執手相看淚眼」,寫的是男女雙方,關漢卿雖只寫女主人公的淚眼,其實也虛寫了男子的淚眼。實寫了女主人公的愛,虛寫了男子對女主人公的愛,因為愛總是雙方的,難道女主人公會對一個不愛她的男子那樣地難分難捨,思念不已嗎?

《雨霖鈴》的上下片沒有主次的區分,卻有虛實的不同。當前屬於實的,將來屬於虛的,由實及虛,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就增加了感情的容量,擴大了感情的深度。這是由於「清秋節」時「傷離別」,關鍵在於「多情」二字。「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景是虛景,因為只不過是設想,情卻是實情,因為是由離別引起的,在詞人是由實入虛,在讀者卻是因虛見實。《雨霖鈴》詞的情景交融,卻不只是賦予客觀景物以主觀感情色彩,也不只是把沒有感覺的異類擬人化。「清秋節」作為「傷離別」的環境,前者是物,後者是我,前者是賓後者是主。從物與我的關係上看,由情與景的交融,達到物我一境。從賓與主的關係上看,賓只限于山川風物的「景」,而主則在人的「情」之外,兼有事理,離別這件事和由這件事悟出的道理。「多情自古傷離別」一句,就表明超越了一時、一地、一境、一我而推及到更廣。因此這首《雨霖鈴》詞,乃是寫景、抒情與敘事的統一,並寓含著說理成分。詞人在離別的場面、進程的展示中寫景、抒情,筆下自然是由眼中景,包羅了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

關、柳都運用了生動的藝術聯想,既有依情揣測的瞻望,又有意在不言中的回顧,充分寫出清秋離別的複雜內心,而讀者則被調動起自身積累的生活體驗,去完成和補充詞曲所提供的藝術境界,使自己對於清秋離別感同身受。小說家有所謂「不寫之寫」,戲劇家要安排劇中的暗場和人物的潛台詞,國畫家重視畫上的空白,講求「意到筆不到」,音樂家考究「弦外之音」,尋取「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凡此種種,都屬於藝術上虛實相生的妙用。其實,「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雖在下片,但本身就是有虛有實的。上句虛寫發問,下句實寫作答。假如虛景也虛寫,把「楊柳岸曉風殘月」變為「空慘淡無邊岑寂」一類的抽象辭語,那就不可能產生動人的藝術力量,而且通篇《雨霖鈴》詞也會為之減色。

再次結構上也有特點。關漢卿的兩首小令,既相應獨立,又密切關聯,前面的離別場景描寫是按時間的順序來寫的,描繪出一個難分難捨的離別場面,為第二首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的刻畫提供基礎。第二首的心理刻畫,則用「恨」、「愁」、「為」、「害」、「瘦」、「恨」、「怕」幾個動詞,把女主人公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了高潮。這正是第一首所表現的感情的必然發展。兩首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雨霖鈴》詞的上片寫臨別之時,下片寫既別之後,在章法結構上也是互相關聯照應的。但還要注意到,臨別之時是就當前身之所歷,目之所見依次寫來。而既別之後則是就將來各種景況推想開去。

關漢卿這兩首小令還善於運用比喻和誇張的表現手法。「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是誇張,「咫尺」形容愛人們的終日廝守,以示親密無間,「天南地北」形容離別後的山水遙遠,兩情阻隔,但誇張又不失其真。「月缺花飛」,是比喻分別後原來花好月圓的愛情生活受到了破壞。第二首中「鸞孤鳳單」比喻愛人分離後雙方的孤單凄清,「月缺花殘」則比喻自己的憔悴。這些誇張和比喻都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作品的思想和內容。語言上雅俗並用,結合得很完滿,全篇清麗流暢,讀起來很有一種音樂的美感,和諧動人,婉轉悅耳。

宋代演奏這首《雨霖鈴》曲,聽起來還感到極其哀怨。柳永選取它來寫「清秋節」的「傷離別」,無論「清秋」的蕭颯或「離別」的凄惻,都與曲調的「哀怨」風格十分吻合。我們今天固然已經不能了解它究竟怎樣歌唱,感受它的音樂形象,但通過吟誦,也還可以領略其低回悲愴、凄楚欲絕的情味。這是由於柳永寫景、寫情,充分利用了語言音調的特點,那悲悲切切的詞句,讀起來就彷彿聽見離人斷斷續續的哭訴。詞中押的是短促急迫入聲韻,不押韻的地方也多以仄聲字收句,通篇又多用低而細的齒音,這樣就像那「寒蟬」的「凄切」,就像那「驟雨」的蕭蕭,就像那「曉風」的習習,一片哽咽的抽泣,傳達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如同「夜雨聞鈴」那般的「斷腸聲」。柳永充分發揮詞的音樂性能。使詞的形象的美與聲調的美結合起來,使文情與聲情統一起來,這也是《雨霖鈴》詞之所以具有巨大藝術感染力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描寫離別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情感美文:離別越久 思念越遠 牽掛越深
很多人告別時熱淚盈眶,為何唐僧師徒即將分離卻各自喜形於色
在那離別的時候
別了,姑娘

TAG:離別 | 雨霖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