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新加坡(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網友riquelme問到新加坡的穩定性,YST太忙又太累來不及回答。元君與Rebecc對此發表了寶貴的意見,十分感謝,我在此作一點補充。

對新加坡我有很多話說,為了避免文章過長,我想把有關新加坡的文章寫成一個系列報導。我把題目定在「漫談新加坡」,所以想到什麼就談什麼,也許結構會顯得比較鬆散,但是比較隨興(casual),比較省事,也比較沒有壓力。歡迎各位隨時隨處加以補充。

首先聲明,YST 是從中國的立場來評論新加坡。一來是因為有言在先,「網路城邦」在張燈結彩的那天,市長就聲明【天下縱橫談】是一個中國城;二來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三來新加坡在歷史上和中國有割不斷的牽連。因為這個緣故,我對新加坡有些批評比較尖刻,希望新加坡的朋友不要介意,尤其是對本市非常友善也非常支持的獅城美女Rebecc,她是我最不想得罪的人之一。本系列的看法純屬個人意見,是六親不認的冷酷看法。歡迎大家猛烈地批判和回應。

關心政治的人都會對新加坡的政局和官方言論非常有興趣。為什麼?因為它是國際政治鬥爭一個很好的指標。我們從新加坡的歷史就驗証了國際列強的政治鬥爭,和小國如何在列強的夾縫中求生存。新加坡太小了,李光耀再偉大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只不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國際政治的風向球罷了。

新加坡的歷史非常短,在英國人來以前,新加坡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港口。南洋人口的素質不高,生產力有限,那時候的新加坡不會比廣州更繁榮。十九世紀以後海運發達,海外貿易越來越興盛,新加坡位於麻六甲海峽的入口,地理形勢險要,它的重要性才開始凸顯出來,逐漸地它被英國建設成她在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軍港和軍事基地。

英國重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有道理的。二十世紀上半葉馬來西亞的橡膠生產佔世界的38%,錫的產量佔世界的58%,這些資源對英國是極為重要的。我們知道在石油能夠製成塑膠以前,橡膠是唯一能夠生產輪胎的原料。美國在二戰期間實行配油制,不是因為石油不夠(美國是產油大國),而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輪胎。由於新加坡的戰略地位,英國把新加坡建成一個軍事碉堡來保護她的亞洲利益。

回想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軍在香港的抵抗只有一天,根本是做做樣子。但是英軍在新加坡的抵抗倒是有十六天,除了投降的陸軍,英國還損失了皇家海軍最驕傲的兩艘軍艦,戰鬥艦威爾斯親王號(Prince of Wales)和戰鬥巡洋艦無敵號(Repulse),算是盡力了。對英國而言,新加坡落入日本之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黑暗的日子。邱吉爾說:「新加坡的淪陷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也是英國簽下的最大的投降之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地殖民地的人民都紛紛要求獨立,馬來西亞自然也不例外。一九五九年新加坡脫離英國自治,由李光耀任第一任總理。李光耀有大志,不以新加坡為滿足,一方面要求與馬來西亞合併,一方面清剿當初與他一同爭取獨立的共黨份子(林清祥等)。1963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東姑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

新馬合併從地理環境來看是非常合理的,因為新加坡完全沒有獨立的條件,而馬來西亞也需要有新加坡這個戰略港口。但是新馬合併從人文環境來看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為華人的人口佔51%,略為佔優勢,如果選舉東姑拉曼的地位立刻不保。但是華人高度集中在新加坡,如果摒除新加坡,馬來人在馬來西亞就形成多數。於是東姑拉曼一方面在馬來西亞大搞「馬來種族沙文主義」,一方面在幕後煽動新加坡的馬來人造反。政客的思維和行徑都差不多的,今天的民進黨和四十八年前東姑拉曼的行為是非常相似的,台灣的讀者一定特別能夠領會東姑拉曼的行為和動機。

東姑拉曼接受新馬合併是一個錯誤的估計,他認為只給新加坡十五席國會席次與新加坡一百七十萬的人口不成比例,吉隆坡與麻六甲都只有新加坡一半的人口,但是他們的席次都和新加坡一樣多,所以新馬合併不會造成什麼問題,更何況在整個國會中,馬來土著所佔的席次與華人更加不成比例,這樣馬來人的特權就能穩穩地獲得保障。

但是東姑拉曼沒有想到他無法解決合併後造成的種族緊張。

東姑拉曼和馬哈迪都承認馬來人天生資質比華人低一些,所以他們論述的重點是,保留馬來人特權是保証土著人民能在自己的國家內繼續生存發展。

想想看,因為你天生資質比較差,所以你就應該有特權騎在我的頭上,你要做一等公民,我只能做二等公民,這樣就保証了你的生存權。這是什麼鬼話?華人當然不能接受。

在東姑拉曼的煽動下,一九六四年新加坡發生種族動亂。李光耀與東姑拉曼在種族問題上引發嚴重衝突,於是新加坡在一九六五年被踢出馬來聯邦,只好獨立成為新加坡國。李光耀大馬總理的夢碎了,馬來西亞的華人也絕望地永遠淪為二等公民。

你們一定會問,華人的素質高,人口也略為多一點,馬來西亞的種族衝突為什麼沒有引發內戰,新加坡就這樣和平獨立了?

問得好,讓我從人性和現實的角度回答你。

在英國統治馬來半島的時候,英國人是當然的統治者,掌握所有的政治權力。英國人認為華人聰明,所以由他們來經商。英國人認為馬來人很笨,什麼都不行,就當兵好了。二戰結束後英國無法抵擋獨立的風潮,但是英國人在離開每一塊殖民地的時候都種下動亂的種子作為以後參與調停當地事務的本錢。英國人在離開馬來半島的時候刻意不做作任何緩衝與平穩過渡的安排,於是英國人一走立刻就形成「華人有錢,馬來人有槍」的局面。猜猜看會發生什麼事?呵呵呵!

1964年的馬來半島內戰是打不起來的,因為華人沒有槍。

英國是最老牌的帝國主義,英國人也是最奸詐的民族。英國人外表的紳士風度和內心的卑鄙齷齪是最顯著的對比,我沒有看過一個民族比英國人更偽善的。歷史上英國人離開的每一個地方都有長期動亂,除了香港。不是因為英國人不想香港有長期動亂,而是英國人沒有辦法,香港回歸過程中英國人所有的詭計都被中國人識破和拒絕。中國人比英國人聰明,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遠比英國強大,有拒絕英國人無理要求的本錢,所以英國在中國面前完全耍不出花樣。YST 談完新加坡,下一個題目就是香港,因為下個月1日就是香港回歸中國的十週年紀念。

新加坡雖然獨立了,但是新加坡的穩定性很差,處處潛伏著動亂和被顛覆的可能。歸根究底,這是因為新加坡根本沒有獨立的條件。

新加坡沒有獨立的條件就好像台灣沒有獨立的條件是相似的,而且猶有過之。台灣拒絕統一靠的是列強的力量;新加坡不能和馬來西亞統一則是因為內部種族問題擺不平。

新加坡的問題比台灣嚴重,因為列強的力量很快就會被中國打破,而種族問題是無解的。

台灣想獨立無法成功,新加坡想統一也無法成功,台灣和新加坡在統獨問題上的立場是完全相反的。他們只有一點相同,台灣和新加坡的分裂現象都是出於政客權力的私心,而不是為了人民的福祉。

福佬人玩弄族群議題其心態和手法和馬來人一樣,靠的就是人多。東姑拉曼和馬哈迪在種族問題上不說人話,李登輝和陳水扁在族群問題上也是不說人話。馬來華人至少還有一個新加坡一展所長,外省人連個獨立的台北市也不可得。

所以從中國的觀點來看,台灣的問題有解,遲早會統一;但是台灣本身的問題是無解的,只有繼續沈淪,比馬來西亞還糟。

台灣雖然比新加坡大很多,但是它面對的中國大陸也比馬來西亞大很多,比例上是一樣的。台灣和大陸敵對就像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敵對都是自取滅亡。李光耀比李登輝和陳水扁聰明得多,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至少有兩次公開呼籲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合併,我不記得確切的時間了,第二次的呼籲是最近,時間距今應該不到十年。

李光耀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人,四十二歲時他經過「三天三夜的煎熬折騰,心力交瘁」不得不離開馬來西亞(引自「李光耀回憶錄」),如今來日不多,在他去世之前仍然念念不忘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統一。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他「深受良心譴責,感到自己辜負了馬來西亞人民,我在他們心中點燃了希望之火,他們同新加坡人民站在一起,抗拒馬來霸權,而馬來霸權正是導致我們發生爭執的根源。」

李光耀這裡說的「馬來西亞人民」應該是指馬來西亞的華人。

馬來半島至少還出了一個李光耀領導馬來西亞人民抗拒馬來霸權;台灣這個小島今天已經沒有任何政治人物領導台灣人民抗拒福佬霸權。

李光耀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政治家,如果他一生有什麼遺憾,我相信是他認為老天對他不公,給他的政治舞台太小了。

下一篇 YST要談新加坡的外交。


推薦閱讀:

新加坡正常生一個娃要花多少錢?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03
在新加坡呆六天,自助游,有什麼推薦值得去的地方么?還有住在什麼地區比較方便?有推薦的住處么?
太上感應篇(第三十二集)新加坡淨宗學會

TAG: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