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情懷——《瓦爾登湖》讀後感

『散文天下』 田園情懷——《瓦爾登湖》讀後感點擊:6564 回復:0

作者:半江明月照小樓 發表日期:2005-7-6 20:00:00
回復

記得在學校的時候,外國文學老師在講到美國文學時非常欣賞美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亨利·梭羅以及他的那本《瓦爾登湖》。梭羅在一八四五年春天,放棄了繁華的城市生活,在一個人跡罕至的瓦爾登湖畔的叢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 在那裡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為自己營造了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田園。他想以此來證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簡樸、更從容,不必為追求物質文明的發達而放棄人為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梭羅在湖邊完成了他對自身深度的「衡量」,這本書便是對自己閑雲野鶴般離群索居的生活的寫實描寫。  當時,我對梭羅的行為不能理解,對他書里的思想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之後的一次初夏的夜裡,我在給麥田澆灌的時候,我卻突然地 體驗到了自然田園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情趣,並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梭羅以及他的《瓦爾登湖》所包容的的豐富而偉大的田園意蘊。  當時已近子夜,孤雲獨去,月澄無影,麥草青青,流水靈動。初夏的涼風攜著泥土的芳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道路兩旁的白楊熟睡一般地靜默著,彷彿是多情的少年陷入了對美好往事的回憶與沉思,使讓我自然聯想到幾千年前的《詩經》所描繪的「月出皎兮,楊柳依依」的情景。腳下的流水潺潺,間或還有不知名的昆蟲的吟唱。天空中偶爾留下的幾聲鳥鳴告訴我已有幾隻鳥兒飛過,在蒼涼的月色下卻有幾分秋雁的味道。這樣的天籟和弦之音連同不遠處宛如浮在海面上一般的村莊里的幾點燈火,與無邊的夜色融合在一起,一切彷彿充滿了無窮的哲理,不由得使人神與物游、身境兩忘,甚至連帶來小睡的衣物被霧氣打濕也渾然不覺。而這些不也同樣具有「微風吹解帶,山月聽彈琴」「天涼月又滿,城闕夜千重」的古典韻味嗎?也許缺少的只是幾聲遠寺的鐘聲,否則不也就構成了一幅「一枕清霜、兩行秋雁、半江燈火、幾杵疏鍾」的寫意山水畫嗎? 當時它讓我突然感覺到 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提升, 自己的心境得到了開拓。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片自然的田園簡直就是曹雪芹筆下的「紅塵中一二等的富貴風流之地」?而此情此景只能存在於這樣的月色下的麥田,決非喧囂的紫陌紅塵所能具有 。當時,更深深地理解了何以能有魏晉時遺世獨立的竹林七賢與北宋時梅妻鶴子的梅堯臣,為什麼甚至連曾國藩也會用「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的聯句來勸勉自己的子孫,更深深理解了遠在異國的亨利·梭羅以及他的那本被稱為「寂寞的、 一個人的書」——《瓦爾登湖》。我也突然明白了為什麼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四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奧地利學者弗洛伊德說過:人類在潛意識裡有一種被放逐的慾望,有一種去遠方流浪的衝動。我想這後面還應再補充一句:那流浪的去處,必定是找一個有著寧靜湖泊的田園,停下來,作為最後的歸宿, 在那裡做一名樵夫舟子、山野農人,然後,就這樣,慢慢地老去……  朋友,當我們的心靈版圖因喧囂的塵世而變的越來越小時,請讓我選擇一個靜靜的田園,坐下來,然後問自己一聲:找到了嗎,那在清冷的月光下平靜、自在、坦然、簡單的湖泊。
推薦閱讀:

《數碼寶貝大冒險》是在消費情懷嗎?
唯美句子:輕輕,剪一段此刻的光陰,許我用雲淡風輕的情懷,陪你看歲月靜好,陪你看細水長流,可好?
訴說舊日情懷——民國服飾
【唯美情懷】丹青畫卷,一紙水墨,一行小詩;三千溺水,一次涅磐,一生鍾愛。
提燈籠的老兵

TAG:讀後感 | 情懷 | 瓦爾登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