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事》專訪楊佑家:圍棋推廣陷入勝負迷失
楊佑家
在楊佑家看來,圍棋教育不是簡單的圍棋教學,而現在的圍棋比賽看似欣欣向榮,實則陷入了一種對勝負的迷失。對於圍棋的未來,更要看到百步之外。
圍棋是很好的教育工具
棋事:在基金會這麼多年,也參加過那麼多的比賽與活動。在這過程中,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楊佑家:應先生成立的基金會叫「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而不是「應昌期圍棋基金會」。有「教育」這兩個字在裡面。什麼是圍棋教育?應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提過:圍棋可以鍛煉青少年的意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工具。但他並沒有具體地闡釋圍棋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在基金會三十多年,後面的十幾年便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圍棋教育?
棋事:當初為什麼會被教育這兩個字所觸動呢?
楊佑家:基金會曾經舉辦過電腦圍棋比賽。當時是一個歐洲業餘冠軍跟應先生建議的。西方人接觸圍棋較少,那時還沒有人搞電腦圍棋賽。應先生當時提出,電腦的程序如果能夠贏林海峰,他就給設計方一百萬美元的獎金。其實,在應先生看來,這一百萬是掛在天上的月亮,看得見卻吃不到。當時基金會的董事長是沈君山 ( 留美天文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 他就說:電腦下圍棋臭死了,角落裡隨便下一個子,電腦就不會應只得乖乖投降。
這就是起初電腦圍棋的水平( 經過10多年的努力之後電腦圍棋的水平大概是15級的棋力 ),相當於一個初學的小孩子學半年可以達到的棋力。可是,在我自己的孩子學了八個月圍棋之後,當他們面對電腦時,卻根本不知道往哪下,完全沒有方向感。記得當時他們下的是十三路的小棋盤,被讓了好幾個子,還是被電腦吃光光。
我當時對孩子學棋的想法是「易子而教」。所以,在孩子學棋之初我並不清楚他們是如何學棋的。這之後才了解到,原來他們學圍棋只是在做題目。而那些題目就是簡單的吃子、做兩眼……其實,這些東西跟孩子要如何下一盤棋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是通過實戰學的棋,而孩子們是只會做題,完全不知道這個棋形是怎麼發生的,怎樣才能從空的棋盤沒有棋子變成做題目的那個模樣。
從那以後,我決定自己教孩子圍棋,並在基金會的雜誌上開設了圍棋入門專欄。應先生看到那些文章很高興,並且一直都很關注。我跟他講,這個欄目也要同時對初學的孩子推廣應氏規則。
四圍線圍棋教學法
棋事:您的四圍線圍棋教學法。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楊佑家:其實,剛開始寫圍棋入門文章時,我也不知如何才能形象地闡釋那些圍棋理論。直到有一次,我看到魚死網破這個詞語,突然靈光一現,就跟應先生設計他的量斗棋罐時一樣,開竅了。我想:下圍棋就是包圍對方的棋子,相當於魚跟網的關係。圍棋就是一種包圍的遊戲。只不過包圍的不只是空,還有子。這樣,圍棋也可以叫做四圍:圍空、圍子、被圍、不圍。不圍有兩種情況:自己不圍或讓對方不圍。輸贏就是由這四種情況來決定的。下棋的時候,就是要去尋找這四種情況。
恰巧那一段時間,我們正好在舉辦電腦圍棋比賽。電腦設計師在設計數空編碼時,我有幸看到電腦棋盤上顯示出的一條條圍空線。於是,我突然意識到,圍棋應該叫點、線、面。棋盤為面,棋子為點。怎樣從點變成面?靠的就是線。棋子之間連出一條條的包圍線,包圍空時成為自己的地;包圍子時讓對方無法逃逸…… 這就是圍棋。而這也是四圍線圍棋教學法的初始理論形成過程。經過長時間的實踐之後,我又發現線條其實又有虛實之分。實線代表強而小,虛線代表弱而大,圍棋的棋理就是虛實交替大小相間,用實線保護虛線的因果關係……
圍棋教育的涵義
棋事: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您對圍棋教育又有怎樣的理解?
楊佑家:我一直在不斷地思考應先生所說的圍棋教育。而下圍棋就是圍棋教育嗎?其實大部分人講的圍棋教育應該只是圍棋教學,只是圍棋教育的一個部分而非全部。
另外,很多人推廣圍棋的方式就是舉辦圍棋比賽。但在我看來,舉辦比賽跟圍棋教育和推廣的關係其實不大。因為「推廣」的含義是,原來有一百個人學圍棋,經過推廣後變成一千個人學圍棋。但辦比賽卻是,原來有一千個人學圍棋,最後只有一百個人參加比賽。當然,我絕對不是否定這些熱心人士出錢出力對圍棋做出的貢獻,只是身為圍棋教育基金會的工作者,必須更深刻地去思考圍棋教育的內涵和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在跟隨應昌期先生這些年的工作中,我慢慢體會到我們一般人跟成功人士的巨大差別。比如,應先生在制定應氏規則的時候總是不斷地思考,然後自我否決再不斷地改善。可是我們做事卻不是這樣。別人一說辦比賽是推廣圍棋,我們就會很容易不經思索地全盤接受,而不會對這種說法有任何懷疑。應昌期先生曾經告誡我,很多時候,我們心目中所謂的專家說的事,其實大部分都是經不起考驗的,甚至是錯誤的!應昌期先生說︰我們千萬不要看別人的頭銜高就認為他是專家。專家其實不是看頭銜來決定的。誰做得最多最認真,誰就是真正的專家!
棋事:您覺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圍棋教育呢?
楊佑家:教育的主要對象是誰?孔子是至聖先師,因為他主張「有教無類」。而現在所謂的圍棋教育,最大的缺點是只教第一名。比如,某某老師是很偉大的圍棋教育家,因為世界冠軍是他的弟子。其實,這完全講反了。應先生說過,什麼才叫老師?現在很多人都理解錯了。現在有不少人是自己的棋不行了,所以只好去當老師教人家。事實上,只有天才的學生,沒有天才的老師。誰知道吳清源的老師是誰?趙治勳的老師是誰?沒人知道。對於天才,老師只是輔助。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老師?那就是要像孔子一樣,能做到有教無類。好老師必須要有能把最糟糕的學生教會教好的本領。教出世界冠軍的老師,可以說是「名師」,但未必是「好老師」!
所以,圍棋教育與圍棋教學應該不能混為一談。我的認知是,圍棋教育是透過圍棋的訓練,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觸類旁通。把圍棋盤上的道理、能力應用在棋盤之外,才能稱得上是教育,才是圍棋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的方向……
看懂圖形
棋事:對於這種棋上的思考,我們該怎樣去理解?
楊佑家:圍棋是一個觀察的遊戲。而看懂則是成功的第一步。很多人認為學了圍棋就會思考。其實這是錯的。輸棋時,幾乎所有的高手都會說是「看錯」了。而看錯,其實就是沒看懂。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以前古人想成功就得念書,因為書是唯一的知識來源。而現在是讀圖時代。一張圖可以代表千千萬萬的文字,甚至可以傳遞出文字無法闡釋的內容。電腦程序中圍棋的變化線,也暗示了一種方法:學圍棋,其實就是去看懂不斷變化的圖形。這對推廣圍棋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中國人都講會「察言觀色」的人容易成功。察言觀色是什麼?就是讀圖看形。因為,只有圖才會有顏色,文字沒有。
勝負的迷失
棋事:您怎樣看現在的圍棋推廣現狀?
楊佑家:現在對圍棋的推廣,似乎陷入了一種勝負的迷失。大家都在追求世界冠軍的數量。當然,圍棋的一種魅力來自於勝負,這無可厚非。可是,如果把圍棋僅作為一種競技去推廣,那它正應證了古人對圍棋的評語——「弈者小道」。何況圍棋的競技看點,跟其它運動項目又很難相提並論。因為它的精彩不是來自視覺。比如踢足球,一球射進萬人轟動。圍棋是,一個子落下去,人家根本沒反應。所以圍棋本就不是一個可以靠賣門票賺錢的競技。現在,圍棋比賽大都靠贊助。但經濟是從沒有隻靠贊助卻能生存和發展的道理。因此目前圍棋的發展明顯違反了經濟規律。
日本經濟體就是前車之鑒。日本的圍棋當初是國技,可是現在日本的職業棋士甚至領不到退休金。歷史都是在重複上演。我們為什麼不懂得以史為鏡呢?仍然只想著世界冠軍。在經濟的重壓之下,日本企業打退堂鼓,不辦圍棋比賽了。現在只剩下了中韓。如果有一天,當韓國也贏不了中國的時候,那三星杯、LG杯還會繼續辦下去嗎?
下圍棋,起碼要算到五十步以外。但現在很多人只看眼前,不要說五十年,連未來五年都沒看到。這就不是圍棋教育的道理。圍棋教育講的是要用圍棋的道理去看所有的事情。
圍棋須進入學校
棋事:面對這些情況,您覺得需要進行怎樣的努力呢?
楊佑家:圍棋要發展,就要像聶衛平棋聖說的那樣,一定要進入學校。圍棋所包含的學科極為廣泛,容納了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知識體系。圍棋既是智力教育,又是品德教育。但圍棋界現在沒有人能跟教育界講清楚學圍棋的真正好處,只把世界冠軍搬出來是無法說服學校把圍棋迎進去的。
眼前圍棋的發展應該說正走在一個十字路口。如果不能走上教育的大道,只是沉溺在世界冠軍的刺激之中的話,中國圍棋的發展就會跟隨日本圍棋的腳步每況日下。因為任何事物達到高峰之後,總會走向下坡。反之,假如圍棋能夠進入學校,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現在學校里教授的科目,大多是知識的傳授,但是圍棋卻可以讓學生增長能力。圍棋里的觀察、比較、分析、取捨、選擇、應變、決斷、反省……都可以培養和加強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歸根結底,一個人的最終成功是透過能力之後獲得的。圍棋對學校教育的不足,只能是「游魚水」! 棋事:基金會在圍棋教育這方面有過怎樣的努力?楊佑家:圍棋教育是細水長流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與教育界的通力合作。圍棋教育絕對不是一個基金會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基金會只能慢慢去傳達這樣的思路,以獲得社會的認同。在此,我也只是提供一下自己的管見,供大家參考。
推薦閱讀:
※圍棋(摘自白落梅:陳跡·清歡)
※如何評價2017年1月4日Master(最新版AlphaGo)60場全勝?
※琴棋書畫 | 圍棋雅韻
※最古的圍棋國手
※回眸中國圍棋:1980年 劉小光馬曉春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