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集體託管的利弊分析——part 2

前文回顧:

一、孩子的發育規律和需求

(一)撫養人對寶寶的回應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二)基本社交技能是和媽媽學來的

(三)不同的心智能力有自然的發育時間表

二、早送孩子入托的危害 (大V們的觀點)

三、真的一定有害嗎?—— 我的個人經歷 (長期影響目前尚無法判斷)

四、真的一定有害嗎?——實證研究怎麼說?

雖然目前觀察祺兒的表現都很好,畢竟才入園一個多月,專家所擔心的長期影響還無法印證。所以我匯總了歐美的幾個權威研究,都是追蹤式縱向比較,短則3年,長的十幾年,專門研究早期的白天集體託管式對比家庭式撫養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差別。

首先插播個常識,歐美國家的一些研究帶有政治目,不是每一份研究結果都準確可信,尤其國內報道時經常任意選取一份報告就扣上「國外專家」的帽子並斷章取義地翻譯,更不能全信。比如英國工黨政府曾經為了拉攏中產階級女性選票而倡導設立更多針對3歲以下兒童的幼兒園,讓媽媽們可以儘早返回職場,於是相應地多出宣傳幼兒園有益的文章;而保守黨攻擊這樣的決定其實是政府為了擴大勞動力好多收賦稅,也資助了一些證明幼兒園有害的研究。

另外,專家們自己也承認即便是中立中肯的權威研究他們的主要目的也是讓政策制定者深入了解一個大型社會問題,不完全是為了指導家長如何決定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養育形式。反對早送幼兒園的代表,知名教授Belsky,在英國衛報的採訪中說:

「家長應該讀了我的研究就決定不送2歲以下的子女去幼兒園嗎?不見得有這個必要。不管研究發現它們有益還是有害,影響都是很小的... 而且只是個概率問題,你的孩子有可能受影響,也有可能不受影響。」

但從學者的角度來看,即使對個體的影響很小,一旦去幼兒園的人口越來越多,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就不容忽視了。他們的原則是讓政府在選擇鼓勵開發幼兒園還是補貼其他託管形式(比如保姆、加長帶薪產假)時做出對社會長期發展負責的決定。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實證研究的結論?我的思路是:沒的選的雙職工家庭可以據此發現過早/長期上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會有的問題,結合前文介紹的理論基礎,想辦法避免或彌補;面臨多種選擇的家庭在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之餘,也可以通過借鑒大樣本的普遍遭遇,更有針對性地去權衡每個方案的好壞。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幾個權威實證研究表明,幼兒園對3歲以下孩子是肯定有影響的,而且不光有壞的影響也有好的影響,但壞的影響是否夠得上危害,危害究竟有多大,是不是不可逆轉,似乎沒有定論。

鑒於我不是在搞科研不為了弔書袋,而且方便大家閱讀,就不詳細標出每個研究的具體出處和研究方法了,直接進入經過我自己吸收歸納後的結論與探討。[給有興趣的讀者舉一個例子,感受一下這個領域的權威研究是什麼樣的:美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一個從屬於衛生部的研究機構,從1991年起跟蹤記錄了1000多個孩子16年的成長曆程。它們來自各個膚色和各個社會階層的家庭,其中有的幾個月就託管在幼兒園,有的由保姆或親屬幫忙照看,有的一直全職母親帶在身邊。研究人員從他們一個月大時開始每3-4個月家訪和拜訪照看人,記錄他們的表現,託管形式,和母親的互動,發育情況等等,直到進入小學。對於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研究人員每年去審核一次幼兒園的看管質量。上了小學以後,他們每年去學校拜訪老師並觀察記錄一次這些孩子的認知與社會能力。課題小組對搜集到的一手數據進行分析之餘,還把數據共享給不同大學的頂尖科研人員進行更多細分研究。有的側重幼兒園的質量有怎樣的影響,有的偏重於入園時間的影響,有的重點研究不同託管形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否有持久性,等等等等。歐洲和英國也有類似的研究,英國的規模更大,從1996年起追蹤記錄了3000個孩子。]

(一)集體託管對大多數孩子的語言和認知能力有好處

幾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通常來講幼兒園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語言發育更有益,比早期接受其他照看形式的孩子有更大的辭彙量和更超前的閱讀能力,這個優勢能一直持續到小學畢業。這大概是因為幼兒園的工作人員比留在家裡照看孩子的人數多,而且分工明確、各司其責,會有人和孩子們持續互動,教育性玩具與遊戲也比較豐富。在確保基本生理髮育得到滿足後,這樣的環境確實會促進嬰幼兒的智力發育,尤其是兒童早期更豐富的辭彙量會影響腦神經迴路,在閱讀、寫作、理解能力方面都有積極刺激作用。另外,孩子們在同齡人的玩耍和遊戲中可以學到更多東西,三歲以上尤為明顯,但2歲左右就會開始受益。牛津大學的Melhuish教授認為好的幼兒園可以讓孩子的智力發育在入學時比同齡人超前6個月。

例外的情況是1)特別差的幼兒園;2)父母學歷特別高、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孩子。同時研究顯示如果在家裡能營造類似的氛圍,而且高學歷全職媽媽會用更恰當更豐富的語言同孩子交流,並提供適齡的互動與遊戲,效果比幼兒園更好,因為主要看護人的素質更高。

(二)集體託管可能不利於孩子的情商發育和社交能力

美國權威研究2006年的報告結論之一就是:

「Children 6 months of age and older who had more experience in child care centres showed somewhat better cognitiv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age 3 and somewhat better pre-academic skills at age 4 and a half; but they showed somewhat more behaviour problems involving disobedience and aggression than children with less centre-based care experience by 4.5 and beyond.」

即,6個月及以上去幼兒園的孩子在3歲前認知和語言發育方面略勝一籌,4歲半以前的學齡前能力稍強,但是在4歲半以後表現出更多的行為問題,例如不愛服從和對其他孩子有攻擊性。後續研究顯示這些行為問題可能持續到12歲左右。

英國的研究結論類似,進幼兒園早,在幼兒園時間長的孩子容易有不能很好控制情緒的問題和攻擊性行為,而且在5歲-7歲時(剛入學)最嚴重,但10歲以後就看不出來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尚不明確,但有如下可能:

1)早期依戀關係基礎不好,日後不容易信任別人,不擅長合作,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有幾個80年代的研究發現一歲前過早和過長時間離開父母的日常照料會增加出現問題行為的概率。還有研究發現7-12個月,18-24個月這兩個年齡段中「分離焦慮」高峰期入園對孩子的安全感影響更大,孩子更容易感到沮喪和對父母的不信任。

2)Belsky教授還提出一個觀點,太早離開父母時間過長,即使對孩子沒有影響(比如和幼兒園阿姨形成良好依戀與互動關係),依然會使父母不了解和不會解讀孩子。這樣的父母可能會把孩子成長發育中的正常行為解讀為問題行為(例如Terrible Two時期的對著干,打人等),不知道怎樣積極應對,而是對孩子發火、指責、過多使用負面語言,從而埋下孩子日後急躁、叛逆的根基。

3)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會互相模仿互相學習,而這其中有好的值得提倡的,也有不好的,和大人在一起是不會學到的。在幼兒園的時間越長,學到同齡人身上壞習慣/行為的機會就越多。

4)壓力的作用——前面的理論基礎介紹過壓力會影響人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荷蘭2006年的一個研究通過測量孩子口水中皮質醇含量的變化發現在幼兒園時比在家時承受更大的壓力,尤其3歲以下孩子感受到的差別最大。另外的研究顯示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是皮質醇在早上醒來最高,然後一天呈遞減狀,在臨睡前最低,和人體正常的心肺系統節律相符,但是在幼兒園度過一天的孩子皮質醇分泌不斷提高,在父母去接之前達到頂峰,回家後銳減。

(三)幼兒園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質量很重要

雖然美國和英國的兩個研究很全面很權威,一些學者還是對其結論提出了質疑。因為歐美的集體託管制度其實很不一樣,歐洲(尤其瑞典、挪威、丹麥、芬蘭、法國)的幼兒園質量較高,政府的監督制度也很嚴格,美國的幼兒園參差不齊,法律監管也不健全。例如在美國1000多人這個研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幼兒園滿足美國兒科醫學會對兩歲以下兒童集體託管的硬體要求,所以上幼兒園導致日後反社會性行為的結論會不會是幼兒園的條件太差所致?

根據聯合國UNICEF針對經合組織國設置的政府對嬰幼兒身心健康與權利呵護標準,美國只滿足10項中的3項,英國滿足10項中的5項,瑞典10項全達標,冰島達標9項,挪威、丹麥、芬蘭、法國達標8項。而幾個瑞典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早期獨自在家被大人照顧的孩子其實不如集體託管的孩子發展全面,尤其7-9歲時期展現出的社交能力和成熟度比較欠缺。

一項比較美國弗羅里達州關於嬰幼兒託管制度變更前後的研究發現託管質量提高後,同齡人之間的互動質量也提高了,孩子與阿姨之間的紐帶也增強了,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減少,自信和自發探索能力增強。哈佛大學2007年一研究也表明在低質量的幼兒園裡孩子呆的時間越長,日後出現問題行為的幾率越大、程度越嚴重,幼兒園質量的提高可以削弱這個聯繫,然而,高質量不能完全避免和杜絕問題行為的出現。

究竟什麼是高質量的幼兒園?後文還會詳細介紹我選幼兒園的標準和經歷,這裡提幾個學者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

1)師生關係——研究發現能和老師形成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在日後的社交遊戲、日常交往中更有親和力,較少出現攻擊性和反社會性。相反的,不能和老師形成親密關係的孩子日後不喜歡參加集體遊戲,不愛社交,更具攻擊性。

同時,多項研究發現和老師形成有效依戀的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環境中並沒有承受太大壓力,他們口水中的皮質醇分泌變化更趨近於正常健康的人。

2)師生比例—— 師生比例直接關係到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是否可以及時回應,是否能注意到每個孩子的不同,以及能否形成有效依戀關係。美國兒科學會推薦6-18個月的孩子應該是3:1,18個月-2歲應該是4:1,2-3歲的孩子應該是7:1。英國目前的法定師生比例是:2歲以下3:1,2歲到3歲是4:1, 3歲以上8:1 (如果3歲以上由具備教師資格的人照看,可以提高到13:1)。

3)孩子多少—— 很多研究都發現了在同齡人過多的環境中會引起孩子產生更大壓力,不能很好集中精力,過度嘈雜等副作用,所以找小型班級或小型幼兒園也很重要。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同時在一起的6-18個月的孩子最多不超過6個,18個月-2歲的孩子最多不超過8個,2-3歲的孩子最多不超過14個。

(四)不管幼兒園怎麼樣,父母的影響最重要

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出,早期集體託管會影響孩子日後表現,但起到的作用很微小。對於孩子日後智力與情商發育、社交表現、學習習慣、為人處事最最準確的預報器是父母的sensitivity (敏感度)。敏感的媽媽會給孩子溫暖與支持,她們理解孩子情緒上的需求,能夠從行動上證明她們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美國權威研究中為人處事方面表現最好的孩子都有在敏感度測試中得分最高的媽媽。與早期是否上幼兒園相比,其他家庭特徵對孩子發育的影響更明顯、作用更大,這包括父母的教育程度、收入、家庭環境。

英國權威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家庭關係對孩子智力和情商發育影響最大,遠大於父母的職業、教育程度和收入。所謂,面對孩子家長怎樣做比他們是誰更重要。 「What parents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o parents are.」 相比之下,是否上幼兒園的影響簡直微乎其微。

但有一點值得家長引以為戒,研究發現隨著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增加,母親的敏感度往往會降低。這在3歲前比較明顯,危害也很顯著。有可能這個階段孩子還不能很好用語言表達,情緒的變化也不穩定,更需要耐心和細心體察,但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回歸職場後難免對孩子有所忽略,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相應地,有其他研究表明當父母可以很好地安撫孩子情緒,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他們的孩子也會在集體環境中減低壓力感,較少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

(五)插播

對大量實證研究的總結基本全了,再插播幾個有意思的發現,因為來源不夠權威,很少被其他學者引用,沒有列為主要論點。

1)這些更富攻擊性、不愛合作、不遵從老師命令的問題行為,在某些人看來也算優點,換一種說法就是:他們更自信、更獨立、更懂得捍衛自我。

2)有一項2008年的英國研究顯示3歲前過多受祖父母照顧的孩子在4歲以後表現出更多問題,比如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與同齡人融洽互動等,大概原因是老人精力有限,提供的適齡活動偏少、互動不足、過於寵愛。雖然老人帶孩子的不足之處貌似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中國的老人為了孩子付出的絕對更多,他們可能觀念需要更新,但絕對是拼了老命在帶孩子,只要為孩子好什麼都願意做,相比之下英國老人更在乎自己的健康和休息,更可能出現帶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情況。

3)有澳大利亞的免疫學家認為早送幼兒園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觀點是,貌似孩子小,生病多,但是早期接觸這些病毒和細菌,調動人體自帶免疫機制的能力,日後可以更好應對更厲害的病毒,不容易被細菌感染。有可能外國人不太看重小孩子生病的問題,我沒看到太多反對幼兒園因為容易生病的論調,也沒有什麼關於小時候多生病好不好的研究,所以建議中國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稍微放鬆一點兒。

五、小結與感想

寫了這麼多,其實也不知道對家長們到底有沒有幫助。綜合起來看,似乎最理想的情況是三歲前跟著媽媽,稍微參加些有益的活動,或者去半天幼兒園接受一下益智的刺激。然而生活中哪可能處處讓人滿意呢,想當初我也是雄心勃勃要做優秀的全職媽媽直到寶寶三歲的,結果還不到一年半就被其中的艱辛打倒了。又要照顧到孩子的營養,又要顧及他們的教育,還想平衡自己的健康、生活樂趣和夫妻關係,談何容易?(此處為堅持在第一戰線上全職帶娃的媽媽們熱烈鼓掌!)

學界的普遍觀點是一歲前盡量不去集體託管,或控制託管時長。於是,在無法全職照顧寶寶的時候,尋求和接受家人的幫助,至關重要。雖然有更高育兒追求的媽媽們會因為觀念問題和老人產生衝突,但是想想他們對孩子的愛、第一時間的回應和無怨無悔的付出,這在多年以後留下的積極影響會遠大於眼前的細節爭執。(此處為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熱烈鼓掌!)

另外,兩歲前實在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孩子,或者為了讓孩子學更多東西而把他們送進幼兒園。

但若家庭條件所限,必須送托,只要幼兒園夠好,家庭關係融洽,家長細心,能夠在入園後依然對孩子充滿關愛或者更加關愛,而且孩子表現良好,過渡期順利,能夠在集體生活中放鬆,研究證據顯示這樣完全可能有益無害。即使在幼兒園難免沾染壞習慣,就像跟著老人或保姆也會受影響一樣,家長千萬不能持一種消極的態度,聽之任之,萬萬不要忘了,你對孩子的影響力任何其他人都比不了!

幼兒園對孩子成長真正的危險在於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家長鬆了一口氣,以為從此可以找回自己的生活(返回職場,忙於社交等等),對孩子的觀察與敏感度大大降低。現實是有了孩子以後我們的生活就永遠地被改變了,不管變好還是變壞,都沒可能把責任與小傢伙對你的依戀拋之腦後,所以千萬不要幻想送進幼兒園或者送進學校就「解放」了。可以這樣與人調侃,但是內心保持對孩子的密切關注,注意提高互動質量,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預告實戰經驗篇

六、怎樣為三歲以下孩子挑選幼兒園(托班)

七、最關鍵的過渡期,你能幫孩子做什麼?

八、過渡期以及之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推薦閱讀:

女人做男人情人得看清楚利弊,不然倒霉的就是你
沃爾瑪對於地區經濟,相對於中小型的零售商店(包括連鎖商店店),究竟帶來什麽樣的影響?產生何種利弊?
買獨棟屋與共渡公寓各有利弊
官殺重好不好?七殺心性利弊分析
愛鑽牛角尖的人有些什麼特點?

TAG:集體 | 利弊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