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人的一天:晝夜、時辰、更點(下)

隅中之後是日中,按自然時間,就是日影最小化的時間段。干支記時屬於午時。今天所謂的正午,就是午時之正,即日中之中,午時之中也叫亭午,相當於現在的二十點整。正午之前叫上午,正午之後叫下午,也由此而出。日中相對於子夜,是一天的另一個分界線。是陽氣至盛而陰氣初生的時候。所以古代殺人要在午時三刻,就是陽氣(人氣)勝於陰氣鬼氣,讓被殺者魂無所依。

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這樣的商品交換的初期活動,就在日中時辰進行。有例為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下》)古人約會也常「期於日中」,就是正午在某地見面的意思。「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說已經到了日中了,也說「日已中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庄賈約,旦日日中,會于軍門。」因為庄賈失期,被斬。是個著名故事。《三國演義》中孫權與太史慈就是「期於日中」。有成語「如日中天」,由「日中」本義轉化出比喻義來,與「日薄西山」「日暮途窮」成反義詞。

日中之後是日昳。日昳,又叫日昃。是日影向西傾斜的意思。《史記·天官書》:「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又《漢書·遊俠傳》:「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日昳」的意義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

日昳之後是晡時,用干支即申時。古人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這一時段以地支命名為申時,它指每天的15時—17時。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段注》:「餺,申時食也。……『餺』,一作『晡』引申之義。凡食,皆曰餺。又以食食人謂之晡。」「晡」(餺)時」,始見於《淮南子·天文訓》篇:「(日)至於悲谷,是謂晡時。」《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元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古人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靠天吃飯,在這裡又有了新解。

說到晡時吃飯,大家可能有個疑問:古人一天吃幾頓飯。只吃兩頓,一早食,一夕食。現在的午飯是正餐,古人午時正在從事重要活動。如學習:「宰予晝寢」,就是大白天睡覺。古人是沒有午睡的,學生難免不困。又如「鋤禾日當午」,就是正午農民還在勞動。正午約會也不是吃飯。往往出於能趕來又能早歸的考慮。在兩次吃飯之間,是隅中、日中、日昳,三個時辰,這三個時辰是古人勞作的重要時間。和尚之類不參加生產勞動,佛家一日一食,過午不食,另當別論。中醫服用往往是一日兩次,空腹時服;西藥一般是一日三次,飯前飯後服:這應該是古代飲食傳統的遺留。

晡時吃飯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人吃過飯後要休息了。接著是日入,而日入就是開始休息的時間。日入用干支相當於《莊子·讓王》中有這樣一段話:「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日入與日出相對,是晝夜的分界線。古人依據自然來作息,太陽落山就準備上床睡覺了。如果按現在的正午六時下班,那麼家務活還要用油燈或燭光,是一種浪費。

日入之後天尚未完全黑暗,叫黃昏。屈原《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黃昏」這個詞,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里經常出現。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詞人在這詞句中把「黃昏」作為青年男女幽會的美好時刻來使用,是極確切的。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則流露了作者李商隱對自己年華遲暮的慨嘆。古代有早行人,也有晚行或暮行客,如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白日曛,就是黃昏。黃昏與黎明一樣是人生斬不斷的情結,是一天中最耐人尋味無可奈何的時間。

黃昏之後是人定。人們都睡下了,四周很靜。這就是人定的解釋。《孔雀東南飛》「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古人講孝子要對父母「晨昏定省」,就是早上在日出之前看看父母一夜安否,同時聽取父母關於一天的意見,黃昏看看父母是否安歇,保證一夜的安眠。人定已是亥時。一天工作結束了。但有些從事夜間工作的人可能剛剛上班。說人定後做什麼事兒,往往用「夤夜」一詞。古代有禁夜,即禁止夜間行人。現在的夜班,要多發加班費。夜不歸宿,在許多時候常是作為違紀現象。夜彷彿上大自然讓人休息的神聖時間。而人類偏偏並不都依自然規律辦事,宵小之徒伺機而動,姦邪之臣密室暗算,江湖俠士飛檐走壁,而走投無路者相對而泣的時候,而獨處的深閨怨婦、異鄉孤客、蕭齋的哲人、斗室書生,也是流眼淚、思故鄉、興感慨、發孤憤的時機。由此引出豐富的夜文化。

最後再說說子夜,作為一日之始,一陽方生,是作物拔節長高的時間,是人體新陳代謝的時間。也是人與鬼分界、交流之處。中國有豐富的鬼文化,大多是夜半不寐者所遇。又有豐富的夢文學,除了晝夢,晨夢,多數夢應該是夜半的產物。所以要說明,文章說夜半時,側重於是夜之中;文章說子夜時,側重於說是一日之始。與正午相對的是夜分,亦即子時之正。「夜半」一詞常被文人用於詩詞之中。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不勝枚舉。

需要說明的是,古人記時用的是自然時間,漸漸走向科學計時。而現在的北京時間是標準時間,並不自然;二十四小時制與古人時辰的對比是只能說是相對的。


推薦閱讀: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最大的依靠不是孩子...(值得深思)
生在這三天,女的旺夫,男的旺妻,一天比一起旺
今天是11月最後一天,12月前打開,為12月開一個好頭!
過好每一天,就是過好一生

TAG: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