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格從幾歲開始塑造?
古語說,三歲定八十。從心理發展的角度看,這句話基本是真理。
0~3歲,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恰恰是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
心理疾病根源於3歲以前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個焦慮的母親和一個缺席的父親,將100%培養出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實際的生活中,焦慮的母親對應的恰恰可能是缺席的父親,而缺席的父親往往會讓母親很焦慮。這樣惡性循環的家庭關係自然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有太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根源,就在於3歲之前父母的照料方式以及親子互動關係存在問題。特別是在婚戀或親子這種親密關係中,很多人幾乎都在重複著原始的、與父母之間的病態的關係模式。倘若從小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是病態的,長大後就很難改變為健康的關係模式。
所以,一個結構完善、關係健康的家庭是由父親、母親和孩子共同構成的。
然而,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背景下,母親總是承擔著更多的養育責任,對於這種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中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更深遠。我們要衷心地感謝每一個媽媽對孩子的付出,但也要提醒媽媽們時刻捫心自問,作為媽媽,你合格了嗎?
母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母親給孩子的成長提高著最原始的滿足:生理滿足、安全滿足、愛的滿足。
在孩子呱呱墜地,來到陌生世界的時候,媽媽的正確照料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懂事
嬰兒的內心就像一個幻燈片,在空白的幻燈片上寫上什麼,日後他投影出來的世界就是什麼。而且這張「幻燈片」還有被放大的可能。
其實在三歲以內,孩子已經無數次有過愛或恨的體驗,並在內心建立了一種情景性的模式,這樣的模式被定格在無意識中,長大後遇到類似的情景,就會產生同樣的反應。
比如,一個30歲的男人,遇見妻子晚歸的情景,可能會產生2歲時候媽媽不在身邊的那種情緒反應,會覺得無力、恐慌。而後為了獲得力量和控制感,他會直接表達出憤怒——因為憤怒可以讓人感覺自己有力量——於是衝突就產生了。
三歲以內的孩子,感受很純粹,哪怕一個眼神,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讓他們體會到對方是否愛自己。有的孩子只認媽媽,對周圍的一切人都很敏感,這說明這個孩子沒有安全感,他們不信任他人。
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吃飽穿暖就夠了,從0歲開始,從一言一行的小小細節開始,孩子都需要一個完美的照料者。
心理師爸爸怎麼養育孩子從寶寶出生直至進入幼兒園的那段時間裡,家庭教育佔據了絕對重要的位置,這是寶寶人生的起點,是人格大廈打地基的階段,這個基礎如果沒有打好,以後上再好的學校請再好的老師也於事無補。
放眼當下的教育市場,各種育兒、教育類課程令人目不暇接。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很少有針對0~3歲嬰幼兒心理的書籍或者課程。
身為廣東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及向日葵心理諮詢研究中心創辦人,胡慎之從事心理諮詢工作16年,累積心理諮詢個案時長達12000小時,結合大量的諮詢案例,致力於研究親子關係和親子教育,曾擔任湖南衛視《變形記》節目的心理顧問與策劃,著有育兒暢銷書《童心密碼》。同時,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胡老師也有自己的「育兒經」。
近期,心理專家胡慎之在喜馬拉雅FM開設育兒課程《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訣》。
每周兩期節目,每期10分鐘,40節精品育兒課,親述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秘訣,手把手教你養育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寶寶。
推薦閱讀:
※10月份霉運全消,開始轉好運賺大錢的生肖!
※帝國殘陽,明末軍閥紛爭的開始
※算命大師說:熬過大難,這4生肖2018年開始大紅大紫,財源滾滾!
※更年期的保健從四十開始
※中美篇--中美世紀大較量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