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攝影講稿

第一講:攝影原理的基礎知識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09月08日 08:59 閱讀(154) 評論(6)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一講:攝影原理的基礎知識第一部分:光與色原理一、 可見光與不可見光。1.光是一種電磁波,它在均勻的介質中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沿直線傳播。電磁波的波長範圍很寬,但人眼可能看得見的,只有波長範圍從380叫80毫微米(nm)的非常窄的一段,這段波長範圍叫做可見光。2.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在我們的眼睛中產生不同的顏色感覺,按照波長由長到短,光的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比紅光波長更長的叫紅外線,比紫光波長更短的叫紫外線,它們都是人眼看不見的,叫做不可見光。3.不同波長的光波,使人產生不同的色感。在光譜中,一種顏色向另一種顏色轉變是逐漸過渡的,在光譜上看到的顏色叫光譜色,不能分解的光譜色稱為單光,由兩種以上單色混合而成的色叫複色。二、物體的色 物體的色是人的視覺器官受光後在大腦的一種反映。物體的色取決於物體對各種波長光線的吸收、反射和透視能力。物體分消色物體和有色物體。 1、消色物體的色 消色物體指黑、白、灰色物體,它對照明光線具有非選擇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線照射到消色物體上時,被吸收的入射光中的各種波長的色光是等量的;被反射或透射的光線,其光譜成分也與入射光的光譜成分相同。當白光照射到消色物體上時,反光率在前75%以上,即呈白色;反光率在10%以下,即呈黑色;反光率介於兩者 之間,就呈深淺不同的灰色。2、有色物體的色 有色物體對照明光線具有選擇性吸收的特性,即光線照射到有色物體上時,入射光中被吸收的各種波長的色光是不等量的,有的被多吸收,有的被少吸收。白光照射到有色物體上,其反射或透射的光線與入射光線相比,不僅亮度有所減弱,光譜成分也改變了,因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顏色。 3、光源的光譜成分對物體顏色的影響當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體時,物體反射光顏色與入射光顏色相同。兩種以上有色光同時照射到消色物體上時,物體顏色呈加色法效應。如紅光和綠光同時照射白色物體,該物體就呈黃色。當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體上時,物體的顏色呈減色法效應。如黃色物體在品紅光照射下呈現紅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現綠色,在藍色光照射下呈現灰色或黑色。 三、原色光與補色光 1、原色光等量的紅光、綠光、藍光相加即產生白光,而不等量的紅綠、藍光相加,便會產生其他色光。在攝影中,把紅光、綠光、藍光稱為三原色光。2、補色光任何兩種色光相加後如能產生白光,這兩種色光就互稱為補色光。紅、綠、藍三原色光的補色光分別為青、品、黃色光。紅光與青光、綠光與品紅光、藍光與黃光互為補色光。 3、六星圖 每一種色光都是同它相鄰的兩種色光組成,如紅光由黃光和品紅光組成,黃光由紅光和綠光組成,綠光由黃光和青光組成,青光由綠光和藍光組成,藍光由青光品紅光組成,品紅光由藍光和紅光組成。 由此可見,每種原色光是由兩種補色光組成,每種補色光則由兩種原色光組成。此外,該圖還表明了每一種原色光所對應的補色光,即紅與青、藍與黃、綠與品紅互為補色光。 四、彩色攝影的減色法原理 現代彩色攝影是採用減色法原理來獲取彩色影像的,所謂減色法原理就是運用青、品、黃三種顏色的單色影像來疊合成各種色彩。等量的紅光與綠光混合產生黃光,等量的紅光與藍光混合產生品光,等量的綠光與藍光混合產生青光;等量的黃光與品光相疊產生紅光,等量的青光與品光相疊產生藍光,同樣,等量的青光與黃光相壘產生綠光。而當等量的黃、品、青三色相壘則產生灰色或黑色。如果黃、品、青三色的密度不等,那麼,它們相壘後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顏色。五、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飽和度,它們是評價色彩的主要依據。 1、色相 色相也稱色別,是指色與色的區別,色別是顏色最基本的特徵,它是由光的光譜成分決定的,由於不同波長的色光給人以不同的色覺,因此,可以用單色光的波長來表示光的色別。 2、明度 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深淺,通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同一色別會因受光強弱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明度,不同的色別之間也存在明度的異同。人眼對不同顏色的視覺靈敏度不同,不同色別在反光率相同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明度感受。 3、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色的純度,也稱色的鮮艷程度。飽和度取決於某種顏色中含色成分與消色成分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飽和度就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飽和度就越小。 物體的表面結構和照明光線性質也影響飽和度,相對來說,光滑面的飽和度大於粗糙面的飽和度;直射光照明的飽和度大於散射光照明的飽誤度。 色的明度改變,飽和度也隨之變化。明度適中時飽和度最大;明度增大時,顏色中的白光增加,色純度減小,飽和度也就降低;明度減小時,顏色很暗,說明顏色中的灰色增加,色純度也減小,飽和度也就降低。當明度太大或太小時,顏色會接近白色或黑色,飽和度也就極小了。

第一講(續)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09月08日 09:00 閱讀(72) 評論(2)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六、色溫與光源色溫色溫是表示光源光譜成分的一種概念,它所表示的是光線的顏色,而不是光的冷暖溫度。光線越紅,色溫越低;光線越藍,色溫越高。白光的色溫約為5500K,若光源含紅光成分多,其色溫就低於5500K,而光源含藍光成分多,其色溫就高於5500K。 色溫在討論彩色攝影用光問題時,攝影家經常提到「色溫」的概念。色溫究競是指什麼? 我們知道,通常人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7種色光的光譜所組成。但其中有些光線偏藍,有些則偏紅,色溫就是專門用來量度光線的顏色成分的。色溫定義:當光源所發射的光的顏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下輻射光的顏色相同時,黑體的這個溫度稱為該光源的顏色溫度,簡稱色溫。用以計算光線顏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紀末由英國物理學家洛德·開爾文所創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溫計演算法,而其具體制定的標準是基於以一黑體輻射器所發出來的波長。在色溫的計算上,是以 Kelvin 為單位,黑體幅射的 0° Kelvin= 攝氏 -273 °C 做為計算的起點。 將黑體加熱,隨著能量的提高,便會進入可見光的領域,例如,在 2800 °K 時,發出的色光和燈泡相同,我們便說燈泡的色溫是2800°K。 可見光領域的色溫變化,由低色溫至高色溫是由橙紅 --> 白 --> 藍。開爾文認為,假定某一純黑物體,能夠將落在其上的所有熱量吸收,而沒有損失,同時又能夠將熱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的話,它便會因受到熱力的高低而變成不同的顏色。例如,當黑體受到的熱力相當於500—550攝氏度時,就會變成暗紅色,達到1050一1150攝氏度時,就變成黃色……因而, 光源的顏色成分是與該黑體所受的熱力溫度相對應的。只不過色溫是用開爾文(。K)色溫單位來表示,而不是用攝氏溫度單位。(打鐵過程中,黑色的鐵在爐溫中逐漸變成紅色,這便是黑體理論的最好例子。當黑體受到的熱力使它能夠放出光譜中的全部可見光波時,它就變成白色,通常我們所用燈泡內的鎢絲就相當於這個黑體。)色溫計演算法就是根據以上原理,用。K來表示受熱鎢絲所放射出光線的色溫。根據這一原理,任何光線的色溫是相當於上述黑體散發出同樣顏色時所受到的「溫度」。光源色溫顏色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顏色印象的產生,是由於時斷時續的光譜在眼睛上的反應,所以色溫只是用來表示顏色的視覺印象。彩色膠片的設計,一般是根據能夠真實地記錄出某一特定色溫的光源照明來進行的,分為5500。K日光型、3400。K強燈光型和3200。K鎢絲燈型多種。因而,攝影家必須懂得採用與光源色溫相同的彩色膠捲,才會得到準確的顏色再現。如果光源的色溫與膠捲的色溫互相不平衡,就要用濾光鏡來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溫,使與膠捲的釐定色溫相匹配,才會有準確的色彩再現。當太陽光在無雲大氣中,水平線上方40°照射時,色溫是5500。K,1983年世界組織公布以此為標準日光,用以測量照相機鏡頭的色再現性。對於傳統的膠片照相機來說,要想準確地還原物體的色彩,首選要選擇與光源色溫相同的膠片片型。彩色膠片根據色溫可分為日光型膠片和燈光型膠片,日光型彩色片適宜在色溫5500K左右的日光下拍攝,燈光型彩色膠片適宜在色溫3200-3400K的燈光下使用。另外也可以通過色溫濾色鏡或者後期製作來調整色溫。有意思地運用色溫可以創作出別具一格的作品來。現在很多數碼相機都提供了「白平衡」功能,這種功能不僅可以很方便地還原不同光線條件下的被攝體的色彩,而且靈活地運用這一功能還可調整圖片的色調。七、色彩的表現力 1、色彩的基調色彩的基調是指畫面色彩的基本色調,通常把彩色畫面的基調分為三種,即冷調、暖調、中間調,更詳細一些,可把彩色畫面的基調分為:冷調、暖調、對比、和諧、濃彩、淡彩、亮彩和灰彩色調。 2、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對比主要包括色別的對比、明度的對比、飽和度的對比及並存的對比等。◆色別的對比:即不同顏色的對比,主要包括類似色對比、三原色對比、和互補色對比。◇ 類似色對比----是指按照光譜排列順序,用相今鄰的色別作對比。這種對比色彩過渡自然,沒有跳躍感,有助於強化平衡、和諧、悅目、統一的感覺。◇三原色對比----即紅、綠、藍三原色對比,這種對比色彩鮮艷、醒目,色跳感強。◇互補色對比----"紅與青"、"藍與黃"、"綠與品"等,都屬於互補色對比。這種對比在視覺效果上能產生很大的衝擊力。一種顏色在與它的互補色對比時,其顏色會更艷麗、更鮮明、更強烈、更醒目。◆明度的對比不同的色別有不同的明度,同一色別受光強弱也會產生不同的明度。明度對比大,給人以強烈的感覺;明度對比小,給人以柔和的感覺。◆飽和度的對比色的明度直接影響色的飽和度。對同一色別來說,明度適中時,飽和度最大,明度或大或小都會相應減小飽和度。飽和度高的色彩比飽和度低的色彩更容易吸引人的視覺注意力,因此,背景色彩的飽和度要低一些,這樣有利於突出主體。◆ 並存的對比明亮的色彩在黑色襯托下最引人注目;深暗色的色彩在白色襯托下最引人注目。深暗的色彩,襯托在明亮的色彩上比襯托在深暗的色彩上,看上去顯得更暗。明亮的色彩,襯託大深暗的色彩上比襯托在明亮的色彩上,看上去顯得更亮。每一種顏色都會給它的鄰近色增添一些自己的補色。兩種互補色並列在一起,每種 顏色都將比它本身更強烈。襯托在非互補色的深暗色比襯托在互補色上的深暗色,看上去顯得更弱。襯托在非互補色上的明亮色比襯托在互補色上的明亮色,看上去顯得更弱。2、色彩的和諧:批整幅畫面上色彩配合的統一、協調、悅目。A-對比色的和諧:即互補色的和諧B-鄰近色的和諧:指按光譜順序的相鄰色C-同種色和諧:即同一色調不同亮度的配合。D-消色、光澤色與其他色的和諧。3、色彩的感覺:色彩除了給人以色調、亮度、飽和度感覺之外,還能給人某種心理上的情緒性、象徵性和功能性等感覺。A-遠近的感覺:曖色、亮度高的感覺近,反之遠。B-大小的感覺:黃色最大,紫色最小;同一色別中,亮度大的顯大;C-近退感覺:同一平面上,曖色有逼近感D-脹縮感覺:曖色、亮度高的感覺膨脹 E-輕重感覺:由重到輕的順序為紅-橙-藍-綠-黃-白F-動靜感覺:紅橙--使人的生物鐘加快;藍青--靜感。G-軟硬感:當色彩飽和度和亮度變化細膩、緩慢時,給人以柔感。H、聯想感:即看到某種色彩,想到某種實物,產生某種象徵性的。

第二講、透鏡成像原理和光學基本原理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09月17日 11:17 閱讀(54) 評論(1)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二講、透鏡成像原理和光學基本原理 1.凸透鏡和凹透鏡 2.小孔成像現象及原理 (1)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線傳播特性 (2)小孔成像的3個條件: 第一,小孔的線度要遠大於光的波長,(當小孔很小時,像變得模糊不清。這是由於光出現了衍射的緣故,當小孔的線度小到與光的波長可比擬時,通過小孔的光將不再直進,而是要發生衍射,這時的光學現象顯然已經超出了小孔成像的範圍。) 第二,小孔的線度要遠小於物體的幾何尺寸。(當小孔太大時,光班重疊變得非常明顯,像已經變得完全失真,這時在光屏上呈現的是小孔周圍擋光部分的影子。在小孔能夠保證光的直進性的前提下,也並不是孔越小越好,孔太小會使通過小孔的光線太弱,因而成的像太暗,使我們無法看清像) 第三,小孔成像要有光屏存在,只有利用像斑在光屏上的漫反射,我們才能看到物體成的像。 3.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傳播可以歸結為三個實驗定律:直線傳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直線傳播定律】: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在非均勻介質種光線將因折射而彎曲,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大氣中,比如海市蜃樓現象,就是由於光線在密度不均勻的大氣中折射而引起的。 【費馬定律】:當一束光線在真空或空氣中傳播時,由介質1投射到與介質2的分界面上時,在一般情況下將分解成兩束光線:反射(reflection)光線和折射(refraction)光線。 (1)光線的反射 光線的反射取決於物體的表面性質。 如果物體表面(反射面)是均勻的,類似鏡面一樣(稱為理想的反射面),那麼就是全反射,將遵循下列的反射定律,也稱「鏡面反射」。 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與界面法線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夾角分別稱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於入射角。i = i" 對於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鏡面表面亮度取決於視點,觀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當反射面不均勻時,將發生漫反射。其特點是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不滿足反射定律。 一個理想的漫射面將入射光線在各個方向做均勻反射,其亮度與視點無關,是個常量。 (2)光線的折射 一些透明/半透明物體允許光線全部/部分地穿透它們,這種光線稱為透射光線。 當光線從一種介質(比如空氣)以某個角度(垂直情形除外)入射到另外一種具有不同光學性質的介質(比如玻璃鏡片)中時,其界面方向會改變,就是會產生光線的折射現象。 光的折射是由於光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光線折射滿足下列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與兩個角度無關,僅取決於兩種不同介質的性質和光的波長,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質相對於真空的折射率,稱為該介質的絕對摺射率,簡稱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對於一般光學玻璃,可以近似地認為以空氣的折射率來代替絕對摺射率。公式中n1和n2分別表示兩種介質的折射率。 當n1 = -n2時,折射定律就是變成反射定律了,所以反射定律可以看成是折射定律的特例。 在折射率較大的介質中,光的速度比較低;在折射率較小的介質中,光的速度比較高。 (3)光線的衍射 在光的傳播過程中,當光線遇到障礙物時,它將偏離直線傳播,這就是所謂光的衍射。由於光的波長很短,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察覺出衍射現象。 衍射不僅使物體的幾何陰影失去清晰的輪廓,在邊緣還會出現一系列明暗相間的亮紋。 4.焦點、彌散圓和景深的概念 (1)焦點(focus) 與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的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 (2)彌散圓(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象變成模糊的,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 在現實當中,觀賞拍攝的影象是以某種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來觀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與放大倍率、投影距離及觀看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鑒別能力,在一定範圍內實際影象產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認的。這個不能辨認的彌散圓就稱為容許彌散圓(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3)景深(depth of field) 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範圍的,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後縱深,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景深隨鏡頭的焦距、光圈值、拍攝距離而變化。對於固定焦距和拍攝距離,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機拍攝者為基準,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景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景深。 (4)各相關因素對景深的影響: 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他的條件都不改變): A.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B.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C.拍攝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第三講: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09月17日 11:19 閱讀(32)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三講:照相機的工作原理1. 照相機的主要裝置及功能(1)傳統手動對焦照相機特點:旁軸取景、使用簡單、方便,圖像變形小,無須通過鏡頭聚焦,使用專門的鏡頭。(2)6×6 雙鏡頭手動對焦照相機特點:古典機型,成像優異,使用120膠捲。(3)單鏡頭反光照相機(SLR)原理SLR的全稱為:Single Lens Reflex,就是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目前市面上有135畫幅和120畫幅的SLR。SLR是為了彌補之前出現的TLR(雙鏡頭反光照相機)和旁軸取景照相機的眾多缺陷而出現的,利用同一個鏡頭進行取景和拍攝(所以也稱為TTL取景,Through The Lens),其設計基本避免了取景視差問題。SLR的優缺點:優點:取景和拍攝使用同一鏡頭,取景準確,基本無視差;缺點:在曝光過程中,反光板上升,無法看到畫面;反光板的上下運動,是機身振動的主要來源。SLR的幾個關鍵部件為:A、 反光鏡:作用是將透過攝影鏡頭的取景用的影像反射到對焦屏;反光鏡是一片表面上鍍有銀色反光物質的玻璃(注意,它並不是像鏡子那樣是將反光物鍍在玻璃的背面,而是上面,所以平常保養相機時,要盡量少擦拭反光鏡,就算鏡面上有灰塵,也不會對成像造成影響),45°鉸鏈在反光鏡箱內。在未曝光之前,反光鏡的作用是將光路改變,反射到取景器中,使操作者能夠正確地取景和對焦。在快門開啟之前,反光鏡向上翻,讓出光路後,快門才打開,光線到達膠捲平面進行曝光。曝光過程結束後,反光鏡即時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即瞬回式反光鏡。B、 對焦屏:作用是用來檢驗焦點。對焦屏等同於理想的膠捲平面,即從反光鏡到對焦屏的距離與反光鏡到膠捲平面的距離是相等的。通常為磨砂毛玻璃菲涅爾透鏡,在未曝光之前,對焦屏代替膠捲平面,用來對焦。當對焦準確時,對焦屏會出現清晰的影像。由於光學反射原理,對焦屏上的畫面與實際的畫面是左右顛倒的,要通過五棱取景器才能矯正過來;C、 五稜鏡取景器:其作用是將對焦屏上左右顛倒的圖像矯正過來,使取景看到的圖像與直接看到的景物方位完全一致。五稜鏡通常是一整塊實心的玻璃經過切削研磨而成,然後在外表(除與對焦屏和取景目鏡相接的兩個面外)均鍍上反光材料,在其內部形成鏡面反射。取景器有兩個主要指標:取景器放大倍率(簡稱取景倍率)和取景範圍。取景器放大倍率指通過取景器觀察被攝體對眼睛的張角與用眼睛直接觀察被攝體對眼睛張角之比,即通過取景器所看到的被攝體大小與用眼睛直接看到的被攝體大小之間的比值。取景放大倍率大,目視角度小,取景時看到的景物接近原物,真實感強;取景放大倍率小,目視角度大,取景時容易看到全景。若放大倍率太小,難以觀察物體細部,不利於構圖和對焦,而且物像相差懸殊,取景時不舒服。放大倍率一般小於1X,大多在0.75X與0.95X之間。取景範圍指通過取景器看到的景物範圍與拍攝到底片的景物範圍之比,用百分數表示。一般從取景器中所看到的畫面並不完全是所拍攝的畫面,總是比所拍攝的畫面要小,一般為90%~100%。所以說SLR只是基本避免了視差,只有達到100%的取景範圍才能稱為沒有取景視差。通常只有專業機型才具有100%取景範圍。(4)單鏡頭反光照相機(SLR)工作過程2. 數碼單反相機(1)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數碼相機與傳統相機的對比什麼是CCD?什麼是CMOS?什麼是像素?最大像素數最大像素英文名稱為Maximum Pixels,所謂的最大像素是經過插值運算後獲得的。插值運算通過設在數碼相機內部的DSP晶元,在需要放大圖像時用最臨近法插值、線性插值等運算方法,在圖像內添加圖像放大後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運算後獲得的圖像質量不能夠與真正感光成像的圖像相比。有效像素有效像素數英文名稱為Effective Pixels。與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數是指真正參與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數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實像素,這個數據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鏡頭變焦倍率下所換算出來的值。以美能達的DiMAGE7為例,其CCD像素為524萬(5.24Megapixel),因為CCD有一部分並不參與成像,有效像素只為490萬。數碼圖片的儲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為單位,每個象素是數碼圖片裡面積最小的單位。像素越大,圖片的面積越大。要增加一個圖片的面積大小,如果沒有更多的光進入感光器件,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積增大,這樣一來,可能會影響圖片的銳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麵積不變的情況下,數碼相機能獲得最大的圖片像素,即為有效像素。有效像素的數值才是決定圖片質量的關鍵。最高解析度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圖片的面積,就是這台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在技術上說,數碼相機能產生在每寸圖像內,點數最多的圖片,通常以dpi為單位,英文為Dot per inch。解析度越大,圖片的面積越大。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點)。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通常,「解析度」被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以同時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圖形的長度和寬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每英寸點數)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數碼相機的存儲介質數碼相機常用的存儲格式有如下三種:RAW 格式:數碼相機感光元件成像後的原始圖像數據,而各品牌相機的影像感測器不同,所以需要通過相機製造商專門提供的圖像處理軟體來轉換,通用性較差。TIFF 格式:數字圖像文件擴展名是TIF,是一種非失真的壓縮格式。 能保持圖像的顏色層次,圖像質量好,佔用的存儲空間也比較大,兼容性比RAW格式要高。JPEG 格式:數字圖像文件擴展名為JPG。是一種有損壓縮圖像格式,壓縮比較大,有較快的存儲速度與比較高的軟體兼容性,因而被廣泛的採用。3.數碼單反相機(DSLR)的特性

第四講:照相機的鏡頭知識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09月23日 18:13 閱讀(39)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四講:照相機的鏡頭知識

一、光圈、快門、景深、焦距1.光圈控制鏡頭進光量,需要由鏡頭的所謂「孔徑光闌」(Diaphragm)來控制。孔徑光闌都是位於鏡頭內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動的金屬葉片(稱為光闌葉片)組成,可以使中間形成的(近似)圓孔變大或者縮小,以達到控制通過光量大小的目的。我們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而孔徑受到光闌的控制。為了方便在實際攝影中計算曝光量和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不同鏡頭的孔徑光闌實際作用,採用了「相對孔徑」的概念。相對孔徑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 f/d比如某個鏡頭的焦距為50mm,入射瞳直徑為25mm,那麼該鏡頭的相對孔徑就是50/25=2。通常表示相對孔徑的辦法是在相對孔徑前面加入[f/],比如f/1.4、f/2、f/2.8等,也有用1:2來表示f/2的。通常鏡頭標記上用類似1:2的方式更多些。在實際使用中,很少使用「相對孔徑」的稱呼,通常都是用「光圈係數(f-Stops)」來稱呼,簡稱「光圈」或者「f-係數」。在鏡頭的標記上,通常都是標記鏡頭的最大光圈係數,如圖所示:現在標記鏡頭的相對孔徑都是用了一系列標準化的數值:

f/1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可以看到:每一個數值都與相鄰數值有一個 的關係,表明後一個數值的通光量為前面一個的一半,前一個數值的通光量是後面一個的兩倍。因為根據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鏡頭通過的光量與f係數的平方成反比。比如:f/5.6的通光量是f/4的一半;是f/8的兩倍。對於一個最大光圈為f/2的鏡頭:由於採用了這樣的標準化方式,對於不同的鏡頭,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只要f-係數的相同,曝光量就是相同的。上面表格中從前一個數字變化到後面一個數字,稱「f-係數變化一檔」,從前面數字變化到後面數字(就是增大f-係數),稱為「縮小/收縮光圈」;反之,稱為「增大/開大光圈」。2、快門快門英文名稱為Shutter,快門是相機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時間的一種裝置。目前的數碼攝像機快門僅有電子快門和機械快門。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控制快門的原理不同,如電子快門,是用電路控制快門線圈磁鐵的原理來控制快門時間的,齒輪與連動零件大多為塑料材質;機械快門控制快門的原理是,齒輪帶動控制時間,連動與齒輪為銅與鐵的材質居多。前者受到風沙的侵襲容易損壞,後者雖也怕風沙的侵蝕,但是清潔方便。(1)快門的工作原理:為了保護相機內的感光器件,不至於曝光,快門總是關閉的;拍攝時,調整好快門速度後,只要按住照相機的快門釋放鈕(也就是拍照的按鈕),在快門開啟與閉合的間隙間,讓通過攝影鏡頭的光線,使照相機內的感光片獲得正確的曝光,光穿過快門進入感光器件,寫入記憶卡。(2)快門速度的刻度表示快門是一組做在相機機身內的一個裝置(有些中、大型相機的快門是做在鏡頭上),用來控制每一張拍攝底片的感光時間。快門速度組合如下: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甚至很多專業相機快門值達到30-1/16000  上面每一組數字的單位都是秒,譬如1是一秒、1/15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這個意思就是說每一次我們照相時,讓底片曝光的時間。跟光圈一樣,上面每一個相鄰的快門值之間都有「一格」(或說是「一級」)的差異。例如1/8跟1/15兩個快門相差了「一格」、1/125與1/250也有「一格」的差距。(3)快門的作用:完善的快門通常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必須具備有能夠準確調控曝光時間的作用,這一點是照相機快門的最基本的作用;二是必須具備有足夠高的快門速度,以利於拍攝高速動動全或有效控制景深;三是必須具有長時間曝光的作用;四是具有閃光同步拍攝的功能;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於自拍或在無快門線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曝光時,使快門開啟。(4)三種快門速度在動態攝影中的應用: A、使用足夠快的快門 此種方式適合於凝固運動的瞬間,可以真實的再現運動細節,如在運動達到精彩高潮時拍攝,但要注意應結合運動的速度在精彩時刻來臨前按下快門;也可採用預定焦距的辦法,待運動物體達到拍攝區域,按下快門。拍攝數據:機身:Canon EOS30QD 鏡頭:100-300mm@100mm 快門速度:1/4000s 光圈:f4.5 膠捲:Kadok 400迫沖1600 B、使用比較低的慢門追隨拍攝 此種方法適合表現運動物體的動感,可以將雜亂的背景虛化而不影響畫面,拍攝者應使自己的相機隨運動物體一起平穩移動,在移動中按下快門。採用此種方法拍攝可以採用比較低的快門速度,但要注意不能在相機的移動中跑焦,一般使運動物體始終在取景框的中央即可。 拍攝數據: 機身:Contax T3 鏡頭:35mm 快門速度:1/60s 光圈:f8 膠捲:Kadok EBII C、使用中速快門 當畫面中有固定的靜物,又有運動物體時,可以使用中速快門,但要同時使用閃光燈或三腳架,以使靜態物體不會虛掉。拍攝數據:機身:Canon EOS300D 鏡頭:24-85mm@50mm 快門速度:1/90s 光圈:f5.6 膠捲:Kadok EBII 使用機頂閃光燈3、焦距焦距指鏡頭中心到焦點的距離,通常以毫米mm量度。照相機鏡頭把拍攝場景中的光線投射到膠捲或感測器上。可見的視野範圍(FOV,Field of View)由鏡頭覆蓋的場景水平和垂直距離決定。面積大的感測器和膠捲擁有更大的FOVs,並且能夠記錄場景中的更多信息。焦距和FOV通常都是以35mm膠捲為參照的,因為這種格式(35mm)比較常用。一般我們說:焦距就是透鏡是中心到焦點的距離。但這僅僅是單片薄透鏡的情況,由於照相機的鏡頭都是由許多片透鏡組合而成的,因此,情況不是那麼簡單。鏡頭的焦距分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點的距離,同樣,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必須注意,由於照相機鏡頭設計,特別是變焦距鏡頭中廣泛採用瞭望遠鏡結構,物方焦距與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們平時說的照相機鏡頭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光學變焦與數碼變焦光學變焦=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例如一枝光學變焦鏡頭的焦距範圍是28-280mm,則它的光學變焦倍數為280mm/28mm,即10倍。這意味著物體在長焦端的大小(280mm)是其在廣角端大小(28mm)的10倍。光學變焦不能與數碼變焦混淆。所謂的數碼變焦實際上是一種數字圖象處理的手段,把拍攝的圖象中間截出一部分來,以達到改變視角的效果。如一張1280X960的圖象中間截出640X480的一部分,就可以看作是2X數碼變焦。在目前存儲介質容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採用較大的尺寸拍攝後再進行切割來達到同樣或者更好的效果。在DC中的數碼變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只有在DV中,由於拍攝的尺寸是由制式決定的,數碼變焦才是有一定意義的。變焦鏡頭由於固定透鏡組和可變透鏡組兩部分組成。通過移動可變透鏡組,改變成象光路,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改變鏡頭的焦距,從而也改變了拍攝的視角。

變焦鏡頭的倍率是指長焦端的最大焦距與廣角端的最小焦距之比。

二、照相機鏡頭的分類照相鏡頭的分類方法很多,但通常按下述的方法來分類1、按鏡頭的焦距或視場角來分類,把鏡頭分成:標準鏡頭,短焦(廣角)鏡頭,長焦 (望遠)鏡頭三類。 在35mm攝影中,焦距為50mm的鏡頭稱為「標準鏡頭」,因為沒有放大或縮小拍攝場景,拍出來的照片與肉眼看到的範圍是一樣的(圖像角度為46°)。  廣角鏡頭(短焦距)能夠讓照相機「看得更寬闊」,因為它有一個較大的圖像角度;然而,長焦鏡頭(長焦距)能讓照相機「看得更遠」,但看到的範圍比較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鏡頭對應的焦距說明:

35mm格式的焦距對應鏡頭類型

< 20mm 超廣角鏡頭24mm - 35mm 廣角鏡頭50mm標準鏡頭80mm - 300mm 長焦鏡頭> 300mm超長焦鏡頭  通過調整焦距,拍攝者可以選擇以較近的距離或較遠的距離拍攝,獲得不同的透視感覺。一些數碼相機在廣角端會出現桶形失真現象,而在長焦端出現針墊形失真。(1)標準鏡頭標準鏡頭的定義有多種,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一般照相機出售時,大都配置有標準鏡頭。標準鏡頭的焦距和底片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基本相等。其視場角雖仍有大小差別(一般在45°~55°之間),但大都接近人眼的視角。因此用標準鏡頭拍攝的照片,其畫面景物的透視關係比較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由於標準鏡頭的焦距、視場角、拍攝範圍、景深,以及在相同拍攝距離上所獲得的影象尺寸等均比較適中,因而這種鏡頭應用最廣泛,最適合拍攝人像、風光、生活等各種照片。較為嚴格的定義是:焦距值為畫幅對角線長度的鏡頭稱之為標準鏡頭。標準鏡頭的特點如下:A、其視角與人眼的視角相近,其所拍攝畫面中景物之間的透視關係,與人眼視角所感受到的景象非常相似,沒有透視變形;B、視角範圍在45°左右。對於135畫幅而言,畫面是24 x 36,其對角線長度為43mm,所以135畫幅的標準鏡頭焦距應該是43mm。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焦距為40~60mm的鏡頭所表現出來的透視關係也與人眼視角的透視關係相似,所以這類鏡頭都屬於標準鏡頭範圍。C、是最大光圈通常比較大,至少是f/2.8。常見的光圈值有f/2.8、f/2、f/1.8、f/1.7、f/1.4和f/1.2。Canon曾於1961年生產了Canon 7,配備了f/0.95的「超級王牌」標準鏡頭,現在Canon生產了f/1.0的AF標準鏡頭EF 50/1.0 L USM。一些廠家AF標準鏡頭的圖片和光學結構。

Canon EF 50/1.4 USM

Canon EF 50/1.0L USM

(2)廣角鏡頭是指其焦距比標準鏡頭的短的攝影鏡頭,由於其視角範圍比標準鏡頭廣,故稱為廣角鏡頭,也稱短焦距鏡頭。廣角鏡頭根據焦距的長短又有廣角與超廣角鏡頭之分。其特點是:焦距短、視場角大、拍攝景物範圍廣。在環境狹窄無法增加距離的情況下,使用廣角鏡頭可以擴大拍攝視野,在有限距離範圍內拍攝出全景或大場面的照片。廣角鏡頭還具有超比例地渲染近大、遠小的特點,有誇張前景的作用。在攝影中可充分利用其所創造的特殊透視關係,來誇大景物的縱深感,突出所強調的主體部分。廣角鏡頭的焦距較短,景深較長,拍出的照片遠近都很清晰。因此,它比技適合於抓拍一些來不及從容對焦的活動,比較適宜拍攝大場面的新聞照片,或在室內拍攝家庭生活照片等。由於廣角鏡頭的祝場角大,景深範圍大,在風光攝影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攝影鏡頭。目前市場上一般的塑料自動照相機都裝配了廣角鏡頭。對於135畫幅而言,廣角鏡頭現有的焦距範圍約為14~40mm,視角範圍為60~115°,其中焦距自17~21mm的稱為超廣角鏡頭;焦距自24~40mm的稱為普通廣角鏡頭。其實這些分類不是很嚴格的,根據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15年前,24mm的廣角鏡頭就稱之為超廣角鏡頭了。常用的焦距值為:14、17、20、21、24、28、35mm等,而35mm則常稱為「小廣角」。歷史上曾出現過13mm的超廣角鏡頭,現在有不少廠家也生產了14mm的超廣角鏡頭。有些超廣角鏡頭的焦距還要比全幅面魚眼鏡頭的焦距還要短。除了焦距長短、視角大小外,超廣角鏡頭與魚眼鏡頭的最大區別在於畫面畸變的校正,前者有意進行校正,盡量使畸變像差降低,而後者保留了畸變像差,未加以校正。超廣角鏡頭所拍攝出的照片沒有16mm魚眼鏡頭的那種彎曲變形效果。

Nikkor 13/5.6

Sigma EX 14/2.8 Asp

Canon EF 24/1.4L USM

(17mm超廣角鏡頭拍攝效果)

14mm超廣角鏡頭拍攝的效果

(24mm廣角鏡頭拍攝效果)

(3)中長焦距鏡頭長焦鏡頭又分成幾類:(對於135畫幅而言)85~135mm一般稱為中焦距鏡頭;(一些廠家85mm鏡頭的比較)。135~300mm一般稱為長焦距鏡頭;300mm以上的稱為超長焦距鏡頭。長焦鏡頭的視角一般小於28。長焦鏡頭的特點與廣角鏡頭的恰好相反,壓縮了近處和遠處物體間的透視距離,從而也壓縮了空間的透視關係。中焦距鏡頭屬於長焦距鏡頭一類,中焦距鏡頭的焦距約為標準鏡頭焦距的兩倍,長焦距鏡頭其焦距則更長一些。其共同的特點是:焦距長,視場角小,在底片上成象大。所以在同一距離上能拍得比標準鏡頭更大的影象。它適合於在遠處拍攝人物或動物的活動,拍攝一些不便於靠近的物體,從而獲得神態自然、生動逼真的畫面。由於中、長焦距鏡頭的景深範圍比標準鏡頭小,利用此特性有利於虛化對焦主體前後雜亂的背景,而且被攝主體與照相機一般相距比較遠,在人象或主景的透視方面出現的變形較小,拍出的人象會更生動,因此人們常把中焦鏡頭稱為人像鏡頭。一般的民用用戶很少使用長焦鏡頭,這是因為長焦鏡頭的鏡筒較長,重量重,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貴,而且其景深比較小,在實際使用中較難對準焦點,因此常用作專業攝影。按結構類型分,長焦距鏡頭有折射型和折反射型。其中多數為折射型。所謂「折射型」鏡頭的特點是:鏡頭中的全部光學元件都是利用光學折射原理參與成像。下面是折射型長焦鏡頭的例子:

Nikkor AF 85/1.4D

Canon EF 1200/5.6L USM

所謂「折反射型」鏡頭的特點是:鏡頭中的一部分光學元件是利用光學反射原理參與成像,另外一部分是利用光學折射原理參與成像。折反射型(Mirror、Reflex)鏡頭的焦距多在400mm以上,而且由於原理結構所限,這類鏡頭的光圈還不能調整,是固定不變的。2、按鏡頭的聚光能力分類,照相物鏡其相對孔徑的大小應達到:超透光力鏡頭, 1:2.8以上;強透光力鏡頭,1:3.5~1:5.8;正常透光力鏡頭,1:6.3~1:9;弱透光力鏡頭,小於1:9。3、按鏡頭的焦距能否變化,又可分為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兩類。由於光學設計水平、光學玻璃熔制技術的迅速提高,手頭比較富有的攝影愛好者已有可能選用焦距可在一定範圍內改變而保持象面不動的光學系統。這種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變換焦距值、從而得到不同寬窄的視場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範圍的照相機鏡頭稱之為變焦距照相物鏡,簡稱變焦鏡頭。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變動焦距來改變拍攝範圍,因此非常有利於畫面構圖。由於一個變焦鏡頭可以兼擔當起若干個定焦鏡頭的作用,外出旅遊時不僅減少了攜帶攝影器材的數量,也節省了更換鏡頭的時間。目前,國外生產的高檔全自動傻瓜照相機幾乎都配置有小變倍比的變焦鏡頭。變焦鏡頭除了有調焦環外,還多了一個變焦環。調節該環可以使鏡頭的焦距值在預定範圍內靈活地改變。變焦鏡頭的最長焦距值與最短焦距值之比,稱為該鏡頭的變焦倍率。簡稱變倍比。例如某鏡頭為AF 80-200/2.8 ED,按照 200/80 = 2.5,該鏡頭的變倍比(變焦倍率)為2.5X。從變焦機構分,變焦鏡頭可分成兩種:雙環式 (Two Touch)和單環式(One touch)。雙環式變焦鏡頭的特點是調焦環與變焦環分開,互不干擾。其優點是變焦時,焦點不會改變,但操作稍有不便,多見於短焦距的變焦鏡頭上。近來出現了一種雙環式變焦點AF變焦鏡頭,焦距變化時,焦點亦隨之改變。由於能自動聚焦,故使用起來並無不便。雙環式變焦鏡頭的變焦環分為兩種:推拉方式和旋轉方式。

Nikon AF 80-200/2.8 ED

Nikon AF 80-200/2.8 D ED N

單環式變焦鏡頭是調焦環與變焦環合二為一,該環作旋轉運動時為調焦,前後直線移動為變焦,故也稱推拉式。其特點是操作方便,但在變焦時容易使焦點移動,其內部機械結構也較為複雜,這種形式多見於長焦距變焦鏡頭和大變倍比變焦鏡頭上。對於標準變焦鏡頭而言,兩種類型都有。至於這兩種類型的鏡頭誰優誰劣,要視具體情況而言,籠籠統統地說這種形式優於那種形式,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廠家在生產鏡頭時,主要是出於光學設計的需要,而對用戶的要求考慮不多。對於AF變焦鏡頭來說,由於在自動聚焦時,調焦環是隨之轉動的,操作者在拍攝時不能用手握住這一轉動部分,因此所有的AF變焦鏡頭都是雙環式的。根據變焦環的工作情況仍可分成旋轉式和推拉式。一般而言,旋轉式多見於短焦距變焦鏡頭,推拉式則多見於長焦距變焦鏡頭。按其變焦範圍,變焦鏡頭的分類如下:A.廣角變焦鏡頭:特點是短焦距端包含有廣角/超廣角焦距在內,而且變焦倍率小於5X。最初出現的廣角變焦多數是20-50之間,現在長焦端有加長的趨勢,同時廣角也邁入了超廣角端。常見的廣角變焦範圍為15-30、16-35、17-35、18-28、18-35、20-35、21-35、24-50、24-85、24-105、24-135mm等。

AF-S VR 24-120/3.5-5.6G IF-ED

B、標準變焦鏡頭:特點是包含普通廣角和中焦焦距。最初的標準變焦鏡頭多數是35-70mm,現在廣角端和長焦端都有擴張的趨勢。現在我們定義標準變焦鏡頭的變焦範圍為:包含28mm廣角焦距,變焦倍率小於5X的。常見的標準變焦鏡頭有:28-70、28-80、28-85、35-70、28-105、35-105、35-135mm。基本上都是將"標準焦距"放在中間。隨著變焦鏡頭光學質量的不斷改進和體積不斷減小,此類鏡頭大有取代"標準鏡頭"的趨勢,它既包括了標準焦距在內,也包含了所謂的"小廣角"或廣角焦距和中長焦距在內,使用時非常靈活方便。

Canon EF 28-105/3.5-4.5 II USM

C、長焦變焦鏡頭:特點是短焦距從中焦焦距開始,變焦倍率小於5X。通常焦距範圍為70-400mm。常見長焦變焦鏡頭有:70-200、70-210、80-200、75-300、100-300mm的,其中70-210和80-200mm的鏡頭尤為廣大攝影愛好者所青睞。不少廠家都生產了70/80-200/2.8高質量大口徑變焦鏡頭作為本公司的「招牌」鏡頭,價格昂貴。

Sigma AF 70-200/2.8 EX APO /HSM

Canon EF 70-200/2.8 L IS USM

D、大倍率變焦鏡頭:特點是短焦端含有廣角焦距,變焦倍率大於或者等於5X。常見大倍率變焦鏡頭有:24-120、24-200、28-200、28-210、28-300、35-200mm等,這類鏡頭涵蓋著常用的焦距,使用方便,可以「一鏡走天下」,最為適合旅遊和攝影初學者使用。Canon曾經生產了一支35-350mm的10倍變焦鏡頭,焦距範圍橫跨小廣角和超長焦距。

Tamron AF 28-300/3.5-6.3 Ultra Zoom XR LD Aspherical [IF] Macro

EF 35-350/3.5-5.6L USM

E、超長焦距變焦鏡頭:特點是最短焦距落在長焦範圍之內,而最長焦距落在超長焦距範圍,而且變倍比均在4X以上。常見的超長焦距變焦鏡頭有:100-400、100-500、350-1200mm等,這類鏡頭一般比較昂貴。歷史上曾經出現過1000~4000mm的變焦鏡頭,由美國著名的望遠鏡生產廠家得寶(Tasco)光學儀器公司生產。[m]Pentax F* 250-600/5.6 ED 由於製造成本之緣故,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一般均在f/3.5以上。少數為f/2.8,具有f/2.8固定最大光圈的變焦鏡頭,價格都比較昂貴。與定焦鏡頭相比,變焦鏡頭方便靈活,取景容易。從理論上講,變焦鏡頭的光學質量可以做成與定焦鏡頭一樣,但由於變焦鏡頭的結構複雜,鏡片數較多,生產廠家為了盡量降低生產成本,故在光學校正方面作了折衷設計,因此大多數變焦鏡頭的光學質量要比相應的定焦鏡頭差,但實際中還是有少數一些能與定焦鏡頭相媲美的變焦鏡頭,但價格都比較高。定焦鏡頭的優點是最大光圈大,很容易就可做到大於f/2.8。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改進,現在的變焦鏡頭光學質量遠比以前的變焦鏡頭要高,所以有不少的專業攝影師(如新聞攝影記者)都配有相應的變焦鏡頭。而且一支變焦鏡頭的價格要比幾支定焦鏡頭的總價格要低得多。

第五講:測光、暴光補償和用光技巧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0月14日 23:47 閱讀(38)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五講:測光、暴光補償和用光技巧一、測光1.定義:所謂測光其實就是指數碼相機根據環境光線系統依靠特定的測量方式而給出的光圈/快門組合的方式。簡單的說,也就是對被攝物體的受光情況進行測量。一般來 說,測光主要是測定被拍攝對象反射到鏡頭中的光亮度然後在根據這一亮度給出一定的光圈快門速度組合。而這種測光方式一般也被稱之為反射式測光。而測光方式 如果按測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則可分為外測光和內測光兩種。2.外測光:指測光元件與鏡頭的光路各自獨立而進行測光。這種測光方式廣泛應用各種旁軸取景式鏡頭快門照相機中,雖然它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但在許多時候,卻會因為鏡頭與測光元件的位置和感光方式不同而產生偏差。目前,許多的消費級數碼相機都使用了這樣的測光系統進行測光。3.內測光:  一般也會被稱為TTL測光,即TTL Light Measuring。這種測光方式一般都是直接通過鏡頭來測量進入鏡頭的通光量,與外測光相比這種測光方式可以更為靈活的在更換相鏡頭或攝影距離變化、加濾色鏡時進行自動的光線校正。目前幾乎所有的單反數碼相機和准專業數碼相機都採用這種測光方式。而在內測光中,測光元件的放置主要有兩種方案:一是放置在取景光路中目鏡附近,這種測光方式稱為TTL一般測光;TTL一般測光系統與廣大的傳統單反相機的測光系統比較相似,具有色彩還原準確,圖像淡雅的特點。二是放置在攝影光路中,光線從輔助反光鏡或由膠片平面、焦平面快門的葉片表面反 射到測光元件上進行測光,這種測光方式稱為TTL直接測光。TTL直接測光,則多被應用於各種消費級准專業相機之中,與TTL一般測光相比,這種直接測光可以較好的中和CCD色彩寬容度差的問題,而避免圖像色彩反差過大。   而無論是使用那種測光方案,專業一點的數碼相機都很可能具有多種測光模式。而這些測光模式,假如根據測光元件對攝影範圍內所測量的區域範圍不同來分類的話則主要包括點測光、****部分測光、****重點平均測光、平均測光模式、多區測光等幾個大類。而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模式,其目的 都是希望拍攝者可以更為自由的根據實際環境來準確的確定正確的曝光量。  3、數碼相機的測光模式  專業一點的數碼相機都很可能具有多種測光模式。而這些測光模式,假如根據測光元件對攝影範圍內所測量的區域範圍不同來分類的話則主要包括點測光、****部分測光、****重點平均測光、平均測光模式、多區測光等幾個大類。而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模式,其目的都是希望拍攝者可以更為自由的根據實際環境來准 確的確定正確的曝光量。   (1)、點測光  一般來說,在這種模式下測光元件僅會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範圍。攝影時把照相機鏡頭多次對準被攝主體的各部分,逐個測出其亮度,最後由攝影者根據測得的數據決定曝光參數。這種測光模式大多應用於拍攝者希望將拍攝主體充分表現的情況下使用。例如在光線均勻的影室內拍攝人物,許多攝影師就會使用點測光 模式對人物的重點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點的衣服、肢體進行測光,而著重表現其具有特點的部位,以達到突出主題的藝術效果來。

採用點測光在室內對MM的眼睛進行測光的效果

  而一些高端的數碼相機還具備所謂的多點測光方式,事實上,也是點測光中的一種,只不過這種測光模式將單一的點變成了在取景框中的多個點,而使拍攝者可以更為自由的進行測光點選取以便進行曝光。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測光方式並不適合於環境光線複雜,特別是逆光或反差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如上圖,由於被拍攝的圖像中,具有天空和山巒兩個反差較大的物體,而拍攝者又使用了點測光模式,僅對天空進行測光,就使得相機光線欠曝,而讓山巒的細節全部丟失。   (2)、****部分測光模式  這種模式其實是對****點測光模式的一種擴展,相機的測光元件會對畫面中心處約佔畫面12%的範圍進行測光並最終進行平均加權而得出測光數據, 這種測光模式非常適合各種畫面被拍攝主體在畫面中心位置或環境光線反差不大的風景照片的拍攝時使用。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被攝的人物由於服裝和面部的色彩反差較大,而其與環境色彩的光線反差較小,拍攝者就使用了****部分測光模式,對處於畫面****的整個人進行測光,而避免了衣服和面部反差較大所可能造成的欠曝或過曝情況,而獲得了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 (3)、****重點平均測光模式

  一般來說,當使用這種模式測光時,相機會把測光重點放在畫面****(約佔畫面的60%), 同時併兼顧畫面的邊緣。目前,許多單反數碼相機都會具備這種測光模式,使用這種測光模式的好處時,當畫面出現高反差或色彩迥異的情況時,相機會對多個區域進行測光,並根據拍攝者的需要強調對某個區域進行重點測光,然後進行加權平均,這樣,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域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出現,但對於一些重點 主體部位,圖像卻能很清晰的進行反映,因此,非常適合於拍攝各種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風景或運動照片。(4)、平均測光模式

  這種測光方式,也許是所有數碼相機中最常見的一種了,它測量整個畫面的平均光亮度,比較適合於畫面光強差別不大的情況,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測光需要,但問題在於,當環境光線複雜或光線亮度反差過大時,其所獲得的測光數據,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值而已,很容易出現圖片暗部過曝,而亮部卻欠曝的情況,例如,上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暗部不暗,亮部不亮,會出現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使人感覺非常失敗。(5)、多區測光模式

  這種測光方式的實質其實就是將整個畫面劃分成多個區域,然後各自使用獨立的測光元件進行測光,再由照相機內部的微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以求得合適的曝光量的方式。一般來說,不同廠家生產的相機所使用的模式和名稱都會有所不同,但事實上原理都是一樣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數碼相機中,將這一測光模 式稱之為矩陣測光,而佳能則叫做256區多區評估測光,柯尼卡美能達的則被改為蜂窩式測光等等。而無論是那種多區測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都能在逆光攝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時都能得到合適的曝光,如上圖中,藍天與地面的反差相當大,但由於拍攝者使用了多區測光模式而設定了正確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從而使其天空與地面的亮度都可以恰到好處地被表現出來。二、曝光的基本理論(1)影響正確曝光的三個因素:A. 快門B. 光圈C. 底片感光度(ISO)ISO感光度是衡量傳統相機所使用膠片感光速度標準的國際統一指標,其反映了膠片感光時的速度(其實是銀元素與光線的光化學反應速度)。傳統相機可以根據拍攝現場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ISO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膠片進行拍攝。 而 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其實並不使用膠片,而是通過感光器件CCD或CMOS以及相關的電子線路感應入射光線的強弱。為了與傳統相機所使用的膠片統一計量單 位,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同樣,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同樣反應了其感光的速度。ISO的數值每增加1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應的提高1倍。比如 ISO200的感光度比ISO100感光度的感光速度提高1倍,而1SO400的感光度比ISO200的感光度提高1倍,而比ISO100的感光度提高4 倍,並依次類推。_P. ISO感光度的高低代表了在相同EV曝光值時,選擇更高的ISO感光度,在光圈不變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獲得同樣的曝光量。反之,在快門不變的 情況下能夠使用更小的光圈而保持獲得正確的曝光量。因此,在光線比較暗淡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往往可以選擇較高的ISO感光度。(2)暴光補償曝光補償是為了讓拍攝者對相機測光所確定的曝光「量」進行修正、調整,從而得到適宜於主體正確表現的準確曝光。曝光補償量均用+3、+2、+1、0、-1、-2、-3、等加以表示,「+」表示在測光所定曝光量的基礎上增加曝光,「-」表示減少曝光,相應的數字為補償曝光的級數(EV值)EV是英語Exposure Values的縮寫,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個量,其最初定義為:當感光度為ISO 100、光圈係數為F1、曝光時間為1秒時,曝光量定義為0,曝光量減少一檔(快門時間減少一半或者光圈縮小一檔),EV值增加1。被攝對象環境亮度比較高,主體比較暗時需作曝光補償,反之需作曝光負補償。三、 攝影的用光技巧在廣告攝影中,布光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它不僅體現著攝影師的個性和風格,而且關係到一幅作品的成敗。(1)光線特性 攝影上,光線特性的研究一般從光度、光質、光位、光型、光比和光色等六個方面著手。A. 光度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因素,它是光源發光強度和光線在物體表面所呈現亮度的總稱。光度與曝光直接相關,光度大,所需的曝光量小;光度小,所需的曝光量大。此 外,光度的大小也間接地影響景深的大小和運動物體的清晰或模糊。大光度容易產生大景深和清晰影像的效果;小光度則容易產生小景深和模糊的運動影像效果。B. 光位光位指光源的照射方向以及光源相對於被攝體的位置。攝影中,光位決定著被攝體明暗所處的位置,同時也影響著被攝體的質感和形態。光位可以千變萬化,但在被攝體與照相機位置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光位可分為順光、側光、逆光、頂光、腳光和散射光等六種。C. 光質光質指光的硬、軟特性。所謂硬,指光線產生的陰影明晰而濃重,輪廓鮮明、反差高;所謂軟,指光線產生的陰影柔和不明快,輪廓漸變、反差低。硬光帶有明顯 的方向性,它能使被攝物產生鮮明的明暗對比,有助於質感的表現。硬光往往給人剛毅、富有生氣的感覺;軟光則沒有明顯的方向性,它適於反映物體的形態和色彩,但不善於表現物體的質感,軟光往往給人輕柔細膩之感。D.光型對被攝體而言,拍攝時所受到的照射光線往往不止一種,各種光線有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光型就是指各種光線在拍攝時對被攝體起的作用。光型通常分為主光、輔光、輪廓光、裝飾光和背景光等五種。a. 主光 主光是被攝體的主要照明光線,它對物體的形態、輪廓和質感的表現起主導作用。拍攝時,一旦確定了主光,則畫面的基礎照明及基調就得以確定。需要注意的是, 對一個被攝體來說,主光只能有一個,若同時將幾個光源作主光,被攝體要麼受光均等,分不出什麼是主光,畫面顯得平淡;要麼幾個主光同時在被攝體上產生陰 影,畫面顯得雜亂無章。b. 輔光 輔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產生陰影部位的亮度,使陰暗部位也呈現出一定的質感和層次,同時減小影像反差。在輔光的運用上,有一點應明確,輔光的強度應小於主光的強度,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並且容易在被攝體上出現明顯的輔光投影,即「夾光」現象。c. 輪廓光 輪廓光是用來勾劃被攝體輪廓的光線。輪廓光賦予被攝體立體感和空間感。逆光和側逆光常用作輪廓光,輪廓光的強度往往高於主光的強度。深暗的背景有助於輪廓光的突出。d. 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用來對被攝體局部進行裝飾或顯示被攝體細部的層次。裝飾光多為窄光,人像攝影中的眼神光、發光以及商品攝影中首飾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e. 背景光 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線,它的主要作用是襯托被攝體、渲染環境和氣氛。自然光和人造光都可用作背景光,背景光的用光一般寬而軟,並且均勻,在背景光的運用上,特別要注意不要破壞整個畫面的影調協調和主體造型。E. 光比 光比是指被攝體上亮部與暗部受光強弱的差別。光比大,被攝體上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大;反之,亮部與暗部之間的反差就小。通常,主光和輔光的強弱及與被攝體的距離決定了光比的大小。所以,拍攝時調節光比的方式有以下兩種:①調節主光與輔光的強度。加強主光強度或減弱輔光強 度會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②調節主燈、輔燈至被攝體的距離。縮小主燈與被攝體的距離或加大輔燈與被攝體的距離都會使光比變大;反之,光比變小。F.光色 光色指光的「顏色」,通常也稱為色溫。對黑白攝影來說,光色並不十分重要。但在彩色攝影中,光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拍攝時必須選擇色溫同膠片平衡色溫相一致的照明光源,不然,拍攝出來的影像會出現偏色。(2)常用影室燈具廣告攝影對影像的再現效果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許多被攝對象都被置於影室內精雕細鏤地進行布光和拍攝。用於影室內照明的光源有鎢絲燈和電子閃光燈 兩種。由於電子閃光燈具有發光強度大,色溫穩定,發熱少和電耗小等優點,因此,目前廣告攝影影室照明多採用電子閃光燈,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傘燈、柔光燈、 霧燈、泛光燈和聚光燈等幾種。A. 傘燈將不同質地、規格的反光傘裝在泛光燈上就成為傘燈。傘燈的特點是發光面積大,光性柔和,反差弱。B. 柔光燈在各種閃光燈燈頭上加上柔光罩,就成為柔光燈。柔光燈所發出的光是由閃光燈發出的直射光與反光罩的反射光混合後,再經柔光罩透射擴散而成的。柔光燈的特點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照明,發出的光光性柔和,但方向一般強於傘燈,反差清晰,投影濃於傘燈,富有良好的層次表現。C. 霧燈 霧燈是一種特殊的燈具。霧燈的燈頭由特殊的閃光燈頭做成,閃光管前有反射玻璃,其輸出的光全部為由反光罩反射後的透射擴散光。霧燈特別適合商品(尤其是高光潔度物體)的拍攝。霧燈的特點是可提供非常平均而大面積的照明,光性柔和,對細部層次、色飽和度表現俱佳。D.泛光燈 泛光燈是最常用的燈具,它由電子閃光燈裝上反光罩構成。泛光燈所發的光為直射硬光,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強,反差大,產生的投影濃重。此外,光域的中心部位光值高,邊緣部分顯著衰減。E. 聚光燈聚光燈通常在光源後面裝有鏡面球形反光器,光源投射的光被反光器反射後經前部的聚光鏡聚焦而發射出平行的光束。聚光燈的特點是發射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光束,光衰很小,亮度高,方向性很強,光性特硬,反差甚高。(3)影室布光的一般步驟與規律   影室燈光不像自然光,攝影師完全可以根據主觀構思和表現需要,運用嫻熟的布光技巧,去營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於影室布光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它從 一方面來說,可使攝影師將布光的效果發揮到極至,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增加了布光的難度。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與規律。A.確定主光主光是主導光源,它決定著畫面的主調。在布光中,只有確定了主光,才有意義去添加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確定主光的過程中,要根據被攝體的造型特徵、質感表現、明暗分配和主體與背景的分離等情況來系統考慮主光光源的光性、強度、涵蓋面以及到被攝體的距離。對於大多數的拍攝題材,一般都選擇光性較柔的燈,像反光傘、柔光燈和霧燈等作為主光。直射的泛光燈和聚光燈較少作為主光,除非畫面需要由它們帶來強烈反差的效果。主光通常要高於被攝體,因為,使人感到最舒適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擬自然光的光效。主光過低,會使被攝體形成反常態的底光照明,而主光過高又會形成頂光,使被攝體的側面與頂面反差偏大。B.加置輔助光 主光的照射會使被攝體產生陰影,除非攝影畫面需要強烈的反差,一般地,為了改善陰影面的層次與影調,在布光時均要加置輔光。輔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側。加置輔光時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當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間,對淺淡的被攝體光比應小些,而對深重的物體光比則要大些。在加置輔光時還應注意避免輔光過於強烈,輔光過強容易造成夾光,併產生多餘而別 扭的陰影。為了控制多餘的陰影,布光時除了使輔助光強度弱於主光外,有時還經常採取適當降低光位或將輔助光盡量靠近機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攝體後方。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輔助光可以一個,也可以多個。在使用各種燈具作輔助光的同時,別忘了盡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C. 設置背景光 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體或渲染氣氛,因此,在對背景光的處理時,既要講究對比,又要注意和諧。拍攝細小物體時,往往因主體與背景距離很近,一般難以對背景單獨布光,此時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體與背景光比的具體控制中,可通過選擇合適的燈距、方位和照明範圍來控制,或用各種半透明的漫射體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與背景軸線上適當部位進行遮擋,以得到適當的亮度。當被攝體較大,且被攝體與背景有足夠的距離時,可對背景單獨布光。背景光一般不會干擾主體的布光,並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蓋面、亮度和勻度。在具體的布 光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主體與背景明度相近的局部是否會出現「並」的現象,或者要求亮度均勻的大面積背景是否其****與四周的照度確實均勻一致,對這兩種情況,千萬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目測,最好能用測光表作認真的檢測,因為人眼對亮度的微小變化往往不敏感,而膠片卻會忠實地給予記錄。另外,對經常拍攝的高調 或低調照片的背景光布光時應明白,它們的背景光並不像我們想像的越亮越好或越暗越好。背景亮度過強,所產生的的漫射光不僅很容易使鏡頭產生眩光,而且會影 響被攝體的光效。拍攝低調照片時將背景控制得過黑也沒有必要。一般地,拍攝高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亮處高一個EV值較適宜,而拍攝低調照片 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暗處低一個EV值即可。D.加置輪廓光 輪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給被攝體產生鮮明光亮 的輪廓,從而使被攝體從背景分離出來。輪廓光通常從背景後上方或側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為一個,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二個或多個。輪廓光通常採用聚光燈, 它的光性強而硬,常會在畫面上產生濃重的投影。因此,在輪廓光布光時一定要減弱或消除這些雜亂的投影。對這些投影的消除或減弱,除了調節燈位外,有時巧妙 地藉助反光器作輪廓光投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輪廓光布光時還應注意輪廓光與主光的光比,通常輪廓光是亮於主光的。此外,布光時,應根據拍攝主體的需 要選擇硬光還是柔光作輪廓光。柔光的獲得通常有二種方法,一種是將傘燈、柔光燈等盡量靠近被攝體,這樣才能使輪廓光的亮度高於主光,但這樣做往往較費勁; 另一種方法較簡便,只用將擴散片用於聚光燈便可使光柔化。有一點應當明確,輪廓光並不是每幅畫面必需的光線,只有當畫面需要時才添加,不然,就會有畫蛇添 足之感。E. 加置裝飾光 裝飾光主要是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或細節進行裝飾,它是局部、小範圍的用光。裝飾光與輔 助光的不同之處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為目的,而是彌補主光、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發光以及被攝體明部的重點投射光、邊緣 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裝飾光的布光一般不宜過強過硬,過強過硬容易產生光斑而破壞布光的整體完美性。F.審視 在以上布光過程中,由於光是一種種添加的,後一種光很可能會對以前的光效產生影響,因此,在布光完畢後,還需仔細審視整體光效,如布光有無明顯欠缺或不 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濃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適,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現干擾,各光源有否進入取景畫面而造成光暈等,對這些細節的審視,可以避免 因一時疏忽而造成前功盡棄。(4)影室布光技巧為了取得理想的光影效果,影室布光時除了要遵循上面所提的布光步驟和規律外,還要特別注意掌握以下這些技巧和要領。A. 控制好光源面積和擴散程度光源面積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光源的發光性質,而光源的發光性質又影響到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因此,控制好光源面積和光源的擴散程度就可較好地控制被攝體的明 暗反差效果。需要低反差時,光源面積大,並且擴散程度也大,使光的覆蓋面超過被攝體;需要高反差時,光源面積要小,並且擴散程度也小,光具有方向性。B. 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足夠的照明亮度可使我們自如地通過光圈來控制所需的景深。雖然在照明亮度不夠時可採用延長曝光時間或進行多次曝光的方法來解決,但這兩種方法都會給拍攝 帶來不方便。延長曝光時間容易引起曝光互易律失效,從而導致膠片的顆粒變粗,反差降低,色彩出現偏差;而採用多次曝光則要求被攝體和照相機的位置在曝光期 間紋絲不動,並且曝光量的計算也較為複雜,拍攝的難度大為增大。C. 選擇合適的燈距首先,燈距的大小直接影響到 被攝體的受光強度,被攝體的受光強度是按燈距的平方倒數變化的,光強隨燈距的變化非常大。此外,燈距的大小還會影響被攝體的明暗反差效果。當燈距很小,並 且光源面積小於被攝體時,光源可看作點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大;反之,當燈距很大時,光源可看作面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小。D.盡量少用燈具布光中,並不是燈具用得越多越好,使用燈具數量過多,不僅使布光顯得複雜,而且會帶來雜亂無章的投影,而這些投影的消除往往又比較困難,因此,在布光中,要盡量少用燈具,必要時,可選用反光器進行補光。E. 多用反光器在布光中提倡多使用反光器,除了它不大會產生令人厭惡的投影外,還在於各式各樣的反光器能提供不同光性的反射光,易於控制效果。反光器不僅可作主光照 明,也可對被攝體的暗部作輔光照明,甚至可根據布光的需要和被攝體的形狀進行切割,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進行補光,極好地控制著光域。在廣告攝影中,經常會 出現使用反光器的數量多於使用燈具數量的現象,而對一個廣告攝影師來說,能否靈活而有效地使用反光器則是其布光是否成熟的標誌。F.恰當的光比控制]布光中的光比控制牽涉到被攝體自身的反差以及畫面中主體、陪體和背景三者之間的明暗對比,同時也決定著整個畫面的影調和被攝體的質感及細節表現。布光中 的光比控制一般以真實表現被攝體本身固有的表面亮度、質感和色彩為原則,如對白色的主體要表現出它的素雅和潔凈,主體宜處理成高調;對黑色的主體要表現出 它的深沉和凝重,主體宜處理成低調。當然,在不違背廣告創意的前提下,攝影師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習慣,創造性地控制光比,以求得布光上的新意。

第六講、廣告攝影的技術素質控制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0月14日 23:48 閱讀(35)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六講、廣告攝影的技術素質控制1.常用影室燈具極其使用廣告攝影對影像的再現效果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許多被攝對象都被置於影室內精雕細鏤地進行布光和拍攝。用於影室內照明的光源有鎢絲燈和電子閃光燈兩種。由於電子閃光燈具有發光強度大,色溫穩定,發熱少和電耗小等優點,因此,目前廣告攝影影室照明多採用電子閃光燈,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傘燈、柔光燈、霧燈、泛光燈和聚光燈等幾種。A. 傘燈將不同質地、規格的反光傘裝在泛光燈上就成為傘燈。傘燈的特點是發光面積大,光性柔和,反差弱。B. 柔光燈在各種閃光燈燈頭上加上柔光罩,就成為柔光燈。柔光燈所發出的光是由閃光燈發出的直射光與反光罩的反射光混合後,再經柔光罩透射擴散而成的。柔光燈的特點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照明,發出的光光性柔和,但方向一般強於傘燈,反差清晰,投影濃於傘燈,富有良好的層次表現。C. 霧燈霧燈是一種特殊的燈具。霧燈的燈頭由特殊的閃光燈頭做成,閃光管前有反射玻璃,其輸出的光全部為由反光罩反射後的透射擴散光。霧燈特別適合商品(尤其是高光潔度物體)的拍攝。霧燈的特點是可提供非常平均而大面積的照明,光性柔和,對細部層次、色飽和度表現俱佳。D.泛光燈泛光燈是最常用的燈具,它由電子閃光燈裝上反光罩構成。泛光燈所發的光為直射硬光,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強,反差大,產生的投影濃重。此外,光域的中心部位光值高,邊緣部分顯著衰減。 與聚光燈相比,泛光燈發射的光束較寬,經它照射產生的高光區的亮度略弱,陰影區的清晰度稍低,影調也不太暗。當你在攝影室里拍人像或靜物時,用泛光燈通常會比用生硬而強烈的聚光燈產生的拍攝效果更令人滿意。泛光燈也因此成為室內攝影的主要設備,而聚光燈則做為泛光燈的補充。標準250瓦和500瓦攝影泛光燈泡是攝影室的必備品,我們分別稱之為1號燈泡和2號燈泡。其外形看上去與家用燈泡沒有兩樣,而且通常裝有反光罩。各種不同功率的反光罩攝影泛光燈泡(如:200瓦、375瓦和500瓦)都可做為正規攝影泛光燈泡。這些燈泡的內層都鍍有一層銀,其作用相當於內置反光罩。這些反光罩燈泡經過改裝之後同樣也能投射出狹窄的強光束,我們因此稱之為聚光燈。任何一種反光罩燈泡的後面都裝有固定的反光罩,燈與罩接合緊密,便於安裝。但其售價較高。通常在永久性攝影室里,專業攝影師用的是標準燈泡,原因之一是它的價位低。而另一個因素金屬反光罩可以"聚焦"並且由於採用"擴散器",從而改變燈泡與反光罩的距離,這樣可以更為精確地控制布光。最常用的專業泛光燈泡可產生3200K光線。E. 聚光燈聚光燈通常在光源後面裝有鏡面球形反光器,光源投射的光被反光器反射後經前部的聚光鏡聚焦而發射出平行的光束。聚光燈的特點是發射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光束,光衰很小,亮度高,方向性很強,光性特硬,反差甚高。 聚光燈可以投射出高度定向性光束。它可產生很亮的高光區和線條鮮明,影調深暗的陰影區。只用幾盞聚光燈你就能營造出動人的戲劇性效果。但在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綜合運用泛光和聚光燈,這樣既可保證整體布光柔和,又能使強光區輪廓鮮明、清晰而明亮(3)影室布光的一般步驟與規律  影室燈光不像自然光,攝影師完全可以根據主觀構思和表現需要,運用嫻熟的布光技巧,去營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於影室布光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它從一方面來說,可使攝影師將布光的效果發揮到極至,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增加了布光的難度。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與規律。A.確定主光主光是主導光源,它決定著畫面的主調。在布光中,只有確定了主光,才有意義去添加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確定主光的過程中,要根據被攝體的造型特徵、質感表現、明暗分配和主體與背景的分離等情況來系統考慮主光光源的光性、強度、涵蓋面以及到被攝體的距離。對於大多數的拍攝題材,一般都選擇光性較柔的燈,像反光傘、柔光燈和霧燈等作為主光。直射的泛光燈和聚光燈較少作為主光,除非畫面需要由它們帶來強烈反差的效果。主光通常要高於被攝體,因為,使人感到最舒適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擬自然光的光效。主光過低,會使被攝體形成反常態的底光照明,而主光過高又會形成頂光,使被攝體的側面與頂面反差偏大。B.加置輔助光主光的照射會使被攝體產生陰影,除非攝影畫面需要強烈的反差,一般地,為了改善陰影面的層次與影調,在布光時均要加置輔光。輔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側。加置輔光時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當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間,對淺淡的被攝體光比應小些,而對深重的物體光比則要大些。在加置輔光時還應注意避免輔光過於強烈,輔光過強容易造成夾光,併產生多餘而彆扭的陰影。為了控制多餘的陰影,布光時除了使輔助光強度弱於主光外,有時還經常採取適當降低光位或將輔助光盡量靠近機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攝體後方。根據畫面效果的需要,輔助光可以一個,也可以多個。在使用各種燈具作輔助光的同時,別忘了盡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C. 設置背景光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體或渲染氣氛,因此,在對背景光的處理時,既要講究對比,又要注意和諧。拍攝細小物體時,往往因主體與背景距離很近,一般難以對背景單獨布光,此時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體與背景光比的具體控制中,可通過選擇合適的燈距、方位和照明範圍來控制,或用各種半透明的漫射體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與背景軸線上適當部位進行遮擋,以得到適當的亮度。當被攝體較大,且被攝體與背景有足夠的距離時,可對背景單獨布光。背景光一般不會干擾主體的布光,並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蓋面、亮度和勻度。在具體的布光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主體與背景明度相近的局部是否會出現「並」的現象,或者要求亮度均勻的大面積背景是否其****與四周的照度確實均勻一致,對這兩種情況,千萬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目測,最好能用測光表作認真的檢測,因為人眼對亮度的微小變化往往不敏感,而膠片卻會忠實地給予記錄。另外,對經常拍攝的高調或低調照片的背景光布光時應明白,它們的背景光並不像我們想像的越亮越好或越暗越好。背景亮度過強,所產生的的漫射光不僅很容易使鏡頭產生眩光,而且會影響被攝體的光效。拍攝低調照片時將背景控制得過黑也沒有必要。一般地,拍攝高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亮處高一個EV值較適宜,而拍攝低調照片時將背景亮度控制在比被攝體最暗處低一個EV值即可。D.加置輪廓光輪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給被攝體產生鮮明光亮的輪廓,從而使被攝體從背景分離出來。輪廓光通常從背景後上方或側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為一個,但有時根據需要可用二個或多個。輪廓光通常採用聚光燈,它的光性強而硬,常會在畫面上產生濃重的投影。因此,在輪廓光布光時一定要減弱或消除這些雜亂的投影。對這些投影的消除或減弱,除了調節燈位外,有時巧妙地藉助反光器作輪廓光投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輪廓光布光時還應注意輪廓光與主光的光比,通常輪廓光是亮於主光的。此外,布光時,應根據拍攝主體的需要選擇硬光還是柔光作輪廓光。柔光的獲得通常有二種方法,一種是將傘燈、柔光燈等盡量靠近被攝體,這樣才能使輪廓光的亮度高於主光,但這樣做往往較費勁;另一種方法較簡便,只用將擴散片用於聚光燈便可使光柔化。有一點應當明確,輪廓光並不是每幅畫面必需的光線,只有當畫面需要時才添加,不然,就會有畫蛇添足之感。E. 加置裝飾光裝飾光主要是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或細節進行裝飾,它是局部、小範圍的用光。裝飾光與輔助光的不同之處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為目的,而是彌補主光、輔助光、背景光和輪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發光以及被攝體明部的重點投射光、邊緣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裝飾光。裝飾光的布光一般不宜過強過硬,過強過硬容易產生光斑而破壞布光的整體完美性。F.審視在以上布光過程中,由於光是一種種添加的,後一種光很可能會對以前的光效產生影響,因此,在布光完畢後,還需仔細審視整體光效,如布光有無明顯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濃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適,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現干擾,各光源有否進入取景畫面而造成光暈等,對這些細節的審視,可以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造成前功盡棄。(4)影室布光技巧為了取得理想的光影效果,影室布光時除了要遵循上面所提的布光步驟和規律外,還要特別注意掌握以下這些技巧和要領。A. 控制好光源面積和擴散程度光源面積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光源的發光性質,而光源的發光性質又影響到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因此,控制好光源面積和光源的擴散程度就可較好地控制被攝體的明暗反差效果。需要低反差時,光源面積大,並且擴散程度也大,使光的覆蓋面超過被攝體;需要高反差時,光源面積要小,並且擴散程度也小,光具有方向性。B. 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足夠的照明亮度可使我們自如地通過光圈來控制所需的景深。雖然在照明亮度不夠時可採用延長曝光時間或進行多次曝光的方法來解決,但這兩種方法都會給拍攝帶來不方便。延長曝光時間容易引起曝光互易律失效,從而導致膠片的顆粒變粗,反差降低,色彩出現偏差;而採用多次曝光則要求被攝體和照相機的位置在曝光期間紋絲不動,並且曝光量的計算也較為複雜,拍攝的難度大為增大。C. 選擇合適的燈距首先,燈距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被攝體的受光強度,被攝體的受光強度是按燈距的平方倒數變化的,光強隨燈距的變化非常大。此外,燈距的大小還會影響被攝體的明暗反差效果。當燈距很小,並且光源面積小於被攝體時,光源可看作點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大;反之,當燈距很大時,光源可看作面光源,被攝體的反差較小。D.盡量少用燈具布光中,並不是燈具用得越多越好,使用燈具數量過多,不僅使布光顯得複雜,而且會帶來雜亂無章的投影,而這些投影的消除往往又比較困難,因此,在布光中,要盡量少用燈具,必要時,可選用反光器進行補光。E. 多用反光器在布光中提倡多使用反光器,除了它不大會產生令人厭惡的投影外,還在於各式各樣的反光器能提供不同光性的反射光,易於控制效果。反光器不僅可作主光照明,也可對被攝體的暗部作輔光照明,甚至可根據布光的需要和被攝體的形狀進行切割,對被攝體的某些局部進行補光,極好地控制著光域。在廣告攝影中,經常會出現使用反光器的數量多於使用燈具數量的現象,而對一個廣告攝影師來說,能否靈活而有效地使用反光器則是其布光是否成熟的標誌。反光板的類形: 白色反光板:白色反光板反射的光線非常微妙。由於它的反光性能不是很強所以其效果顯得柔和而自然。經常使用這種反光板對陰影部位的細節進行補光。這種情況經常在使用窗戶光照明時使用,讓陰影部位的細節更多一點。 銀色反光板:由於銀色反光板比較明亮且光滑如鏡。它能產生更為明亮的光。可以「突出」被攝者的 眼睛,而這種反光板的效果很容易在被攝者眼睛裡映現出來,從而產生一種大而明亮的眼神光。當陰天和光線主要從被攝者頭上方射過來時我在戶外使用這種反光板。把它直接放在被攝者的臉下方,讓它剛好在相機視場之外,把頂光反射到被攝者臉上。在陰天的光線條件下,白色反光板則不具備如此強的作用。有時我 在用窗戶光照明時使用銀色反光板,那時被攝者身上陰影部位顯得較暗,可以讓它能夠敞亮。但是要小心處理,不能補光過度。或者你可能因為過度加光而破壞了窗戶光的效果。 金色反光板:在日光條件下使用金色反光板補光。與銀色反光板一樣,它像光 滑的鏡子似地反射光線,但是與冷調的銀色反光板相反,它產生的光線色調較暖。醫保經常使用銀色反光板作為輔助光,但更常用金色反光板作為主光。在明亮的陽光下拍攝逆光人像,並從側面和稍高處把光線反射到被攝者的臉上。用這種反光板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得到能照射到被攝者臉上的定向光線,並且還能使對被攝者臉部的曝光增加一擋;二是可以減少從背景到前景的曝光差別,這樣不會使背景嚴重地曝光過度。準備拍攝之前不要讓反光板晃動。拍攝時動作要快。 黑色反光板:這種反光板是與眾不同的,因為從技術上講它並不是反光板。而是「減光板」。使用其它反光板是根據加光法工作的,目的是為景物添加光量。使用黑色反光板則是運用減光法來減少光量。為什麼要使用黑色反光板呢?因為種種原因使我們不得不常常要用討厭的頂光拍攝。採用這種光線拍出的人臉常會產生「浣熊眼」。通過把黑色反光板放在你的被攝者頭上的辦法,可以減少頂光。這時光線來自黑色反光板下,就像是來自大樹下或門廊 下,從而使你能引導光線的方向。通過在另一端使用另一塊黑色反光板。你可以剛好在被攝者身上創造出一種「漏斗」光。當房間的另一側也有窗戶時,會使光線變 得平淡,因此,黑色反光板同樣適用於窗戶光。如果你想消除這種強烈的光線競爭,不妨使用黑色反光板(或者說擋光板)。 反光板的尺寸。反光板的尺寸不同,其效果也會不同。反光板的尺寸越小,其效果越 差。不僅如此,當使用加光性的反光板時,你必須把它們看作是光源。那意味著光源越大並且離被攝者越近,光線越柔和。小型的反光板和燈則成為點光源,會產生出生硬清晰的陰影。至於談到小型黑色反光板對肖像的阻光作用。它幾乎不起什麼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僅僅是因為它太小。反光板的亮度。不同廠家的產品在亮度上有很大的差別。通過使用金色和銀色反光板所獲得的最富於表現力的效果。因此我檢查反光板時非常仔細。F.恰當的光比控制布光中的光比控制牽涉到被攝體自身的反差以及畫面中主體、陪體和背景三者之間的明暗對比,同時也決定著整個畫面的影調和被攝體的質感及細節表現。布光中的光比控制一般以真實表現被攝體本身固有的表面亮度、質感和色彩為原則,如對白色的主體要表現出它的素雅和潔凈,主體宜處理成高調;對黑色的主體要表現出它的深沉和凝重,主體宜處理成低調。當然,在不違背廣告創意的前提下,攝影師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習慣,創造性地控制光比,以求得布光上的新意。2.現場光攝影現場光攝影只使用場景中存在的光,而不是戶外的日光。例如,現場光可以是家用燈光、壁爐火光或霓虹燈光。現場光還包括舞台上打在芭雷舞演員身上的聚光燈光束,或者照亮情人臉龐臉的燭光。現場光還包括透過窗戶射入室內的日光。換句話說,現場光僅僅是 場景中已有的光一一除了戶外日光之外一而不是另外加用的諸如溢光燈、閃光燈泡或電子閃光燈之類的人造光源。與戶外日光或攝影室人工照明相比,現場光通常要暗一些,因此,攝影者要特別注意正確曝光。許多專業攝影師喜歡使用現場光,其原因有如下三點:A.富有真實感和情調:現場光照片能傳達一種真實感。因為在許多現場光照片中使用照明有限,不像使用人工照明的攝影室拍出的照片那樣完美,所以觀眾會有一種他正在看著被攝影對象的真實感。現場光不僅能傳達出真實感,而且還可以傳達出一種情調。場景可以是幽暗的,同時強調灰暗的陰影部分,或者它可以是明亮和高調的。它也可以是憂鬱的、明快的、生動的、昏暗的或歡快的。此刻通過觀察你周圍的光線,你可以開始訓練的眼力,辨認現場光的不同情調,為把它們捕捉到膠片上做好準備。B.攝影者使用起來方便自如:使用現場光拍攝,你不用攜帶笨重的燈具、燈架、電線或電池組。你可以迅速拍攝,用不著等待電子閃光燈重新充電。你可以自由移動,設法從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拍攝。雖然在現場光條件下可以使用它們,因為使用三角架會破壞室內的自然氣氛,常常使得沒有經驗的被攝對象表情獃滯。C.被攝對象容易自然放鬆:在攝影溢光燈的強光和突如其來的閃光照射下,專業模特也許會自然從容,但是"普通的被攝對象"常常會顯得不自然和緊張。使用現場光就容易多了。你的被攝對象多半會自然放鬆,忘記照相機的存在,你可以尋找更好的位置,抓拍你所追求的那種表情自然的肖像。3.自然光攝影根據相機、被攝體和光源所處的方位,可從任何-面捕捉到被攝體。當主光源很強時---如明亮的陽光---從相機來看光落在被攝體不同部位,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可分為四種基本類型的光線:四、正面光這 種類型的光線,是業餘快照攝影師教你所使用的光線---"拍照片時太陽在你的身後。"正面光使被攝體對象沒有一點陰影。被攝體的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線 中,朝向相機部分全有光。其結果是展現出一個幾乎沒有色調和層次的影像。由於深度和輪廓靠光和陰影的相線互作用來表現,正面光製造出一種平面的二維感覺。因此通常被稱為平光。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陽;第八課 培養你的眼力第三單元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陽。每種位置都產生出不同的效果。當拍攝面部時你會發現,使用高位正面光線可能在眼窩和鼻子下面投下很深的陰影。而使用低位正面光時,可以平射臉部,不會引起眯眼。 五、45°側光這種光出現在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被許多人認為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光線類型。正如你將在後面的課中要學到的,事實上,室內拍攝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線,多數為45°側光。45°側光能產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形態中豐富的影調體現出一種立體效果,表面結構被微妙地表現出來。為此,45°側光被看作是"自然"光六、90°側光這是用來強調光明和黑暗強烈對比的戲劇性光線。被攝體朝向光線的一面沐浴在強光之中;而背光的那一面掩埋進黑暗之中。陰影深重而強烈。表面結構由於每一個微小突起而突出地表現出來。因此,這種光有時被稱作"結構光線"。   

七、逆 光當 光從相機對面被攝物的後面照過來時,會獲得極具藝術效果的逆光。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如果採用兼顧曝光,儘管被攝物與背後的光反差強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細節。如果光源處於高位,就會在被攝對象的頂部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一例如模特兒的頭髮一製造出一種戲效果。被叫做"輪 廓光"。採用逆光,背對光的剪影物體,可以創造出既簡單又有表現力的高反差影像。

第七講:自然光廣告攝影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1月10日 17:12 閱讀(34)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七講:自然光廣告攝影

根據相機、被攝體和光源所處的方位,可從任何-面捕捉到被攝體。當主光源很強時---如明亮的陽光---從相機來看光落在被攝體不同部位,會產生出不同的效果。可分為四種基本類型的光線:1正面光這 種類型的光線,是業餘快照攝影師教你所使用的光線---"拍照片時太陽在你的身後。"正面光使被攝體對象沒有一點陰影。被攝體的所有部分都直接沐浴在光線 中,朝向相機部分全有光。其結果是展現出一個幾乎沒有色調和層次的影像。由於深度和輪廓靠光和陰影的相線互作用來表現,正面光製造出一種平面的二維感覺。因此通常被稱為平光。正面光可以是低位的,像清晨或傍晚的太陽;第八課 培養你的眼力第三單元也可以是高位的,像正午的太陽。每種位置都產生出不同的效果。當拍攝面部時你會發現,使用高位正面光線可能在眼窩和鼻子下面投下很深的陰影。而使用低位正面光時,可以平射臉部,不會引起眯眼。 2、45°側光這種光出現在上午九十點鐘和下午三四點鐘,被許多人認為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光線類型。正如你將在後面的課中要學到的,事實上,室內拍攝人像使用的主要光線,多數為45°側光。45°側光能產生良好的光和影的相互作用,比例均衡。形態中豐富的影調體現出一種立體效果,表面結構被微妙地表現出來。為此,45°側光被看作是"自然"光3.0°側光這是用來強調光明和黑暗強烈對比的戲劇性光線。被攝體朝向光線的一面沐浴在強光之中;而背光的那一面掩埋進黑暗之中。陰影深重而強烈。表面結構由於每一個微小突起而突出地表現出來。因此,這種光有時被稱作"結構光線"。   

4逆 光當 光從相機對面被攝物的後面照過來時,會獲得極具藝術效果的逆光。如果你就此曝光,被攝物就會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如果採用兼顧曝光,儘管被攝物與背後的光反差強烈,你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細節。如果光源處於高位,就會在被攝對象的頂部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一例如模特兒的頭髮一製造出一種戲效果。被叫做"輪 廓光"。採用逆光,背對光的剪影物體,可以創造出既簡單又有表現力的高反差影像。

 

二、散射光照明的特點外景散射是自然光的一種形態,以天空反射光的形式進行照明。陰天、薄雲遮日及曙、暮期均屬散射光照明。 1. 陰天、曙暮期光線的特點陰雲遮日的陰天,天空就是一個巨大的發光體。這一發光體的亮度或照明地球上景物的亮度。它受到大氣層中雲層厚度的影響。雲層厚,天空亮度就低,雲層薄,天空亮度就高,散射光照明景物的明暗反差消失,景物的明暗層次只能依靠景物的明暗關係來表現,色彩的特徵及表現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照明比較均勻,照明比較穩定。天空亮度比較均勻。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間距比較大。曙暮期,由於天空的亮度受到太陽位置的影響,在距太陽較近的天空就很明亮,距太陽較遠的天空就較暗,亮度很不均勻。另外,此時刻落日後或日出前有餘輝,天空有局部的暖色調,而距日落日出較遠的天空,已不受餘輝的影響,天空呈一定的藍色調。同時,此刻的照明效果的變化非常快,延續的時間非常暫短。地面上景物受到天空反光照明,但非常微弱,似乎呈半剪影狀態,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間距較大。陰天時,一般地講光的色溫偏高,所以畫面上呈現藍色。曙暮期則有不同情況,在靠近太陽附近的天空的光,色溫就偏低,而距太陽遠的天空的光,色溫就偏高些。而且還會由於太陽的升起和太陽下落,色溫將急劇地發生變化。陰天時,天空光進行垂直照明景物的水平面亮度高於垂直面的亮度,而曙暮期的景物水平面亮度低於垂直面的亮度。  2.陰天的光線處理陰天本身也是十分豐富多樣的,既有黑雲壓城的陰天,也有薄雲遮日的「假陰天」等。但它們共同特點是散射光照明形態。面對這種光線,攝影師對它的處理大致有以下的內容:(1)薄雲遮日的「假陰天」情況下。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光效,即光效比較柔和,照明效果比較均勻,不形成明顯的明暗反差並具有較豐富的影調、色調層次。天空呈白色而且亮度非常高。這樣的光線條件下,攝影師的光線處理大致有這些內容: A.利用天空亮度非常高又呈白色狀,選擇淺色景物,並按某一景物為基準亮度把握曝光,可以獲得高亮調的畫面。因為天空處在曝光過度的情況,呈現成「白」。而景物又無明顯的陰影,影調柔美、淡雅。利用這一原理,也同樣可以創作高調的人像作品(背景避免深色調的景物)。B.避開天空,以減小畫面內景物的亮度間距,使景物的亮度都能容納到膠片的寬容度之內,從而獲得畫面上理想的影調層次。C.利用前景遮擋部分天空,以減少大面積天空的明亮度所造成鮮明的亮度間距,從而使景物的影調、色調能得到較好的表達。 D.注意選擇被攝體亮度。因為天空反射光對所有景物進行均勻照明。景物的輪廓形態、外形特徵等造型形態主要依靠被攝體的明暗差異來表現。這也是造成畫面造型成功與失敗的重要原因。  (2)厚雲遮日的陰天情況下陰天中主要矛盾為二個方面:(一)是天空亮度和地面景物之間的亮度間距很大。所以陰天情況拍攝要解決好天空亮度的問題。解決天空的亮度最常用的辦法第一是構圖時畫面不帶天空或心理少帶天空面積,以減少畫面過多的白色調,以減少畫面的亮度間距;第二是在構圖時充分利用較暗影調、色調的前景遮擋住一部分天空,使天空的面積減少,使畫面中最主要的景物亮度間距比較接近,在膠片的有效寬容納的範圍之內,使景物的影調能較好地表達(二)是景物缺乏受光面和背光面這樣的明暗差異,因此,陰天的光線處理要選擇景物自身的亮度差異以區別這一景與那一景物在輪廓形態、空間關係上的特色和關係,所以選擇景物的亮度以及安排它們之間的亮度形成陰天光線處理的重要手段。在彩色攝影中,還有利用色別的對比和差異來進行造型處理。在陰天的情況下,往往利用暗的前景、利用遠外景物的淺色調形成明暗關係對比,來互相突出景物的外形特點;以減少天空亮度的方法,減少畫面內的景物亮度間距,形成影調的豐富性;選擇景物的自身明暗關係,是陰天光線處理的重要內容;利用天空的高亮度,以剪影或半剪影處理,突出被攝體的外形特徵;彩色攝影中利用色調的對比,是陰天中光線處理重要手法。  (3)曙暮期的光線處理這一時期太陽處在地平線以下,但接近太陽的天空比較明亮,景物往往處理剪影或半剪影的狀態。天空和地面景物的亮度間距比較大。  曙暮期光線處理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這一時期光色的特殊效果,如天空會出現霞光、彩雲、日出、日落方向天空呈暖色調。由於這一時刻十分暫短,應在拍攝之前選擇好角度,不失時機地拍攝這一時刻特有的光線造型效果。由於此時刻已沒有太陽的直射光照明,地面景物較暗,天空和地面景物亮度間距比較大,往往在這時刻拍攝剪影或半剪影的造型效果。在遠離太陽方向的天空(如順著光)天空呈淡淡的淺藍色,景物被天空光照明,呈現發暗的淺藍色。這時,也是拍攝剪影及半剪影的好時刻。三.外景特殊光的處理1.早晨氣氛的光線處理早晨氣氛的特徵:要拍攝好早晨氣氛的照片,必須了解並掌握好早晨氣氛的特徵,它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早晨現象一般地說來早晨往往有霧,特別在秋、冬、春三季更為多。早晨時刻,地面上的水分子較多,還沒有被蒸發掉,所以便形成了霧。霧的現象是早晨的一個重要特徵。日出。地球的自轉運動,每天都有日出。日出,一輪紅日冉冉地升起,紅霞滿天,往往使地面景物的垂直面被染上一層金黃色,顯得色調柔和溫暖。投景比較長。早晨太陽光處在平射時期,所以被太陽光照明的景物投影很長。光線柔和。早晨的太陽光照度比較低,景物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反差比較小,所以早晨的太陽光線比較柔和。人類在早晨的活動。早晨使很多人有活動,例如人喜歡在早晨鍛煉身體:練拳、練劍、跑步、上班等,這些也是早晨的一些特色,如果和光的照明效果結合起來,也構成了早晨的氣氛。2.早晨氣氛的處理。早晨氣氛的處理,就要抓住上述的早晨氣氛的特徵。這是人類長期認識的結果並屬有視覺形象。因此,在處理早晨氣氛時,離不開這些特徵。A.選擇拍攝時間。選擇的時間過早,那麼在早晨最富有特色的現象還沒有出現。選擇的時間過晚,早晨的特徵又消失了。所以要選擇好有利的時間抓住一二個最有早晨特徵的視覺形象進行拍攝,往往就能拍攝到理想的照片。早晨氣氛中有的現象形成的時間是非常短,它很快就會消失。因此,拍攝前,應先選好拍攝位置,確定好畫面構圖,甚至擬定了曝光方案等準備工作,一量最佳時刻出現,毫不猶豫地將這一景象拍攝下來。B.拍攝日出。早晨日出時的景象很富有特色,這是表現早晨很有效的一種方式。日出時的太陽,它既是光源又是被攝對象,但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被攝體:一是它在運動,即它不斷地升起來;二是不斷地亮起來,即它的照度在不斷地提高嘬後亮到它不能成為被攝體;三是太陽光的光譜成分在不斷變化,隨著太陽的升高,光譜中的長波光減少,而短波光增加,以至逐漸成為白光。太陽及太陽光具有這些變化,而且這些變化會在幾分鐘內形成和消失,瞬間即逝。因此,攝影師要熟知太陽及太陽光的這種變化,及時抓拍到它的最精彩的景象。C.選擇好光的投射方向,有效地利用投影。側光、側逆光是表現投影特點理想的光線投射方向,因為,這種光線投射方向使投影處理在畫面比較醒目的位置。另外,投影又能構成畫面構圖的視覺元素。 D.充分地利用晨霧的自然景象。逆光、側逆光的處理,即把太陽作為被攝體,這時,由於天空與地面景物(人物)的亮度間距很大,為了確保早晨時特別是日出時的特有的色調和氣氛,往往採用剪影和半剪影的光效來處理。如果,太陽已升得很高了,已失去了它在日出時的一些特徵,那麼選擇逆光或側逆光拍攝,也十分利於早晨氣氛的表現,它既可以使被攝體產生長長的投影,又有利晨霧的表達。順光的處理。日出時刻的順光,它不但具有順光照明的特色,而且由於太陽光中含有的長波光很多,所以被照明的景都被塗上一層淺橙色的光彩,富有特殊的美感。另,順光情況下,天空往往呈淺藍色調,這種色調的對比又有特殊的美。B.黃昏氣氛的特徵太陽接近地平線呈日落狀態。這時太陽呈橙紅色或紅色等十分美紅色,太陽附近的天空中出現晚韋的景象,這是黃昏最重要的特徵。投影較長。黃昏時刻的太陽光處在平射時期,所以被照明的景物投影很長。另外,被照明的景物表面好像也塗上了一層暖色調,這是由於這時的太陽中含有的長波光比較多的原因。黃昏時刻往往空氣污濁。這是由於人類的社會活動所導致的,如工廠排出的廢氣、廢煙、車輛行駛時揚起的塵埃等等。在側光、側逆光的情況,也會形成空氣透視的現象。太陽光的照度小,光線較柔,景物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反差較弱。2.黃昏氣氛的處理A.拍攝日落景象。日落前太陽及太陽光的變化類似日出後太陽和太陽光的各種變化的情況。故也要及時抓住日落時分最精彩的場景。大自然向人們提供的日出和日落景象是千變萬化,沒有一天是重複的,有時是非常精彩的,有時也無特色。正因為這一時刻光的豐富性,很多精病態之作就產生在這一時刻。B.選擇好拍攝時間。和拍攝日出一樣,過早和過晚,都不是黃昏時刻最美的特徵。由於太陽光和太陽都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最美的景象只能維持極短的時刻,所以要不失時機地把最美時刻的景象拍攝下來。C.有效地利用投影。選擇側光、側逆光是表現投影的理想光線。黃昏時刻太陽光也處在平射時期,所以被照明的景物投影也很長。另在逆光、側逆光下,會加強空氣透視效果,形成黃昏時刻的一種朦朧感。D.剪影、半剪影的處理。這是逆光和側逆光處理的光線效果,這種處理不但關於表達被攝體的外形特徵,而且又可以保持黃昏時刻特有的色調、氣氛及日落情境。E.順光處理。順光照明下的景物,在太陽的暖色調光照明下,景色呈暖色調。而且由於這一時刻的太陽光的照度比較低,光線比較柔和,又保持順光照明的遷型特色,會在畫面形成豐富的、和諧的、柔和的影調和色調。 3.霧天的光線處理(1)霧天的特徵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的一種天氣現象,它是由大量懸浮的水分子或冰晶組成。水平距離能見度在1000米以上稱為輕霧,否則成為濃霧。它的主要特徵是:它是一種視覺對象,呈白色,浮現在大氣層中,既有縱深度,又是平面度。霧是構成大氣透視的重要因素,所以霧中景物的清晰度、明暗反差、色彩特徵和立體形態感基本上符合大氣透視規律的視覺特徵。我們在前面已詳細地討論過,這裡不再複述。遠處的景色呈淡淡的淺藍色,除了日出時刻外,在有霧的善下,太陽光通過霧層後它的色溫略偏高,在彩色攝影中就出現遠處景物呈淺藍色。(2)霧天氣氛的處理 A.選擇光線投射方向。不同的光線投射方向就會產生不同的霧狀效果。側光、側逆光或逆光,對霧的表現比較有利,其中有一點,被攝景物在這樣光線照明下,會形成一定面積的暗部,它是突出白色霧的有效手段。順光的條件,被攝體都很明亮,缺乏明暗變化,影調平淡,不利於突出白色的霧。 B.選擇景物的影調結構。在霧天中,景物尤其是遠處的景物影調變淺,在構圖時,一定要在畫面中有些暗色調的景物,無論從畫面影調結構還是影調對比中都是需要的,這個需要從根本上講,就是為了表現好霧這一特殊的視覺元素以及特殊的畫面效果。 C.選擇好霧的濃度。就攝影藝術範圍來講,輕霧的狀態,是理想的狀態,能充分地形成大氣透視效果。沈霧,就過分地影響對被攝體基本面貌的表達,是對造型不利的。因此,攝影師要選擇好霧的濃淡狀態,尋找、等待最理想的霧景出現進行拍攝。攝影藝術中,霧是視覺對象,又是造型對象,是畫面構圖的視覺元素,它的造型美,不但表現它的大氣透透規律美之中,也還呈現出「白」之之尤其在黑白攝影中,霧形成的畫面中的「白」,既藏拙,又藏境,是藝術上含蓄的處理,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有效表現手段,它具有獨特的美感。(3)雨的氣氛處理A.雨天的特徵雨天是陰天,所以具有陰天的特徵,如天空亮度和地面景物亮度的間距很大;天空光是唯一的光源,由於下雨,地面景物會顯得更暗;景物顯得灰暗,缺乏立體感和層次感等等。天空光的色溫較高,所以景色被淺淺的灰藍色的天空光所照明。地面的積水以及地面有反光或出現景物的倒影,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景象。夜景中的雨景,這種景象會顯得更加多姿多彩。(4)雨景氣氛的處理A.注意天空。雨天中天空亮度和地面景物亮度將成為最主要的矛盾。過大的亮度間距已超出了膠片的有效寬容度範圍,過多面積的天空出現,會影響視覺對地面景物細膩的層次的注意;從技術上講,過大的亮度差距也會給曝光帶來困難。怎樣來處理天空呢?一是利用前景,特別是暗的前景來遮擋天空,減少天空在畫面中的面積。二是構圖盡量減少天空的面積或被攝體擋住一部分天空。這樣以減少天空的面積。B.選擇好景物。雨天中只能依靠被攝體的色調的明暗差異來表現它們的外形特徵和層次感。因此,選擇好景物的色調以及在畫面中的結構,成為拍攝極重要的因素。C.表現雨景中的特殊形態。在雨中,人們要打傘,傘是一種特殊的雨具,它的色彩也是多種多樣的;騎車人身披雨衣。雨衣、雨傘都是雨景中特殊的形態,對表現雨景有獨特的作用,同時,它們的色彩,也豐富了雨景中的色彩構成。表現好雨。圖片攝影表現好雨,只能以暗的背景來襯托雨水,當然在前景中來表現更為醒目、突出。D.選擇好地面上積水中的倒影。水面一般反映了天空光,比較亮,對豐富雨景的影調非常重要。水面中的倒景,它又不全,構成了很有意思的影像。這些細節都在畫面中極有意義。雨,雖然給攝影帶來許多不便的因素和困難,但有時會出現非常有意思的光效,構成獨特造型效果。

第八講:攝影構圖原理和實例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1月10日 17:20 閱讀(35)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M]

[/M]

第八講:攝影構圖原理和實例第一部分:攝影構圖的原理一、構圖的概念 1、什麼叫"構圖" 構圖一詞是英語COMPOSITION的譯音,為造型藝術的術語。它的含義是:把各部分組成、結合、配置並加以整理出一個藝術性較高的畫面。在《辭海》中,談到"構圖"為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章法"或"布局"。這個術語中包含著一個基本而概括的意義,那就是把構成整體的那些部分統一起來,在有限的空間或平面上對作者所表現的形象進行組織,形成畫面的特定結構,藉以實現攝影者的表現意圖。總之,構圖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畫面當中以獲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方 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總和。 構圖還需講究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段,在我國傳統藝術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關係到一幅作品 意境的高低。構圖屬於立形的重要一環,但必須建立在立意的基礎上。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概括地說,所謂構圖,也就是藝術家利用視覺要素在畫面上按著空間把它們組織起來的構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訴諸於視覺的 點、線、形態、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構圖是表現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則作品中全部攝影視覺藝術語言的組織方式,它使內容所構成的一定內部結構得到恰當的表現,只有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得到和諧統一,才能產生完美的構圖。 2、構圖的目的 每一個題材,不論它平淡還是宏偉,重大還是普通,都包含著視覺美點。當我們觀察生活中的具體物象-人、樹、房或花的時候,應該撇開它們的一般特徵,而把它 們看作是形態、線條、質地、明暗、顏色、用光和立體物的結合體。通過攝影者運用各種造型手段,在畫面上生動、鮮明地表現出被攝物的形狀、色彩、質感、立體感、動感和空間關係,使之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為觀賞者所真切感受時,才能取得滿意的視覺效果-視覺美點。也就是說,構圖要具有審美性。正象羅丹所說的" 美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作為攝影者,不過是善於用眼睛渤視大自然並把這種視覺感受移於是畫面上而已。 但構圖不能成為目的本身,因為構圖的基本任務,是最大的可能闡明藝術家的構思。 構圖的目的是:把構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強調、突出,從而捨棄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瑣的、次要的東西,並恰當地安排陪體,選擇環境,使作品比現實生活更高、更強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強藝術效果。總的來說,就是把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別人的藝術,這話可真切地表達了構圖的目 的。 3、構圖的性質 構圖和設計可以通用,因為它們的含義是一樣的。設計的精確概念和它的原始含義是構思,即藝術家為了明確而動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適當安排各種視覺要素的那種構思。 構圖不僅指具體操作,而且還意味著把整個形態作為與複雜的攝影規則相聯繫而描繪的對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個現實的境界,成為不同於自然的一個獨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都是一個複雜的思想藝術的統一體。作品的複雜性是由生活的複雜性決定的。然而在畫面處理上貼切自然,五彩繽紛,渾然天成,絕 少斧鑿痕迹,這是什麼緣故呢?原在就在於攝影者在創作時,就象"工師之建宅",經過一番選擇提煉,籌劃安排,組織結構上下了功夫,在"經營位置、置陣布勢 "中體現了攝影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獨運。因此,我們在創作中一定要進行一系列的組織安排,巧思結構,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強調出本質的東西,並把作品的主題思想體現到鮮明的形象組織中去。 構圖學就是要研究一切構圖的結構形式和規律,研究構圖結構的原理和原則,研究構圖和各種思維形式的對應關係。構圖學必須建築在全部思維科學的基礎上。 但構圖是否也反映了客觀事物的規律,至今人們仍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畫無定法",因為客觀事物千變萬化,情感思想內容更是紛紜複雜,所以誰也講不出構圖結構的規律。恩格斯說"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規律",因此可見,規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實踐證明,構圖結構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在中國畫論時的 "經營位置、布置、布局、結構、光色"等都是有關構圖規律精闢論述。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把構圖結構稱為"章法"或"布局","展紙作畫章法第一"。位置經營如同圍棋, 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亂迷。素紙也可處下落墨,切記不可胡亂抒筆。棋有棋路,畫有畫理,一筆走失如棋敗局。古人將章法(構圖)比作下棋,攝影變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與布局,置陣布勢。 因此構圖稱為畫面總要,所謂總要就是綱要、概要的意思,畫面構圖象寫文章一樣,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應,虛實對比,藏露隱現,簡繁適中,疏密無間等的構圖規律,服從於主題表現的要求,同時又要取得整體形式感的完美和諧的統一,這就是構圖最終的目的。 二、創作與構圖 攝影創作是一種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規最多變化的精神勞動。當一個攝影者的頭腦被一個真實的情感意象所吸引、佔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裡並用視覺形象表現出來時,他就會創造一個好的構圖。攝影創作離不開構圖,就象上面所談的和寫文章離不開布局和章法一樣,它是作品能否獲得成功和重要因素之一,創作與 構圖的關係就是那樣密切。 1、主題的形成 創作 原意是藝術家形象的活動,藝術之所以不同於生活的複製主要飲食著創造和想像,包含著攝影者觀的激情和創造力,包含著形象思維力和概括力。無疑地,每個攝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間,都有可能被某種思想感情所佔據或激動,有時候這些思想感情使他難以擺脫。於是就開始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熱心地尋覓這種思想感情的表 現。攝影者在生活的瞬間中創造出攝影藝術作品來,這是一種奇特而高漲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這種激情稱作為"靈感"的東西。這種靈感,心理學家認為是在 創造活動中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發出來的創作能力。但靈感不是憑空而來,往往是經過一番苦思冥想後出現的,靈感的來臨常常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時是在無意之中被觸發的。激發靈感的機緣很多,各種啟發因素的作用實際上是促使攝影者在想像中流動的,瞬間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並找 到感性顯現的美的形式。周恩來同志說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他解釋,"這種偶然得之是建築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中,唯獨天 才的藝術家才能夠發現美創造美"。正象羅丹所說的,"美到處都有,只有真誠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發現它"。生活和美緊緊聯繫在一起,生活中的一切無不飲食著 美的因素,關鍵在於藝術家的敏感和想像力。藝術家的高於常人的敏感來源於不斷地努力觀察生活和藝術修養。 攝影創作的主題挖掘是來自於生活的。主題的形成引起攝影者更強烈的創作慾望和創作衝動。主題是靈魂,是屬於思想性的東西。"意在攝先"是說在攝之前必須立意,意也就是主題,主題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主題一是攝影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二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 2、主題與構圖的關係 主題確立後,藝術構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躍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雖有形象,但不是實踐階段。因此,事實上還有若干細節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而要完成創作意圖,必須具體地把在構思中的形象和畫面描繪出來。如何表現是個技巧問題,但技巧正是整個構思的組成部份,而構思的成熟又取決於認識的深度。為了獲得表現 力,藝術家在畫面上說尋找"造型動機"物體結合和各種變化,以便找出其中最優秀的一種,這就是構圖。 作品的構思正是從構圖上體現出來的,沒有構思也就沒有構圖,構圖的過程正是構思發展和深主題的過程。 每個藝術家都生活在現實的社會裡,有自己紮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離開了這沃土,生命之樹就會枯萎,藝術之光就會熄滅。作品總是體現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思索、判斷和結論,透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養、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願望,在作品的後面是作者的個性,在真正的創作活動里,形象是具有強烈個性的。 構圖有它自身的規律和方法,攝影者根據他們內在的敏感來進行構圖,造型藝術是視覺的藝術,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構圖的好壞。構圖在其品質上的特徵,首先應當使觀賞者不用去看作品標題,也無需介紹和註解,憑視覺直覺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圖。作者不能靠文字達 意,用標題說話,靠人、物、景和整個畫面的結構去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和對生活的熾熱的愛。作品的主題思想,正是通過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典型形象體現出來的,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使觀眾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真切感。所以我們在攝影創作進行構圖過程之前,先要尋找創作動機(立意的動機、造型的動機),而構圖則是創作藝術作品的一個過程,構圖是藝術作品一切因素的綜合。這種綜合,是能夠更全面地、更有力地表現作者思想意圖,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體現 到可以感觸到的藝術作品形式的過程,所以,構圖正是按照藝術作品的內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連接在一起的。 三、陪體在畫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體是指畫面上與主體構成一定的情節,幫助表達主體的特徵和內涵的對象。組織到畫面上來的對象有的是處於陪體地位,它們與主體組成情節,對深化主體內涵,幫助說明主體的特徵起著重要作用。畫面上由於有陪體,視覺語言會準確生動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幾個特點: 1、 陪體深化主體的內涵。從作品《技革迷》來說明,畫面的主體是兩個工人,陪體是機器齒輪和桌上的飯,機器與工人和飯一起構成了生產技革的情節。由於作為陪體的大型機器旁邊,工作桌上擺著的盛飯、工人正在聚精會神的研究,使情節中潛藏著許多的內涵,機器和桌上的飯,是工人的形象語言,它反映了工人在四化建設 中,廢寢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實寫照,這裡陪體所幫助表達的視覺語言是文字難以表達的。 2、畫面處理好陪體,實質上就是要處理好情節。陪體的選擇要能用來刻畫人物的性格,說明事件的特徵,也就是要有典型性(如《晚年樂》)。 3、 畫面陪體的安排必須以不削弱主體為原則,不能喧賓奪主,陪體在畫面所佔面積多少,色調的安排,線條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動作,都要與主體配合緊密,息息相關,不能遊離於主體之外。由於畫面布局有輕重主次之分,所以陪體在畫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夠說明總是的那一部分就夠了。陪體全,主體會削弱, 不要貪大求全,要從實際效果出發,取捨人有分寸感。 4、陪體的處理也有直接和間接處理,有時陪體不直接見諸於畫的情況,我們說陪體雖是與主體構成情節的對象,但有一些畫面與主體構成情節的對象不在畫面之中,而在畫面之外。畫面上主體的動作神情是與畫面以外的某一對象有聯繫,這對象雖然沒有表現在畫面 之上,卻一定會出現在觀賞者的想像之中,這種表現我們叫作陪體的間接表現。 陪體的間接處理,重要的在於必須巧妙地安排好引導想像的媒介。 陪體的間接處理是結構畫面的一種藝術手法,它可以擴大畫面的生活容量,創造畫外之畫,讓觀賞者的想像來參加畫意的創造,引起欣賞的興趣和回味的餘地。所以結構畫面要做到像外見意,畫外有畫,畫幅有限,畫意有限。一些經典畫例給我們以範例,如《深山藏古寺》,只畫了小和尚下山溪邊挑水;《竹鎖溪橋賣酒家》, 只在竹梢上寫一酒字;《踏花歸去馬蹄香》,馬蹄的香都不在畫面之內,畫面只見蝴蝶飛撲在馬蹄之中,只留給觀眾去想像。繪畫中的這些藝術構思很值得攝影者在立意和結構中學習,在選取素材,經營畫面時,同時要考慮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審美要求,要學會利用間接處理陪體的手法,加強攝影畫面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環境對烘托主體的作用 在許多的攝影藝術作品裡,我們常常可以從畫面上看到有些對象是作為環境的組成部分對主體、情節起著烘托的作用,以加強主題思想的表現力。作為環境組成部分的對象是處於主體前面的,我們稱它為前景;處於主體後面的,我們稱它為背景。1、前景 前景處在主體前面,靠近相機位置,它們的特點是呈像大,色調深,大都處於畫在的四周邊緣,前景通常運用的物體是樹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體也可以同時是前景。 A、 利用一些富有季節性和地方特徵的花草樹木做前景,渲染季節氣氛和地方色彩,使畫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節性,又使畫面充滿春意;用菊花、紅葉做前景,秋色洋溢畫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國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親臨其境。拍攝海南風光,用椰樹、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國情 調;用竹、紅棉,具有南方的鄉土氣息。這些前景對主題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來加強畫面的空間感和透視感。 結構畫面對鏡頭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調深的特點,與遠處的景物形成明顯的形體大小對比和色調深淺的對比,以調動人們的視覺去感受畫面的空間距離,視覺的效果畫面就好象有了縱深軸線,使人感覺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經驗的攝影者在拍攝展示空間場面的內容時,總力求找到適當的前景來強調出近大 遠小的透視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與遠景中有同類景物,如同是人、樹、山等。由於遠近不同,在畫面上所佔面積相差越大,則調動人們的視覺規律來想像空間的能力就越強,縱深軸線的感受就越鮮明。 C、突出畫面內容的概括力 在表現一些內容豐富、複雜的事物的時候,有意將所要表現的事物中最有特徵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強突出畫面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如《為了一個數據》和《新炊間黃梁》)。畫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為了展示農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是兩隻新的鋁製水桶,上面擺著等著要下鍋的魚塊、肉類、蔬菜、白米 等,由於它們處在畫面的前面,呈像大而鮮明,給了人們強烈的視覺印象,加強了對內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畫觀視覺感。 D、運用前景與背景景物作內容上的對比,來完成攝影藝術常用的對比手法(如《差距》、《第一接觸》),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題。 E、 前景給予人們一種主觀的地位感。加強畫面的地位感,如用門、窗、建築物等鮮明特徵的景物做前景,讓其在畫面上佔有較大的位置,給觀眾以心理上的影響,無形中就會縮短觀眾與畫面之間的距離,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這對增加畫面的藝術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給觀眾以地位感,在其它藝術文學創作中都是很重視的, 要引人入勝,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詩句一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四句詩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說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後面引發出來的思故鄉的情感才自然、真實。而攝影藝術會做到這一點,就常常藉助於前景來達到。 F、前景的運用可增加畫觀的裝飾美。 一些有規則,排列的物體,以及一些具有圖案形狀的物體,用來作前景,使畫面象裝飾了一個精美的畫框或花邊一樣增加了美感,顯得畫面生動活潑,跳躍(如《寶鋼圓舞曲》)、《新的高度》),將人物鑲嵌在中間,十分優美、優雅、自如。 G、前景有均衡畫面的作用 有時我們在畫面上發現空缺不均衡的時候,比如天空無雲顯得單調時,用下垂的枝葉置於上方,彌補畫面不足之處;有時畫面下方壓不住,上重下輕的時候,可用山石、欄杆做前景,色調深使畫面壓住陣腳,達到穩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運用虛焦點的表現手法,給人們一種朦朧美的感覺。 近年來,在很多的攝影藝術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運用上,常常運用虛焦點,雜亂的景物來作前景,虛而且亂,觀眾不但能夠接受,而且還覺得有意思,這是由於人們對攝影藝術的審美趣味也在變化和發展,越來越趨向自然、真實、要求有現場的氣氛。前景的虛和亂可以強調出這種現場氣氛而且前景的虛也有助於突出主題的 實,以虛襯實。前景的亂也是要打引號的。事實上是亂中有治,形似亂,卻是以不妨礙主體突出為原則的,如果亂得邊主體都淹沒了,恐怕觀眾也難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滿意,所以它的原則是:"虛中求實,亂中求治"。 以上說的是前景的八個作用。事實上,前景的運用往往是同時起其中的幾種作用的,最好一箭射幾雕。總的來說,運用前景的意義是豐富畫面的辭彙,增加畫面的文采。但是切記,前景不可濫用,可有可無時,寧可不用,以求畫面的簡潔;另外,前景的形狀、線條結 構要儘可能優美,與主體緊密聯繫和呼應,結合成一個整體,幫助表達主題思想。 2、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體的後面用來襯托主體的景物,以強調主體是處於在什麼環境之中,背景對突出主體形象及豐富主體的內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切造型藝術家都很重視背景的作用,雕塑、繪畫、建築等藝術都非常重視背景對主體的烘托。黑格爾在《美學》中說過,"藝術家不應該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 然後再考慮把它擺在什麼地方,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繫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及地方部位"。攝影藝術家同樣懂得,背景對一幅攝影作品的成敗有舉足輕 重之勢。往往有這種情形:拍攝一幅作品,主體、陪體、神情、姿態都很理想,但由於背景處理不好而告失敗。攝影畫面的背景選擇,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抓特徵;二是力求簡潔;三是要有色調對比。 A、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徵、時代特徵的景物作背景,明顯地交代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氣氛,以加深觀眾對作品主題的理解,抓取其有時代特徵的景物,使人們了解時代背景。 如用冒煙的火車頭或工廠的煙囪作背景,在五十年代還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能啟發人們的審美感情;但八十年代的今天,仍然這樣作背景,就會被說成是污染,反映碼頭工人也是如此。拍攝人像也很重視選取富有特徵的環境作背景來襯託人物的職業和性格特徵。(如少女不能先用大紅大花作背 景),這稱為環境肖像。環境對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襯托也有正襯、反襯之分,如幸福的兒童用鮮花盛開的花園作環境襯托,是正襯;如飢餓貧窮的兒童處在花花世界的繁華街道上,是反襯。 B、背景的處理力求簡潔。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繪畫和攝影藝術表現手段的不同,在於繪畫用的是加 法,攝影用的是減法",因為繪畫反映生活總是給畫面上添上些東西,而攝影反映生活則總是千方百計地減去那些不必要的東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將背景中可有可無的妨礙主體突出的東西減去,以達到畫面的簡潔精鍊。 從很多攝影作品上分辨出來,發現許多有經驗的攝影者都充分調動各種攝影手法以達到背景的簡潔。有的是用仰角度避開地平線上雜亂的景物,將主要對象乾乾淨淨地襯托在天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馬路、水面、草地為背景,使主體輪廓清晰,獲得簡潔的背景;有的 利用逆光,將背景雜亂的線條隱藏在陰影中;有的用晨霧將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霧靄之中;有的用長焦距鏡頭縮小背景,景物排除在畫面之外;有的用虛焦點柔化背景線條。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簡潔背景的效果。 C、背景要力求與主體形成影調上的對比(在彩色攝影中要有色調對比),使主體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和清晰的輪廓線條,加強視覺上的力度。 處理輪廓形狀的法則:暗的主體襯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體襯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體襯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體亮,背景亮,中間要有暗的輪廓線;主體暗,背景暗,中間要有亮的輪廓線。因為攝影是平面的造型藝術,如果沒有影調或色調上的對比和間隔,主體形象就要和背景溶成一片,喪失被視覺識別的可能性, 所以有人把畫面景調色調的對比,比作運載手段,有了它,畫面形象才會凸出來送到觀眾面前。 背景的處理是攝影畫面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在拍攝中細心選擇,才能使畫面內容精鍊準確,使視覺形象得到完美表現。

第九講:常見廣告題材拍攝要領(1)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1月25日 18:18 閱讀(34)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九講:常見廣告題材拍攝要領(1)五花八門的商品是很難用同一的技術和方法來處理的,每一類商品都有其特點,要拍攝好,必須仔細研究商品的外形、質地及用途,根據廣告的創意要求,確定好拍攝器材,給出最佳的布光和構圖,並在拍攝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技術控制,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一、三類產品的拍攝如果按物體對光線的作用性質來分類,那麼所有的物體可分成三大類,這就是吸光物體、反光物體和透明物體。在廣告攝影中,掌握這三類物體的拍攝技巧是最為基本和重要的。由於物體結構質地和表面肌理各不相同,所以吸收光和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根據不同質感對光線不同的反映,我們把物體大致可以分為:吸光體、反光體、透明體。這只是比較概括地分門別類,有些產品的質地介於吸光體、反光體、透明體其中兩者之間,或是兼有吸光體、反光體、透明體三者組合而成的複合型產品。但是只有對簡單而基本質地的物體的布光表現加以探究,才能塑造好複雜的物體。我們根據不同靜物產品的的質感特點,探究出各類商品的典型布光和拍攝技法的共性和規律,並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追求更加完美的視覺表現,當然這只是為了表現不同質地而採用的不同布光方法,如果是表現靜物產品的其他方面,那麼布光方法就應在這基礎上再加創作。  1.吸光物體  吸光物體是最常見的物體,像木製品、紡織品、纖維製品及大部分塑料製品等都屬於吸光物體。吸光物體的最大特點是在光線投射下會形成完整的明暗層次,其中,最亮的高光部分顯示了光源的顏色;明亮部分顯示了物體本身的顏色和光源顏色對其的影響;亮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最能顯示物體的表面紋理和質感;暗部則幾乎沒什麼顯示。廣告攝影中,對吸光物體的布光較為靈活多樣。表面粗糙的物體,如粗陶製品等,一般採用側光照明來顯示其表面質感。表面光滑的物體,如部分塑料製品和表面上過油漆的物體等,一般都有光澤,會反射少量定向光線,所以宜用大面積光源來照明,布光時,要注意光源的形狀,因為這類物體的高光部分能將光源的形狀反映出來。吸光體產品包括:毛皮、衣服、布料、食品、水果、粗陶、橡膠、亞光塑料等。它們的表面通常是不光滑的(相對反光體和透明體而言)。因此對光的反射比較穩定,即物體固有色比較穩定統一,而且這些產品通常是本身的視覺層次比較豐富。為了再現吸光體表面的層次質感,布光的燈位要以側光、順光、側順光為主,而且光比較小,這樣使其層次和色彩表現得都更加豐富。  下面舉個食品拍攝的例子加以說明。   食品是比較典型的吸光體。食品的質感表現總是和它的色、香、味等各種感覺聯繫起來,要讓人們感受到食品的新鮮、口感、富於營養等,喚起人們的食慾。圖1就在被攝體的上方和右側加了兩盞柔光燈,所以畫面中所有的食物的質感表現得都非常的細膩,而且表面的層次也非常豐富。圖2則在橙子正前方打了一盞柔光燈,這種順光的表現使表面顏色更加的鮮亮,對橘子表面細微的皺感的肌理表現得非常到位。

    

2.反光物體  反光物體主要有銀器、電鍍製品和搪瓷製品等,它的最大特點是對光線有強烈的反射作用,它一般不會出現柔和的明暗過渡現象。  反光物體布光一般採用經過散射的大面積光源。布光的關鍵是把握好光源的外形和照明位置,反光物體的高光部分會像鏡子一樣反映出光源的形狀。由於反光物體容易缺少豐富的明暗層次變化,所以,可將一些灰色或深黑色的反光板或吸光板放置在這類物體旁,讓物體反射出這些色塊,以增添物體的厚實感,改善表現效果。對形狀和體積特別複雜的反光物體,布光時需要採取複雜的措施,最常用的是「包圍法布光」「。包圍法布光」是指除了照相機鏡頭開孔之外,用一個亮棚將被攝物體包圍起來,然後再在亮棚的外邊進行布光「。包圍法布光」所用的亮棚可以用白紙或白色織物做成,用透明的支架,如有機玻璃棒或尼龍繩等加以固定。用「包圍法布光」時亮棚的設計布置是多樣的,但有一點應明確,反光物體會像鏡子一樣毫不保留地將周圍的一切反射回去,亮棚稍有缺陷,就會在被攝物體上顯示出來。反光體表面非常光滑,對光的反射能力比較強,猶如一面鏡子,所以塑造反光體一般都是讓其出現「黑白分明」的反差視覺效果。反光體是些表面光滑的金屬或是沒有花紋的瓷器。要表現它們表面的光滑,就不能使一個立體面中出現多個不統一的光斑或黑斑,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大面積照射的光或利用反光板照明,光源的面積越大越好。很多情況下,反射在反光物體上的白色線條可能是不均勻的,但必須是漸變保持統一性的,這樣才顯得真實,如果表面光亮的反光體上出現高光,則可通過很弱的直射光源獲得。圖3中,為了使刀和叉的朝上方的一面受光均勻,保證刀叉上沒有耀斑和黑斑,所以用兩層硫酸紙製作了柔光箱罩在主體物上,並且用大面積柔光光源(八角燈罩的閃光)打在柔光箱的上方,使其色調更加豐富,從而表現出其質感。如果直接裸露閃光燈光源,並且不用柔光箱,那麼直射光就會顯得硬,而硬光方向性非常強,所以光的形狀、大小就會直接反射刀叉上,形成明顯的光斑,那麼也就失去物體的質感。硬光雖然也可以表現反光體本身的特性,但較難控制,常常使反光比較瑣碎。如果不是為了特殊的反光效果,拍攝反光體時通常選擇柔光,柔光可以更好地表現反光體的質感。還要注意的是燈是有光源點的,所以必需盡量隱藏明顯的光源點在反光體上的表現。一般通過加燈罩並在燈罩里加柔光布的方式來隱藏光源點。由於反光體反射特性,我們還要注意相機和拍攝師的倒影,否則就會出現黑斑。一般會選擇一個沒有反射到自己的角度取景;當然還有其他方法,比如可以在硫酸紙製作的柔光箱上挖出一個洞,將鏡頭伸進去拍攝,目的就是盡量將攝影師和相機隱藏起來。

圖3圖4

  反光體布光最關鍵的就是反光效果的處理,所以在實際拍攝中一般使用黑色或白色卡紙來反光,特別是對柱狀體或球體等立體面不明顯的反光體。如圖4中的黑線條就是用黑色長條的卡紙反射上去的,但是卡紙的運用要恰到好處,否則會在反光體上形成很多雜亂的斑點,破壞反光體的整體性,也就不能表現其質感了。許多商業攝影師為了表現畫面視覺效果,不僅僅用黑色、白色卡紙,還會運用不同反光率的灰色卡紙來反射,這樣既可以把握反光體的本質特性,又可以控制不同的反光層次,增強作品美感。3.透明物體  透明物體主要指各種玻璃製品和部分塑料器皿等,它的最大特點是能讓光線穿透其內部。拍攝透明物體時,表現物體的透明感並不困難,不管背景是深是淺,它總會透過去;但是,對於透明物體光亮感的表現,就要利用反射,使之產生強烈的「高光」反光,透明物體的形狀則利用光的折射來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按常規給透明物體照明,如用45°側光照明,拍攝的效果並不好,此時,大部分光線會透過物體,只有一小部分被反射,不管使用什麼背景和色彩,透明物體只能隱約可見。對透明物體最好的表現手法是:在明亮的背景前,物體以黑色線條顯現出來;或在深暗背景前,物體以淺色線條顯現出來。「明亮背景黑線條」的布光主要是利用照亮物體背景光線的折射效果。透明物體放在淺色背景前方足夠的距離上,背景用一隻聚光燈的圓形光來照明,光束不能照射到被攝物上,則背景反射的光線穿過透明物體,在物體的邊緣通過折射形成黑色輪廓線條,線條的寬度正比於透明物體的厚度。改變光束的強度與直徑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光束的強度越強,直徑越小,畫面的反差就越強。畫面的反差情況僅僅由聚光燈的強度與直徑決定,是非常有利於拍攝時的控制。「暗背景亮線條」的布光方法主要是利用光線在透明物體表面的反射現象。被攝體放在距深色背景較遠的位置上,被攝體的後方放置兩隻散射光源,由兩側的側逆光照明物體,使物體的邊緣產生連續的反光「。暗背景亮線條」的布光特別有利於美化厚實的透明物體,但這種布光手法技術上不易掌握,需要不斷調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在運用這種布光時,一定要徹底清潔透明物體,任何灰塵或污跡都會毫不客氣地被顯現出來。拍攝透明物體,還應注意曝光控制,使用「明亮背景黑線條」方法時,用測光表對明亮的背景測光,然後按測得的測光數值增加1級曝光,這樣既能保證背景明亮,又能保證物體輪廓線是黑色的。使用「暗背景亮線條」方法時,曝光量的確定較為複雜,此時,可測量18%標準灰板,以這個測光數值曝光,亮部會曝光過度形成白線條,而暗部也能保留適當的層次。透明體,顧名思義給人的是一種通透的質感表現,而且表面非常光滑。由於光線能穿透透明體體本身,所以一般選擇逆光,側逆光等。光質偏硬,使其產生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體現質感。透明體大多是酒、水等液體或者是玻璃製品。  拍攝透明體很重要的是體現主體的通透程度。在布光時一般採用透射光照明,常用逆光位,光源可以穿透透明體,在不同的質感上形成不同的亮度,有時為了加強透明體形體造型,並使其與高亮逆光的背景剝離,可以在透明體左側、右側和上方加黑色卡紙來勾勒造型線條。圖5就是用逆光形成明亮的背景,用黑卡紙加以修飾玻璃體的輪廓線,用不同明暗的線條和塊面來增強表現玻璃體的造型和質感。當然在使用逆光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能使光源出現,一般用柔光紙來遮住光源。

圖5圖6

  表現黑背景下的透明體,要將被攝體與背景分離,可在兩側採用柔光燈,不但可以將主體與背景分離,也使其質感更加豐富(圖6)。如在頂部加一燈箱,就能表現出物體上半部分輪廓,透明體在黑色背景里顯得格外精緻剔透。如果是盛有帶色液體的透明體,為使色彩不失去原有的純度,可在物體背面放上與物體外形相符的白紙,從而襯托其原有的色彩。二、食品類廣告攝影食品是人類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消費品,也是廣告攝影最常見的拍攝題材。但有經驗的攝影師都承認,食品是最難拍攝的物品之一。很多食品或菜肴在室內常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就會改變其色澤和質感,因此,攝影師必須在拍攝前做認真而細緻的準備,待食品或菜肴烹調上桌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拍攝,才能保持其原始的色、香和味。  1.布光拍攝食品的布光較少使用直射的硬光,而是使用仍帶有一定方向性的柔光。柔光的柔軟程度視食品的表面狀況而定,若食品的表面較為粗糙,一般應使用光性稍硬的柔光;若食品的表面光滑,則要使用光性極軟的柔光,這樣,食品的質感得到最佳表現。布光時,要注意光照亮度是否均勻,對暗部要作適當補光,以免明暗反差過大。在需要用輪廓光勾畫被攝體外形時,輪廓光也不宜太強,並要在泛光燈前加裝蜂巢,以控制光域,不干擾主光。  2.選擇餐具  食品通常用餐具來盛裝,在選擇餐具時要注意餐具的形狀、紋樣及色調是否與食品諧調,要記住,食品是主,餐具是賓,絕不能喧賓奪主。  3.巧用替代品  有些食品或菜肴一上桌就會改變其初始狀態,對此,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尋找一些逼真的替代品,如利用一些人工的材料模擬食品或菜肴的形狀和質感做一些假的食品,以還原食品的最佳狀態。典型的例子就是拍攝冰塊,無論你拍攝得怎樣迅速,冰塊在燈光下的融化速度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因此,在拍攝帶有冰塊的食品畫面時,攝影師一般選擇一種由有機玻璃做成的假冰塊。這樣的冰塊不僅拍攝效果逼真,而且不管你拍攝多少時間,也絕不會融化。此外,在拍攝冰淇淋時,用土豆泥染色代替冰淇淋,也可免除真品迅速溶化之憂。  4.其他技巧和經驗  拍攝水果時,如果將水果用色素液體浸泡,它會顯得更鮮艷。而如果將大部分水果塗上油,然後用干布打磨,則它的質感會更誘人。  拍攝啤酒時,在酒杯或酒瓶的外表噴上水霧,會使啤酒如同剛剛冷凍過。如果在啤酒里放些微量精鹽,則會使啤酒產生美觀的白色泡沫。  如果要拍攝熱咖啡冒出熱氣的畫面,採用化學方法效果會更好。具體方法是先在咖啡中加少量醋酸,然後滴幾滴氨水,就可以產生逼真的煙霧了。  拍攝炸肉或香腸時,在其表面塗上油會增加其新鮮感。拍攝蔬菜時,不妨將蔬菜用鹼水泡洗一下,這更能顯現出蔬菜鮮嫩的質感。用下面的布光圖布光都能順利對付。 範例布光圖範例布光圖範例布光圖範例布光圖範例布光圖三、手錶首飾類廣告攝影手錶和首飾是常見的日用品和裝飾品,它們較為小巧,而且式樣和種類較多,因此,拍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攝影師有非常專業的攝影技術和技巧。  1.合適的器材  由於手錶和首飾通常較小,拍攝時要作近距攝影,因此,使用的器材應從近距攝影的角度來考慮。照相機以機背取景式的大片幅照相機為佳,大片幅照相機的蛇腹能作較大幅度的伸縮,給近距攝影帶來許多方便。鏡頭一般選用中、長焦鏡頭和微距鏡頭。使用中、長焦鏡頭時,鏡頭與被攝體的最近對焦距離可稍大,布光較為方便。但如果對拍攝畫面的質素要求非常高,則應選用微距鏡頭。  2.拍攝手法  拍攝手錶和首飾通常採用兩種手法:一是將手錶和首飾作為主體單獨構成畫面;二是採用模特佩戴手錶和首飾,以模特作陪襯來突出手錶和首飾。  採用模特佩戴手錶和首飾的手法拍攝時,模特(特別是模特佩戴首飾的身體部位)一定要美,否則,很難與手錶或首飾相映成趣。用這種方法拍攝,一般在構圖的景別上採用特寫或大特寫,在用光上一般採取控制光域,將手錶或首飾區域光照稍亮,而手錶或首飾以外的區域光照稍暗,以形成手錶或首飾與模特間的影調明暗對比,儘可能地突出手錶或首飾。採用手錶和首飾單獨構成畫面的手法拍攝時,首先要將手錶或首飾擺放好。首飾通常很細小,擺放不容易,對於細小的首飾,一般是先將一枚細針用膠粘在首飾上,然後再將針固定在拍攝檯面上,但在拍攝時要看不出粘接和針的痕迹。由於首飾的種類、質地繁雜,因此,很難有一定的布光規則,一般情況下,對金銀首飾多用柔光照明,對多面的寶石則用直射光布光。布光時應注意首飾的質感能否得到很好地表現,首飾的每個面、每條稜線是否達到理想的明度等,若不夠理想,要耐心地進行調整,直至有了完美的效果。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張照片里的金色項鏈,實際上是買來作道具用的,但你是似乎難辨真偽,也許一條真正的金項鏈,看起來也不過如此,重要是我們能拍出它的質感,自然就增加了它的份量。

相機:D70s鏡頭:28mm--105mm帶微距拍攝實物:金色珠子項鏈為了能更好的反襯出珠子的顏色和質感,選擇一塊黑色的絨布,這樣的質地低反光,容易襯托出金色。增加珠子質感。

想把一顆一顆的珠子擺勻稱,並非很容易,看看用個光碟就解決了;但是你也要適合地擺出形狀,可用光碟的局部邊緣,做出不同的弧形。

找一個適合自己高度的靜物台,圖中為道具用大木方,這種木方依個人常用尺寸定做,拍攝時十分方便,便於搬動改變。

先用魔術腿吊上一面硫酸紙,閃光燈打在紙後;為了讓珠子右半部分有層次,找一塊銀色反光卡紙,立在檯面上,起到對珠子右半部分反光的效果。

看來光線有點硬,換成柔光箱,這回差不多;切記:無論拍攝什麼物體,盡量減少燈的使用個數,不一定燈多就會有好的光效,容易造成光源混亂,軟硬不分,難下手腳,重要是表現出你所要的質量,那就是一張好片子;尤其是初學者,更沒有必要;用數碼相機拍攝,看屏幕,不用測光表(這種方法可借鑒)

光圈調到最大,鏡頭調到微距可在0.5 米內可聚焦

第十講、常見廣告題材拍攝要領(2)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1月25日 18:21 閱讀(68) 評論(2)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十講、常見廣告題材拍攝要領(2) 一、 花卉攝影 攝影藝術中,花卉攝影,與風光攝影、人像攝影一樣,已成為一個單獨的門類,它以花卉為主要創作題材和攝影對象,花卉攝影或指天然的與人工培植的盆景或共卉為主的靜物以及花鳥蟲魚等。花卉攝影,在技法上有許多特殊的要求,與人像、風光攝影有很多不同之處。    花卉攝影中背景的處理 背景的處理,是決定花卉攝影作品好壞的重要因素。背景,在花卉攝影構圖上,起著陪襯和烘托主題作用,拍攝彩色照片,尤其重要。背景在畫面上,不是被攝的主要對象,但它在畫面上佔有著較大的面積越是花卉簡練的構圖,背景所佔有的面積就越大,這是花卉攝影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背景的處理,方法是較多種多樣的,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利用自然條件選擇背景因勢利導,就地取材 自然景物中,如天空、地面、草叢、湖水、樹林等,都可以選作背景。例如,拍攝一幅以荷花為題材的特寫畫面,背景就可以多樣變化,仰拍可用藍天作背景。俯拍可以用水光倒影作背景,平拍或斜拍可襯以蓮葉作背景。如果把荷花推遠到中景,以蓮葉和湖光山色為背景,得出效果各自不同。   第二類是人工布置背景 用彩色紙或彩色布襯托到花卉背景後便可。但背景用色純度和明度都不能過高。通俗說法,就是顏色不宜過鮮,過淺,背景色的色相與主體花卉色相的關係以對比色和類似? 好。背景用色,一般採用較深暗,有時從效果需要,也可以用淺色調,高調來處理,但應含有較多的灰色,否則喧賓奪主,背景色顯得太刺眼,會破壞主體和畫面的整體化。   花卉攝影如何使用閃光燈 用閃光燈拍攝花卉的優點在於可以隨意調整閃光燈的角度和亮度,閃光燈加濾色片後,可以任意改變花卉的顏色,人為地製造一些不同的造型和色調。 拍攝器材應準備三腳架和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最好使用長焦鏡頭或中、長焦距微距鏡頭。閃光燈花卉攝影一般要在光線較暗或全黑的環境下進行,閃光燈是主要照明光源,可用一支或多支閃光燈。如果相機距拍攝體較近,則應使用長一些的閃光燈連線及同步器。 背景最好選擇各種色布,可盡量避免反光;根據需要進行多次曝光拍攝時,則必須使用三腳架,以便控制花卉的具體位置。在操作時更要細心,調整好每個細節。 另外,閃光燈花卉攝影要注意不管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拍攝,都要計算好單燈或多燈的指數標準,以避免曝光出現失誤。 花卉攝影的近攝技法   近攝,是花卉攝影的重要和必要的技法之一。從技法上講,是近距離進行拍攝,它能使被攝主體的聚集距離比用標準鏡頭聚集更近一些,成像更大一些的攝影手段。   常見的花朵,只有幾公分大,我們使用普通相機的標準鏡頭,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構圖和畫面,因為一般的標準鏡頭最近只能在0.6米處結焦,可是花朵大小適中的畫面和構圖。 近攝的方法,是在標準鏡頭上裝接附加裝置或更換其它鏡頭。通常,人們在標準鏡頭上加裝附加透鏡。在不更換標準鏡頭的情況下,可用以下的辦法進行近攝。   在標準鏡頭前加裝近攝鏡(半身鏡),加裝後使物距縮短距離拍攝近攝鏡通常規格有一號、二號,使用時可根據要求選用,也可同時使用。   另一種辦法是在相機的機身與標準鏡頭之間加裝接筒和皮腔或增距鏡。加裝後,使鏡頭與底片之間的距離拉長,被攝物與鏡頭的距離縮短,成像比例增大。其次還有其它近攝的方法。那就是更換相機的標準鏡頭,用於近攝的鏡頭有中焦距和長焦距鏡頭,(最好帶微距的)。採用這些不同方式進行近攝,都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花卉攝影的構圖技巧  花卉攝影的構圖,最基本的要求是主體突出,構思新穎,造型優美。在具體上來說,它是由色彩、成像、影調、層次、線條、虛實等綜合組成的統一體。因此,花卉攝影的構圖目的,是使主題思想通過選擇對象,運用各種造型手段,獲得真實、生動、完美的形象及寓意深刻,富有韻味的意境。不同的花卉,有著不同的品格和風韻,如玫瑰的高潔,荷花的純貞、蘭花之幽雅,菊花之清芬。線棉之挺拔等,都應採用不同的構思,徒刑的手段和表現形式,表現出花卉各自的品格和特點。  色彩,這是花卉彩色攝影的取材,立意的先決條件,選定了花色後,就要考慮與主體相配合的景物色彩,這叫做構圖中的色彩配合。畫面上,最好既有一個基調,又有各色之間的細微對比與協調。  角度:角度是指拍攝時照相機與花卉兩點之間的直線同政黨平視線或垂直線相關聯所構成的角度。俯拍,仰拍,偏左偏右拍,都會形成高低左右不同的種攝影角度。角度稍微變化,也會對構圖發生影響,所以,為選擇適合的拍攝角度,是不惜時間和精力進行精雕細磨的。一般來說,在便於觀賞的花圃或花壇里拍攝花卉,多彩俯視角度拍攝。但拍攝樹上的紅棉,水中的荷花,湖上的睡蓮,有時角度就不大容易選擇。但越是不容易拍攝的,越是想辦法去尋找最理想的角度,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影調與層次:影調主要是指花卉受照射光的影響,而產生的明暗層次。用正面光拍攝的花卉,影調明朗。用逆光拍攝,影調較暗。用側光拍攝,葉片和花瓣上就會有明暗,層次分明。要產生各種的影調,都有著各自的特殊效果。明調清新,暗調深沉,層次較多的中間調明快樂。淺色的花卉,適宜用明調錶現。深色的花卉適宜用暗調錶現,不論明暗影調,都應著力去表現花卉的層次,不講究影調,花的質感就不能很好地表現,沒有層次,就表現不出花卉的立體感,特別是花卉攝影,應在真實地再現花卉色彩的前提下,追求影調和層次效果。   線條:線條是花卉攝影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線條,就沒有花卉的形態。在一幅花卉作品中,線條好比骨架,色彩好比肌膚,缺一不可。在拍攝考慮構圖時,要注意分析被攝花卉線條的曲直、粗細、疏密、遠近、高低、長短、主次、虛實,善於有取捨地加以選擇和利用,使線條在畫面上即有對比,又配合得體。在線條的選擇上,特別要注意花卉的性格和特點,是不可忽視的。 虛實:虛實在攝影藝術中,是構圖因素中一個特有的表現手段,它是藉助於鏡頭的特性完成的。運用虛實對比,目的是為突出主題,喧染氣氛,增強藝術效果。攝影中的虛實,有不同的含義。實是聚焦求得主體清晰,逼真的基本技法要求。而虛呢,則是藝術上的要求,虛的方式多種多樣,前虛、後虛、虛左、虛右,稍虛,局部虛、大面積虛,虛掉影響主題的不必要的景物等,目的是使主題形象更突出化、藝術化,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產生虛實的藝術效果,通常是藉助鏡頭的特性,通過光圈的運用控制景深達到虛實的效果,鏡頭的特性與影響景深的因素有 3點:   A: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範圍越小。 B:光圈越大,景深範圍越小。 C:拍攝物距越近,景深範圍越小。 知道了這個原理,在拍攝花卉時,就要注意把主體花卉置於在有效景深構圖之中,利用景深的作用和原理,有意識地縮小景深,使畫面產生虛實效果,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   花卉攝影的意境創造   花卉攝影是一個表現難度很高的題材,很多影友拍攝的花卉照片,儘管形象逼真,色彩艷麗,但卻失於直白,一覽無餘,成了記錄式的花卉品種介紹。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意境而有形無神,作品少了藝術的表現力,自然難以感人。 意境是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中衡量作品藝術美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中國古代文論、畫論中,有許多有關意境的論述。在這些論述中,道出了藝術創作的真諦:只有融入作者對生活的真知灼見、真情實感,並藉助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寫景狀物,做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作品才具有深長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才能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這些見解,均為花卉攝影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花卉攝影中最易出現的失誤,是攝影者為花卉自身所固有的形態美和色彩美所惑,在簡單取景後即頻按快門,結果流於記錄而絕少成功。筆者酷愛花卉攝影,經認真總結,亦有了一些花卉攝影創作的體會。 一、選擇生動形象,以形寫神。花卉攝影中意境的創造,必須通過生動的花卉形象來傳達。沒有生動的形象,意境的表達便無所依附;但僅追求花卉形象的逼真,不經一番認真的選擇和縝密的構思,又很容易落入自然美的陷阱,很難以生動的形象表情達意,傳達攝影者的藝術見解與藝術構思。所以,花卉攝影中,只有經過精心選擇,在自然狀態中抓住花卉最為感人的形象特徵,才能以形寫神,創作出神形兼備、生動感人的花卉攝影作品。 二、傾注飽滿情感,以情表意。花卉攝影中的意境創造,離不開攝影者的情感表達。「有情寫景意境生,無情寫景意境亡」,攝影者在進行花卉攝影創作時,只有見景生情,將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某種情感融會到所要表現的具體形象中去,才能夠緣情取景,創作出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作品。今年春節期間,筆者去植物園參觀梅花展,其中一枝紅梅深深地打動了我:那剛勁挺拔的枝幹,如錚錚鐵骨一般,百折不撓的向上伸展;枝頭之上,花蕾簇簇,含苞待放,其中一朵,吐蕊綻開,清香襲人。為充分表現梅花歷盡風寒而不屈不撓的品格,我採用逆光拍攝,並運用影調控制,將背景完全壓暗,讓從樹後射來的光線,將枝幹的線條勾勒的更為剛勁,更為有力;讓那朵綻放的紅梅,剔透晶亮,更為醒目。照片衝出後,我又按拍攝時的構思,用電腦在畫面空檔處加上了「鐵骨凝香」的題款和一枚印章,既使畫面布局更為理想,又借國畫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一種生活的信念。 三、營造詩情畫意,含蓄抒情。花卉攝影是一種美的創造,花卉攝影的意境表達,也應該優美抒情,能帶給人美感愉悅。畢竟,盛開的鮮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美的景物。從這個意義上講,攝影者在進行花卉攝影創作中,不僅要充分蘊釀情感,巧妙構思立意,還應該運用光線、影調、線條等攝影語言,調動疏密搭配、色彩布局、背景處置等藝術手段,憑藉嫻熟的技術技巧,努力營造出一種極富詩情畫意,而又優美含蓄、耐人尋味的藝術氛圍,以達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宋?梅堯臣)的境界,給人以輕鬆洗鍊,委婉動人的美感享受。《玉蘭》是我借清代畫家李方膺「疏枝橫斜千萬朵,會心只有兩三枝」的詩意,從滿樹盛開的玉蘭花中,攝取了那麼幾朵,欲以生動的形象,優美的情調,抒發玉蘭花的高潔之氣。是否有此意境,尚待觀者評說。 花卉攝影中光的運用 陽光在一天里變化較大,直接影響著花卉光照的角度和拍攝效果從光照度來分析,采自然光拍攝花卉,最好選擇在日出後兩小時內此時光照度較為理想,造型效果好。早晨,由於花卉生理功能的關係它吸收了一夜的營養,故花卉色澤特別鮮艷,顯得質地嬌嫩,拍攝的效果甚佳,色彩清晰,層次分明,影調明朗,反差適中。 從採光的角度上來分析,通常把自然光的採光角度劃分為五種。即正面光、側光、逆光、頂光和散射光。採用正面光拍攝,光在畫面中分布較大,花卉受光面均勻,但缺點是花卉缺乏立體感、層次感,影調平淡。若拍攝黑白照片,效果更差,因為黑白照片的畫面效果,全靠影調的明暗(即黑、白、灰各種不同的層次)來表現。 運用側光(前側光或後側光)來拍攝花卉,是人們認為最理想,也是最常用的攝影用光。這種採光對花卉光照造型效果好,立體感強,層次分明,陰影和反差適度,色彩明度和飽和度對比和諧適中。 運用頂光拍攝,光線投射在花卉的頂部,正面受光少,造成畫面反差大,缺乏層次,花卉色彩還原效果差,色溫較高,照片容易偏藍故這種光線甚少運用。 運用逆光攝影,淘汰從後面照射物體,能夠勾划出清晰的花卉輪廓線,光的造型效果好,如果花瓣質地較薄,會使之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狀,更細膩地表現出花的質感、層次和瓣片的紋理。運用這種光源,特別要注意花卉正面必須進行補光及選用較暗的背景襯托,才能更突出地表現花卉形象。 花卉拍攝技巧小結: 唯美影調 用光宜柔不宜硬 順光照射下的花朵布光均勻,但質感平淡;逆光環境下的花兒雖然輪廓鮮明,但主體陰暗混沌;測光中的花朵生動鮮活,質感豐富;而光線接近垂直角度時被照亮的花卉主體,則反差強烈,視覺感受較為蒼白。 應該盡量避免在正午陽光入射角度垂直,以及光源強度較大時拍攝花卉。光線柔和,漫射光源豐富時,才是最能展現花花草草們唯美影調和細膩質感的時候。利用柔光傘遮擋或用反光板進行二次折射。 虛實有度 巧用背景映主體 盡量利用單一色調的景物作為背景,或是用背景布、卡紙等道具創造人工背景。用合適的色調來充實背景也好,用虛化的方式保持背景的潔凈度也好,都應十分注意光圈對景深範圍的控制,以及對畫面空間感的影響。 眼前一亮 構圖巧妙能補拙 在多數情況下,花卉攝影的構圖,一定要忌亂求簡,否則就會陷入主次不明、畫面語言混亂的困境。    直面細節 微距造就神奇視覺 微距攝影鏡頭通常景深範圍極小,這是光學設計的初始結果,所以焦點選擇和聚焦的精準程度相當重要。而小型DC產品的近攝功能,卻往往是依靠鎖緊鏡頭片組後,利用光線衍生出的最近匯焦點來完成的,所以有時會產生畫面布光不均勻的現象。可以說,在微距攝影時,調節光圈對控制景深範圍的作用未必明顯,但是對調整畫面的感光均勻度卻是比較有效的    美麗元素 露珠蜂蝶皆可入畫 穩定至上 腳架是個好幫手 一個穩固的三腳架往往要比對光學解析度或像素數值的苛求,更顯實惠。對於花卉攝影來說,三腳架的現實作用更是無可替代的。    二、 建築攝影 建築攝影主要是為了展示建築物的規模,外形結構以及建築物的局部特徵等,其特點是:被攝對象穩定不動,容許長時間曝光。另外,還可自由的選擇拍攝角度,運用多種攝影手段來表現對象。 建築的視覺要素和光對其影響 建築的視覺要素 建築的形體、線條、尺度比例、質感和色彩是建築攝影中視覺要素的主要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上述要素並不是以相同的地位在畫面上同時出現,特別是當攝影師需要突出表現建築的某一特徵時更是如此。在畫面中需要重點突出那些視覺要素取決於照片的用途,也取決於攝影師的創作意圖和創作風格。 形體 它能讓人感覺出建築空間的深度,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真實世界。當用平面形式的照片來表現三維空間的建築時,其表現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將有賴於運用視覺透視和利用陰影來提高建築的空間感。 輪廓 建築是三維空間的形體,但在人的視覺中又常常會以二維空間的形狀出現,其最典型、最單純的形狀就是輪廓剪影。當建築處在背光面時,光線從建築的背面射來,在強光的烘托下,輪廓剪影成了建築的主要視覺要素,而空間、質感、色彩等等其它要素統統都被隱沒在陰影之中。拍攝時要善於運用各種視角、光影,把富有表現力的建築輪廓加以利用和強調,使其能簡潔、清晰、鮮明地表現出建築的視覺形象。 線條 線條在建築的視覺要素中同樣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築攝影中,線條的概念常常不是在被攝體上直接以「線條」的形式出現,更多的是以構件的外形特徵在畫面上顯示出來,如建築的柱子、牆體、屋頂、樓梯、欄杆等等構件在照片上都可能會以各種線條的形式出現 1.拍攝建築照片時,要防止因建築物高大,鏡頭仰射而出現的變形現象。一般使用專業相機,鏡頭和膠片可作多種角度的調整。這類相機有兩種:一種是鏡頭能上下左右移動,機身有皮腔可隨鏡頭移動作相應調整;另一種是使用透視矯正鏡頭(PC),也稱離軸鏡頭,可沿垂直於鏡頭軸線的方向移動。 2.若不具備專業相機,也可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廣角鏡頭會改變透視效果,拍攝時要使鏡頭的軸心和地面平行。 3.在表現建築物的全貌時,要注意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關係。 4.正面角度拍攝,適於表現建築物的規模,對稱結構特點,但缺乏深度。採用斜側角度時,可表現建築物的深和立體感。 5.拍攝時,相機要端正,不可向兩或上下傾斜。 6.正面光照射時,建築物接受平均照明,光線平淡無力,缺乏立體感。太陽光明45°照射時,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所以一般適宜在早晨或傍晚拍攝。 7.在室內拍攝建築物的內部裝飾時,若現場光線過暗,可使用三腳架進行長時間曝光。 8.室內光線過暗時,用測光表側光困難,可代測一張白紙的亮度,然後,將側得的數字乘以4,再以新數值曝光。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可用一隻閃光燈取得多燈效果,但需準確計算每次曝光的數值。 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表現直線的美和曲線的美,畫面非常簡單而富有美感,也沒有雜亂的物體或者線條破壞畫面的感覺。

第十一講、模特人像的拍攝(1)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2月17日 19:07 閱讀(35)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第十一講、模特人像的拍攝(1)一、 模特人像拍攝構圖要拍好基本的人像攝影,一般人皆可以從構圖方面來快速入門,因它有一個非常簡單易學的構圖公式可循,不必像其他科目的攝影,單就構圖一項,就得花上很多的心思與精神去研究學習。人像攝影的構圖技法,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人像公式構圖法與帶景藝術構圖法。人像公式構圖法又可分為特寫公式構圖、半身公式構圖、七分身公式構圖和全身公式構圖四種公式構圖類型。其構圖要訣請參考下列人像攝影構圖法簡明一覽表。一般初學人像攝影拍攝技法者,可以直接套用人像公式構圖法的構圖技術,進行此類不傷腦筋、簡單易學、純屬以人像為表現重點的構圖類別的拍攝。此類型公式構圖法在攝影技術上缺乏創作價值,但對於初學者、婚紗攝影經營者或是一般只要求以人像為主的消費者而言,這卻是最理想而且最受市場歡迎的構圖類型。人像攝影的帶景藝術構圖法的構圖表現,其最大特點是畫面雖然仍以人像為主,但著重於人像與景物風光的藝術表現,是以藝術構圖角度來經營的照片類型。它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循,全看拍攝創作者的藝術素養的發揮,所以具有攝影藝術的創作價值,屬於難度較高的拍攝類型。運用帶景藝術構圖法拍攝時,如果拍攝者在構圖、採光、景深等各方面處理不當的話,極易拍成一般的生活照片。但若處理完美得當,則可能拍出最富藝術價值的照片。用此種構圖法拍出的照片,不但人像部分要拍得漂亮,而且對景物部分的處理不能像人像公式構圖法般含糊省略,景物部分要佔整個畫面的極大比例。所以說,帶景藝術構圖法照片的拍攝是較高層次的攝影技術表現。人像攝影構圖法簡明一覽表通稱公式構圖名稱構圖要訣一、人像公式構圖法 1.特寫公式構圖(公式1) 在拍照構圖時,以人像為重點。通常在構圖時以構圖框的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20cm左右(以人像實際高度計算),構圖框的下邊,則與人像胸部位置上下約 lOcm左右切齊。以此構圖法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為漂亮而通俗的人像特寫照片,是市面上常見、也頗受一般人喜愛的照片類型。一般明星照甚為多見。2.半身公式構圖(公式2) 畫面上仍以人像為主,構圖時直構,並以構圖框的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20cm左右(以人像實際高度計算),構圖框的下邊,則與人像腰部位置上千約 lOcm左右切齊。以此構圖法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亦為漂亮而公式化的人像半身照片,也是市面上很常見很受大家喜愛的照片類型。3.七分身公式構圖 (公式3) 畫面上仍以人像為主,構圖時直構,並以構圖框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20cra左右(以人像實際高度計算),構圖框下邊,則與人像膝蓋部位上下約lOcm 左右切齊。以此構圖法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亦為漂亮而公式化的人像七分身照片,這是市面上最常見而且最受歡迎的照片類型。人像攝影的顧客,九成都喜愛這一構圖。4.全身公式構圖(公式4) 畫面上仍以人像為主,而在構圖時直構,並以構圖框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20cra左右,構圖框下邊,則是在人像的腳部以下約20cm左右切齊(以人像實際高度計算)。以此構圖法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亦為漂亮而略帶一點背景的人像全身照,是市面上頗常見的婚紗攝影的全身構圖,尤其受顧客喜愛。二、帶景藝術構圖法此類型構圖法,已超越了公式形態且無定形之構圖公式,需依賴拍攝者本身之構圖素養而定。仍以人像為主要表現主題,但是照片上人像所佔的比例,大致為畫面的一半以下,而風景藝術等其他畫面,卻佔有照片的一半以上面積,這是以人像與景物為整體內涵表現的照片,沒有構圖公式可循。要拍出有別於一般相機即可拍出的生活照,需依賴攝影者本身對於構圖美學、採光技術以及景深控制等攝影技術的運用得當與否。如果上述各項攝影技術能表現突出的話,此類型照片就脫離了通俗而易拍的公式構圖法的窠臼,成為最具藝術價值的人像攝影作品。人像攝影構圖法取景簡析圖1.特寫公式構圖(公式1) 2.半身公式構圖(公式2) 3.七分身公式構圖(公式3)4.全身公式構圖(公式4) 如果超越上述公式構圖法的範圍,便會形成表現出甚多景物的帶景藝術構圖法。二、人像攝影的常用的特效器材人像攝影經常要使畫面產生特殊的美感,所以需以特殊效果的鏡片,或特殊攝影器材的運用,來增加畫面的美感、降低光比等。以下便是在人像攝影時經常用到的特效器材:(1)半透明遮光齒狀板:其齒狀遮光設計能使畫面產生逐漸朦朧柔化的效果。常用於高階色調類的照片柔化,例如白色禮服下擺的柔化等。可自行製作或購買現成的,是人像攝影不可或缺的遮光板。使用時可直接加套於鏡頭前,並在取景窗中調整其位置。(2)黑色遮光齒狀板:其功能與用法與半透明遮光齒狀板相同,只是適用的照片類型稍有不同。常用於低階調類照片的攝影減光,可使主題逐漸減光,並與黑色背景達成一氣呵成的氣氛感,是專業婚紗攝影必備之特效器材。(3)柔焦鏡:此為專業人像攝影甚為重要的特效濾鏡,是拍照時使膚質柔化的利器。其柔化的程度,則依其廠牌不同與拍攝時設定的光圈值不同或鏡頭倍率的不同等而各不相同,故需在實踐中熟記其最佳的用法。在曝光時,需加開一檔光圈作為曝光補償,而且光圈值不要太大,約在f8以上的小光圈,才能得到不會太朦朧的柔度。人物太小時亦不宜使用,以免因影像太小又模糊,而使人像臉部產生不清晰的現象。(4)減光鏡:為了使景深短淺、人像主題凸顯,人像攝影經常需要開大光圈,此時減光鏡是降低光量、使光圈開大的器材之一,曝光需依減光指數來增開光圈或減慢速度補償。(5)有色濾鏡:為了使照片畫面產生偏色的特殊感,需使用黃色調Y2、藍色調C12或橙色調YA3等有色濾鏡。有色濾鏡是經常而且必需的器材,具有使畫面立即產生色調更改的功能。(6)漸層濾色鏡:這是局部改善色彩的最簡易的濾鏡,為了使反差局部降低、色彩局部改善或局部加色;都需使用漸層濾色鏡,只是在使用此濾鏡時,需使用得當,否則易形成不自然的色彩變化。亦不可過分濫用,以免適得其反。(7)其他濾鏡:其他還有流影濾鏡、放射狀濾鏡、重複曝光濾鏡等特殊效果的濾鏡,其廠牌與功能不勝枚舉,拍攝者可以根據各廠牌的功能說明或是自己的需求去選用。只是濾鏡的使用是一門藝術,過度或不當使用,都會使照片太具匠氣,使用者不可不慎。三、專業人像攝影的採光技法認識光的性質與功能,以及它投射於主題所產生的各種光影變化,並運用於攝影上,這種對於光的知識與運用的技術,便是攝影採光技法。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戶外人像採光技法與棚內人像打光技法兩種。在生活及攝影中,光是一切影像與色彩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更是創造宇宙萬物立體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光,才能使人類的眼睛見到萬物的形與色。在人像攝影的領域中,不同的採光方式會令同一人像產生不同的胖、瘦、柔、硬等感覺,所以,採光技術對於人像攝影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然,如果對於照片只要求一般的影像,而不要求立體光影的效果,則採光又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下列採光技法簡明一覽表,即是關於光的基本知識以及常用於人像攝影的採光技法。在棚內人像攝影中,為了使照片達到更完美的採光效果,室內攝影棚必須具備二盞以上的燈光來打光,這種打光技法稱為「復燈打光法」。依據各燈的功能,可分為:①主光;②輔光;③效果光。打效果光的光源又可細分為:①背景燈;②發燈;③聚光特效燈等。至於打光所用的光源的採光數量則不受限制,可依實際需要來增減燈數。除了上述基本知識外,下列常用的採光知識仍需熟知:(1)光比:人像攝影打光除了主光源投射的亮部外,在相反的另一陰暗部,仍需有適當比例的補光,這樣才能拍出一張明暗反差適宜的照片。照片中亮部與暗部的光度比值稱為光比。這是攝影採光上極為重要的技術,只有在光比控制適宜的情況下,才能拍出一張明暗對比漂亮的照片。一般亮部與暗部的比例大約為3:1(亮部三倍光,暗部一倍光),4:1(亮部四倍光,暗部一倍光)以上的光比則反差較大。這些光比可以利用測光表來測量得知,這也是專業攝影師經常使用到的。(2)直射光的運用:在戶外晴朗無遮蔽的天氣下,太陽大都呈直射光。室內棚的裸燈(無任何遮蔽物或反射物光源時)就屬於直射光類型。這是屬於較為陽剛硬調的光質,運用於人像攝影時,較難產生柔和的質感,而且會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故不適宜直接運用於人像攝影的採光。但喜愛硬調質感的創作者,或是風景攝影等,則不在此限。(3)散射光的運用:戶外太陽經過雲層或是其他遮蔽物所漫射成反射出來的光,稱為散射光。室內棚的反光傘、無影罩或經反射物折射的光,都屬於散射光。這是柔和軟調的光質,是人像攝影較為理想的光源,可以使人像攝影的皮膚質感產生柔和美麗的效果。無論是上述的戶外人像採光法,或是室內人像打光法,都是攝影師經常使用的光影控制技術。攝影師還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出各種富有變化或氣氛的打光法。只是在影像與光影的整體表現上,需要有與人體共鳴性的美感,而不是曲高和寡的照片,否則即會失去人像攝影藝術的共賞意義。只要能創作出藝術共賞與共鳴的佳作,無論運用何種打光、採光技法,都是可貴的,也是採光技法研習的最後目標。四、攝影棚設備 由於戶外的光源並不是唾手可得,光量也不可能盡如人願,因此,依靠外景來拍攝婚紗照與藝術照,那是非常不方便的。這樣,可以經由人力掌握的攝影棚也就應運而生了,而且顯得特別重要。 在攝影棚里,光源操控、背景設計以及道具運用等,都極為方便與實用。攝影時最重要的採光問題能在攝影棚內得到完全滿意的控制。因此攝影棚的運用與操作技術,實為專業攝影師無可取代的專業技能。 攝影棚硬體設備的規劃,首先應以攝影器材能「運動」自如為原則;其次需具備三大器材,其一為燈光器材,其二為背景器材,其三為道具器材。以下就其特性作一簡述。 (1)燈光器材:燈光設備是採光時不可取代的唯一器材。如果說相機與底片是拍照的主要設備,則燈光是攝影棚產生影像的最主要器材。一切光與影皆需依靠這一器材來生成。 (2)背景器材:如果說燈光是攝影棚產生影像最主要的器材,則背景可算是燈光發揮功能的舞台。要想拍出內涵豐富的照片,背景的襯托是不可缺少的。而室內攝影棚的背景可以預先設計好各種理想的造型與圖樣,所以攝影工作可以既快速又方便地完成。 依其設計的形式,背景可以分為以繪畫方式畫於大布幔上的平面式布景和以真實景物來設計形成的立體式實景兩類。前者適用於一般需特寫而背景可忽略的人像攝影類型,後者則適用於中景以及比較講究真實意境的照片類型。當然也有此兩類相混合或利用科技組合以及幻燈投影等影像合成方法來製作的背景……然而目前最實用與傳統的背景形式,仍是上述兩類。 (3)道具器材:道具具有綠葉襯紅花的功能,雖然不是最主要的器材,卻可以使主題因道具的襯托而顯得更生動真實。適當地利用道具襯托,可以拍出更具意義的照片,只是道具與人像造型的意義有相同之處,那就是不宜過於繁瑣與造假,否則不僅會失去畫面的意義,更會產生喧賓奪主的負面影響。 (4)其他設備:攝影棚除了上述三大器材的規劃設計之外,如果空間與理想允許的話,還可以規劃儀容整理區、快速更衣區及各類獨特景觀區等多功能式的空間設計。當然,這是在攝影器材能充分運用以及三大器材完整規劃之後,始能開發的理想區域。一般攝影師可依自己的運作習慣,設計更適合自己風格的完美的攝影棚。 (一)攝影棚的燈光器材人像攝影棚的燈光器材,一般可以分為瞬間光式的閃光燈類和連續光式的石英燈類兩種。閃光燈類的閃燈是攝影棚最基本、最常用的設備,屬於常態性的拍攝時使用。其光源一閃即逝,底片可在瞬間便感光完成,故又稱為「瞬間光」。主題打光時的明暗情形,可借閃燈內部設置的模擬燈來直接觀看。拍照操控頗為便捷,色溫為5400K左右正常色調,是攝影棚內最基本的設備。 連續光式的石英燈類光源,用於希望能有暖調色彩,或是喜歡慢速細緻感光的拍攝。其光源屬於連續性發光體,所以與閃光燈類的光源相反,可以以慢速感光的方式來得到較為細緻的色彩。只是此類型燈光的電量消耗較大、容易發熱,色溫亦呈3200K的暖黃色調。由於是連續性發光,所以是電影等動態影片拍攝時的最主要光源。若想得到5400K的正常色溫,可以用C12藍色濾鏡來矯正。 攝影棚的燈光器材,無論是閃光燈,或是石英燈,其打光方式皆非單燈打光法。一般攝影為了使照片畫面的明暗光比能完美起見,攝影棚皆採用復燈打光,所以需規劃多盞以上的燈光來組合,效果較為完美。各燈所負責的功能及所打出的效果,可參見下列簡明一覽表。 攝影棚復燈打光組合時,其各燈之名稱與功能簡明一覽表 名稱 打光 功能 1.主燈 主光 將主題最亮的部位打亮,是攝影時最主要的光源。 2.輔燈 補光 主題暗部補光之用,在控制光比時調節光比強弱的輔助光源。 3.背景燈 背景光 屬效果光之一,打亮背景區域,否則主題與背景缺少光域與層次 感,而且會產生背景陰影。 4.發燈 發光 屬效果光之一,使頭髮與深色背景分離,唯背景是淺色系時不適用。 5.聚光效果燈 背景光主題光 製造強光特效,如果插上特製形狀的插片,可得到不同形狀的光影效果,經常用在製造背景光影時。 6.其他效果燈 效果光 其他亦有使主題輪廓凸顯的「背面光」等效果燈,使用技巧與功能視攝影師的需求而定。 在打光時,為了改善各燈光的光質與色彩,如直射光改變成散射光,或改成光束集中的聚光等光質,可以使用燈光的附屬設備,例如利用反光傘、無影罩;四葉遮板等設備來改變不同的光質。其重點設備及功能如下所述。 (1)反光傘:將反光傘裝置於燈光前,利用此傘的反打功能,將裸燈(無任何遮蔽物的燈)轉變為跳燈(有反射物的燈),這種形式的打光法,使光質變成散射光的性質,從而得到較柔和的光質。常裝於輔燈或主燈上。其材質有銀色或白色的,但以白色較為常用,光質較柔和。 (2)無影罩:無影罩是最簡便而直接的散射光轉換裝置。其作用是將一半透光的白布製成燈罩,直接套於燈頭,直射光經過這塊布罩,便擴散為散射光的光質,操作簡便,是攝影棚最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改變光質的設備。常用於主燈或輔燈上,其尺寸有大有小,可依攝影師的拍攝目的選購。 (3)尖嘴罩:是與無影罩功能相反的裝置,這種類似豬嘴巴的漏斗形圓筒,裝設於燈頭前時,會將裸燈的光更集中地導引於投光處,形成聚光的狀態,是發燈聚光效果最常用的導光設備。 (4)四葉遮板:此為多功能用的配備。其外形為一個由四個活動遮片組合而成的罩子,可以依葉片所開的大小孔徑而得到大範圍或者是小範圍的照明,是改變照明範圍的最佳創作設備。還可以利用其插孔插上任何色片,而得到色彩改變的色光。操作簡便迅速,是很重要的多功能設備,常用於背景燈的變化。 (5)色片等其他配件:色片即為能改變燈光顏色的有色透明片,其材質為塑膠材料,攝影師可依自己的喜愛而更換。另外還有描圖紙等減光材料,可參考各材料廠商的說明書,並依創作者的攝影內容來充分利用,達成採光設計不同的效果。 (二)、攝影棚的背景器材背景是人像攝影的主要舞台,更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改變照片階調或者是製造場景景象的最快速的設備,因此是攝影棚的三大器材之一。 我們在攝影棚設備概論中,已了解到背景器材依其設計的形式,可以分為以繪畫方式繪製於大布幔上的平面式布景和以真實景物來設計形成的立體式實景兩類。前者較簡易而且可以快速換景,是一般攝影棚最常見最基本的設備。而後者則適用於講究真實意義的照片類型,例如歐式家飾類實景,或者是中國宮廷式的實景等。 下列攝影棚的背景器材簡明一覽表,勾出了此兩類背景經常用到的內容以及適用的照片類型。 在一些不適合出外景的情形下,亦有一種以幻燈片來投射於大銀幕前,用作同步合成影像攝影的設備,稱為背景投影機。此種設備只要更換一塊幻燈片,即可快速地改變背景內容,在外景攝影尚未完全普及以前,曾風行過一陣子。只是如果打光技巧不嫻熟的話,經常會在人像的周圍形成黑邊。而且人像與背景的連接有不太自然的缺點,所以在今日盛行外景攝影的時代,這種設備已逐漸被淘汰了。 除了上述傳統的背景項目之外,其實任何東西都可以用來當作背景素材,只要創作意義與技巧運用得當,任何背景素材都是值得用來創作的背景材料。 攝影棚的背景器材簡明一覽表 背景類型 背 景 內 容 適 用 的 照 片 類 型 平面式布景:白色、素色調背景 高階調類照片,要求清新活潑、富有年輕明朗氣息的照片 黑色、暗色調背景 低階調類照片,要求成熟穩重、富有典雅莊重感覺的照片 油畫、噴繪背景 油畫處理類型照片及介於上述兩類間的中階調照片 風景、歐式宮廷背景 傳統室內棚常用的背景,深受一般人之喜愛 幾何圖形、花卉背景 富有現代藝術感及抽象派感覺的照片 手染布浪漫背景 愛好浪漫及其他風格感的照片 立體式布景:歐式客廳實景 喜愛歐式風格的類似實景照片,有居家氣派感 宮廷羅馬柱實景 喜愛歐式古典宮廷與建築風格的類似實景照片 迴旋氣派樓梯實景 喜愛室內華麗氣派的類似實景照片 中國式樑柱實景 民族復古風格的中國式類似實景照片 台灣懷舊古屠實景 懷舊年代風格的台灣式類似實景照片 中國古典床椅實景 古裝浪漫風格的中國式類似實景照片 自然採光窗戶實景 自然光攝影、富有浪漫氣氛風格的照片 (三)、影棚的道具器材 在拍照內容的設計上,為了強化主題的意義、美感或劇情效果等,一般藉助道具來襯托,使整體畫面更具說服力。所以,道具在攝影棚中的角色,便猶如襯托紅花的綠葉,是組合成完美的拍照場景所不可或缺的器材。我們可以根據其在場景設計中的功能分為四種類型:①主題功能性的道具;②強化功能性的道具;③遮飾功能性的道具;④隱藏功能性的器材道具。現就四大功能性的道具特性分述如下: (1)主題功能性的道具:一般在攝影過程中,其照片設計的內容,需要一些道具來配合襯飾,使場景的設計完美無缺,以凸顯出主題的內涵。所以,只要是與照片主題設計有關聯的道具、陳設,都可稱為「主題功能性的道具」。這是在拍攝時最主要的道具類型,除了一些專拍特寫的照片外,只要是構圖涉及場景角度的照片,幾乎都需要主題功能性道具。主題功能性道具一般以大型的器具居多。 (2)強化功能性的道具:即以襯托主題、增加美感為主要目的的道具。一般在設計好了主題功能性的道具後,為了進一步增加畫面美感,必須再增加或襯飾一些次要的道具,使原來的場景更富整體性。此一類型的道具可稱為「強化功能性的道具」。 由於強化功能性的道具僅是以潤飾、襯托為目的,因此不能過於搶眼或龐大,否則會有喧賓奪主的負面效果。所以在設計與運用上,可以依設計者的感覺來增減,一般以小型的裝飾性道具居多。 (3)遮飾功能性的道具:這是以遮飾掉畫面上多餘或不要的景象為主的道具。在拍照過程中,常會發現畫面上有穿幫、多餘以及其他不必要的景象,如:電線、服裝穿幫、與場景不相稱的物品等,此時便需依靠一些臨時遮飾的道具來加以修飾,因此這類道具稱為「遮飾功能性的道具」。一般以較小型的道具居多,而且要易於拿取。 (4)隱藏功能性的器材道具:這是為了使拍攝時的場景搭設或人像主題的擺設能達到完美境地所使用的器材。它雖然也是道具,卻經常隱藏在主題之後,只做支撐的幕後工作,較少出現於照片畫面,因此稱為「隱藏功能性的器材道具」。例如,能使人像主題墊高常用的高板,或是能使擺飾易於掛勾的頂天立地架,或是能讓人像主題易於倚靠而發揮姿勢的書籍等。這類道具都屬於隱藏功能的器材道具。一般如果攝影師對於畫面意境的表現沒有嚴格的要求,則此類型的器材道具不是必需的,但假如攝影師對於畫面的營造有特別嚴謹的要求,則此種道具的調整功能是相當受重視的。 有關具體的攝影棚道具器材及其功能,可詳見下列簡明一覽表。 攝影棚的基本道具與功能簡明一覽表 攝影棚常用的道具 基 本 功 用 1.歐式單人椅、雙人椅——一般攝影棚的單人拍照、雙人拍照,最基本的坐姿用椅 2.歐式圓桌、簡易家飾——主題功能性的道具,一般室內景最易用到的道具 3.窗檯造型、羅馬柱造型、書架——強化功能性的道具,常用於各種背景的襯飾 4.桌巾、窗帘、簡易造型布等——遮飾功能性的道具,常用於遮蔽穿幫及不需要的部位 5.燭台、書本、小桌飾、孔雀毛等——小型道具,用於局部或特寫時,強化美感功能 6.各種單枝、叢束的花卉——強化功能性道具,拍攝人像最簡易而實用的道具 7.墊高用的中板、低板、夾頭等——隱藏功能性的道具,調整人像高度、姿勢 8.中國式古箏、綉框、字畫、茶壺等——拍攝中國傳統式照片風格 9.台灣鄉土器具、門框、磚牆造型——拍攝台灣懷舊式照片的常用道具 10.日式扇子、傘、紙窗、門等——拍攝日本民族服裝時的常用道具 11.幾何現代感木工造型道具——拍攝現代感照片的常用道具 12.小提琴、喇叭、薩克管等樂器——拍攝音樂氣質與格調照片的常用道具 13.手提箱、舊電風扇、舊打字機等——拍攝復古浪漫式照片的通俗道具 14.各種造型的帽子、頭飾等——拍攝少女藝術照時的常用造型道具 15.其他個性化道具等——拍攝其他特別企劃的照片時用 者皆需理清的觀念。 在婚紗與藝術照攝影的整個拍攝過程中,由於所牽涉的專業分工極廣,如美容

廣告攝影第十二講、模特人像的拍攝(2)

同濟攝影老師 發表於2007年12月17日 19:11 閱讀(70) 評論(2) 分類: 個人日記

舉報

[/M]第十二講、模特人像的拍攝(2) 一、 對角線人像拍攝技巧 人體攝影講究曲線,那是自然曲線。人像攝影中如果不能體現自然的曲線,就可以想辦法人工製造一些曲線,折線。比如:身體能彎的折的你都彎一下折一下有可能有效果;膝蓋,手指,腰,脖子都是活動的關節,嘗試不同的組合。 人像對角線,對角線構圖在人像攝影中用的好的話可以使照片活力大增。對角線給照片主要的貢獻是帶來動態的因素,所以不適合拍「正規」的照片。 比如大頭照,正兒八鏡的很難把大頭照拍好,如果稍微傾斜相機效果就很容易出來了。 大半身像的對角線構圖,當您的模特不太會擺pose,或者沒有好的身材,或者沒有好的服裝,或者沒有好的背景,您不能說模特不合格,呵呵,攝影師還是有活兒乾的。這時大頭像和大半身象是首選。只要活用對角線構圖,您會發現服裝,背景甚至身材都是次要的了。用彩色拍人像的時候一定要使背景精良簡單,不至於宣兵奪主,尤其是大半身和全身人像。 這張片子用白色背景,簡單,模特的服裝顏色也很簡單,pose更是簡單。如果沒有純白背景,可以用白色或者淺色床單代替,然後用一個閃光燈打到背景上,並且背景曝光比人物曝光至大2檔。 大半身象俺指的是那中拍到模特腰部一下到膝部的片子,這個時候模特身體大部分,尤其是手都被派在片子里了,和半身像一樣,關鍵的關鍵是如何為模特的手擺pose。手和手臂得pose很多,可以用前面的「彎折」辦法,也可以撫摸頭髮,跨在腰部,很多pose里模特吧手放在大腿(這時模特最好看著攝影師您),或者彎腰去摸小腿(這時模特最好看著小腿)。也可以借用道具,如太陽靜,帽子,手袋幫模特擺pose。 這張片子是大半身對角線構圖,模特手放在大腿出,當然這時的服裝一定是比較前衛的。(這已經不是人像攝影了,是fashion/glamour)。這個片子是冬天氣溫只有0度左右在地下停車場拍的,所以模特神情和pose很容易達到攝影師要求的效果。 服裝顏色和簡單的背景以及攝影師的概念都非常協調搭配。 glamour里常用的手段就是對角線構圖外加低角度。前面說過對角線構圖給人不安分的感覺,而低角度又給人「偷窺」的感覺,說以是glamour甚至erotica的殺手鐧。 樓下那個片子就是對角線家低角度。 低角度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可以躲開地面上不必要的東西,使得構圖簡單(這是紐約教材三大紀律之一),另外就是可以利用背景的線條構造更過的對角線。這在黑白glamour/fashion中用的尤其多。 黑白片子的背景就不用要求簡單,相反,應該精良利用背景的光笑和線條。還是這個道理,用背景的線條構成對角線。仍然用地角度。鏡頭用廣角更加誇大片子中不俺分,偷窺,甚至erotic的因素。 這個攝影師kenn的作品都是 fine are erotica。 高角度對腳線,通過構圖來簡化模特的工作,也就是模特的POSE是非常簡單的。這張是用50mm標頭拍的,高角度對腳線,遺憾的是色溫不對,還有模特頭上的眼鏡多餘了。 正面直角度大半身人像,是指拍到模特膝蓋附近但是不用對角線構圖的片子。前面說過了對角線適合「不安分」的片子,如果您給您的女友拍,她一定希望「淑女」一點,呵呵,這就是好的solution:正面直角度大半身人像。 除了模特的pose以外最難控制的舊是背景。如果用彩色,一定要做到背景簡單。解決的辦法除了盡量用背景虛化效果外,就是用簡單的背景。如簡單顏色的牆壁。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盡量少用背景,也就是大膽剪切!為什麼人像一定要在頭上面留空呢?別忘了半身人像下面是沒有辦法留空的,最好是上面也不要留空,切去小部分頭髮。 比如上面這張片子,注意:值角度,簡單背景,與背景協調的服裝, 頭上的剪切, warming filter或者黃昏的陽光。 二、不用對角線的人像攝影構圖 1:端正思想端正相機 最好的辦法是用一些「虛」的線條填滿另外一邊,如模特的目光,模特的眼睛在1/3處,目光落在另外一個1/3處。注意模特頭上沒有留空,背景很簡單不至於喧賓奪主,顏色和服裝也搭配。 2:細節處背景和服裝的搭配 背景 說道背景,一個中心就是「不能喧賓奪主」,兩個基本點則是: 1、保證模特是整個片子最搶眼的部分, 2、保證模特的頭部是最搶眼的部分(除非頭不不完整) 黑白人像如果用黑或深色背景,而模特皮膚是淺色,服裝顏色不用擔心;但是如果背景是白色或淺色,模特服裝也應該是淺色。 3:人像POSE 手和肩的藝術 再回到人像POSE上來,人像POSE最重要的就是手了,您可以讓模特的右手撫摸頭髮,或者撐著牆壁,或者叉腰,或者摸著衣領。 還有就是模特的肩。肩的POSE主要手段有讓兩個肩一高一低,或者一前一後。 注意這張片子模特的兩隻手,簡單的背景,頭部上面沒有留空,兩個肩膀一高一低,給人很放鬆自然的感覺。 看模特的手,肩。肩是一前一後,髖也是一樣,很自然放鬆。是不是覺得POSE其實都很簡單?這個片子有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就是模特的右手,我一直認為手要精良完整,如果手臂都不在片子里,那麼「突然」出現的手有時候會破壞好片子。 拍MM注意放好她的手 手的POSE 摸頭髮的手,注意肩膀一高一低。嚴肅的半身人像常常採用的POSE是讓模特身體稍微向前傾,且前面的肩膀低,後面的肩膀高 撐著頭的手,注意右手是放在前面,試想如果模特把右手臂放在身後,而右手放在腰上會有什麼效果。 示例,摸後腦勺的手。 只要模特穿了衣服就可以讓她把手擺在衣領的地方, 比如這張片子,注意模特兩個手臂的造型搭配(角度,高低)。您還會發現所有片子里模特 的手指都是彎曲的,(前面提到造型的時候能彎曲的都彎曲),為什麼呢? 很簡單,如果手指伸直就太顯眼了,有喧賓奪主的嫌疑!想特別表現模特的手的情況除外 二、 廣告模特人像化妝技巧 人像攝影模特化妝要訣   1,化妝中色彩的執行感相當的重要,而不要以「同色」為滿足,應該了解錯開是柔和化妝的要素。真實藏於細處,也就是說一些小的化妝組合的不同,是決定自然顏面的重要因素,因而要特別注意細處的變化。   2,單純的色彩僅能達到完美裝飾的一部分,只有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顏色會在身上形成強烈的效果。   3,模特化妝時不可依賴線條,就和不可使用單純的色彩的意義相同,過分依賴線條的單純感是無法達到柔和的目的的。   4,化妝時色彩不知道如何形容較為恰當,惟有運用類似這種無名稱的色彩,才能微妙的表達出靈活的色調來。   5,平、短等頭髮的長度,是談不上髮型的,惟有直線和曲線的平衡才能決定髮型。   6,要巧妙地運用顏色,就得注意底色的形成,色彩的靈活與死板完全取決於底色。   7,化妝只要達到溫和度的九成,另外一成則在於拍攝時模特配合化妝的舉止和行為,身體語言是不可忽視的。   8,有些模特在拍攝時太興奮表情過於誇張,精神飽滿的活潑有時也要抑制一下,畢竟稍稍內斂是女性的美感之一。   9,與上一條相反可愛並不等於柔和,少女般和幼兒似的純真有增添柔和之效,但若縱其放任,則無法體現柔和魅力。   10,在化妝中上眼皮最強調的就是「清爽,利落」,化妝術基本原則是以一色來暈淡,並不需要太多的層次,待想以多色來調和運用時,即可出師了。 11,為防止眼斂的單調退色,應順著睫毛邊畫眼線。眼斂上的顏色變淡時會讓人覺得臉上好象缺點什麼似的,這時必須趕緊補上,但是注意要化的若隱若現,不要太誇張,畫的太濃反而會使人厭惡,畫眼線時要用乾淨利落的手法,才能流露出自然的韻味。   12,肌膚的質感於半無光的狀態時最為理想,並且要不厭其煩地保持這種效果,同時注意與口紅和指甲顏色的均衡搭配。   13,頸子可以對外述說一個女人優雅與否,而這種優雅是最真實的而且是做不了假的,因此模特在拍攝時,即使是沒有自信,也要注意這時切不可垂下頭來。   14,眉並不代表一個人的主張,不必要的強眉只會破壞整體的化妝,模特要懂得化妝時如何「抑制與修飾」的技巧。   15,乾燥的嘴唇給人的感覺是無法說出柔和的話語的,因此在拍片子過程中模特要保持嘴唇的適度滋潤。   16,不要以價錢來判斷化妝品的好壞,應該看看自己的肌膚是否適合,優雅的五官在於成功地運用精細化妝法。   17,好的模特決不可忽視身體的日常保養,應配合體質做持續的運動,此外要注意日常起居的規律性,必須讓黑眼圈完全消失。   18,好的模特在擁有表現自己顏貌的良好化妝技巧的同時,必須學會對自己的容貌擁有一種最大限度的心理上的想像力。   19,模特平時應對鏡子多做些化妝上的嘗試,對各種技巧都應深刻了解,從而知道何種化妝是適合自己的,何種化妝是應該避免的。   20,好的人像模特在控制髮型上一定要學會「盤頭」的技巧。

推薦閱讀:

突然定向降准,捍衛1.5倍魔咒理論!吹響債務轉移的死亡行軍!
所在地沒有Airbnb簽約攝影師,自己如何拍出像Airbnb網站上的室內照片?需要注意些什麼?
第6課 第一章 第四論??攝影曝光
攝影基礎理論知識 1 / 5 簡述攝影的起源和發展
92年的攝影師拍下女人最怕的兩樣東西,卻讓人重新思索美麗的定義!

TAG: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