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的代表:宋瓷之美與收藏機會



回望兩宋,我們忍不住會發出「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的感嘆。宋代離我們很遠,卻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觀照的話,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回閃著宋代的身影,有時像馬遠筆下的一叢修竹,搖曳生姿,有時像蘇東坡吟誦的赤壁大戰,驚濤拍岸。更直接的證據是,我們許多觸手可摸的器物,到那個朝代就發展得非常精緻了,比如傢具、園林、賞石、首飾、服裝、文房用品等,聞香、品茶、撫琴等雅緻的休閑方式。

今天,在討論生活與藝術的關係時,我們從宋代汲取的話題最有趣味。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內涵,它緊跟著絢爛輝煌的唐代之後粉墨登場,打造了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文化類型,那是一種相對封閉、相對內省、色調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點的文化類型。中國瓷器披一肩歲月風塵走來,自覺地與宋代成熟的哲學思想與飄逸的道教文化相適應,並達到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高峰。

宋瓷之美,何止五大名窯

說起宋瓷,不少人一定會輕輕念出:汝、官、哥、均、定……其實,宋瓷何止五大名窯!

歡迎關注公眾號:古玩大江湖

在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宋瓷以一個規整的方陣向我們走來,在北方窯口中,除了汝窯、定窯、均窯之外,還有龐大的磁州窯系、同樣窯場很大而影響至遠的耀州窯系等,北宋的官窯應該特指汴京的官窯,「雨過天青」的汝窯因為特別珍稀而受到最高禮遇。而在南方呢,則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吉州窯、越窯、建窯等。宋代哥窯的窯址迄今也未發現,成了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迷題。南宋官窯是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另立的新窯,今有郊下壇和修內司兩處遺址供我們懷想。

兩宋時期,中國陶瓷的覆蓋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在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銅紅釉發現並應用,釉上紅綠彩也出現了,覆燒工藝得到推廣,刻花與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間美術趣味的裝飾技術被大面積採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嶺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燒造成為美麗的現實,從此中國瓷器有了可與寶石比美的細膩質地與華美光澤。另外,從文化意義上說,民間趣味與文人審美在陶瓷上的體現,兩宋作出了極大貢獻與高品位的示範。任何一種文化形態上的高峰,必定有著堅實而廣泛的民眾基礎,宋瓷的繁榮及深遠影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民間的宋瓷

既然宋瓷優雅,為何在今天的拍賣會上,頻頻刷新紀錄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哨的粉彩或琺琅彩?首先,這是時代風氣的折射,或者說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出了問題。不少人受到清宮劇或電視里鑒寶類節目的誤導,以為唯有清代官窯才代表了中國燒瓷業的最高水平。其實在舊時,收藏家們高度一致地認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窯或哥窯的東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窯。


推薦閱讀:

鮮亮凝重:大明宣德紅釉瓷器賞析
建盞百科01:關於建盞的器型跟尺寸簡介?
龍窯柴燒建盞是神秘的,你確定你能吹好這個牛逼?
傳世和出土瓷器的辨別:就這麼簡單(供參考)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華盛頓佛利爾博物館藏部分中國瓷器藏品

TAG:中國 | 收藏 | 瓷器 | 機會 | 中國瓷器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