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服內在的敵人---------達真堪布
06-05
凡夫降伏敵人的時候,從外在的敵人下手,想一個個地消滅。但外在的敵人不一定能降伏得住,即使降伏了將來還會有,不會窮盡。「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越想消滅他,他就會越增長。 消滅敵人最最殊勝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從自心下功夫,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所有的敵人都是從自心的煩惱中產生的。把自心調伏好,通過正知正念來降伏自心的煩惱,煩惱沒有了,外在的敵人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對於金剛乘的修行者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觀五種圓滿。從大光明的境界來思維觀察的話,處處都是凈土,人人都是佛。一切清凈平等,沒有親敵的分別。自己的心清凈了,處處都清凈;自己的心平和了,處處都平和。若是自己的心沒有清凈,到處都不清凈,到處都不平靜,所以主要是自己的心。心動才是受傷害,心不動不會受傷害。若是你心不動,這些敵人也拿你沒辦法。 這些緣法、顯現,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都是因緣果報,都是消業還債。無論是順境逆境,無論是何種境相,都看成正常,看成應該,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有智慧,有修行了。覺得這個不應該、那個不應該,覺得這個不正常、那個不正常,這還是沒有智慧,沒有修行。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沒有慈悲心;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沒有智慧。有慈悲心就沒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就沒有看不慣的事。 從慈悲心、菩提心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宿世的兒女,都是平等的,沒有親敵的分別。如果有親敵的分別,那是我們的心在分別與執著,這都是非理作意,不是事實真相。這都是我們自己的業障,所以要改變。 想降伏敵人,就要降伏內在的敵人。內在的敵人就是嗔恨心,它才是傷害我們身心、破壞我們相續的真正敵人。我們應該以慈悲作武器去降伏內在的嗔恨心。降伏了嗔恨心,生起了慈悲心,就沒有了敵人,這才是智者的做法。對治七種煩惱的殊勝竅訣——七支供略講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交流。大家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來到這裡,讓我非常感動。但是,我今天沒有給你們準備什麼特別的開示。如果我拿一個寶瓶,舉行一些灌頂之類的活動,也許大家更有興趣。或者,我給大家講一些大中觀、大圓滿之類的內容,也許你們會感到殊勝。但是,今天我沒有安排這些。為什麼呢?因為修行不能好高騖遠,不能一步登天。 歷代祖師們為什麼要讓我們從基礎開始學修?為什麼要讓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上解脫大道?這是他們對我們的一種慈悲攝受。你們不辭辛苦,虔誠地來到這裡,我內心非常隨喜。我是真心地為了讓大家能夠解脫、能夠成就,若是此刻高深的教法真地能夠利益你們,我一定會拿寶瓶給你們灌頂,一定會給你們講大圓滿、大中觀這些更深奧的教法。若是這些能對你們的解脫和成就真正有利益的話,我不會吝嗇。但是這個暫時很難利益你們,很難幫助你們。 我知道你們解脫成就的心特別迫切,我也聽說過很多人到處求灌頂,求口訣。但若是你的相續沒有成熟,心量沒有打開,心胸沒有放開,給你灌一百次頂也沒有用,灌不進去啊!你以為給你灌頂就能讓你開悟,就能讓你成就嗎?若是我拿個寶瓶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就能讓你開悟、成就的話,佛為什麼還要傳八萬四千法門呢?灌頂的機緣是修來的。若是你自己相續真正成熟了,機緣自然會有,灌頂也隨時能接受到。 大圓滿的口訣也是如此。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讓你證悟真理、回歸自性的情況也是有的,但這只是對相續成熟的人而言。瓜熟才能蒂落,瓜不熟是不會自動落下來的。若是你的相續成熟了,修行到位了,資糧圓滿了,機緣成熟了,竅訣隨時隨地都有,一下子就能開悟,就能成就。 佛說,若是你的業障小了,資糧圓滿了,通過上師善知識的竅訣,你就能領悟並證得大中觀、大光明、大圓滿的境界。若是你的業障沒有消除,資糧沒有圓滿,給你講多少遍也沒有用,你也證悟不到那個境界。所以這樣做沒有什麼意義。 這次,我利用三個晚上的時間,實實在在地給大家講解《七支供》。為什麼要講解《七支供》呢?因為佛講的無數的積累資糧和凈除罪障的方法,都包括在《七支供》裡面。無論是修顯宗的還是修密宗的,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老修行人,都要明白,都要做到。如果你們都把《七支供》學明白了,真正做到表裡如一了,你們的業障就能消除,資糧就能圓滿,你們自然而然就能回歸自性,當下圓滿。 《七支供》的內容不多,也很簡單。若是你真的有悟性、有智慧的話,其實最基礎的也是最高深的,最平凡的也是最究竟的。凡夫喜歡神秘的、複雜的東西。其實我們的自性也好、佛性也好,並不深奧,並不神秘,並不複雜。就像《大圓滿願文》里講的一樣:「自心簡易難信之秘密。」我們的自性、佛性,為什麼對我們來說是個秘密呢?因為太簡單、太容易了,我們反而不敢相信了。因為太簡單、太容易了,反而做不到。最簡單的道理弄不懂,最容易的事情做不到,這就是凡夫,凡夫是顛倒的。如果你真想明心見性、回歸本面的話,這種自自然然的狀態就是本初的狀態,當下就是。你能明白嗎?你能安住嗎? 大家都希望我給你們灌頂,其實我給你們講一些實實在在的修持方法,這才是真正的灌頂。因為這是在給大家灑播佛法的甘露,傳遞佛的智慧。若是你用一一種虔誠的心,用一種開放的心來接納,這就是灌頂,這就是竅訣。今天你們能不能得到灌頂,能不能得到竅訣,就要看自己的悟性和境界了。若是你的悟性不夠,境界不到的話,那就沒辦法了。雖然我沒有別的能力,但是我能講一些佛理。佛法無邊,雖然今天我講的內容不多,但句句都是佛法,句句都是真理。 佛法和其他的知識不一樣。通過聽聞佛法和修持佛法,你得到的是智慧,而通過其他的方法,你得到的只是知識,這是兩回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得到智慧,有一些覺悟,那麼你必須要有恭敬心、虔誠心和信心。佛法是從恭敬心中得來的。你的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得到的加持就有多大。 七支供是凈除罪障、積累資糧的方法。你為什麼沒有智慧?為什麼不能解脫?主要是自己的業障沒有消除。其實福德也好、智慧也好,都是你的本覺,是本來具有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覺察不到呢?這些本自具有的東西為什麼沒有顯現出來呢?主要是我們有業障,我們被業障遮蔽了。所以,凈除業障是最重要的,積累資糧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有的人在修行上沒有什麼進步,沒有什麼成就的時候就會想:「是不是上師的問題啊?是不是法門的問題啊?」然後就像換鞋墊一樣地換上師,換法門。天天到處跑,今天到這裡,明天到那裡;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 其實,具德的上師都是一體的,法門也都是平等的。不是上師的問題,也不是法門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為什麼你的修行沒有進步?為什麼你還沒有成就?就是因為你的業障沒有消除,資糧沒有圓滿,智慧沒有打開,所以你解脫不了。 什麼是解脫?你永遠地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這叫解脫。誰不想解脫啊?如果你真心想學想修,真心想解脫想成就,你就把心態放下來,扎紮實實地修七支供,凈除業障,積累資糧。如果你把自己的業障消除了,讓自己的福德具足,到時候你自然就開悟了,自然就圓滿了。 你總是疑惑, 「我怎麼還不開悟呢?」「我怎麼還不圓滿呢?」其實,主要是你自己的業障深重,福報不夠,所以你才就有這些問題,沒有別的原因。那你現在該怎麼辦呢?學修七支供就是實實在在的好方法。七支供是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求不入涅盤、請轉法輪以及迴向。 第一,頂禮。我們經常在佛堂、寺院、大殿里頂禮。我們為什麼要頂禮呢?不是佛菩薩說,「我是至高無上的,你不如我,你必須要給我頂禮。」頂禮主要是對治傲慢心。 傲慢心有兩個特點:一是你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和過患;二是你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和功德。我們的家庭為什麼不和睦,單位為什麼不和諧呢?就是因為我們有傲慢心。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和過患,覺察到的都是自己的優點和功德,那麼矛盾和衝突就因此而產生了。現在要反過來,我們要多看自己的缺點和過患,多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 頂禮有身頂禮、語頂禮和意頂禮三種。在這三種頂禮當中,最重要的是意頂禮(心頂禮),也就是恭敬心。有了恭敬心,才能對治傲慢心。人們都會說,「要有禮貌,要有恭敬心」。其實佛法里講的恭敬心,就是世俗中講的禮貌。 傲慢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礙。有傲慢心的人無法能夠改變自己,這樣的人是不會有進步,也不會有成就的。總是認為「我挺好」,「我挺善良」,「我做得對」,「我說了算」,沒有把你自己放在低處,沒有把他人放在高處,總覺得自己高高在上。有這種心態,你永遠都改正不了自己的毛病和過患,也永遠學不到他人的優點和功德。這種人就像石頭,永遠不會有柔軟的時候;就像木棒,永遠不會有拉長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做意頂禮,培養恭敬心。 什麼叫恭敬心呢?就是能從心裡多看他人的優點和功德,生起歡喜心,然後有想學習他人的優點和功德的決心,這是第一;第二,觀察自己的缺點和過患,生起慚愧心,有想改變自己的決心。這些才是真正的恭敬心。 頂禮有大禮拜和小禮拜。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虔誠、很恭敬,但若是內心沒有覺悟,沒有恭敬心,做這些和世間一般的禮節沒有區別。 我們不僅要給佛頂禮,還要給一切眾生頂禮,因為他們都是我們頂禮的對境。但是我們現在還做不到這些,總覺得佛是最高的,給佛頂禮行;上師善知識有智慧、有功德,給他們頂禮也行。面對家裡的眾生,肯定不會頂禮,甚至會想:我最了解他。也許我們兩個差不多,也許我比他還好;我的優點比他還多,我的功德比他還大。這是一種傲慢。面對街上的乞丐或殘疾人還會想:無論是從世間的角度看,還是從出世間的角度看,我都比他強!這也是傲慢心。其實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都是未來佛。若是我們能這樣看,就會覺得對他們有禮貌是應該的,頂禮他們也是應該的。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單位,從心裡要有這樣一種恭敬、一種禮貌,才能對治傲慢心。 我們有一句法語:「我們要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在最高處;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在最低處。」為什麼要這樣講呢?因為,若是你貢高傲慢,總是把自己放在最高處,體現的是你狹隘的心胸、貢高傲慢。或許有些人為了某種利益,表面上跟你客氣,嘴上奉承你,但是在內心他們不會崇拜你,也不會恭敬你,這樣實際上你還是在最低處。 你若是能把他人放在最高處,把自己放在最低處,實際上你在最高處。因為,這時候體現出來的是寬闊的胸懷,無限的智慧,無量的功德。他從內心里一定會崇拜你、恭敬你,所以說實際上你在最高處。這樣,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你不會有矛盾和衝突的。這樣家庭也和睦了,工作也和諧了,一切都和睦和諧了。這叫修行。 我們所做的語頂禮是讚歎,身頂禮是磕大頭、磕小頭還有世間的一些禮節。你應該給佛頂禮,應該對眾生有禮貌。這就是以恭敬心對治傲慢心。恭敬心是多看對方的優點和功德,多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然後去改變。若是我們沒有這樣的恭敬心,做不到表裡如一,我們做多少遍頂禮都沒有用,表面上再有禮貌也沒有用,都是世間法,不能幫助我們消除業障,積累福報。 我們能夠表裡如一地做頂禮,就可以具足六度。 第一,布施。就是修施捨心。無論你在家裡,在單位,還是在其他地方,若是能把你自己的架子、面子都放下,就是最大的施捨。所謂的架子、面子也就是佛法里講的「自我」。其實愛擺架子、顧面子的人會特別累,特別痛苦,這種人不會自由自在,不會輕鬆快樂的。自己裝模作樣,給他人的感覺也是不自在、不輕鬆的。還不如自然一點,實在一點。給他人的感覺也是自自然然、輕輕鬆鬆的,多好啊!為什麼非要擺個架子,顧裝個面子呢? 第二,持戒。你用布施去對治傲慢心,去修恭敬心,你的內心自然就清凈,自然就自在了,這就是持戒。戒是凈,相續清凈了,才有戒的功德,才是戒律度;相續不清凈,即使表面上持戒再嚴格,也不是真正的戒。 第三,安忍。頂禮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若是你能真正修持頂禮,這個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尤其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們相續中的這些煩惱,比如傲慢,是根深蒂固的。我們想去對治它、調伏它,也是有難度的,沒有那麼容易。你能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堅持修行,改變自己,讓自己圓滿,這才叫安忍度。 第四,精進。現在很多人對修法沒有信心,對佛法也沒有太大興趣。今天,若是我們在這裡搞神通或者搞一些其他的活動,可能來的人會更多,但是要講佛理,來的人就少了。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是末法時期,人們都不明白佛法,沒有希求正法之心。我們剛才講的頂禮,是對治傲慢心的一種方法,也是改正自己,圓滿自己的一種方法。若是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深信了,還能沒有興趣,還能不積極嗎?不可能的。你想學想修的心會非常迫切。如果你在家裡或在單位,能這樣修鍊自己,你一定也會法喜充滿。 我們現在做禮拜或者做一些禮貌的行為,也是很勉強,很不自然的。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每天在佛堂里念經、做功課就是精進。其實這不一定啊!如果你沒有樂意,沒有喜悅,勉強去做,這不叫精進。當你真正明白的時候,你就會很積極,很用心了,自然也會法喜充滿。那是一種非常迫切的心態。你以這樣的一種心態去修行,修一分鐘也是精進,修十分鐘也是精進。這才是真正的精進度。 第五個是禪定。在頂禮的過程中,若是能心專註不散亂,叫禪定。 第六,智慧。不管是用身體做頂禮,還是從心裡修這種恭敬,若是能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有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就是智慧度。 這樣六度都具足了。 我們每天這樣做頂禮的時候,我們既對治了煩惱、傲慢心,又具足了六度。我們要這樣精進修行的話,成就就在眼前。 其實頂禮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一種修法。但若是你能修到位的話,就靠這樣的方式也能圓滿自己。所以不要好高騖遠。不是上師善知識的問題,也不是法的問題,都是你自己的問題。沒有用心學,沒有用心修,這是問題。頂禮有這麼大的意義,若是你不明白頂禮的意義,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很迷信的做法。是不是迷信全看你自己,若是你能明明白白地頂禮,明明白白地修持,就不是迷信。 今天就講這些。大家都非常虔誠,隨喜大家的功德! 迴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給大家講七支供。昨天我們講的是頂禮。頂禮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形式,它有著甚深的含義,它也是具足六度的修持方法,我們只通過頂禮也可以成就。佛法無邊,只要是自己有修行、有智慧的話,哪裡都有佛法,一切都可以變成修行。 今天要講供養。供養是每個人都可以做,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要拿很多錢財。供養的目的是什麼?主要是對治我們的貪心和吝嗇心。貪心和吝嗇心是成就、圓滿的最大障礙。 我們經常處在這種狀態中:未得到的東西非常想得到,已經得到的東西非常怕失去。這種患得患失也是一種痛苦。這是因為什麼?因為有貪心、有吝嗇心。 我們都不敢捨棄。你真正想圓滿的話,不應該這樣。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裡的這種障礙、這種念頭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時,就能夠擁有了,就不用捨棄了。因為什麼?真正的福報就在自己相續當中,在阿賴耶識當中。它不是說舍就可以舍掉的,主要是心態。 心態放下了,心裡的障礙就沒有了,同時就解脫了。我們怕得不到,於是心裡煩惱、痛苦。其實福報是在相續中,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該得到的一定會得到,不該得到的不會得到的;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不會是你的。現在你認為自己得到了,其實這些東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屬於你的福報,所以沒有必要去執著現有的這些福報。 這些福報是不是命中注定的?是不是該有的有,不該有的不會有?該來的來,不該來的不會來?那我們的一切努力是不是白費了?不是!佛講因果,佛也講空性,但空性是空性,因果是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們作為修行人,不要特地去想這個果。為什麼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薩不敢種惡因,不敢結惡緣,這是他特別在意的地方。果出現了,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的也無法逃避;這個果該有的就會有,不該有的也不能有。 我們現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轉變因果。怎麼轉變?從因地入手,從因地轉變。因改變了,果自然就變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就是要多種善根,多結善緣。這樣的話,將來都是善緣。我們每個人承受的果報都不一樣,緣分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只有善緣,沒有惡緣。我身邊的很多同學、修行人、堪布,他們一生當中只有善緣,沒有惡緣,他們一生當中只有善的果報,沒有惡的果報。這是因為什麼?他們往昔沒有種過這個惡因,沒有結過這個惡緣。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艱難或痛苦,這時你只想擺脫、逃避是沒有用的。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哦,這是我往昔造的惡業,往昔結的惡緣,現在就有這樣的果報就要懺悔。」若是通過懺悔,真正把惡因、惡緣消掉了,顯現的果報自然會改變。你要改變這樣的現實,也是要從因上入手,從因地上改變。你想掌握將來的命運,也是從因上入手,從因上改變。這叫學佛,這叫修行。 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這些道理,心態自然就放下了。沒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就是盡量去種善根、結善緣。作為凡夫,也許很多時候做不到,還會種下一些惡因,還會結下一些惡緣,但是我們盡量去懺悔。盡量結善緣、種善根,將來就好了。真想改變命運,就要這樣改變。這樣才能改變相續,才能改變命運。患得患失、煩惱痛苦是沒有必要的。 為什麼說自尋煩惱、自找痛苦?佛講,如是因如是果,誰造誰受。放下這樣心態,該做的要做。盡義務是應該的,但不要去找不必要的煩惱,不要去找不必要的痛苦。 供養包括布施,供養和布施有什麼區別?這兩個在本體上沒有區別,在對境上有區別。本體都是舍施心。對境是佛菩薩,就是供養;對境是眾生,就是布施。二者在凡夫的境界里是有區別的。都看成是供養,或者都看成布施也可以。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的父母,都是未來的佛,他們也是我們做布施、做供養的對境。 供養主要是對治貪心的。我們吃、穿、用的時候,都不能貪,要做供養,做布施。 供養的東西有三種:第一個是自己的善根;第二個是自己的身體(生命);第三個是自己的受用,即吃、穿、用等物品。我們都執著、貪著這三種東西。 對於一個普通人,尤其是現在的人來說,財富是第一位的,生命是第二位的,善根是第三位的。為了財富,可以不要生命;為了財富,可以不要仁義道德。這是顛倒的。對於一個稍微有智慧、有修行的人來說,善根是第一位的,壽命是第二位的,財產是第三位的。 為什麼說「稍微」呢?一地以上的菩薩對善根的執著少。比如說佛,對善根沒有執著,沒有貪慾;但是一般的修行人,比如住於資糧道、加行道這樣的菩薩或修行人,對善根的執著、貪慾是最大的。對善的貪執也是心靈上的一種障礙,一種污垢,所以對善的貪執也要舍掉、放下。 第一個是舍掉對善的貪執,把善根都供養給佛菩薩。有些人想,「我把善根都供養了,我自己怎麼辦啊?」你的善根就像一滴水,佛的善根就像大海。你把自己的這一滴水,放進佛的功德大海里,大海沒有窮盡之前,你的善根是不會窮盡的。這是圓滿善根的一種方法。所以,對善根的貪著也應該放下,毫無保留的供養給諸佛菩薩。「我積累的這些善根,供養給您——佛、菩薩,您就拿這些善根去利益眾生。」這樣修舍心,對善根的執著與貪慾就能放下了。 第二個是將身體供養佛菩薩。佛菩薩拿你的身體用來做什麼?做利益眾生的事情。身供養,能夠對治你對身體的執著,對治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本身也是一種貪心。現在自己的身體、壽命不歸自己所有,是佛菩薩利益眾生的工具,是傳播真理、傳播智慧的工具。若是你能發這樣的心,不管是吃、穿、住,都是保護這個工具,要讓它健健康康。 這個時候,你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可以住好。保護我自己的身體,是保護佛菩薩利益眾生的工具。你看這裡沒有私心、沒有貪心,這樣的話就不叫貪吃、貪用。我們就要這樣發心,不發心就沒有佛法,佛法在心裡。 昨天我們講的頂禮也是,若是你不發心,就沒有這些善根,也不是修行。發心了,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禮節,也是一種圓滿的修行,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可以成就。 我們將身體供養了以後,就變成了諸佛菩薩利益眾生的工具,就要利益眾生。同時也是對治了自私自利、對治了貪心,要有這樣的對治力。佛法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方法,修行是降伏煩惱,改變心相續的過程。若是學佛修行了,卻沒有對治煩惱,對治習氣,你還是沒有佛法,沒有修行。 弘法利生這兩點為什麼放在一起?有弘法才有利生。給眾生吃的、穿的、住的,只是暫時的利益,不是究竟的利益。若是想究竟利益他們,就給他們傳播佛法。佛講,哪裡有佛法,哪裡就有安樂。佛法應該在眾生的相續中,誰的相續中有佛法,誰就有安樂。所以,弘法就要弘揚教法、弘揚證法。 教法指的是經律論三藏,傳播佛的教理、真理,就是讓大家明理,明白諸法的事實真相,這叫弘揚教法。證法是指戒定慧三學。讓眾生的相續中具有戒定慧的功德,這叫弘揚證法。你建個寺院,規模很大,塑個佛像,很莊嚴,這是不是弘法?僅僅這樣一個行為不是弘法。 要弘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我現在把身口意供養給佛菩薩。」有這樣的發心,你就變成了佛菩薩弘法利生的工具了,你就要傳播佛講的真理,傳播佛陀的智慧。 第三個是供養受用。受用指什麼?吃的、穿的、住的等等。這些為什麼要做供養?比如吃的,你首先可以做一下供養,然後你當加持品吃,那就是加持品,那就是甘露丸。現在人都到處去求甘露丸,到處去求加持。你往外到處求,也許求不到,因為什麼?你沒有這樣的覺悟,沒有這樣的智慧。 「我吃的先供養佛菩薩。」這個時候,我們心的相續當中生起的念頭是一顆恭敬心,這就直接對治了貪心。我們做了供養,然後當加持品吃。這樣,佛的力量、菩薩的力量就可以融入到你所吃的東西里。狗牙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佛菩薩的加持能夠融入到狗牙里去,為什麼不能融入到這些飯菜里呢?一樣能。若是自己心到了,佛就到了;心到了,力量就到了。這樣的話,你吃的就是甘露,你吃的就是加持。 加持是什麼?加持就是一種力量。這個力量從哪裡來?從佛那裡來,也是從自己的心裡來。這個加持不是完全來自於佛,若是自己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加持不會有。有這樣的加持,有這樣的力量,怎麼來的?自己有虔誠的心態,就有這個力量。這個時候,佛是一個所依,你對佛有信心,有這種堅定的信心,它本身就是一股力量。我們祈禱佛、供養佛,想得到加持的話,就要誠心誠意,一心一意。誠心、一心、本身就是一股力量。 我們為什麼說佛菩薩加持?這時候佛菩薩是唯一的對境。若是沒有佛菩薩這樣一個對境的話,我們的心就定不下來,靜不下來。這時候,佛菩薩就是一個所依。我們通過佛菩薩這樣一個對境,或是這樣一個所依,我們的心就定了,成為一心了,這時候這個力量就來了,這叫加持。為什麼說要誠心誠意、一心一意?就這個意思。 其實心本身是很有力量的,心的力量不可思議。但是你的心散亂的話,這股力量沒有集中在一起,所以它體現不出來。心不是一心,力量就散了。你心不散的時候,這個心的力量也就不會散,而會凝聚在一起。為什麼說心無處不在?就是這個意思。 心到處都有,心無處不在;心就是法,法就是心,法也是無處不在;心就是佛,佛也就是心,佛也是無處不在。這都是一回事。 我們以信心和恭敬心,把吃的東西供養一下,這些東西就變成甘露了。然後吃,不是光吃飽,真的能消除業障,降服煩惱、驅除魔力,這裡力量就多了。 吃飯是很平常、很簡單的一件事,但你若是用心去吃的話,通過這樣的修行,你也能得到加持;通過這樣的方法,你也能成就。我經常講,修法不能好高騖遠。為什麼說佛法、成就就在當下呢?就是心到了,一切都到了。 穿衣服也是,你想在那邊顯得自己美,然後想誘惑眾生,這個發心是不正確的。也可以供養佛,當加持品,也是佛賜給我的。你可以打扮,但不能是為了出去迷惑眾生,而是為了莊嚴壇城,莊嚴佛利益眾生的這個工具。「我這個是佛利益眾生的工具啊,我要好好表法。」這樣的話,發心就變了,結果也就不同。你就先供養一下,這是佛賜給我的加持品,這裡有一股力量,穿上,那是金剛鎧甲,也是護身符。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的信心,沒有一定的修行的話,你求再多的護身符也不一定能護持你。 用的也是,這樣先供養,當佛菩薩賜予的一種加持,或賜予的這樣一個受用,那力量就更大了。 這三個都屬於是物質供養。還有意幻供養。處處都可以做意幻供養。在外面看到美麗的山、海,壯觀的建築,在超市裡看到那麼多飲食,在服裝店裡看到那麼多漂亮的衣服,不要剛開始就生起貪心。「我應該修一個施捨心,先供養一下。供養佛、供養菩薩。」這樣的話,你又提起來一顆恭敬心,它就直接對治了貪心,貪心就生不起來了。 若是能以那樣虔誠的心去做供養的話,物質供養和意幻供養是沒有區別的。「怎麼沒有區別呢?意幻供養,我心裡意念一下而已,和我用真正的物質真正供養,那能一樣嗎?」若是你真正能對治貪心、對治煩惱的話,一樣能起到作用,所以說是一樣。 意幻供養,誰都能做到,無論是富的窮的,無論是老的少的,無論是什麼身份、什麼條件的人,都可以做供養。主要是你會不會、你願不願意做,有沒有這個心。你看,這有什麼難的? 修法不難,持戒也不難,主要就是自己。心到位了,都是一種快樂,都是修行;心不到位,都是一種痛苦,都不是修行。心必須要發出來,尤其是大乘佛法里,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若是你心發不出來的話,不叫善;心發不出來的話,沒有功德。你一定要把這個心發出來。 你修什麼法、做什麼事情都是,若是把發心出來了,那真的是沒有壓力,絕對是輕鬆快樂的。所以學佛要輕鬆,學佛要快樂,就是這個意思。若是有壓力的話,還是說明你的發心不到,心沒有發出來;心發出來了,你自己心甘情願。你自己願意了,能有壓力嗎?不會有的。 我們這個心為什麼發不出來呢?還是理上沒有通達。所以為什麼說信心是從明理中產生的?就這個意思。剛才這樣一講,你就明白了。你看,又重要,又簡單的事,我為什麼不做呢?但是可能也有的時候聽得很明白,也知道應該這樣,但是習氣難改,做不到。這叫習氣。沒事,改習氣有過程,慢慢改,不是一下子就能改的。 你看,這就是意幻供養。不難吧?道理明白了,自己有這個心,都可以做,都能做到。佛法里,我們主要抓住這個因,功夫要下到這個因上。 這裡講的是供養。布施也是一樣,這樣發心去做就行了。布施主要也是要對治貪心,修施捨心。你在家裡、在單位里,所做的一切都當成是付出、奉獻,都是布施。你付出、奉獻了,一定有回報。你不要求回報,只想奉獻、付出就可以了。 什麼叫無私地奉獻?在家裡做家務,這是一種付出。這個付出,你不是為了這個家,或是為了這些眾生而做的,而是你為了自己。為什麼呢?你這樣去付出的話,才能消業,才能積福。你是在付出,但是最終誰得到真正的利益?就是自己。這樣的話,你對對方不會有任何的埋怨。為什麼呢?都是給自己做的。 因果是不虛的,自作是自受的。深信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特地去求回報。在單位也是,就這樣自己去付出,只要付出就有回報。 有的人想,「這不是我吃虧了嗎?」覺得自己受委屈。懂得因果的人,深信因果的人,他任何時候都不會有委屈、吃虧之類的想法。為什麼?因果面前人人平等,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誰也不會受這樣的委屈,誰也不會吃虧。你覺得我吃虧,你覺得我委屈,這個時候你還是不懂因果,沒有深信因果。為什麼呢?都是自己自作自受,如是因,如是果。快樂也好,痛苦也好,都是自己給自己做。快樂也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痛苦也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的,所以這種心裡的怨恨自然就沒有了。 七支供的下一個是懺悔。懺悔主要是對治嗔恨心。 做懺悔的時候,要具足四種對治力: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返回對治力、現行對治力。 第一,所依對治力。所依對治力有外所依對治力和內所依對治力。 外所依對治力,書里講的是明觀福田。什麼叫明觀福田?就是觀想佛、觀想菩薩。比如說,我們通過金剛薩埵除障法去懺悔消業的時候,金剛薩埵佛就是外所依對治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蓮花生大士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所依。他就是一個對境,這叫所依對治力。內所依對治力就是發菩提心。 我們修法的儀軌中,有時候要求你把佛觀想在頭頂上,有時候要求讓你觀想在前上方。佛到底在不在?在,佛無處不在。像《普賢行願品》里講的一樣:「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佛到處都有,主要是你自己憶念。自己心到了,佛就到了。所以只要你相信,佛就在你的頭頂上;你相信,佛就在你的前上方。你自己有這個善根和福德感召的話,佛無處不在,哪裡都可以顯現,你相信就行。這是第一個,所依對治力。懺悔的時候,它是一個所依的對境。 第二,厭患對治力,也叫破惡力。對自己過去所造下的這些惡業,生起猛厲的追悔之心。我們這樣籠統的一講,沒什麼太難的;但是我們仔細去講,嚴格的去要求的話,非常的難。為什麼?這個時候,首先你要懂得善惡的標準,你要懂得怎樣去取捨善惡。你以為我在做善事,你認為我很善良,不一定。為什麼?這裡有你自己的知見,你的知見不究竟,所以這是不可靠的。你覺得這是惡,也不一定是惡;你覺得是善,也不一定是善。善惡標準在哪裡?善惡的標準在佛法里。 善惡的標準,小乘、大乘、顯宗、密宗,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共同之處。你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正明白了善惡的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你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錯誤,才能認識到自己所造下的惡業。把佛法當鏡子照自己,才能照出你的毛病。以佛法衡量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做善事還是在做惡業,才知道自己是善良的還是惡劣的。 佛法應該是對治你的毛病。今天我在這裡給大家講這些,我沒有針對某一個人講,也沒有針對某一件事講,我講的是佛法。但是,也許你們聽的時候,覺得都能夠對照你的相續中的一些毛病和錯誤。有的時候你們覺得,「哎喲,這是不是在說我?這是不是在批評我?」不是我在說你,不是我在批評你,這是佛在說你,佛在批評你。是真理在說你,真理在批評你。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聽到佛法,你才能真正接受佛法。 這裡講的破惡力也是,它才能破除惡業的力量。真正對號入座,發現自己的錯誤,發現自己的過患,那是一種開悟。我有一句法語:發現錯誤叫開悟,改正錯誤叫成就;發現相續中所有的錯誤和毛病,這叫徹悟;改變了所有的錯誤和毛病,這叫圓滿。修行的過程就是一個懺悔的過程,懺悔的過程就是一個知錯改錯的過程。你懺悔了,有沒有對照自己?有沒有以佛法去改變自己?沒有的話,你懺悔也是在口頭上的。 以前華智仁波切和他的弟子對話的時候,弟子問華智仁波切:「現在這些說證悟空性的人,他們的相續當中的煩惱習氣怎麼沒有絲毫減少呢?」華智仁波切就說:「哦,這是口頭上講的空性,他們沒有真正的證悟空性,是這個原因。」 我們現在也在懺悔,為什麼沒有把業障懺出去呢?為什麼相續沒有得以清凈呢?佛講了,你真正懺悔的話,相續一定能得以清凈,沒有懺悔不掉的。難道佛說假話了?難道佛在騙我們?不是!是我們自己沒有以佛法對照,自己沒有以佛法去改變相續;只是在口頭上懺悔,心裡沒有懺悔。 懺悔是很重要,修行不離懺悔。我們是在修行,但是很多都還是凡夫,不造業是不可能的,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懺悔的話都能懺掉。佛講了,你懺悔了就可以。現在很多的你也許做不到,但是這也沒有事,最終有一天你能做到。現在我們要明白,我們要往這方向努力,去奮鬥。 第三、返回對治力。佛講了,兩種人都可以解脫,可以成就:一個是不造惡業的人,一個是造惡業、能反省懺悔的人。但是懺悔是要拿佛法來對照自己,發現自己的錯誤和毛病,拿佛法改正自己的相續,讓自己的相續變得清凈、自在。這就是修行。 知錯改錯,就是懺悔最重要的。我們下決心想改正,這種縱遇命難也不再犯的決心,這叫返回對治力。你真正用佛法對照、去改正,你返回原狀了,叫返回對治力。這個時候,所造下的惡業徹底就清靜了。以前沒有造惡業的時候,和現在這個相續是沒有區別的,回歸原狀了。徹底能改變的話,那你也就回歸當初、回歸自性了,也就當下解脫,當下圓滿了。這就是懺悔。 第四、現行對治力。緣起性空的道理是不可思議的,都是空性,都是緣起法。佛菩薩有清靜的願力,你自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這兩者結合的時候,就有力量,這個力量也可以通過光、通過甘露體現出來。「哦!佛在前上方發光照我等眾生,消除了我身口意的惡業,或者佛降下甘露,沐浴我的身心,我等眾生身口意相續得以清靜,然後圓滿了。」佛的願力和自己的願力結合的時候,這股力量一定是有的。通過這股力量,我們身心上的這些污垢、障礙統統都可以消掉,這叫消業;然後得以清靜,也就當下圓滿。 懺悔主要具足這四種對治力,這四種對治力里,厭患對治力和返回對治力這兩個是最最重要的,知錯改錯是很重要的。能知錯改錯,才能進步,才能最終圓滿你的人生。 昨天講的頂禮,今天講的供養和懺悔,這都是我們很平常的一些修法。我在這裡給大家講的是實實在在的修法。希望大家都有接受的能力,好好地用心去體會,然後認真地去落實。我沒有什麼力量,但佛法的力量是無窮的。你真正得到了佛法,對你的改變,對你的人生以及生生世世的利益,真的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希望大家都有一顆歡喜心,心中有一個無比的喜悅。 將講法、聞法等一切功德迴向所有眾生。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得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對治七種煩惱的殊勝竅訣——七支供略講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給大家講七支供。前面兩天講了頂禮、供養、懺悔,今天講隨喜。人都有嫉妒心,隨喜主要是嫉妒心的對治法。 我們有親人、還有仇人、還有一般人,嫉妒主要是對一般人和仇人。對自己家人、兒女還好一些,這還是因為我們有私心,最終還是為自己。若是仇人、一般人得到一些的利益、具有一些功德和善根的時候,我們心裡不歡喜,甚至還會去跟他爭鬥,這就是嫉妒心。隨喜主要是對治嫉妒心。 我們可以隨喜佛的功德、菩薩的功德、阿羅漢的功德,還有一般凡夫的功德。對他們的功德生起歡喜心。功德也好、善根也好,它有漏的、還有無漏的。勝義諦的、出世間的善根和功德,都是無漏的;屬於世間的這些善根和功德都是有漏的。對這些有漏、無漏的善根和功德都應該生起歡喜心,都有隨喜的心。 我們經常也會說「隨喜隨喜」。有時候心裡也會生起一些稍微的歡喜。但是,這是不是真正的隨喜呢?主要是看有沒有去對治嫉妒心。若是沒有對治嫉妒心的話,不是真正的隨喜。在表面上是、形式上是,若是沒有這樣對治的力量的話,只是形式而已,它不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現在怎樣才能去對治嫉妒之心呢?可以從兩個角度講:第一個是站在因果的角度講,第二個是站在慈悲的角度來講。 第一,從因果的角度講,並不是他把你的利益搶走了。這應該我要做的,但是他去做了;應該是我得到的,但是他通過什麼手段得到了。我們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有這種想法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相續是不成熟的。因為什麼?這個時候,我們沒有真正懂得佛講的因果,或者沒有深信佛講的因果。若是你懂得了因果,你深信了因果,你就不會這樣想。 也許在某某情況下,應該是我得到的,但是現在沒有得到,他把利益搶走了;這個功德應該我來做,但是被他做了。而實際上,他得到了這樣的功德利益,這是他自己的因緣到了,他自己的福報到了,和你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你的因緣沒有到,你的福報沒有到,所以你得不到。 佛講因果,因果它就是這樣的,如是因、如是果,自造自受、不造不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真是不虛的。這樣的話,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我們懂得了、深信了因果輪迴,不會有這種念頭。如果有這種念頭,心裡就不得安寧,煩惱,你自己相續當下就已經被染污了。 你再跟他繼續斗或者去爭的話,你就又繼續跟他結惡緣,又繼續種下惡因,將來你還要遭受痛苦,你還要遭受果報。若是你真正明白佛講的因果、深信佛講的因果的話,不會這樣做的。這個時候,你心裡就能夠得到一種安寧,能夠得到一種清凈。有這樣的心態,有這樣一份清凈或一份安寧,這種心態才是真正的隨喜。若是你心裡沒有這樣一份清凈,心裡沒有這樣一份安寧,若是心沒有平靜下來,相續沒有保持清凈,沒有對治到嫉妒心,你心裡還是在嫉妒,這個時候你有因果正見就行了,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我們是發慈悲心的。什麼叫慈悲心?慈悲就是想給予一切眾生安樂,想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對一切眾生都有想拔除他們的痛苦、想給予他們安樂,這個心是能夠對治我執我愛的。你有這樣一個慈心和悲心,對方得到利益、對方得到功德的時候,心裡只有喜悅,不會有嫉妒。 你這個慈悲是不是真心的?若是真心的話,你從骨子裡、從內心里希望他得到安樂,希望拔除他的痛苦,這個時候他自己得到了利益,得到了功德的時候,你一定會很高興、很歡喜,有一個喜悅的心。其實這個隨喜就是隨著他歡喜。他得到善根、得到功德的時候,他在內心里有歡喜心,你跟他一起歡喜,同時也就對治了嫉妒心。 別人做善事了,別人做功德了,你做了隨喜,佛講,雖然你什麼也沒有做,但是你一樣得到如是的功德,一樣得到如是的善根。他也是在歡喜、在對治傲慢、嫉妒之心,你也是在歡喜,在降服傲慢、嫉妒之心。這樣的話,它起到了一樣的作用,所以有一樣的功德、有一樣的善根。若是心裡沒有喜悅的話,那還是不能對治傲慢心。若是不能對治傲慢心,你還是得不到他的功德和善根。 隨喜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要做到非常難的。從心裡有這樣的一個喜悅,而且相續是要清凈的,才是隨喜。隨喜支是要對治嫉妒心的。這次我講的七支供。每一個修法都要對治一些煩惱。做這些的同時,有沒有去對治這些煩惱?若是沒有的話,這個還不是如法的,沒有到位。這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就拿這個標準衡量,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到位,才能知道這些是不是真正的如法,是不是表裡如一。 然後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是要對治什麼呢?要對治無明愚痴。佛當時在印度菩提樹下成道以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講經說法。後來帝釋王、梵天王拿著千幅金輪、右旋海螺,前來請轉法輪,然後佛開始轉法輪。 佛為什麼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轉法輪呢?佛不是為了顯自己高上,而是讓眾生明白佛法的高上。為什麼帝釋王和梵天王來虔誠地祈求,在這樣的一個緣起下轉法輪?佛法是非常難得稀有的,得法是要祈請的。眾生想得到真正的佛法,要有一個恭敬心。有一個恭敬心來求法,才能得到法。有一份恭敬得一份利益,有一份恭敬得一份成就。佛讓這些眾生來祈請,也是在給我們表法。法是以恭敬心來求,沒有恭敬心來求,你就不會得到這個法。 過去,求法非常難,都要跋山涉水。他們得到法以後,會非常珍惜,也很容易成就。以前沒有書,沒有光碟,更沒有互聯網。現在有書、有光碟,通過互聯網,求法太容易,得法太容易,但是都不珍惜,所以很少有成就的。 現在我們求法容易,得法容易,若是你能夠珍惜的話,這是福報。若是不珍惜的話,那就不是什麼福報。所以大家要珍惜。但是珍惜也是很難做到的。凡夫就是這樣的,得到太容易了,就不覺得稀有,然後他就不珍惜。光碟、書放在一邊,互聯網隨時都可以學到,隨時都可以修到,但是很多時候根本不打開網路,也根本不去修。 請轉法輪是對治無明愚痴的。你以恭敬心、以虔誠心去求法,然後才能得到法。什麼叫得到法?法真正入心了,真正融入到相續里去,這叫真正得到法了。你得到法了,心裡只有輕鬆、只有自在,不會有壓力,不會有煩惱。 我們今天求法、明天求法,但是心裡有壓力了,有煩惱了,這是不是得到法了?沒有得到法。「這個傳承我也得到了,那個傳承我也得到了,這個法我也得到了,那個法我也得到了,這是不是得到法了?」不是。這個法沒有融入你的相續,沒有融入你的心裡去,你的相續當中沒有得以清凈,心裡沒有得以自在。 這個清凈、自在,是最後才能得到嗎?不是。你真正得法了,當下就是清凈,當下就是自在。無論你修行的層次在哪裡,都一樣。一樣能得到輕鬆,一樣能得到自在。但是最終能夠得到的輕鬆自在,和現在暫時得到的輕鬆自在,肯定是有所不同。但是也都是輕鬆的、自在的。所以說可以輕鬆地修,可以自在地修。輕鬆地修,自在地修,是不是會懈怠了?懈怠和輕鬆是兩碼事。 不同層次里有不同的修法,不同層次里會得到不同的法益。法是對治煩惱的,對治習氣的,你得到法了,得到法益了,肯定有一份清凈,有一份自在,這是決定的。如果你沒有得到這樣一份清凈、這樣一份自在的話,你還是沒有得到法,一點都沒有得到。 請轉法輪,怎麼能對治愚痴?這個不好理解。佛轉法輪了,我等眾生心靈上的無明黑暗能消除。但是你要真正得到佛傳播的法,你要有恭敬心。有恭敬心就行,能夠珍惜就行。若是你沒有恭敬心,不珍惜的話,你得不到法,得不到法益。請轉法輪也不是每天都跪著求,主要強調的是恭敬心,得到法以後你一定要珍惜。法融入你的相續里去了,你真正明白諸法的真相真理的時候,你的心靈上的無明黑暗也就自然消失了。這就是請轉法輪。 然後下面是請求不入涅盤。這是對治邪見的。請求不入涅盤怎樣對治邪見?當時佛快要入涅盤的時候,阿難不知道,但是珍達居士知道了,於是祈請佛不入涅盤。佛為了滿足他的願望,延續了住世了三個月,在這期間利益了很多眾生。但這也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對治邪見。 珍達請轉法輪,這個對境是色身佛,就是一個化身佛。我們在報身佛和化身佛面前也可以這樣祈請,可以請他們不入涅盤。但是真正的佛是法身佛。 色身佛不是真佛?佛講了這樣一句話:「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是站在自性佛的角度來講的。法身佛指什麼?指我們的自性,這才是真佛。我們成佛,最後要回自性,回歸本面。法身佛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你真正見到了自性,你真正回歸自性的時候,這些邪見自然就會消失,在你的相續中無影無蹤。但是要對治邪見的的話,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向內請求不入涅盤,就是我們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了,他就是不生不滅的、不增不減的、不垢不凈的。所以請求不入涅盤是要對治邪見的。邪見就是我們的人我執、法我執。 最後是迴向。功德、善根、福德迴向。很多人都不明白,「我的善根迴向給眾生了,功德迴向給眾生了,我怎麼辦?我不是沒有功德了嗎?沒有善根了嗎?我要解脫、要成佛,也要有這些資糧。」有些人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是不必要的顧慮。迴向是什麼?是讓你的功德、善根更圓滿、更究竟的方法。 迴向是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迴向的時侯要給一切眾生;第二是要證得菩提。給一切眾生,用這個善根來做什麼?證得菩提果、佛果。你有善根、有福德的時候,想到了所有的眾生,你的心量是無量無邊的,你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 我們講四無量心的時候講過,對境、眾生無量,所獲得的功德無量,所以叫無量。迴向也是一樣,把善根、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眾生是無量無邊,你的心胸也是無量無邊的。這樣的話,你的功德和善根也是無量無邊的。這是一個圓滿的方法。 迴向有兩種方法:我的功德要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早證得菩提;或者我的一切善根迴向給自己,成為自己迅速成佛的因,成佛以後我度化眾生。這樣也可以。但是前面那個更殊勝一些。第一想到的是眾生,而且是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樣的話,你的善根、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 迴向是要對治懷疑,懷疑就是心靈上的疑惑。最根本的疑惑就是我們當初的無明。當初的無明是什麼?就是我執——人我執、法我執。像剛才那樣迴向的話,它是具有智慧、具有慈悲的。你想到了一切眾生,這是慈悲;你願他們早證菩提,這是智慧。智慧和慈悲都具足,這叫智悲雙運。這個時候,心裡的疑惑自然就遣除了。所以迴向是對治懷疑的。 頂禮、供養、懺悔、隨喜、請轉法輪、請求不入涅盤以及迴向,這七種修法都是很平常的,我們可能在表面上都明白,也都會做,但是若是沒有這樣去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的話,只是在形式上做、在表面上做,實際上都不是修行。 做七支供的時候,主要是看自己有沒有去對治這些煩惱、對治這些習氣,這是很重要的。若是沒有去對治這些煩惱、沒有去對治這些習氣的話,就不是佛法,你也沒有修行。因為什麼?沒有法就沒有道,沒有道哪有修行?所以大家要仔細觀察觀察。 佛法是無邊的,法門是平等的。若是自己的發心到了,自己若是真正有修行的話,通過這樣的修行可以成就。若是自己發心不到位,都不是修行,都不能成就。我們都知道七支供,都在做,但是有沒有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不是真正在修行?要仔細觀察。 七支供主要是對治七種煩惱,這次我主要也從對治這個方面講。我們經常強調基礎的法,其實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修法。那些高深的法,到時候你相續成熟了,瓜熟蒂落,自然就能證到;你相續不成熟的時候,你再勉強也沒有用。所以,最基礎的就是先把基本的這些道理都弄明白,最基礎的這些修法都修好,用心去做、認認認真的去做,都是修行。 我們在前面講頂禮和供養的時候都講了,每一個都可以具足六度波羅蜜多,後面這幾個也是一樣,都可以具足六度,通過這些我們都能成就。所以大家靜下心來,扎紮實實地去修,這個是最重要的。 我經常講,法要融入相續,修行要融入生活。這次我給你們講的也是,主要是實修。怎樣去對治自己相續中的這些煩惱?怎樣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實修是這個意思。法要融入相續,才能改變相續;修行要融入生活里去,才能改變命運。 現在很多人學佛修行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呢?主要是脫節了。法是法,相續是相續;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都脫節了。把法融入相續,融入到心裡去了,才是得法。我今天傳法也是,能把法說到你們心裡去了,這叫傳法。你們也從心裡真正得到一種明白、輕鬆,這才是真正得法。 佛法真的不可思議,能改變我們,能救度我們。你把法融入相續里去,以法對照自己、以法改正自己,這就是修行;以修行對照生活、以修行改變生活,最終,你的相續完全變成法了,生活完全變成修行了,這個時候你就是成就了,真正圓滿了。這個是很重要的。 七支供這些修法,我們在理論上都懂,形式上都會,所以這次我也沒有仔細地講。這次主要講的是怎樣去落實下來?怎樣以佛法對治煩惱?怎樣以修行改變相續。 我這次也沒有講那些高深的法。其實法的高與低,主要是看自己的悟性、自己的慧根。如果你有悟性、你有慧根的話,法都是高深的。什麼叫法?法怎麼講都是通達無礙的。 所以沒有講那些高深的法,也沒有給你們安排什麼灌頂,但是我講的也是實實在在的,我覺得這也是最最負責任地給大家傳法的。現在好多人,無論是在藏地還是在漢地都是,都在求灌頂,都在求高深的法。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我講這些,大家有沒有這個興趣?大家能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我們聞法、修法的過程當中,心裡有這樣的喜悅,這個是非常最重要的。若是沒有喜悅的話,那就失去意義了。但是我這兩天看,大家都聽得很認真,很開心,內心里有一些喜悅。這就說明大家是正法的法器,大家還是很有善根的。不是我有什麼功德,我講的是佛法、正法,大家都是這個根器,所以得到這樣的法喜。真的非常隨喜大家! 希望大家都實實在在地去修。修行是自己的事,解脫是自己的事,不是別人的事。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現在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的時候,大家一定要珍惜,實實在在地去修,去改變自己,去圓滿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其實字面上去解釋的話,大家都懂,沒有必要。在這麼多年學法、修行的過程中,我把我所領悟的、我所得到的一些法喜傳播給大家、分享給大家,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傳法意義。自然、誠實一點的話,才能夠真正體現出我的內心喜悅,能夠傳播我真正所領悟的東西。這幾天,大家真的法喜非常充滿,這也是佛法給我們帶來的利益。 迴向: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原編】人生關鍵字眼的內在含義
※王英:中國現代啟蒙的內在困境
※放射出內在生命的光芒
※謙卑(一)天國最大的榮耀 | 內在生活網
※瑜伽山式站立看似簡單,內在門道不一般...
TAG: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