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少林搏擊拳法之分筋挫骨擒拿手法......潘霜喜
擒拿手法系指通過旋轉對方反關節的極限運動來控制對方的一種搏擊技法。擒概指點穴閉脈,拿則指反筋背骨。擒與拿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戰時趁其不備瞬間發勁可致對方傷殘。
擒拿手法的練習與使用力求一個圓字,雙手的旋轉是通過脊柱的自轉帶動,從而形成手法勁力的公轉。金剛心意把的練習在縮身時突出表現了以手法的公轉帶動身法自轉的螺旋勢下降模式,起把發力時則是以身法自轉帶動手法公轉的螺旋勢上升。如此則形成了升降開合、起伏進退的縱橫之勁。古少林拳諺雲「身如蛇形腳似鑽」,則說明了「蛇形」練的是上升,「鑽」練的則是下降。
在擒拿手法的使用上先出擊之手是為擒敵之手法,主要用於抓拿對方筋骨之間的穴道。此種手法力求先柔後剛,聽著對方的勁順勢而變。待擒住對方後再以後手鎖拿對方關節要害處,雙手旋轉以分力與合力挫傷其關節。擒拿手法的使用備受歷代武術家青睞,因實戰時常能以巧勝敵,通過簡單的擒拿手法控制整個搏擊局面。據古譜記載,擒拿手法共有七十二種變化,分三十六正拿法與三十六反拿法。後遇人則留,剩至二十四種手法,亦分十二正拿法與十二反拿法,其中之變化皆不出陰陽順逆正反之道。由於擒拿手法實用價值強,歷代師傅在教授弟子時多擇其品德優良者授之。擒拿手法的練習必須由師帶徒長久喂招練習方能掌握其中之要竅,練習時如勁力僵滯稍有不慎便可傷及筋脈,雙方的勁力均應柔中寓剛,在懂勁的基礎上感受對方勁力的變化,伺機擒拿。
本文講解的擒拿手法均是古少林搏擊拳法中實用價值很強的分筋挫骨手法,如金絲纏腕、霸王搬箏、張飛扛梁等易學易用,學者可模擬練習,從中掌握剛柔勁力的變化之道。
一、金絲纏腕
甲方右手腕被乙方以右手緊抓不放(圖1)。
甲方沉肩垂肘右手腕放鬆,右手臂向懷中牽拉,此為化解乙方的僵勁,同時以左手按壓住乙方的右手背,這時甲方以右手拇指抓扣乙方右手背上的穴道(圖2)。
上動不停,甲方後腳蹬地,前腳上半步,身法隨之向外旋轉,以左右手相合之力向外旋轉擰纏乙方腕關節,致其痛疼難忍(圖3)。
二、反手外掰
甲方右手腕被乙方右手抓住,甲方右手放鬆以左手抓擒乙方右手掌指關節(圖4)。
甲方前腳上步靠近乙方,雙手由懷中向外旋轉,雙手拇指相疊壓在乙方右手掌背中指關節上,再以雙手之小指與無名指抓扣住乙方的大小魚際處。甲方雙手向下旋轉按壓致乙方右手腕痛疼鑽心(圖5、6)。
三、懷中抱月
甲乙雙方合把較勁(圖7)。
甲方趁其不備,右手下捋將乙方之僵勁卸掉,同時上後腳管控住乙方的中心線,甲方左手從乙方肘臂下穿過與右手相合(圖8)。
上動不停,甲方以雙手之合力抱住乙方右手腕關節向後旋轉,可致乙方筋傷骨折(圖9)。
四、 霸王搬箏
甲乙雙方均以右勢遞手成戒備勢,遞手時身法之重心均在後腳,含胸收腹,以虛靜為上,目視對方雙肩,餘光掃四末(圖10)。
甲方以雙手相合之力向下捋帶乙方前手臂,右手擒抓其手腕,左手托住其肘關節(圖11)。
甲方旋腰掉胯以左手上托右手下按之分力,挫傷乙方肘關節(圖12)。
五、張飛扛梁
甲乙雙方均以右勢遞手成戒備勢。
甲方速以雙手擒抓住乙方右手腕關節,同時上後腳帶身法屈膝縮身,以肩扛乙方肘關節(圖13)。
上動不停,甲方雙腳蹬地,身法旋轉以雙手下拉之力與肩扛之勁相合,可致乙方肘關節筋傷骨折(圖14)。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