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什麼讓李白成為「詩仙」?

得意之時,「詩仙」大呼「莫使金樽空對月」;失意之際,則不免感慨「舉杯銷愁愁更愁」…那麼在孤獨之時,這位一生與詩酒脫不了干係的李白,又會有怎樣的舉動呢?一首《月下獨酌》輕易道出了真相。「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花好月圓夜,卻只有一個人、一壺酒,想想也替他寂寞。不過,這不是別人,這是李白,他自然有自我排遣、釋懷的方法。於是,他的做法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將明月與影子看作「岑夫子」、「丹丘生」們,也確實能自得其樂,讓人不禁大嘆佩服。「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春」自然指美好的時節了,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已屢見不鮮,比如《古詩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滿百》:「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行樂之所以要及時,一來是因為人生憂愁困苦太多,有條件行樂之時,當然要把握時機;二來是,當然要在風光正好的時候抓緊歡樂,比如在四季或人生的春天。

舉杯邀明月(資料圖 圖源網路)雖然,詩人對月與影略有微詞,「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畢竟不是活生生的「酒友」,但從最後幾句可以看出,這兩位特別的同伴,仍是頗有趣味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詩人與月和影做伴,歌唱之時,起舞之際,酒友們彷彿也是有靈性的,「徘徊」、「凌亂」,似乎和詩人一樣也喝醉了。醒著的時候,詩人與月和影共度良宵,酒醉之後便各回各家,自己也重新恢復孤獨一人的狀態。「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無情」為「忘情」之意,忘卻世情,方能了無牽掛。詩人希望自己與月、與影的交遊是永久的,而且是能忘卻世情、傷情的來往,他也許更多地把這種「交遊」看作是情感的寄託,力求在這過程中忘掉世間的紛擾與愁苦。「邈」是「高遠」的意思,「雲漢」則指銀河,泛指天空,即約定在天上相聚之意。在古典詩詞中,最經典且膾炙人口的「月下獨酌」,大概要數蘇軾的《水調歌頭》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首詞作寫於中秋佳節,獨自一人度過,自有「倍思親」之感。在這首詞中,作者同樣有想像:「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作者想像自己在月宮的情形,儘管天宮、仙境別有一番精彩,但仍有「高處不勝寒」之懼;儘管此番馳騁的想像,像李白一樣與月、與青天有一段難忘的交遊經歷,但畢竟不如和家人、知己相聚來得實在與溫馨。於是,才有更經典的下文:「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子渴望永久,這種永久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聚,他自然是希望家人、知己、有情之人能永不分離。而這種長久還有「情誼」一層意思,他認為,只要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不變,即便相隔甚遠,仍可共賞一輪明月,咫尺天涯。李白《月下獨酌》與之不同的是,他將感情寄托在「無情」之物上,要與它們永結「忘情」之游,此時此刻,似乎無人可想,因而更顯孤獨。儘管月下獨酌帶有孤單的意味,但二位文豪的率性與浪漫,加之有文字和美酒作伴,便可創作出千古流芳的佳作,自己的生活趣味、生命情調自然也得到了提升。提到李白,你會想到什麼?詩與酒定然是逃不掉的關鍵詞。假如詩是他的習慣,那麼酒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能以詩酒相伴一生的人,該是率性和浪漫的,這既是他的本性,也是他生活的主調,不論得意、失意,還是孤獨……我們習慣以「仙」來稱呼李白,大概攜詩帶酒走江湖能走出如此格調、格局的,不成「仙」都難。又或者說,也只有「天仙下凡」,才能以如此驚艷的瀟洒、氣度,走完這一生。詩酒人生,於常人而言,不過是文藝小清新,但對李白來說,這恰好為他超凡脫俗的逸仙之氣以及不同凡響的舉世高才,提供了有力佐證。(作者 嚴詩喆)
推薦閱讀:

李白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現在的吉爾吉斯人是不是紀念李白,甚至把李白視為本國瑰寶?
李白見到克蘇魯之後,會寫下怎樣的詩句?
李白與汪倫的故事
網路上李白的詩的預言是怎麼回事?真的假的?
古今詩人是怎麼描寫詩中之仙李白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