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僧人受得起人天供養

為何僧人受得起天人供養?(資料圖)

文:妙蓮法師

出家沙門又稱比丘,比丘是梵語,具有乞士、怖魔、破惡三種意義:

(1)乞士,就是要托缽。在我們中國因國情、風俗、環境的差異而不出去托缽,人家是送到常住來,這也是受人家的供養。

(2)怖魔,在受戒的時候,三番羯摩:「人間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宮就震動,魔王就會害怕,因出家就是要修行以至出離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孫就會少了,所以魔王就會感到恐怖。

(3)破惡,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種種煩惱惡業。

「僧」者,比丘之通稱,我國及日本,皆稱比丘為僧,僧人具有五種凈德,於三寶中稱為僧寶。五種凈德即是:

(一)發心離俗,出家之人發勇猛心,脫離凡俗,修習佛菩提,而為世間之福田。(二)毀壞形好,出家之人剃除鬚髮,毀壞相好,除去世俗塵衣而著如來之法服,具佛威儀而為世間之福田。(三)永割親愛,出家之人割捨父母親愛之情,而一心精勤修道,以報父母生成之德,兼能為世間之福田。(四)委棄軀命,出家之人委棄身命而無所顧惜,惟一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世間之福田。(五)志求大乘,出家之人常懷濟物之心,專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脫一切有情,為世間之福田。

近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說過:「佛、法二寶,賴僧寶扶持,若無僧寶,佛法二寶無人流布,善根無處培植,因此齋僧功德最大。」

一般說來,人的根性有三種: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這種根性的人,如維摩詰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當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為這種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凈的環境,才能清凈,若在染污的環境,就無法把持了。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像我們現在末法時代的眾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能發心出家,仗三寶功德較易修。至於下等的人,就用不著出家了,出家也不會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個居士,好好勉力修還可以,免得出家反而敗壞佛門。印光大師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針對這種下等的根性說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輩,來發心出家,那真是佛門幸事!

關於出家有沒有資格受人禮拜、供養?這要知道,出家決定要受戒並守戒的,受戒就內有戒德莊嚴,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現僧相,這就不但能受人來禮拜,連天人來禮拜你都受得起。因為你有一個僧相就堪受人天禮拜,至於你有沒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內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鍍上金,好像披上袈裟,雖是木頭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禮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寶,受了戒法,還不能受人禮拜嗎?

讓人家禮拜是給人家種福,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對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養,他布施於你,他今生或轉世就能安樂自在,這是因緣果報法。至於出家後,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報……當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賴信眾供養,若不精進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擁護,轉生還要墮落,那就太苦、太可憐了。當然,若是修行有功、道業成就,那就真是為無量眾生的良福田。

出了家自以為沒有修行,不受人供養,要自耕自食,是不如法的。是誰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缽,但我們中國僧不託缽,而是在齋堂吃飯,這一樣是受人家的供養。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還自以為是。

即使你是一個有錢的大居士,有百千萬財產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時,家中的財產也都要施捨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說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個茅蓬,不要受人供養。錯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積錢財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現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給人家供養,怎麼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給人下種子一樣,如此那會有豐碩的收穫呢?那裡會有福報呢?

出家人因地在人間受人的供養,將來證羅漢果,果報就是應供——應受天人的供養。比丘受人的供養,將來證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養,沒有天福,就算你證了羅漢果,托缽都托不到,飢餓是好苦的啊!

那麼做居士的供養時,要不要分別這個師父有沒有修行,才來供養呢?「有修行就供養他;沒修行,就不要供養他了。」若有這種分別心,就算你供養到菩薩、供養到佛,那樣功德還是很小的,因為你有分別心。

若能無分別心的供養,「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養。」能平等供養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無相而布施,功德和供養佛是一樣的,所以你們要會平等供養。供養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別。

但假如你是要請開示求智慧,那當然就不同,他要是不會講,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請問他;要問,當然就要請問過來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見的。不好的就敬而遠之,因為他既無慧,行為又不好,若跟著他,會學壞的。

猶世間人並不是每個都是好的,以我們自己家裡的父親、老祖父等長輩們來說,好的,我們就要學;不好的當然就不能學。但不管他們如何的不對,他們總是你的長輩,對他們還是要尊敬的。不過他講的話你不能聽就是了,他們的壞行為你也千萬不能夠學的。

世俗的儒者都知對「長上」的禮,不可違逆犯上,即使父母有過失,也應婉言勸諫,不能當面數落。若父母不接受,那麼只能將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憂。

同樣的,我們在家佛弟子對「僧寶」也不能失了恭敬,雖然有些出家師父,其言行確實是不值得親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勸諫,但絕不可隨便批評。學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寶門中造口業。慎之!慎之!


推薦閱讀:

佛典故事:佛說供養舍利及佛像之真意(一)
念佛與廣修供養
心香供養---略談無我的修持與護法
本命佛請回來供養步驟和方法
在不知情中供養非親生孩和放蕩不羈的妻

TAG:僧人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