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洞房的由來及孔子在《禮記·曾子問》中的記載

鬧洞房的由來及孔子在《禮記·曾子問》中的記載

中國傳統婚姻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而頗具特色。它通常要經過提、訂婚、迎娶出嫁、鬧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當夜,眾親友在洞房嬉鬧新娘和新郎後,新人雙雙攜手歸寢為一高潮。舊時,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舉動,因多發生在洞房裡,故稱為「鬧房」、「鬧洞房」、「鬧新房」;由於這一習俗以新娘為主要逗趣對象,故又稱「鬧新娘」、「耍新娘」,舊時還稱為「戲婦」。 孔子在《禮記·曾子問》中描述當時的嫁娶情景時說:「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反映了先秦婚禮的淳樸習尚,沒有喧嚷紛鬧大操大辦的場面。入漢以後,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古板而沉悶的舊式婚禮,不再固守「三日不舉樂」的古訓,開始大操大辦,使婚禮蒙上世俗的喜慶色彩。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並躲進洞房。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同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裡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可見,鬧洞房一開始即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

鬧洞房驅邪的風俗南北各地均有。長江中下游地區,新郎前一晚就須睡在洞房,事先請兩名女童手執紅燭將新房內照一遍;天津人則請吹打班子在新房內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後,驅房內邪氣依然十分重要。比如在東漲,新郎進屋後要象徵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者手執單刀,朝每個角落虛砍一刀,並且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壞腦袋,四砍喪神快離開,笑看麒麟送子來。」更普遍的習俗是在新房內置長明燈。所謂「洞房花燭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學者研究,聽房習俗實質上也是防鬼怪進入洞房的一種保護措施。

推薦閱讀:

曾子倫理政治思想述評(王傑)
曾子殺彘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曾子南「三元風水玄空大卦陽宅些子法」布財位秘法
《論語解構》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小傳_第一章_曾子生平

TAG:孔子 | 洞房 | 曾子 | 禮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