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轉載]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閱讀:182013-08-26 04:50  標籤:轉載  原文地址: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原文作者:G弦之歌的博客  很多人認為(包括胡希恕老師),《傷寒論》與《內經》沒有什麼聯繫,仲景只是論廣伊尹《湯液經法》,根本沒有從《內經》繼承什麼東西,就更別說《內經》的六氣學說了。但是,讀完整個《傷寒論》,特別是看了劉渡舟老師的《的氣化學說》後,我認為《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還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繫的。  首先來看《內經?六微旨大論》和《內經?至真要大論》:  第一段:  少陽之右,陽明治之;  陽明之右,太陽治之;  太陽之右,厥陰治之;  厥陰之右,少陰治之;  少陰之右,太陰治之;  太陰之右,少陽治之。——《內經?六微旨大論》  第二段: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內經?六微旨大論》  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內經?至真要大論》  先不說別的,這上面兩段就有矛盾。按照第一段內容,六經的次序就是下圖:

  [轉載]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但是按照第二段內容,就不是上面的圖的順序;按照第二段內容,六氣標本中見的關係如下圖:  [轉載]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上表中的黃色箭頭就是《傷寒論》傳經的路徑。根據上表的這個關係,六經的次序應該如下圖:  [轉載]讀書筆記——《傷寒論》六經與《內經》六氣的關係

  上面這個圖即符合《內經》標本中氣的理論,又符合《傷寒論》六經病的特點。因此,前面提到的《內經?六微旨大論》「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的順序,應該是錯的。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太陰—少陰—少陽。

  舉個例子: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少陰、太陽從本從標」;說明太陽之本是寒,因此太陽病必惡寒;太陽寒水需要少陰君火來溫暖、氣化,因此太陽病必發熱。人受寒之後,太陽寒水就會特別旺盛,人首先就會惡寒(「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這就需要少陰君火也要旺盛起來,以便平衡突然增加的寒水之氣;少陰君火一旦旺盛起來,人就發燒了,這就造成了太陽病了。此時,如果少陰君火比較弱,旺盛不起來,怎麼辦呢?那就沒有辦法與寒水抗衡啦,人就不會發燒了,這就造成了少陰病了(「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因此,太陽、少陰均為表證,太陽中風用桂枝湯,太陽傷寒用麻黃湯;少陰中風用當歸四逆湯,少陰傷寒用麻黃附子甘草湯。  再舉個例子:「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說明陽明之本是燥,因此陽明病必燥熱;陽明燥金需要太陰濕土來潤澤,如果太陰濕土太過,就會從乎中,見太陰(「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堅者,為陽明病也」)。陽明、太陰均為里證,因此關係到人的生死,只有保胃氣(四逆輩)、存津液(承氣湯),才能救人於生死之間。  最後再舉個例子:「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少陽、太陰從本」;說明少陽之本是火,因此少陽病必口苦、咽干、目眩;少陽相火需要厥陰風木的支持才能漸漸壯大。少陽、厥陰均為半表半里證,均有寒熱往來的表現,厥陰病還有上熱下寒的表現。因此,少陽病用小柴胡湯,厥陰病用柴胡桂枝幹薑湯。
推薦閱讀: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09講
皇帝內經與傷寒論之二
JT傷寒論筆記(六)
郝萬山講《傷寒論》 第06講
你不知道的《傷寒論》中的腫瘤治法(純乾貨)

TAG:筆記 | 讀書筆記 | 關係 | 傷寒論 | 讀書 | 內經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