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錢幣(開元通寶)

五代十國貨幣

  唐朝末年,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讓強大的唐帝國終於崩潰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時期。在五代十國這段較為特殊的歷史時期里,幾乎每一個曾經獨立過的政權都發行過自己的貨幣。五代十國的錢幣種類極多,但流存下來的非常少。比如後梁開平年間鑄「開平通寶」大錢和「開平元寶」,後唐有「天成元寶」,後晉有「天福元寶」,後漢「漢元通寶」,等等。而「應聖元寶」是當時的北燕鑄造的錢幣。五代十國時期的貨幣,總結起來有兩大特點:一是大額錢幣盛行。唐朝除了在短期內發行過大額錢幣外,一直使用的都是小平錢。而五代十國的錢幣多為當十、當百或是當千的大錢。二是這個時期的鑄幣大部分採用的是「鐵」這種最為普通的金屬,因此鐵錢的流通量比較大,同時這個時期鑄幣的質量也不是很高。由於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更替極為頻繁,每個政權的存在時間都很短,因此這個時期的很多錢幣都傳世極少,成為錢幣界的珍品。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在建立了「北燕」之後,開始大量鑄錢。劉守光在應天元年鑄造了「應天元寶」、「應聖元寶」等流通錢幣。其中 「應天元寶」背萬、 「應聖元寶 」背拾或是背百,這兩種都是大錢,字體為楷書,傳世極少,是極為珍稀的古錢幣。五代十國錢幣  五代時鑄的第一種錢是後梁開平年間(公元907-910年)所鑄的「開元通寶」直徑3.5厘米,錢文隸書,旋讀,書法較差,筆畫生硬,「開」 字為異筆,光背。鑄工與銅質均不佳,錢文書法尤差,幾不成文。朱溫篡唐後,前朝大臣改奉新主,其中位居要職的大有人在。他們多數科甲出身,任何人的書法都要勝此錢文千百倍,怎麼說也不至於讓如此水平的人來書寫錢文。想來寫此錢文的很可能是他們的太祖朱溫,但不能確定。此種開元通寶鑄量不多,且傳世極少,為極罕見品。  開元通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後唐李氏以恢復唐朝正統為號召,滅梁之後鑄行新錢,仍沿用開元通寶之稱,中間屢遭變故,舊錢日少,所剩不。而之後的後唐庄宗時,兵事漸少,商業略盛,市場中錢少不便,乃於天成年間(公元926-929年)鑄「天成元寶」,以便流通。此錢徑2.4厘米,錢文隸書,旋讀,書法渾厚凝重,輪廓闊壯,較為精良。但此錢民間有私鑄者。另外有「青泰元寶」,是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於清泰年間(公元934-935年)所鑄。錢徑3.4厘米,錢文隸書,順讀,書法平平。後唐十餘年間變動迭起,似不應鑄錢。所以現在學者有認為此錢乃仿自北宋 「崇寧重寶」,並不是後唐清泰年間所鑄。崇寧重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後晉只鑄過「天福元寶」。史載「天福三年(公元939年),詔許天下民人自鑄,文曰「天福元寶」。今天所見的天福元寶,版式參差不一,輕重不一,有直徑2.5-2.1厘米的,也有直徑2.1厘米以下的,錢文隸書,旋讀,書法平平。大錢應是官制的,鑄工尚可,小型的可能是民間自鑄的,銅質較差,文字粗糙,因為當時的銅價較高,鑄錢無利可圖,而且銅材不易得,民間往往把古錢銷毀,改鑄銅器,哪裡會多鑄銅錢呢?所以天福錢頗稀少難得。當時各處藩鎮割據,不理會中央政(蟹)府,只是逢年過節,才向皇帝進貢,以表示君臣關係未斷。史載天福二年夏,宣武軍節度使楊光遠進助國錢,現傳世有「助國元寶」一種,直徑2.3厘米,錢文篆書,旋讀,書法平平,鑄工一般,可能乃楊氏所鑄。天福元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後漢僅傳了兩代,共計四年,只有「漢元通寶」錢,此錢直徑2.2厘米,錢文隸書,書法似開元錢。漢元通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後周時只鑄「周元通寶」一種,為周世宗所鑄,書法、銅質、鑄工均精美,乃毀佛所鑄之錢。周元通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十國之中,吳越、荊南、北漢等國沒有鑄錢。前蜀於永平元年(公元911年)鑄「永平元寶」,錢徑2.4厘米,錢制仿唐代開元通寶,鑄工頗佳,但極罕見。此外有「永平通寶」,製作與書法與永平元寶不相同,但有學者認為是偽造的。通正年間(公元916年)鑄行「通正元寶」,版式較多,錢文書法鑄工不及永平錢,但數量較多。後來前蜀改國號為大漢,次年,改年號為天漢,鑄行「天漢元寶」,錢制同以往,錢文書法鑄工均較好,但數量不多。光天年,又恢復國號為蜀,鑄「光天元寶」,錢文「光」字用行書,其餘為隸書,書法均甚良好。王建死後,其子王衍繼位,史稱後主,於乾德元年(公元919年)鑄「乾德元寶」。錢制同以往,有光背無文與背月兩種。咸康元年鑄行「咸康元寶」,背有月文。以上兩種錢數量較多,鑄工頗精。但不久後唐來伐,王衍出降,國滅。閩王王審知政權仍然行用唐朝年號,以示忠貞不移,鑄開元通寶錢,版式仿會昌開元錢,錢背穿上有一「閩」字,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此外有鉛鑄錢,版式同銅錢,分光背無文、背閩、背福、背殷三種,後又鑄開元通寶當十大錢,直徑3.8厘米,字大而不工整,且有省筆缺畫,背有星文、月文、閩字。另有鐵錢,鉛錢,版式同銅錢,存世較罕。後於永隆年間鑄「永隆通寶」大鐵錢,直徑達四厘米,順讀,書法拙劣,背有閩字或星月文及光背,均較罕見。王審知弟王延政曾稱大殷皇帝,改元天德,鑄「天德通寶」大鐵錢,以一當百;也鑄有銅錢,比鐵錢小,為「天德重寶」,順讀,書發教工整,背文「殷」字,有楷隸兩體。天德重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馬殷割據湖南時,後梁朱溫封馬殷為天策上將軍,後自立為楚王,鑄有「天策府寶」。此外還曾鑄有乾封泉寶銅、鐵大錢和乾元重寶大銅錢。馬殷因聽史家有湖南產鉛鐵之說,又聽從高郁的獻策,鑄鉛鐵錢,十文當銅錢一文,史書沒有說明錢文何字,大概是因為楚錢錢文多襲用唐錢錢文之故,如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天策府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天策的意思是為帝王出謀劃策,更有「天策引神兵,鳳飛掃鄴城」的名句。天策府是天策上將軍的府邸。即辦公地。歷史上有名的天策上將軍有李世民、馬殷和宋真宗之兄楚王元佐三人,而開府置行署的只有李世民和馬殷。李世民在滅隋一戰中一馬當先,功勛卓著,唐高祖覺得賞他什麼都不合適,於是特地為他創立了天策上將軍這麼個封號,並且設置天策府,李世民受封后,在府內設立了文學館,招攬了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位名士,這些人後來都成了他的股肱重臣。梁朱溫稱帝後,為了利用楚牽制當時據有江淮之地的吳國,援引唐高祖封李世民的例子,就給了馬殷天策上將軍的封號,並准其開天策府置右相,為馬殷在楚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基礎。  天策府寶錢是錢幣界盛傳的珍品,歷來為收藏家夢寐以求之物,有一首詩描述了過去人們對此錢的重視程度:「易求時且百金直,喜遇翁賞一飯加。有寶若談天策府,不貧於古野人家。」說的是清朝戴熙之父在病中得到一天策符寶,大喜過望,居然在把玩該錢時多吃了一碗飯。《十國春秋》載:「楚武穆王乾化元年,鑄天策錢,文曰「天策府寶」。《新五代史》載:「殷請於梁,依唐太宗故事,允其開府初鑄。」故而此錢文字製作皆精,天策府寶大如當十,厚肉,字文明坦,楷書,旋讀。前人認定其錢為馬殷開天策府時所鑄的紀念幣。  孟知祥乃後唐明宗之婿,曾帶軍入川征蜀。但乘機攬權,擁有蜀地,叛唐稱帝,國號蜀,鑄行「大蜀通寶」。該錢直徑2.3厘米,錢文隸書,順(直)讀,鑄工一般,書法較劣,但傳世較少,較罕見。其子繼位後改元廣政,鑄「廣政通寶」,制式同前,但書法鑄較前品為佳,數量較少,為極罕見品。後又鑄「廣政通寶」鐵錢,版式同銅錢,傳世也較少。  劉隱為唐末廣州節度使,為朱溫黨羽。朱溫稱帝時,封劉隱為大彭王,擁有兩廣之地。劉隱搜括其境內開元錢二十萬獻於朱溫,結果致其缺錢,乃鑄開元通寶銅錢及小平鉛錢,以便流通,其鑄工草率粗糙。後劉隱死,其子立,改稱大越皇帝,改元乾亨,稱國號為漢,史稱南漢,鑄「乾亨通寶」銅錢,傳世較少,極罕見。後又鑄「乾亨重寶」銅錢,文字、銅質同前品,還鑄有鉛錢。乾亨通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南唐是五代十國中鑄錢最多的。傳世有「大齊通寶」,是徐知誥未複姓及未建國時所鑄。又有「保大元保」錢,是李璟保大年間(公元934-957年)所鑄,中興二年鑄「永通泉貨」當十錢;還有開元通寶、 唐國通寶、大唐通寶三種小平錢,但其鑄造年份無詳細記載。大齊通寶  
點擊進入下一張

  劉仁恭及其子建國後號燕,非十國之一,但時代相當。鑄有銅鐵錢多種,有「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四種,又有貨布、鐵五銖錢和順天元寶等錢。劉守光子應天元年鑄「應天元寶」、「乾聖元寶」、「應聖元寶」等錢。永安錢皆為楷書,除一千錢銅錢外,其它皆銅鐵兩種。「永安一千」讀法為先左後右再上下讀,其餘皆為順讀。「應天元寶」背萬、「乾聖元寶」背百、「應聖元寶 」背拾等三種錢皆為楷書,大錢,傳世極少,為極罕見品。五代十國時期社會的分裂和政權的頻繁更替,使貨幣流通再度陷於紊亂。北方的梁、唐、晉、漢、諸朝,因銅資源缺乏,新錢鑄量不多,但製作讓究,並明令禁止鐵、鉛錢的流通。後周世宗時的佛寺銅材鑄行「周元通寶」,錢質與鑄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國鑄幣量大,類雜,南唐、前蜀、後蜀、尤其如此。楚、南漢曾鑄鉛、鐵錢、蜀錢鐵錢。南唐的唐國通寶錢、蜀的大蜀通寶錢和齊的大齊通寶錢的行用表明,以國號鑄於錢上,成為一時的風氣。錢文篆隸兩種書體並行,則為南唐所首創。五代十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價格文字說明 開平元寶隸書折十大樣光背無定價後梁太祖開平年間鑄,傳世僅見大錢一種,錢文隸書近真體,直讀光背,徑約3.4厘米,此錢傳世極罕。 開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無定價 天成元寶隸書小樣官鑄光背12000元後唐明宗天成年間鑄,此錢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無文,徑2.3厘米,重3.4克左右,歷來所出甚少,系五代錢中珍稀品。 天福元寶隸書大樣官鑄光背13000元五代後晉高祖天祖三年鑄,許民間設爐並鑄,故大小不一,錢文多夷漫不清,徑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種官鑄大樣製作較精。 天福元寶隸書小平官鑄背月1600元 漢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背月40元五代後漢隱新聞社乾佑元年鑄,製作精良,隸書四字稍露真書氣韻,徑2.4厘米,重3--3.5克,錢文面星及背星月紋,或光背無紋者,此錢傳世較豐。 漢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220元 周元通寶隸書小平合背150元五代後周世宗柴榮於顯德二年廢天下佛寺,毀銅像鑄,周元通寶仿唐於元,製作精美,徑2.4--2.5厘米,重3.5----3.7克,錢文四字為八分隸書,背多星月紋,佈於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錢,民間廣傳此錢可治難產等症,故甚為老人喜愛,以元字右挑為貴。. 周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10元 周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8元 周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80元 周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巨星巨月150元 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0000元十國蜀王建永平元年鑄,錢文隸書旋讀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書,徑2.3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罕見。.. 通正元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50元十國前蜀王建通元年鑄。形制近似永平元寶,錢文隸書,旋讀,徑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紋,另有一種元字右挑者,較少見。 通正元寶隸書小平右挑大字280元 通正元寶隸書小平背星月300元 天漢元寶隸書小平光背35元十國前蜀王建天漢年間鑄,形制較精整,錢文四字隸書旋讀,為王建五錢中最清秀者,徑2.3厘米,重3克,傳世光背及上仰月較多見。 天漢元寶隸書小平背月40元 光天元寶錄書小平光背35元十國前蜀王建光天年間鑄,此錢製作粗劣,面文草率,徑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時可見一星或一月紋,光天元寶鑄量較大,故傳世甚多。. 乾德元寶隸書折十光背50000元十國前蜀後主王衍咸康年間鑄,製作粗陋,錢文四字中康字獨大,徑2.2厘米,重3.1克,此錢傳世較多。. 乾德元寶隸書小平大字光背20元 乾德元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70元 咸康元寶隸書小平光背50元後梁太祖開平年間鑄,傳世僅見大錢一種,錢文隸書近真體,直讀光背,徑約3.4厘米,此錢傳世極罕。尚有「開平元寶」作珍。銅質渾厚,書意在隸,真之間,筆勢洒脫,大似當五,幕平,幾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寶下落不明。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鉛質背「閩」6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鉛質背「殷」3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折十背星40000元 永隆通寶隸書折五背「閩」月2500元十國閩王延曦永隆年間鑄,分銅、鐵兩種,徑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閩字,穿下仰月,因鑄行不足一年,傳世極罕。 天德重寶隸書折五鐵質前「殷」5000元十國閩王延曦永隆年間鑄,分銅、鐵兩種,一當小錢百,錢文真書,因王延政一度改國號殷,故背穿上殷字。銅錢徑3.2厘米,鐵錢徑約3厘米,此錢傳極罕。 五代十國錢幣黃巢起義瓦解了唐王朝的統治,封建割據勢力紛紛佔地為王。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小朝廷的統治,史稱「五代」。我國其它地區則割據為十個小國,他們是: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楚、閩、南漢、南平、北漢。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經長期戰亂,經濟發展緩慢,很少鑄錢;南方地區戰亂較少,經濟穩定並有所發展。十國中除吳越、吳、北漢、南平四國未鑄錢外,其餘各國均鑄錢。但鑄幣混亂,地區性強,而且大多數實行通貨膨脹,鐵、鉛錢充斥,為以後的幣制割據性帶來不良影響。   開平元寶大錢:後梁太祖開平年間(公元907 ——911 年)鑄。大如當十。  天成元寶: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公元926 ——930 年)鑄。此錢極罕見。  清泰元寶:後唐末帝李從珂清泰年間(公元934 ——936 年)鑄。   天福元寶: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 >年)鑄。   漢元通寶:後漢高祖及穩帝乾祐年間(公元947 950 年)鑄。 周元通寶:後周太祖廣順年間及世宗顯德年間(公元951 ——959 年)毀佛寺銅像所鑄。背多有星月紋,又有合背,品類頗多。   天策府寶大銅錢、大鐵錢:十國楚馬殷(公元907 ——930 年)據湖南,建天策府,鑄此錢。   乾封泉寶大鐵錢:十國楚馬殷鑄。以一當十,尚有銅鑄的。錢背各有天、策、天府等字。   開元通寶:十國閩王審知(公元907 ——925 年)鑄。有銅、鐵、鉛三種,背穿上有星紋或一閩字,穿下有仰月。  永隆通寶大銅錢、大鐵錢:十國閩王曦永隆年間(公元939 ——943 年)鑄。背穿上有閩字,穿下仰月,穿右有星,也有穿上有星者。   天德通寶大錢、天德重寶:十國閩(殷)王延政天德年間(公元943 ——945 年)鑄。一個鐵錢當銅錢一百文,實行通貨膨脹,籌措內戰費用。   永平元寶、通正元寶、王漢元寶、光天元寶:(公元911 ——918 年)十國前蜀王建鑄。   乾德元寶、咸康元寶:十國前蜀王宗衍(公元919 ——925 年)鑄。  廣政通寶銅鐵錢:十國後蜀孟昶公元(939 ——965 年)鑄。   開元通寶對錢:十國南唐嗣主李璟保大年間(公元 943 ——957 >年)鑄。這是我國最早的對錢,大、小形式一致,文字分篆書及隸書兩種。   唐國通寶、大唐通寶:同為南唐嗣主李璟鑄。初鑄較規整,後減重為三分之一。盜鑄紛起,劣錢充斥。傳世有大、小錢。錢文有篆,隸兩種,為對錢。   永通泉貨大錢:南唐李璟中興二年(公元 950 年)鑄,一當十。篆、隸對錢。 )  鐵錢:南唐後主李煜於公元 964 年鑄。李煜驕奢腐化,國力衰弱,鑄鐵錢以代銅錢,引起物價飛漲。   南唐初年還鑄過「大齊通寶」及「保大元寶」,但傳世極少。   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公元 911 年以後幽州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有銅、鐵兩種,這種錢是最重的錢。   鐵五銖、鐵貨布:亦為幽州劉仁恭父子鑄。鐵五銖用隋五銖錢範鑄造,鐵貨布則用王莽貨布鐵范,但背文有「三百」兩字。   鐵順天元寶:劉仁恭父子用史思明錢模鑄。背文加「百」、「千」。  應聖元寶(背拾)乾元重寶(背當百)應天元寶(背當萬):幽州劉仁恭父子鑄。他們父子鑄的全是大面值減重貨幣,因流通範圍不廣,影響不大。   乾亨重寶:公元 907 年唐清海軍節度使劉隱據嶺南稱王。其弟劉龑於公元 911 年繼位,917 >年稱帝,立國為「漢」,建都廣州,史稱南漢。劉龑於乾亨元年(公元917 >年)開鑄乾亨重寶銅、鉛錢。過去認為乾亨鉛錢是我國最早的鉛錢,近年發現五銖錢中也有鉛鑄的。
推薦閱讀:

1000000!清代面額最大的鈔票,剛剛拍出20萬
中國古錢幣的歷史演變(網摘)元朝時期
這個國家曾是中國戰友,恩情不忘,至今錢幣仍用漢字!
【錢幣知識】淺談分析「北洋造光緒元寶三十四年庫平七錢二分」
2018年新加坡伯明翰拍賣精品一刀平五千.金錯刀壹組品鑒

TAG:五代十國 | 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