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給孩子下過這些「絆」嗎?

作者

徐婧英

黑龍江電視台記者/高級編輯/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搜狐母嬰認證親子教育專家/《心理育兒》專欄作家 /微信公眾號:婧一下

紛繁的歲月,忙亂的生活,我們不經意中養成了各樣習慣,譬如思維語言,動作表情,舉止做派。有些分明是阻礙溝通、隔絕交流的絆腳石,卻沒意識到,沒被看見。而這些,已宛如我們的組成部分,隨著每次開口,每個動作,每個語氣傾倒而出。阻隔了與孩子的交流,絆倒了親情的流動。

知之尚能改之,下面這十個溝通的絆腳石,你造嗎?你給孩子設過這些絆兒嗎?

1、命令式:「你應該做。」你應該寫作業了,你應該多吃點蔬菜,少吃肉…是不是張口就來,常常說?

2、批判式:「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怎麼還。」生氣或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批判式的表達是爸媽脫口而出的不二選擇。

3、打擊式:「你怎麼不長記性?」商場里,親耳聽到一個年輕媽媽怒氣沖沖訓斥兩、三歲的寶寶, 反覆質問孩子:你怎麼不長記性?你怎麼不長記性?...試問,兩三歲的寶寶,連記憶能力尚沒發展好,長記性為何物?

4、建議式:「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這麼說的時候,惱怒、聲討、指責、質問,有木有?

5、安撫式:「一切都會過去的,你等著瞧吧。」字面上看,這個貌似在安慰,撫慰。但說出來啊,說出來你就會覺得陰風陣陣了!

6、審訊式:「你到底做了什麼讓妹妹哭?」「你到底做了什麼讓錢包從她的口袋到了你的口袋裡了?」...警察審訊也不過如此啊。

7、干擾式:「別擔心玩具弄壞的事了,我們快吃飯吧!」孩子的世界,玩具是有生命的好嗎?玩具壞了等於自己的朋友生病受傷了,不難過嗎?還吃什麼吃!

8、判斷式:「你那樣做,實在不好。」這不好,那不好,到底什麼是好?按照你說的就是好?!

9、譏諷式:「好吧,世界末日看樣來了。」諷刺打擊到這個份兒,還是親媽親爸不?

10、先見式:「我早就想到會這樣了。」先知先覺的超人爸、超人媽,寶寶為嘛就不是超人二代泥?

這些絆腳石表達同樣的意思:孩子,你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靠你不行。收到這樣的信號,受挫、自卑當然就成了孩子們的心理寫照。想愉快地交流、溝通?那是妄想!大點的孩子,就不再會和父母說心理話了——這一定不是我們想要的!「可是,我也不想這樣啊」——我好象聽到了你說。「但真不知怎麼做,上面提到的絆,好象都給下過……」(我默默擦汗)好吧,為了孩子,我們要這麼做:

覺察自己

好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到,而是不知道。沒有意識到、覺察到自己說的話有多傷人,所以,從今天起,為人父母,要想和孩子愉快相處,就要覺察、警醒自己的言語,有沒有命令、指責、偏激、片面、傷人的,有則改之。否則,一旦形成定勢,想改,談何容易。

知不足,要改之

好了,通過覺察,我們發現了,自己言語的傷害力,曾經無意中把孩子傷得遍體鱗傷,那麼,既然知道有傷害了,停止啊!馬上改,就現在!

尋求孩子的幫助

如果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具有傷害性,可是一時又改不過來,就可以尋求孩子的幫助,把自己意識到的問題開誠布公地向孩子說。你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當然也可能是爸爸)意識到過去說過的話,(比如,你為什麼不長記性等等)對你造成了傷害,媽媽覺得非常難過,非常對不起你。媽媽真的想改變那種說話方式(真的,一定要是真心的哦,否則孩子肯定會識破你的把戲的),但多年養成的習慣,一時改不過來,你監督媽媽改過來,不再說,好嗎?因為媽媽,是真的在意你,不想傷害你,只是,我過去沒意識到會對你造成的傷害……

教育孩子,提升家長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家長的自我成長過程。因此,在培養、教育孩子的漫漫路途中,家長要不斷完善、提升自我,努力實現自我成長。而不只是照貓畫虎,停留在孩子怎麼樣,如何說這一件事上。只有家長增強自我的覺知、內省,以輕鬆、智慧、愉快的心態來面對孩子,才能使親子關係其樂融融,良好和諧。

有人說,中國的父母是最傻的父母,明明愛孩子愛的不行,孩子卻總感不到愛。這多半是由於我們有話不會好好說吧?所以,檢省自己,別設絆兒,有話好好說,修行自己,從現在開始!


推薦閱讀:

正面管教如何學:當工具學,不如不學 (以日常慣例表為例)
怎樣培養孩子獨睡一床和獨自一個房間獨睡?
【與您分享】瑪瓦的「獨特」的教學方法 第三章 (上)
生孩子時,沒有麻醉就剖腹產,看看這些媽媽經歷過怎樣的痛
吞噬孩子智商的食物清單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