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刊:西藏的珊瑚寶串

清代藏傳直徑3.0CM巨版珊瑚珠 藏品提供/吉如朵 攝影/劉敏

珠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之一,蘊含著極其多樣的文化。遠古的珠飾里包含著先民們美化自己,崇拜自然,模仿圖騰神像的理念,而進入階級的社會後,珠飾作為社會範疇的標識,被賦予了等級與宗教的意義。藏民族的珠飾從象雄時期就表現出明顯的階層特徵,貴賤有別,並為之立制。佛教傳入後,珠飾則多了一層佛教的象徵寓意,由此經千年的演變,時至今日,珠飾又還原了她原本的價值,既美化人的形象與生活,也作為精神與物質的財富存在。

西藏的珊瑚寶串文/芥子

從古代西藏到現在,珠佩也被視為財富,這不是象徵的價值,而是實實在在的商品價值。在歷史的每個時代,珠子與牛羊、糧食、日用品之間,都有等價的交換值。游牧民(或農耕人群)在需要時,都可以用珠子來交換生活必需品。在藏地人看來,珠子比貨幣更值得信任,這種普遍的價值觀,在習慣了貨幣交易的內地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藏民族的珠飾多是外來品,而非本土產出,很長的時間裡,珠子甚至替代了貨幣。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人們喜愛佩戴紅珊瑚為裝飾品,從康區一直到阿里,色彩濃艷的珊瑚配飾款式各異,多姿多彩。西藏的珊瑚飾品,讓熱愛西藏的我們驚艷於其生命般鮮艷的紅色。那些珊瑚項鏈,珊瑚頭飾,還有耳環與戒指,從海洋來到世界的屋脊,最後得到了藏人的萬般寵愛。

「芝瑪」入藏

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藏人稱為「芝瑪」。

古代的西藏是歐亞大陸的聚寶盆。盛產黃金,麝香,羊絨的西藏,用無盡的財富換來了歐亞大陸的各色珠寶,西藏的珊瑚來源是多方位的,克什米爾,亞美尼亞,俄羅斯、尼泊爾……等。商人們穿越喜馬拉雅,把產自地中海的珊瑚運輸至日喀則、西寧的貿易中心,再分散至西藏各地。

而更高級的珊瑚則多來自中央政府的賜予。蒙古也有珊瑚輸入西藏,有史料記載,西蒙古的卡爾梅克人曾將珊瑚運輸到西藏,蒙古貴族藩王對西藏寺廟的供奉里,珊瑚也佔了很大的比例。

藏民族佩戴紅珊瑚的歷史可追溯到吐蕃時期。藏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所以常把紅珊瑚枝掛在小孩的脖子上,使紅珊瑚蒙上一層神秘的神話色彩。珊瑚也是戰士的護身符。藏民族崇尚紅色,把珊瑚火紅的顏色與太陽相聯繫。

紅珊瑚在藏民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對紅珊瑚的喜愛不但是出於審美的需要,世俗生活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藏族人民豪放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同時,紅珊瑚在藏族服飾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藏民族具有深遠的宗教和文化聯繫。

藏族女子的珊瑚配飾,由桶型珊瑚珠串成,間隔綠松石,瑪瑙,雜色為串,色彩搭配濃烈,再配上裝有佛像,佛經的小銀噶屋,華麗高貴,女子平時戴一串(約有30顆珠寶),節日盛裝時戴2至8串,男子則喜戴大珊瑚珠子,環繞胸前,英雄氣十足。

後藏地區的珊瑚配飾,採用古老的搭配,珊瑚,綠松石,蜜蠟,銀噶屋,但圖中女子的配飾中,珊瑚已被染色的海竹代替 攝影/芥子 紅珊瑚還是是唐卡繪製中價格昂貴的顏料,將珊瑚磨製成粉末再用膠融合,便成了繪畫唐卡不可或缺的紅色顏料。

在西藏還有山珊瑚的說法,特指一種在牧區出土的,紅艷多蟲眼的古代珊瑚,相傳產自西藏的喜馬拉雅山脈,是遠古時期的珊瑚化石。事實上,西藏並不存在山珊瑚,這只是一個誤傳,西藏所有的珊瑚都來自深海,沒有使用遠古珊瑚化石的現象。西藏有世間所有的珍寶都會回歸地下的傳說,而山珊瑚的說法,可能來自這種傳說吧。

珊瑚的佩戴

西藏的珊瑚珠子多出自明清兩代,形狀為圓筒形,尺寸從幾毫米到五六厘米不等。不同於現代的珊瑚珠子,古代珊瑚珠子的孔道大,由於長時間繩子的摩擦,孔道呈現水滴形狀。那種色澤粉紅的珊瑚,是明清兩代的流行色,從北京的皇室到蒙藏牧民,都喜歡這種柔和的珊瑚,俗稱為孩兒面。

歷史上,西藏貴族的珊瑚飾品都是用高級別的紅珊瑚製成,色彩純正,形狀工整,尺寸大,沒有蟲眼和白斑。這種高級別的珊瑚,在哪個時代就是價格驚人的奇珍異寶,多由中央政府,蒙古藩王賜予,世代在大家族中流傳,很少出現在民間。作為西藏古代珊瑚的收藏者,能收集到舊時貴族的珊瑚珠,珊瑚枝飾品,也很不容易。

康藏地區的康巴服飾與配飾中,男裝飾品有金銀鑲邊的紅珊瑚大耳環,珊瑚、瑪瑙、琥珀等珠寶項鏈;康巴女裝則是佩戴由銀和金鑄造中間鑲嵌紅珊瑚的「梅朵」頭飾,都體現出藏民偏愛紅珊瑚的強烈民族情感。

在現代的節慶中,藏族女性也依然喜歡身著傳統服飾,佩戴珊瑚珠串 攝影/范久輝

歷史上,紅珊瑚與佛教關係密切,珊瑚與金、銀、珍珠、瑪瑙、琥珀、琉璃並列稱為「佛教七寶」。印度和西藏人視珊瑚為如來佛的化身,會用珊瑚用來做佛珠,但普通的修行者無法使用這種價格昂貴的佛珠,只有喇嘛高僧才會持有紅珊瑚所制的念珠。珊瑚佛珠是藏地佛教的珍惜法物,在清宮舊藏里,有饋贈與西藏大喇嘛的珊瑚佛珠,皆由正圓的珊瑚珠串成,色澤純美,工整漂亮,藏人與信仰的虔誠,賦予老珊瑚佛珠溫潤的光澤,數輩大德懇切的吟念真言,讓珠子有了奇妙的靈氣,修持或者禪定中,老珊瑚佛珠有如良師,在默化里引導菩提慧根。

400多年前,醫藥大師李時珍先生在經典名著《本草綱目》中記載珊瑚有:「去翳明目,安神鎮驚。目生翳障,驚癇,鼻巾丑」等功效。珊瑚石有止嘔吐、止瀉、止血、治腰痛、小兒驚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排汗利尿等作用。

珊瑚的醫用價值是其自身魅力之一,在漢藏地區,人們都用珊瑚來配治療疾病的藥物,在藏醫里有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珍貴藏葯。

五世達賴對西藏貴族服飾的改革與制定,規定了貴族佩戴珊瑚珠的款式,如,清代《西藏圖考》記載,右耳垂珊瑚墜,用大珊瑚兩顆,上下金鑲,名,工工。在貴族服飾珠飾里珊瑚與蜜蠟等珠子被譽為神珠寶。

十七世紀,噶廈政府正式規定了官員貴族穿戴的寶飾裝款式,這種在大法會,藏曆新年初二的慶典中穿著的高貴服飾中,碩大紅潤的珊瑚項鏈極為醒目。今天我們在藏地牧區節日里看到的,牧民們穿戴的耀眼珠飾,就是對舊時貴族寶飾裝的模仿。

古代西藏民間的珊瑚飾品,要簡單很多,就是幾顆小珊瑚珠兒隨意地串在繩子上,然而就這幾顆珊瑚,也是牧民幾輩子的積攢,嫁自家女兒時,作為隆重的陪嫁,萬分珍惜,但在需要供奉菩薩時,卻也會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珊瑚奉獻出去,讓它成為寺廟裡菩薩佛像的瓔珞掛飾。

在藏區,珊瑚是女子時代繼承的陪嫁,歷經數百年,裝扮著藏人的驕傲 攝影/芥子珊瑚的鑒別

在西藏,真偽珊瑚的辨別方法很簡單,藏人會用珊瑚輕輕敲擊牙齒,從細微的硬度來區分珊瑚和塑料仿品,這是感覺上的辨別方式,對珊瑚缺乏了解的人會很難理解,如何用牙齒辨認真偽。

在城市的我們只需要將珊瑚送至專門的地質礦場部門鑒定就可以了。

仿製珊瑚與真珊瑚價格差距很大,低仿的塑料製品,很容易分辨。最難分辨的是十八世紀的料器(賽璐璐)仿珊瑚,那時製作的假珊瑚,色澤逼真,紋理自然,還有人為的蟲眼,為了重量會在料器(賽璐璐)里填充鉛,極難分辨,對西藏古代珠子經驗豐富的康巴商人有時都會買錯。還有一種,就是殘破珊瑚的再次拼貼,也要注意。

對真偽的鑒別,只有多看真的,多摸真的,自然就會對假的有排斥。流傳的一些鑒別方式都不是絕對的,還是要告誡喜愛珊瑚的朋友們,多看真的,才會認知假的。……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閱讀《西藏人文地理》2013年1月期)


推薦閱讀:

在家打造海底世界(養珊瑚)系列1
你是尼莫么?不好意思那是我親戚
大清皇家紅珊瑚手鐲(賞析)
來自深海的稀世珍寶——紅珊瑚
珊瑚的有機結構與鑒定 (中篇)

TAG:珊瑚 | 西藏 | 2013年 | 月刊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