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9局,要麼出眾,要麼出局

寵辱之局——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小窗幽記》:「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世人喜歡受寵愛而畏懼羞辱,得道之人寵辱皆忘,寵辱不驚,不為心外之物所累。

心追逐外物的情況就像是杜甫詩句描寫的,「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盪去,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凈。

人只有擺脫虛榮妄念的束縛,淡泊名利,才能真正獲得內心的寧靜。

得失之局——得失隨緣,順其自然

古人說,「不思八九,常想一二」。處心積慮未必能得,放手後退未必是錯。不如一切隨緣的好。

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一切隨緣,順其自然,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人的一生就是在得與失中度過的,或者說人生就是得與失的集合體。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得到和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應該淡然處之,得失隨緣,隨遇而安。

利害之局——利害相生,見利思害

古人云:「利害相生」「有一利必有一弊」。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利益和禍害總是糾纏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

《史記》:「先知利害。」

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是預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禍害;第二是能預先從利益中看到禍害,預先從禍患中看到利好。

但是現實中更常見的情況是「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貧富之局——貧而有志,富而不驕

古人云: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

渴求財富本身沒有錯,只是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世間有貧富差距是難免的,貧者應該做到的是貧而有志,以自足無求為樂;富者應該做的的是富而不驕,不奢侈,能知足,樂於施捨。

元曲《殺狗記》:「日有陰晴,月有盈虧。算人無久富長貧。」

貧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夠擺脫貧困;富裕的人不驕傲自大,不傲慢奢侈,自然能夠長保其富。

進退之局——進退有方,行止在我

《菜根譚》:「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在風斜雨急的變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腳步,站穩立場;處身於艷麗色姿中,必須把眼光放得遼闊,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徑危險的時候,要能收步猛回頭,以免不能自拔。

所謂「風斜雨急」「花濃柳艷」「路危徑險」都是比喻,比喻人生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

人生的進與退都應該有操守,有追求,不怕難,不沉淪,不自頹,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於迷惑中。

苦樂之局——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菜根譚》:「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苦與樂,相互對立,相互依存;有時互相交替,有時互相融合。最大的歡樂,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辛苦之中;同樣,春風得意的盡頭,有可能是悵然失意的開始。

生活中我們是苦是樂,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心境。

在歡樂的氛圍中得到的快樂,並非是真正的快樂;在艱苦的困境中仍能保持快樂的心情,才算是人的本性中快樂的真正境界。

能夠苦中作樂者,才算懂得了快樂的真諦。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窮水盡時還能找到快樂的人,才是真正洒脫智慧的人。

生死之局——生死有命,殺身成仁

儒家認為肉體的善終是福,而肉體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同時他們強調還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東西,所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道家把死看成是回歸大道。莊子主張齊生死,無論生死,都要順其自然。

道教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西生經》),通過修鍊可以長生不老。

佛教要超越生死,涅槃解脫。

人固有一死,活著要追求生命的價值,死要順其自然,「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成敗之局——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古人云: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人生多有坎坷,成敗皆是過程中的階段,成功了,繼續努力向前,失敗了,也不必悲哀嘆息;不以成敗論英雄,而是看其胸懷志氣的高遠!

蘇東坡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成功是別人失敗時還在堅持,成功是「熬」出來的。人生中難免有失敗,只要能夠直面失敗,堅定地熬過低谷,就一定會成功。

禍福之局——禍福相依,為善積福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災禍面前,不必恐懼,而是積極應對,不好的事情會慢慢向好的方向轉變。

《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為善積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心存善良、寬容、感恩之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人生,這樣才能收穫真正的幸福與快樂。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推薦閱讀:

如何給人生開外掛?
2016年11月4日完美人生指南
人生:《知福歌》
強者總是向人們揭示的是確認人生的價值,而弱者只有聽著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