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 女神,曾經也是個孩子
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遇見有趣的靈魂。
最近,十點人物誌開啟了「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領讀人總結提煉出經典人物傳記的精華,帶領大家欣賞、分析書中的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可以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一部傳記共有10天的精華領讀內容,每日更新一期,敬請期待。
文 |靜瀾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 《奧黛麗-赫本》。
比利·懷爾德說:奧黛麗-赫本就是高尚、優雅、禮儀的代表……上帝吻了她的臉頰,她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是的,她是優雅、高貴、格調的同義詞,她就是奧黛麗-赫本:銀幕上永遠的公主和女神,但銀幕後卻鮮為人知的奧黛麗-赫本。
聲譽卓著的傳記作家唐納德-斯伯特以電影公司的檔案記錄及數據為經,以赫本的至親好友採訪為緯,刻畫出更為飽滿生動的赫本。
在斯伯特筆下,我們可以看到赫本光鮮亮麗的演藝生涯,也可以看到其不為人知的深沉與糾結……
歲月鎏金,鉛華洗盡,我們看到了赫本的真實,一個讓人喟嘆之餘更加喜愛的永遠的赫本……
那麼在銀幕上演繹美麗童話的閃耀明星是不是生來就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呢?是不是生來就才華橫溢一帆風順呢?優雅高貴的女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銀幕走向世界的呢?讓我們跟著作者斯伯特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今天的閱讀目標是原書的第一章(第3頁——第33頁),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
1
爸爸去哪兒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是各有各的不幸。
在赫本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的媽媽:埃拉—范—希姆絲特拉女爵,懷著七個月大的赫本,帶著兩個兒子,與第二任丈夫一起前往比利時。
埃拉女爵的第一任丈夫在婚後五年就離她而去,那正是四年前的事,留下才25歲的埃拉和兩個兒子。現在家庭風暴又在地平線那端醞釀……
埃拉的家族是老歐洲貴族,埃拉本身也有貴族頭銜,這也是埃拉對第二任丈夫最大的吸引力。埃拉的第二任丈夫是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羅斯頓。
羅斯頓沉著的態度和英俊的外表深深的吸引了渴望趕快給兩個孩子找個爸爸的埃拉,而埃拉豐厚的家業,女爵的頭銜和上流社會的味道也深深的吸引了羅斯頓。於是,埃拉和羅斯頓共締約盟。
不純粹的結合似乎註定了婚後生活的不安定,埃拉忍受不了男方的懶散和他對兩個孩子的冷漠,在雙親的建議下,羅斯頓埃拉前往英國。為了羅斯頓的工作,次年3月,埃拉再度啟程前往比利時。
到了比利時布魯塞爾,埃拉在親戚的幫助下,迎接第三個孩子的到來。1929年5月4日周六一早,女爵開始陣痛,下午她已經在為新生兒餵奶,按照傳統的說法,周六出生的孩子,一生勞勞碌碌。
5月底,剛出生的赫本寶寶差點死於百日咳,鎮定的埃拉一邊念禱文,一邊拍打,救了寶寶一命。對於赫本來說,或許只有嬰兒時期,才可以和母親這麼親密。
赫本出生10周後,羅斯頓和埃拉辦理了出生證明,赫本跟著父親為英國籍,終其一生,赫本都是持英國護照。根據這份出生文件,赫本出生於布魯塞爾市東南伊克塞勒區基耶維街48號,孩子全名是奧黛麗—凱瑟琳—羅斯頓。
二戰後,羅斯頓最後一位姓赫本的親戚去世後,他把自己女兒的姓改為赫本,以紀念那位親戚。
赫本的童年並不比我們的幸福,赫本希望把自己學會的東西展示給父親看,但羅斯頓並沒有多少興趣。赫本就像其他孩子一樣,加倍努力,希望得到父親的疼愛和認可,可惜依舊徒勞無功。
赫本雖然有母親的照顧和教導,但埃拉就像爸爸一樣,沒有流露出太多情感,她是個嚴肅的母親,永遠為女兒的最佳利益著想,但她認為禮儀尊嚴重於寵溺,凡是超過睡前吻的親昵舉止,都不成體統。
埃拉和羅斯頓的政治分歧與偏見不僅導致婚姻搖搖欲墜,也讓赫本為此終生歉疚。
羅斯頓和妻女的日漸疏離,也影響了赫本,赫本把自己渴望而父母無法提供的情感,統統投注於小貓、小狗這些小動物身上。
赫本說:「我很期待別人的關愛,也想關愛別人。」
不久,赫本得到愛的渴望徹底破滅了,1935年5月底,赫本剛剛6歲,羅斯頓走出家門,一去不回……
父親的離去,是赫本永難癒合的傷口。但埃拉為赫本所做的犧牲,還是讓赫本相信母親對她的愛:埃拉努力工作,供養赫本讀書,培養赫本興趣。
赫本說:「母親疼愛我們,只是不習慣表達……」
在埃拉的努力和安排下,年僅6歲的赫本被送到了英國住校學校學習,在那裡赫本遇到了最喜歡的舞蹈課……
2
在戰火中起舞
1939年夏天,埃拉帶著赫本在英格蘭海邊度假,還沒好好欣賞這如詩如畫的夏日風光,戰爭就開始了。
埃拉不得不趕緊帶著赫本回到父親的莊園,埃拉相信德國絕不會攻打中立的荷蘭。
在這裡,赫本快樂祥和的童年得以繼續,然而好景不長,二戰全面爆發,打破了赫本暫時擁有的一切。
在戰爭中,埃拉為了保護女兒,不得不讓赫本學荷蘭語,冒充荷蘭人,併火速在當地學校以埃拉-范-希姆絲特拉給赫本註冊,然而這個新造的身份在戰爭結束後就不再使用。
戰爭中赫本荷蘭語、法語、英語不斷切換,這也造就了赫本獨特的、難以被誤認的語音。
戰爭中原本生活水平相當高的國家,很快就淪入貧窮和疾病,荷蘭的猶太人也開始受到限制。才10多歲的赫本目睹著這一切,開始明白人性的冷酷,戰爭的無情。
荷蘭人天性聰明,不受任何政治宣傳蠱惑,外在的服從並不代表內心的屈服,荷蘭反抗協會成立了,埃拉也積极參与荷蘭反抗軍的行動。
但積极參加家國大事的埃拉也沒有放鬆女兒的培養,赫本在母親的安排下,繼續學習舞蹈。母親讓赫本學習舞蹈,而赫本則用舞蹈來為荷蘭游擊隊募捐。
在表演募捐之餘也悄悄的幫反抗軍傳遞重要訊息或支持經費。赫本對反抗軍的支持,就像對芭蕾一樣熱切。
隨著戰爭的繼續,赫本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越來越危險,但赫本並不覺得自己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對荷蘭孩童來說,冒死拯救反抗分子的性命,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戰爭的繼續發展中,歐洲迎來了歷史上最寒冷的冬天,荷蘭人民快要餓死了,僅有的食物都給德國士兵了。
赫本此刻的身體狀況也極度堪憂,每人每天只吃用草做成的麵包,配一顆馬鈴薯燒出來的湯水。長期的營養不良給她未來的選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大家失去了一切,但一點也不在乎,掙扎著活下來,這就是唯一的意義……
一切都會過去,赫本16歲生日那天,透過地下室的窗子,看到了英國士兵,感受到了帶著英國石油和英國香煙的自由氣息。
不久,在威廉明娜女王的安排下,赫本和母親到療養院擔任義工。完成照顧傷兵的義務後,埃拉轉任廚師,支付房子租金和赫本繼續學習芭蕾舞的費用。但赫本卻開始迷惑恐懼了。
當掙扎求生的精彩戲碼已經結束,當一切回歸平淡的日常生活,年方17歲的赫本迷惑了,憂鬱了,再也沒有團隊合作或者國際計劃來協助她。
在這一段迷茫、大吃特吃補償的時期,赫本也在不斷的成長,戰爭中所受的創傷也得到了一定的發泄。
1946年底,當赫本的芭蕾舞老師告訴母親埃拉,赫本有機會去倫敦,向知名的同行學舞。聽到這一消息,赫本十分興奮,她終於能靠近自己的芭蕾夢了。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了赫本童年的家庭生活和戰爭生活,看著赫本一步步成長,所有經歷的都會是我們不可計量的財富,在以後的日子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赫本又有機會繼續學習跳舞了,經歷過這麼多風風雨雨,接下來赫本的一切都會順利嗎?接下來的赫本又會有怎樣的成長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赫本童年的成長環境可以說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運的,有一個這樣有遠見,這樣堅強偉大的媽媽。很多時候,不是不愛,只是沒有說而已。
一路走來,有哪些瞬間,無聲勝有聲,在無言中感受到了父母深深的愛?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說出對父母的理解與感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