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千里的張良與虛無主義(1)

張良何許人也,他被漢高祖譽為「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出過哪些計策為劉邦奪得江山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沛公先進咸陽,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沛公「意欲留居之」。樊噲要求沛公出秦宮,沛公不聽。張良說:「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要沛公目光遠大,不要被一時的利益蒙住眼睛。沛公聽信了張良的話。在鴻門宴中,是張良救了沛公,使巧語騙項羽,得以逃脫。沛公為漢王,據巴蜀,是張良出計要沛公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從而趁項王發兵北擊齊的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為奪取全國做準備。沛公定三秦,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面臨敗局,無法可施,問計張良:「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意思是,我願用我的關東地盤送人,誰可與我共同反楚?張良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捨棄關東地,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麼楚國就可以打敗了。」這實際上就是建立反楚統一戰線的問題。漢四年,韓信奪齊地而欲自立為王,漢王怒。此時,張良勸說漢王,漢王派張良前去授齊王印。可是這麼一位足計多媒之人,卻在一件事上「難以口舌」:漢高祖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如意。太子,是布衣時的劉邦與呂后所生,即後來的孝惠帝;如意是當了皇帝的劉邦與寵幸的戚夫人所生。當時,大臣們多諫爭,不同意廢太子,但意向又不是很堅決。呂后就使建成侯呂澤問留侯張良。張良說:「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雖臣等百餘人何益。」意思是:奪得江山之前,高祖在為難之中,用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己定,以高帝是否喜愛為標準定太子,即使我們百餘臣子上書,大概對這件事也沒有什麼作用。呂澤還是要留侯拿出計策,張良說:「此難以口舌爭也。」他向呂澤推薦了四個隱士。就此為止,不再多話。張良為何「難以口舌」?是張良不會說話嗎?是張良心中無計嗎?都不是。而是現在的環境變了,與打江山的時候完全不同了。每一個封建朝代,都是以一個帝王的家天下代替另一個帝王的家天下。現在的張良已從帝王的天下中分得一杯羹,封萬戶侯,要什麼有什麼,何苦再去自找麻煩。皇帝是以「愛欲易太子」,關大臣什麼事?弄得不好,如同越國的仲,甚至與剛被平叛的韓信一樣的下場。編輯:張興興
推薦閱讀:

TAG:虛無主義 | 張良 | 主義 | 虛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