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陸遊1  陸遊是否變節之謎

今天,我們來講大家非常熟悉的南宋大詩人陸遊,陸遊一生創作詩歌的總數應該是13000首左右,堪稱我國文學史上詩歌創作產量最豐的一位詩人。陸遊的詩歌,不但數量繁豐,而且它的內容廣泛。其中十之五六是反映愛國情懷的作品,可是就對這樣一位大詩人,該是這樣一個臨終前還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在歷史上,卻受到了不公平的評價。《宋史·陸遊轉》的結尾那一段話,是大理學家朱熹說的,朱熹在《宋史·陸遊傳》的結尾這樣說,說陸遊「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什麼意思?是說陸遊這個人,才能太高,但是業績太少。因此,非常容易被有勢力的人所控制和利用,不能夠保全他自己的晚節。這段話是朱熹說的,所以就具有權威性,這段話還是在《宋史·陸遊傳》最後一段結尾說的,又起著蓋棺定論的作用。那麼,朱熹為什麼對陸遊有這樣的評價呢?陸遊到底有沒有失節,或者是變節的行為呢?就讓慢慢地走進陸遊,了解陸遊。說起陸遊是否變節的話題,就必須談到陸遊出生的時代背景。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人生存的時代環境,所經歷的人與事,都會對他的人生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公元960年,宋太宗趙匡胤建立大宋政權。經歷160多連的歷程,到陸遊出生時大宋王朝已經是一片風雨飄搖。那麼,陸遊出生的時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社會現實呢?這樣的時代對陸遊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而這與他是否有變節行為又會有怎樣的關係呢?陸遊他的誕生非常具有戲劇性,他是誕生再一個雨爆風狂、電閃雷明的早晨,而且是生在了一條船上。陸遊自己這樣說「十月十七日,餘生日也,餘生淮上,是日平旦,大風雨駭人,及予墜地,雨乃止。」陸遊這段話,大部分都是很淺易的。十月十七日,是我的生日,生在淮上,這一天「平旦」早晨,這一天早晨,大風雨駭人,嚇人,那雷鋼鋼的,那雨嘩嘩的,等到雨停了,陸遊生下來了。看來,陸遊的的確確是伴隨著自然環境的風雨來到了這個世上,但豈不知從此,社會上的風雨,政治上的風雨,軍事動亂的風雨,竟然伴隨了陸遊八十五個春秋,這是一個不幸的時代,不幸主要表現在一是政治官僚的腐敗、腐朽,一是皇上的昏庸無能。腐敗到什麼程度?是賣官鬻爵和行賄受賄十分猖獗,任何一個無財無德的碩鼠也好,蠹蟲也罷,只要掏錢了,搖身一變就上官服。這樣的統治集團,不腐敗嗎?這樣的政治不黑暗嗎?不腐朽嗎?據有的資料上說,到大宋宣和元年的時候,官僚總數已經達4800餘人,夠龐大的了,吃什麼?都吃老百姓的。在說宋徽宗趙佶,說他昏庸是政治上他忠奸不辨,他所重用的一干人,主要是六個,以蔡京、童貫、王黼等人為代表,當時的人和後面的人,一致公認將這六個人稱作「六賊」。在「領導班子」當中,除了一個昏庸的皇帝,剩下是「六賊」當家。這政治能不腐敗嗎?能不昏暗嗎?皇帝清政則國事清明,皇帝昏庸則國事昏暗,趙佶昏庸還表現在,說實在的那宋徽宗就不應該做皇帝,他也不會做,他也沒心思做。他應該做專職的書畫藝術家,書畫藝術達到了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地位,所以他疏於打理朝政。勉強上朝,也是匆匆忙忙,下朝也是草草率率,剩下時間也研究書畫,更大的時代不幸是在於陸遊出生的當年,由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國,向宋朝發動全面進攻,從此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位於我國東北部地區的金朝,是一個由女真族建立的少數民族邦國。公元1115年正式建立大金國號,由於金國由奴隸制剛剛發展起來,繼續擴充自己的土地和財富,因此物產豐富生活富足的宋朝,就成為金國擴張實力,掠奪土地和財富的最佳目標。公元1125年,也就是陸遊出生的那一年,建國才剛剛十年的金國,終於按捺不住對大宋王朝土地與財富的誘惑,兵分兩路南下,開始大舉進攻宋朝。這一次突然的進攻,帶給了已經在皇帝寶座上過慣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宋徽宗一道大大的難題。宋徽宗趙佶聞訊確實是有點兒麻爪兒了,沒主意了,但是沒主意,也得弄出個主意來啊,怎麼辦?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速速派人與金兵求和,第二件大事,皇帝自己不幹了,給誰?給他的兒子趙桓,那就是宋欽宗。我為什麼要暫時拋開陸遊,說這一段,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一些事件都是在陸遊出生的時候發生的。第二點更重要,陸遊的一生坎坎坷坷命運多舛,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朝廷上的主和派,或者叫做投降派,對陸遊屢次三番地迫害和打擊,而主和派或者投降派的根源是誰呢?就是宋徽宗。打從宋徽宗開始,宋欽宗、宋高宗、宋孝宗等等,就秉承了宋徽宗所訂的既定方針,所以要講這些。金朝對宋朝的進攻才剛剛開始,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宋朝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將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批王宗貴族俘虜,導致了歷時168年的北宋王朝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亂」。徽、欽二宗被俘後北上,受盡屈服與折磨,多年之後最終客死他鄉。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徽、欽二宗被俘後一個月繼位,史稱宋高宗,南宋時代由此開始。此時陸遊剛剛三歲,在這樣的時代,不同的戰亂與流亡,對陸遊的思想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這樣的時代,一批不畏強敵,矢志報國的抗金英雄,也對陸遊的人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那麼這些抗金英雄都是誰呢?他們對陸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關於陸遊變節的說法到底真有其事,還是無中生有呢?在許許多多的救國抗金英雄中,陸遊認為最敬佩、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宗澤,元佑時期的進士,抗金鬥爭中的大將主將,也是屢立戰功的一位將領。在宋高宗趙構跑到臨安,就是杭州的時候,宗澤還堅守汴京,一邊指揮軍民繼續抗金,同時向高宗皇帝連發幾次奏請就強烈要求宋高宗能夠還都汴京,渡河殺敵。這是很好的建議,很好的主張。可是趙構和他下面的一班主和派投降了,非但沒有準奏,而且還專門派了一個副留守使來監視宗澤,防止宗澤另有二心,宗澤的一腔熱血,付之流水呀,積憂成疾,在老宗澤臨終之前,還連連高呼「渡河呀,渡河」,含恨而死。給陸遊印象極深的另一位大英雄就是岳飛,岳飛是我國人民家喻戶曉的抗金英雄,他在抗金鬥爭中,也是屢立奇功,他所帶領的岳家軍,真是讓百姓人心大快,讓敵人聞風喪膽,按理說,岳飛是為大宋的江山浴血奮戰,岳飛是為你趙構的江山浴血奮戰,可就這樣非但沒有表彰,獎賞岳飛反倒把岳飛殺害了,怎麼回事呢?兩原因,一個是秦檜一干人等特別嫉恨岳飛,他怕岳飛戰績越來越多,威信越來越高,功勞越來越大,就容易居功擅權,影響他們的地位和利益。第二個原因是皇帝宋高宗趙構,他也害怕岳飛戰績越來越豐,功勞越來越大,威信越來越高他害怕,他怕將來岳飛不可擺弄,所以他留個後手,他另外扶植培養了一位大將,這個人叫楊存中,他就準備用楊存中隨時地取代岳飛,再加上金兵通過內線和秦檜有書信往來,有一個條件要想講和,條件是殺死岳飛。自然秦檜非常高興,高宗也覺得亦可,就這樣,岳飛慘死在風波亭。這兩件事給陸遊的刺激很大,震動很大,影響很大。所以陸遊極為沉痛地在詩中這樣寫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岳飛」,這意思就是說,正當國難當頭,十分需要抗金志士,抗金勇士的時候,朝廷這些公卿貴族們,排擠宗澤,令老宗澤含恨而死。軍隊又無人任用岳飛,令岳飛含冤而死。這是多麼令人憤慨的事,怎麼叫「憤怒出詩人」呢?就是因為在不幸的時代中,有那麼多的令人憤怒的人和事,這才出現了為民鼓與呼,為國鼓與呼的詩人,這才培養產生的像陸遊這樣的憂國憂民的詩人。陸遊是一個坦誠而外向的人,也是一個善於交際朋友遍天下的人,又是當時著名的大詩人,因為他與當時的著名文人,都有比較深厚的交往,比如大理學家朱熹,大詩人楊萬里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之間,眾多的詩文唱和,充分證明了陸遊與朱熹楊萬里之間,十分真摯而深厚的友情。可是好景不長,陸遊最終與朱熹楊萬里,分道揚鑣,關係破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與陸遊是否有變節行為,到底會有怎樣的關係呢?那麼到底因為什麼陸遊和朱熹、和楊萬里關係破裂了?這就得從紹熙五年七月說起,紹熙五年,這宋寧宗趙括就取代了宋光宗趙惇,好好皇上你取代他幹啥,那趙光宗趙惇過於昏庸,自己也不檢點,和其父宋孝宗趙昚的關係也很緊張,甚至孝宗死去之後,趙惇他都不去弔孝,他都不戴孝去。所以當時一些人就覺得趙惇不行,應該換皇上,更趕上外戚韓侂胄的夫人吳夫人,是當時皇太后的親侄女兒,韓侂胄就利用了這種關係,疏通了皇太后,請求皇太后下懿旨,廢掉光宗,重立寧宗。皇太后還真幹了,批准了,懿旨下來了。那寧宗一繼位,韓侂胄不就是大功一件嗎?這不韓侂胄在這裡出了大大氣嗎?所以,韓侂胄上任之後,的的確確是網結死黨,權傾朝野。但是他的許多做法,當時作為宮中侍講的朱熹看了非常不滿,韓侂胄你這人也太囂張了,許多場合都公開抨擊過韓侂胄,韓侂胄便記恨在心,韓侂胄就誣朱熹的理學為偽學。什麼理學?啥不是的玩意兒。再誣凡學習理學的人,都是偽學幫黨。還告訴皇上,皇上啊,你別看他朱熹成天嘟嘟囔囔講這些,他是打著傳播理學的幌子,實際是幹啥?是樹立個人威信,織黨營私,還說他這一幫偽學都是幫黨。宋朝樹立幫黨,幫黨之爭非常嚴重,皇上也就准了,於是將所謂的偽學幫黨,你像朱熹的學生,朱熹的朋友,或者支持朱熹的一些仁人志士,統統打成幫黨,該抓的抓,該殺的殺,該貶的貶。這在歷史上被稱作「慶元黨禁」。慶元黨禁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起源於北宋的理學以強調三綱五常的封建禮教為核心,到南宋前期成為知識界最重要的學術思想,而理學家們也開始逐步尋求與這種學術地位相適應的政治地位,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大宋王朝統治權利的再分配問題,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對以韓侂胄為代表的在政者,進行猛烈抨擊之後,韓侂胄便以學術爭論為借口,對理學派進行殘酷的政治打擊,朱熹本人被放逐到偏遠的武夷山。通過慶元黨禁,韓侂胄掃清了政治道路上的諸多障礙,而當韓侂胄站穩腳跟之後,為籠絡士人,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又出人意料地立起了另一面大旗。韓侂胄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樹立個人威信,於是提出抗金北伐,當時有很多人不贊成他抗金北伐,為啥,韓侂胄這個人名聲壞啊,你製造了那麼大一個冤案,整一個「慶元黨禁」。凡是有點良心的,正直的知識分子,誰不知道你咋回事兒,你說抗金,沒人理他。可是咱們大家別人不知道,還不知道陸遊嗎?陸遊這個人,只要誰說抗金他都支持,就他支持韓侂胄,支持他抗金北伐,可是有人就出來反對,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就是楊萬里,第一個就是楊萬里,楊萬里給陸遊寫了一封信,用詩表達前幾句是這樣的:「君居東浙我江西,鏡里新添幾縷絲,花落六回疏信息,明月千里兩相思」。這幾句話都挺好啊,朋友嘛,你看你在東,我在西。歲月過得真快呀,一看鏡子咱又添了許多青絲變白絲了,這一轉眼咱倆都六年沒通啥信了,我好想你呀,你看這是明月千里兩相思嗎,「明月千里兩相思」這幾句沒毛病。「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蘷龍集鳳池」,這兩句,這就話來有話了,就開始指責甚至是埋汰陸遊了,批評陸遊了。就指責陸遊攀龍附鳳,指責陸遊想以此邀寵,得到榮華富貴,當時陸遊也沒法向楊萬里解釋。所以再說韓侂胄,韓侂胄一看陸遊起來了,支持他,非常高興,對陸遊有了進一步請求,希望陸遊給他做一篇《南園記》,因為韓侂胄新建了一個南園,這個南園建成以後,韓侂胄先是請楊萬里給他做《南園記》,人家楊萬里說啥呀。「官可棄,記不可作。」你看這楊萬里,這是楊萬里,他就這麼耿直,就這麼倔。那陸遊出於,你看你你要抗金北伐,這麼大事我都支持了,也是人之常情,完了我呢,算了,我也感謝你,為啥感謝你,我盼了多長時間啊,「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年一年盼北伐,他誰也不出來北伐,這回你出來北伐,挺好。行,你讓我幹啥,寫一篇《南園記》寫寫唄,陸遊答應寫《南園記》這也情有可原。你這是接受了,楊萬里他受不了啊。前者韓侂讓我寫,我都沒不寫,「官可棄,記不可作」,你就應了,更認為陸遊是典型的曲意逢迎,攀龍附貴,所以從此兩位大詩人,就真的分手了。咱再說朱熹,朱熹被流放到武夷山之後,也聽說了陸遊支持韓侂胄,不但如此陸遊還給韓侂胄寫《南園記》,朱熹生氣了,你別看他理學家,這時候就不理智了,他怎麼不理智,他有他的推理,他說這倒不是因為韓侂胄把我打到武夷山,我反過來就睚眥必報,不是呀,那韓侂胄製造的「慶元黨禁」那是禍國殃民,罪孽深重啊,從中你可以看出,韓侂胄他本來就是一個大大的奸佞。別人不知道,你陸遊你不知道嗎?你知道你為啥還支持他,反而還給他寫《南園記》啊。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朱熹才寫下了「豈能太高,跡太近,恐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朱熹是當時的文壇泰斗,學術領袖,自然是一字千金,因此在他對陸遊作出這樣的評價之後,世人階層迅速風行了這種說法。許多人也因此疏遠了陸遊,後來朱熹的這段話,還被收錄到《宋史·陸遊傳》里,對陸遊做了舉行蓋棺定論作為的評價。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朱熹對陸遊的這段特殊的評價呢,關於陸遊變節的說法,到底是真有其事,還是歷史冤案呢?其實這真是對陸遊的一種誤解,真是歷史上的一樁冤案,真是對陸遊十分不公平,這裡有三點:第一點,陸遊當時支持韓侂胄只是支持他北伐,不支持他別的,就支持他北伐,同時我必須強調一個同時在支持韓侂胄北伐的同時,陸遊堅決反對韓侂胄的黨禁。第二點,那就是陸遊在寫給韓侂胄《南園記》當中,用陸遊自己的話來說,一句諛詞沒有,就是阿諛的意思。《南園記》他給韓侂胄寫的《南園記》一句阿諛之詞沒有。第三個,當時一些人反對韓侂胄抗金,居然說韓侂胄是為了以此招搖欺騙百姓,有這種說法,陸遊甚為這是不對的。你不管怎麼樣,在客觀上韓侂胄還是首先豎起了抗金大旗吧,事實也證明後來的金國也拿這個做求和的條件,你不給我求和嗎,把韓侂胄腦袋給我割下來,用盒子給我裝過來。這事實證明了這一點,金人也就是說當時南宋的敵人,都這麼仇恨那韓侂胄,起碼證明韓侂胄當時舉起抗金大旗,是對金國不利的,是對大宋,就是南宋,重新振奮抗金的士氣是有好處的。所以從這三點來看,我們覺得陸遊無論是支持韓侂胄發兵北上,還是給韓侂胄寫《南園記》沒有錯,怎麼能說陸遊失節呢?更有甚者,怎麼能說陸遊變節呢?到這裡,我們終於弄明白了《宋史·陸遊傳》的結尾引用的朱熹的這一段話,這所謂的蓋棺定論完全是一種誤會。但是,陸遊的偉大正是在於陸遊他就是陸遊,他從小養成的不撓不屈的性格,根本沒有因為無論是來自朝廷的,還是來自友人的對他任何的打擊和傷害,從此就萎靡不振。那麼陸遊有這麼好的家世,陸遊本人有這麼好的品行,陸遊有這麼超眾的文才,他在仕途當中,究竟怎樣呢?我們下次再講。
推薦閱讀:

紅塵繾綣,一生等一人,12星座情人是否聽話。
十大神獸有哪些?上古十大神獸是否存在
你的子女將來是否有才華
八字看你是否命中帶弓箭(第2部分)
找老公是否有最佳年齡?

TAG:陸遊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