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母親,感恩母愛

有一片大海,那是母親的胸懷;有一片凈土,那是母親的心靈。母親永遠是照著孩子回家的那盞燈。如果說父愛如山,那麼母愛似水。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髮似雪。時光飛馳,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但她卻是一株紅色的康乃馨,夜夜開放在我的枕邊;卻是一條清幽幽的小溪,流淌在我生命的每一天。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行者,母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母親必是那熱烈的掌聲,呼喚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條嬉戲的小游魚兒,母親必是那一汪碧綠的湖水,在包容我頑皮任信的同時,也將我的快樂漣漪般一圈圈的擴散了去……  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是人類亘古不變的永恆主題。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澱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思涌動,在孟郊筆下,熔鑄了這首飽含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髮,寫下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  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周豫的讀書人。有個朋友送了他最嗜吃善做的鱔魚。周豫的做法是把鱔魚放在鍋中,讓那些鱔魚在鍋里自由自在地游著,然後在鍋底下用小火緩緩加熱,水溫逐漸升高,而鱔魚絲毫未覺水溫的變化,慢慢地就被煮熟了。據說,用這種方法煮熟的鱔魚,因為死亡的過程中沒有掙扎,所以肉質不會緊繃,口感就會好了許多。隨著那鍋魚湯慢慢煮沸,出鍋時周豫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鍋中有一條鱔魚的身子竟然向上弓起,只留頭尾在煮沸的水中。周豫十分好奇,他取刀把這條鱔魚剖開,要想看個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鱔魚在死的時候還要如此辛苦地把身弓起。這時他驚奇地發現,那裡面竟藏著滿滿的魚卵。原來這條鱔魚為了保護肚子里的魚卵,願將自己的頭尾浸泡在沸水之中,直至死亡。護子心切而將腹部弓起,得以避開滾熱的湯水。周豫看了這一幕,獃獃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淚水禁不住潸潸地流個不停。尋思鱔魚尚能捨命護子,親情是世間第一情,母親是多麼偉大啊!想想自己對母親,卻仍與孝道有虧。感慨之餘,周豫發誓終生不再吃鱔魚,並對母親加倍地尊敬與孝順。  感念母親,感恩母愛。  很久以前有個貧困的家庭,母子相依為命。兒子由於苦惱,迷上了求仙拜佛,他聽說遠方的山上有個得道的高僧,能指點得到成佛的迷津,就惡言相對母親的勸阻。他終於跋山涉水找到了高僧,高僧聽他說完來意後說:「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到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就是你的佛,你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又有何難啊」。小夥子聽後大喜,欣然下山。一路上,他投宿數家,可沒有一個赤腳為他開門。快到自己家門了,他徹底的失望了。夜半時分,饑寒交迫的他叩響了自家的門,「誰呀」屋裡傳來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我,你兒子」他沮喪的回答道,門很快的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地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了屋,留著淚端詳他時,他—低頭,驀然看見母親竟赤腳站在冰冷的地上,剎那間,他明白了,兒子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在母親的面前。這一跪,是良心的覺悟,更是對母親的至誠敬仰!  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老者的呼喊是不能不讓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別忘了赤腳為你開門的人。
推薦閱讀:

青少年情商訓練(三十九)
當有人對你好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去回報,去回饋?
心懷感恩 奮發圖強
一不小心就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
感恩---寫在中秋月圓時

TAG:思念 | 母親 | 感恩 | 母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