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氣象|又見梅子黃時雨

第四期

詩詞中的氣象

《梅雨》

杜甫(唐)

●●●

詩詞賞析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詩詞解析

成都的犀浦鎮,滿樹黃梅已經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長江流去,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打濕了茅草蓋的屋頂,山間雲霧瀰漫。河中彷彿有蛟龍嬉戲,形成漩渦達到河岸又返回來。

此詩描寫蜀中四月的情景,壯美與纖麗互見,宏觀與微觀俱陳。細雨迷濛,密霧難開,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壯闊。

詩中的「南京」是指現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縣,現在四川郫縣的犀浦鎮就是當年犀浦縣治所。

梅雨是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宋代以後的作品中較為常見的文學意象。江南文人對梅雨的體悟頗為深刻細緻,從文學的角度呈現梅雨的自然特徵。通過梅雨描繪出江南的雨中美景,寄託了豐富的思想感情。

那麼,梅雨到底是什麼,它與梅子又有何不解之緣呢?

梅雨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期間的特有現象,一般發生在每年初夏梅子黃時,在江淮流域有一段持續較長的陰雨連綿、溫熱濕溽的天氣氣候。「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梅雨天氣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也成為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獨特景觀。

BY

歷史上的梅雨

「 梅雨」一詞較早見於西晉周處《陽羨風土記》,云:「 夏 至 之 雨,名 為 黃 梅 雨,沾 衣 服 皆 敗流。」

梅雨的原型意義在唐代詩歌中得到了發展,成為夏天景色的象徵,如白居易《香山詩集》卷三十九《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鄭谷《侯家鷓鴣》:「江天梅雨濕江蘺,此處煙香是此時。」這些作品中的梅雨都表示初夏或者盛夏景象。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的《梅雨》是純粹的寫景詩,而柳宗元的《梅雨》則借梅雨意象渲染氣氛,或者借景抒情:

《梅雨》柳宗元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科普解讀

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到錢塘江一帶初夏時節的天氣常態,是一種重要的氣候現象。一般歷時一周以上,有時候一個月左右甚至更長。

梅雨最主要的特徵是具有季節性。陽曆的五六月份,正值江南地區的「暮春」,所以,「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的說法,大致是正確的。古人對於梅雨產生的地理範圍、時間和對環境的影響都作了較為明確的記述,與我們今天對梅雨特徵的認識大致是相符的。

梅雨亦是可預測的。如 「春暖早黃梅,春寒遲黃梅」,指出了春季氣溫與入梅期的關係;又如,「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意思是桃花盛開時雨水多,梅雨量將偏少。古代人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逐漸獲得了對梅雨的基本認識,這些認識有些與氣象學所定義的梅雨的氣候特徵是一致的。這些經驗性的諺語,為古代梅雨預測起到了極好的參考作用。

梅雨的農事信號

自魏晉六朝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到錢塘江一帶就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梅雨期又恰逢這些地區的農事繁忙的時節。人們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經驗越來越多,對梅雨的觀察越來越細緻,感受、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其中有些與今天的氣象學知識是吻合的。

梅雨是農事的信號,提醒人們耕稼,宋代趙師秀就這樣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梅雨初到,蛙聲伴著雨聲,農家知道,一年最忙的時候開始了。在江南,梅雨來臨時正是農家最忙的時候,春蠶結繭、大麥上場、小麥黃熟,一場梅雨過後,水稻秧苗瘋長。所以,忙完麥場就要搶時間插秧,杜甫《初夏懷故山》中「梅雨晴時插秧鼓,萍風生處采菱歌」描寫的就是這種緊張而歡快的勞作場景。

另外,梅雨對人們生活的不利影響,最明顯的就是高溫、高濕使人感到焦躁和煩悶,古人對此早就有所認識。

劉禹錫《浙東元相公書嘆梅雨鬱蒸之候因寄七言》:「嵇山自與岐山別,何事連年璉鷺飛。百辟商量舊相入,九天只候老臣歸。平湖晚泛窺清鏡,高合晨開掃翠微。今日看書最惆悵,為聞梅雨損朝衣。」從詩歌的題目上就可以看出,浙東的梅雨鬱蒸使元稹幾乎忍無可忍,因此寫信給劉禹錫感嘆梅雨之苦,劉禹錫寫文以示安慰。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雖感稍稍孤寂,也是另呈一番情趣。所以,梅雨時節不懼雷雨、不憂霉變,去到雨中漫步,到大自然中走走,去看看田園中的青苗,看看山林中的嫩枝,或許能稍有激勵,忘卻閑愁。

中國氣象局官方微信

這裡有實用的氣象信息、有豐富的科普知識


推薦閱讀:

牛聽聽 | 莫待佳節至,才覺腹中詩詞少!
《人間飯茶》
畫眉深淺·雲竹軒詩詞選  (整理版)
七言·題故宮海棠花開

TAG:氣象 | 詩詞 | 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