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時吃虧是福 懂得瀟洒處世

每個人都不願吃虧,這是人之常情。但在一些利益的割讓上,處於大局的考慮,我們卻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並且心甘情願地讓別人得到好處,這就是一種吃虧的精神。這種「虧」其實是另一種方式的「給」,它必然會以另一種更好的方式在你以後的日子裡補償給你,那就是--人緣。吃虧是福,因為人都有趨利的本性,你吃點虧,讓別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使你的事業興旺發達。但現實生活中,能夠主動吃虧的人實在太少,這並不僅僅因為人性的弱點,很難拒絕擺在面前本來就該你拿的那一份,也不僅僅因為大多數人缺乏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爭取長遠大利。吃虧是福,但並不是說要你一味吃虧,因為吃虧也是有技巧的,會吃虧的人,虧吃在明處,便宜佔在暗處,讓你佔了便宜別人還對你感激不盡,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經商的計謀。但要想理解和做到卻很難。世上有多少人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不吃虧,少吃虧,或為了多佔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爭我奪的人間鬧劇。「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俗語說的真是入木三分,豈不知吃虧與佔便宜,正如禍和福一樣,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在職場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面對領導分配下來的工作,儘管沒有便宜可占,大部分人都避而遠之或表現出極度的不情願。而你卻主動地爭取去做,並完成得相當出色,領導當然對你加倍感激,並將你的這份情誼牢牢地記掛在心上,以後無論是升遷還是自主創業,他都有可能先想到你,也會真誠地幫助你,這對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大有幫助。最重要的是,你涉獵的範圍更廣泛,也可以錘鍊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耐力,這樣一來,你不但懂得比別人多,也進步得比別人快,這是一種無形資產,是用更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其實,有些時候,當我們覺得自己有點吃虧時,如果抱著一種「吃虧說不定就能佔到便宜」的想法,就會讓自己心裡覺得踏實,並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做事,最終將達到自己渴望的目標。相反,如果你凡事總計較會不會吃虧,做起事情來就會放不開手腳,讓自己的能力無法充分施展出來,更重要的是合作的人會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小氣的人,難以產生一種愉快合作的氣氛,這樣是很難把工作完成得接近於完美的。在工作中,心態相當重要,如果你始終抱著一種「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心態,實現成功的願望就會變得相當容易,說不定你想像中很難的事情,做著做著卻發現其實並不像所想的那麼困難。喜歡佔便宜是每個人潛在的心理,你吃一點虧,讓他人佔一點便宜,那麼你就會被人喜歡,人人都會把你當成是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願意與你交往,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地走過來幫你一把。何況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今天占你一點便宜,心裡也自然會過意不去,只好在恰當的時候回報你,所以不知不覺中願望達成的條件便會到來。唯利是圖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種自私,一種只願佔便宜不願吃虧的想法,所以每個人都不喜歡結交世俗的朋友,但是那些保持真正友情的人卻能把吃虧看得很淡。吃虧就是佔便宜,尤其是你渴望交到更多朋友的時候,更應該銘記這一點,這是你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為人處世能力,擴大人際關係網路的最好辦法,如果你在人前處處想到佔便宜,那最後吃大虧的一定會是你,而且還有可能讓自己身敗名裂。吃虧是福,尤其是在經商中,此招屢試不爽。由於每個人都有趨利的本性,你能吃點虧,那就讓別人得利,這樣一來就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別人的積極性,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曾有個砂石廠老闆,沒有文化,也沒有什麼背景,但是他的生意卻出奇的好,而且歷經多年,長盛不衰。他的成功秘訣卻非常簡單,就是當他與每個合作者進行分利的時候,他都只拿小頭,把大頭讓給對方。這樣,凡是與他進行過一次合作的人,都非常願意與他繼續合作下去,並且還會因此給他介紹一些朋友,再到朋友的朋友,這樣不斷擴大,他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因為他只拿小頭,但是可以想一想,當所有人的小頭都集中起來,那麼不就明顯地成了最大的大頭,到最後真正的贏家還是他自己。還有一個從農村來深圳打工的婦女,她並沒有什麼文化,開始的時候是給別人當保姆,後來在大街上擺小攤兒,賣膠捲。她認定了一個膠捲永遠只賺一角錢,這筆生意讓她越做越大,後來她開了一家攝影器材店,還是堅持一個膠捲賺一角錢,批發量大得驚人,深圳搞攝影的全都知道她。外地人的錢包丟在她那兒了,她花了很多長途電話費才找到失主;有時候算錯了賬多收了別人的錢,她也會匆忙找到人家把錢還給人家。在深圳,再牛氣的攝影商,也會乖乖地去她那兒拿貨的。一個沒有文化的砂石老闆和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在一個人精成堆的城市裡,竟然能夠打敗眾多的競爭對手。有人說,贏在誠實,贏在信譽。「吃虧是福」並不是簡單的阿Q精神,而是福禍相依、付出與得到的生活辯證法,是一種十分深刻的人生哲學。信奉「吃虧是福」,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加寬闊,更加樂觀、積極,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得到更多真心的幫助。有時,吃虧所帶來的好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悟到的,吃點虧,可以內心平靜,不七上八下;還能得到旁觀者的同情,落個好人緣;雖然這次吃點虧,但可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持,下次可能會得到的更多,何虧之有?反之,佔了他人的便宜,發點不義之財的人心理上能安穩嗎?而且還會失去人緣,落個壞名聲。因為佔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後的路,得不償失。不怕吃虧的人一般平安無事,而且終究不會吃大虧。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是最終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留下罵名,甚至因貪小便宜而毀滅自己的人也為數不少。要做到不計較吃虧,甚至主動吃虧,就需要忍讓,需要裝糊塗。既然認識到吃虧是福,就不要斤斤計較。在得失上不過分計較才能體會出吃虧是福的深刻含義。福禍倆字半邊一樣,半邊不一樣,就是說,倆字相互牽連著。所以遇好事的時候別張狂,張狂過了頭後邊就有禍事;遇到禍事的時候也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咬牙挺過去就是最大的勝利。吃虧是一種謙讓,一種犧牲,更是一種成全。敢於吃虧的人絕非等閑之輩。吃虧是福,道出的是一種瀟洒的生活態度,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一種成全他人的品德,一種恬淡處世的行為。把吃虧當福,則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接受一切,一種無私的精神奉獻一切,一種平和的態度面對一切。豁達做人,洒脫處世豁達是一種襟懷和氣度,是一種格調和心境,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了豁達,生活中便會多幾分和諧,幾許寬適,幾分靈性,幾許悟性。你會更加的熱愛生活,追求卓越;從而安靜坦然地走自己的路,含笑而自信,既不自卑又不張揚。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人生如旅途跋涉,難免會有凄風苦雨相伴。豁達是一種歷練後的成熟。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僅二三。不同的人對於人生的不如意,也有著不同的接受方式。有的人會自哀自憐,怨天尤人。豁達的人則會把它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並能換個角度去考慮,因此所有的不開心便如過眼雲煙,一笑而過。佛界有一對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豁達大度說起來容易,實則做起來很難。它要求人們抑制個人的私慾,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斗,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歷覽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志、目光高遠的仁人志士,無不大度為懷;反之,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能成就大事業。郭沫若是一個大度之人。他雖與魯迅之間「筆墨相譏」,在魯迅逝世後,他沒有趁「公已無言」時前來「鞭屍」,而是挺身站出來捍衛魯迅精神,同時對以前「偶爾鬧孩子氣和拌嘴」,頗為自責,他曾經誠懇地表示:「魯迅先生生前罵了我一輩子,先生死後,我卻要恭維他一輩子。」其情多麼可敬,其辭多麼可感。寬廣的胸懷猶如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忍耐的力量猶如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只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拼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只有如此放得開的人,才可能是豁達大度的人。凡事放得開來,不去主動製造煩惱的信息來刺激自己,即使面對一些真正的負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處之泰然,做到「身穩如山嶽,心靜似止水」、「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既是一種堅守目標、排除干擾的良策,也是一種豁達的表現。一個人假如處處在瑣事中糾纏不休,就容易被小事所累,一生也必將一事無成。當然,放開並不等於逃避現實、麻木不仁,也不是看破紅塵後的精神頹廢和消極遁世,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標途中所採取的一種洒脫、豁達、飄逸的生活策略。凡事看開一點,超脫一些,得到的無疑是瀟瀟洒灑、豁達輕快的生活。倘能如此,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人生有順境逆境,經濟有高低起伏,因此是否豁達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豁達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但從深層次看,豁達更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思維方式。因此,人應當有廣闊的胸懷,宏大的氣度。大河裡生活的魚,不會因遇到一點風浪就驚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魚一旦風吹草動,一點異常動靜,便會立刻四處逃竄。人也是一樣,胸懷狹窄的人沒有一點氣度,常常爭先恐後地與他人爭奪蠅頭小利,但這點小利到手後,卻又發現丟了大利,如同人們所說的,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胸襟坦蕩廣闊的人從不會為芝麻小事而忙得團團轉,他們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他們往往處變不驚,從容不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每天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可是既然是生活,就總會有那麼一些小波瀾、小浪花。在這種情況下,斤斤計較會讓自己的日子陰暗乏味,只有胸襟豁達才能讓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滿陽光。一個富人丟了很多金銀珠寶,朋友勸他不要難過,他卻笑著說,我為什麼要難過呢?竊賊只竊走了我的財寶,而沒有連我的命一起帶走。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窗口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立刻把剩下的那一隻也扔了出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從容一笑:「再好的鞋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已沒有任何用處。把它扔下去,也許撿到的人會得到一雙,說不定他還能穿。」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體現了他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從容面對人生得失的豁達態度,令人頓生敬意,也發人深思。曾有一個有趣的佛家故事更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片。「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呀!」小和尚說。師父揮揮手:「隨時!」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道。「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泰然說:「隨性!」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糟糕!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微微一笑:「隨遇!」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沖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擺擺手:「隨緣!」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茵。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靜然說:「隨喜!」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請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豁達是一種健康的待人處世的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人生態度,擁有了豁達,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來源:邊領如《圓通的人際智慧》感悟:做人處世,貴在有德。中國人的所謂「處世」,首先是要「做人」,故「做人處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處世。而「做人」的要義在於,人的行為必須合乎「人」應該具有的道德規範,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德待人。與人交往,要以德待人。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尚德傾向,還表現在強調人際交往的道德性,主張人與人之間應當是「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與人相處,德行為先。道理很簡單,做人和處世就好比是對待一塊寶石,如果拿起來扔到別人的臉上,就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誠心誠意地奉上,對方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文/單眼老表
推薦閱讀:

處世的藝術
處世三十六計 >> 第八計 貼金計之三
處世之道-周國平
處世懸鏡》注釋---忍
在人際交往和生活中領悟到的一些處世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 (天涯轉載) - Qzone日誌

TAG:吃虧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