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尚月:興奮劑事件

2016年7月24日可能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120多年歷史上最糾結的一天。經過緊張而激烈的討論,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最終決定,保留飽受興奮劑事件困擾的俄羅斯代表團整體參加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資格。然而,奧運會開幕在即,俄羅斯選手面前卻仍然是一條「漫漫參賽路」。

  「歷史上最嚴重的興奮劑醜聞」

  俄羅斯體壇的興奮劑風波肇始於2014年。在這一年的索契冬奧會上,作為東道主的俄羅斯代表團以13金11銀9銅的成績傲視群雄,一掃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僅列獎牌榜第六名的低迷之勢。然而沒過多久,一名叫斯捷潘諾夫的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官員與其妻子、中長跑運動員斯捷潘諾娃就向德國媒體曝出了俄羅斯體壇的「黑幕」。他們宣稱收集了俄選手服用興奮劑的大量資料,還偷拍了俄運動員和教練商量如何使用禁藥的視頻。正是在其檢舉揭發下,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獨立調查委員會於2015年11月公布了對俄羅斯田徑界的調查報告,稱其存在大規模、系統性服用興奮劑的事實。隨後,國際田聯暫停俄羅斯田徑協會的會員資格,俄羅斯68名田徑運動員被全面禁賽。

  2016年5月,《紐約時報》再次拋出「重磅炸彈」:該報根據前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負責人羅琴科夫的供述,詳細描繪了俄羅斯體壇存在的興奮劑「舉國體制」。羅琴科夫承認其研製了三種違禁藥做成雞尾酒供俄羅斯運動員服用,並透露在索契冬奧會期間,俄聯邦安全局在體育部的協助下以「特殊技術」偷換俄運動員葯檢陽性樣本。此文一出便引起國際社會軒然大波,它不僅將興奮劑事件的熊熊烈火從俄羅斯田徑界燒到了整個體壇,也將矛頭指向了具有「國家背景」的俄羅斯體育部和聯邦安全局。而此時距里約奧運會開幕已不足三個月的時間。

  7月上旬,俄羅斯奧委會與68名田徑選手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出上訴,要求恢復俄田徑協會資格並申請運動員以個人身份參加里約奧運會。就在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即將宣布審判結果之際,WADA於7月18日「不失時機」地公布了第二份針對俄興奮劑事件的長篇獨立報告。該報告根據加拿大律師麥克拉倫等人的調查,證實從2011年起俄官方在倫敦奧運會、索契冬奧會等國際重大體育賽事中實施「興奮劑計劃」,羅琴科夫的說法得以印證。報告稱,上述違規事件涉及600餘名葯檢陽性的俄羅斯選手和30個運動項目,其中田徑、舉重和摔跤成為重災區。最重要的是,這些行為是俄羅斯體育部和聯邦安全局的「精心策劃」。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這一事件堪稱「歷史上最嚴重的興奮劑醜聞」。

  WADA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7月19日,國際奧委會緊急開會決定凍結下賽季(至2016年12月31日)在俄羅斯籌備的大型體育賽事,剝奪報告提及的俄官員出席里約奧運會的權利。7月21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駁回俄上訴,維持俄68名田徑選手無緣奧運的判決。7月24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最終決定保留俄代表團的整體參賽權,讓俄羅斯人長舒了一口氣。但在重壓之下的國際奧委會列出了俄選手參賽的層層關卡:首先,各個項目運動員須經國際單項體育協會的批准方可參賽;其次,參賽選手必須沒有禁賽歷史並通過賽前的額外葯檢。

  7月26日,國際泳聯確定取消七名俄游泳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其中包括因興奮劑問題曾遭禁賽的蛙泳名將埃菲莫娃。俄賽艇項目也遭重創,28名申請參賽的運動員中只有六人獲取資格。俄《生意人報》透露,截至7月31日,已有117名俄選手被取消奧運參賽資格。7月31日,國際奧委會又為此專門成立了特別委員會,要求所有滿足參賽條件的俄羅斯選手等待該委員會的最終審核。

  「體育制裁」背後的政治角力

  國際體壇的興奮劑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如此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卻並不多見,嚴重到整個國家差點被奧運會「團體封殺」更是絕無僅有。到底是什麼因素推動著俄羅斯興奮劑風波不斷升級,又是什麼力量站在體育事件的背後呢?

  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不斷惡化。美歐不僅對俄羅斯實施政治孤立、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還開展了信息戰、心理戰等多種模式的「混合戰爭」,形成全面打壓俄羅斯的結構性陣線。非政府組織和大眾傳媒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一面妖魔化俄羅斯總統普京,矮化醜化俄羅斯政權的形象;一面鼓吹俄羅斯經濟的「崩潰論」,打擊外國投資者對俄信心;還不時以民主問題發難,近期更是拿興奮劑事件大做文章,運用多種手段形成對俄羅斯施壓的「組合拳」:

  一是借「獨立機構」發聲爆料。2015年11月,WADA的獨立調查報告已經導致俄羅斯68名田徑選手被禁賽至今,並徹底無緣奧運;而最新報告則在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對整個俄代表團的聲譽和參賽前景形成雙重打擊。WADA向國際奧委會建議取消俄參加奧運會和殘奧會的資格,試圖將其「徹底封殺」。俄羅斯《獨立報》透露,WADA向國際奧委會提交報告時附加了一份「秘密附件」,上面已列出了俄運動員的禁賽「黑名單」。有媒體進一步指出,WADA雖系獨立組織,但近十來年一直接受美國政府的資助。

  二是利用體育組織和國際仲裁法庭持續施壓。WADA報告一經發布,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反興奮劑機構和20個體育組織便聯合上書,呼籲國際奧委會徹底取消俄羅斯代表團參加奧運會的資格。7月21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維持俄68名田徑選手不得參加奧運會的判決,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國際奧委會的裁決形成「示範」效應。在國際奧委會決定保留俄代表團整體參賽權之後,13個國家的反興奮劑機構再次發表聯合聲明,批評「該決定在法律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三是西方媒體配合炒作,試圖製造既成事實。西方媒體對俄羅斯興奮劑事件進行了持續而密集的報道,大肆唱衰俄羅斯代表團的參賽前景。英國《每日郵報》不等國際奧委會開會便迫不及待地「爆料」,稱其已決定將俄全面禁賽,為國際奧委會裁決施加重壓。在得知俄代表團並未被團體取消參賽資格後,西方媒體難掩失望甚至憤怒之情。《今日美國》報指責國際奧委會「出賣了自己的靈魂」。英國《衛報》則表示這一決定簡直是天大的「無稽之談」。俄羅斯體育部部長穆特科指出,有人在「刻意破壞」俄羅斯的體育形象。

  四是收買和庇護「揭發人」。俄羅斯興奮劑事件的最初「告密者」斯捷潘諾娃相繼從WADA和德國「幫助興奮劑犧牲者基金會」獲取物質獎勵,並長期滯留美國。2014年12月,德國ARD電視台正是以其揭發內容和其提供的大量秘密談話錄音製作了名為《禁藥密檔:俄羅斯如何製造出它的冠軍們》的紀錄片,將俄興奮劑事件公之於眾。向《紐約時報》告密的羅琴科夫也在去年底移居美國。

  影響不容小覷

  顯然,俄羅斯興奮劑風波至今仍在發酵,已經對俄羅斯的內政外交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一方面,俄羅斯的國際聲譽遭受重創。興奮劑事件暴露出俄政壇、體壇諸多問題,使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俄媒體指出,本屆奧運會的獎牌榜位置對俄已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恢復俄體育界聲譽。另一方面,引發了俄體壇的「大地震」。普京總統已下令徹查此事,並將體育部副部長納戈爾內赫及四名官員停職。穆特科稱將嚴懲報告中所涉及的人員。俄奧委會主席朱可夫承諾將儘快完善俄反興奮劑管理體系。俄體壇管理層面臨重新洗牌。

  最重要的是,興奮劑事件進一步撕開了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裂痕,令雙方對抗持續加劇。針對西方「信息戰」、「輿論戰」愈演愈烈之勢,俄羅斯也發起了反擊。普京總統發表聲明,稱上世紀80年代蘇聯與西方國家互相抵制參加奧運會的行為「故態萌發」,運動員成為「政治對抗的人質」。在為俄奧運代表團壯行之際,他表示俄所面臨的不利局面已超出「合法範疇和理智」,譴責某些國家在興奮劑問題上使用「雙重標準」。有俄媒體稱,興奮劑事件如此聲勢浩大,說明俄與西方已經重新處於「冷戰」狀態。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推薦閱讀:

逃亡美國的俄興奮劑告密者: 生活在恐懼之中
興奮劑反了50年,為何老鼠總跑在貓前面 | 慢評論
扒一扒美國及西方的興奮劑黑史
超級泡妞術連載一:什麼是愛情的興奮劑?
興奮劑肆虐田聯難辭其咎 一紙禁令難遮百丑

TAG:興奮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