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命運」

延德法師

 在古人的觀念中,人們的富貴貧賤,吉凶禍福,以及生死壽夭,窮通得失,乃至科場中舉,貨殖營利,無一不取決於冥冥之中,這種非人類自身所能把握的力量,即命運是也。  命運的觀念,在古代源遠流長,由夏經商曆周,至春秋時,孔子弟子子夏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可見孔門弟子是信奉命運的。孔子進一步指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宋國的桓魋有一次想謀害他,孔子聲稱:「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總之,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富貴貧賤完全與高懸於天的命運有關,絕非塵世碌碌眾生的力量所能改變,故孔子又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孔子這種「命運」的思想,又在後來的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孟子?萬章》上篇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意思是說,沒有叫他做,他竟做了,這就是天意;沒有人叫他來,而他來了,這就是命。同時,他還舉例說明:堯、舜的兒子都不肖,是因為舜禹為相的時間太長,所以,堯舜的兒子不有天下,禹的兒子啟賢能,而益為相的時間又短,所以啟能得到天下。以上這些都不是人力所為而自為,不是人力所致而自至。從理來說,這屬於天意,對人來說,這屬於命運。  千載而下,即使到了科學、經濟都已經十分昌明的今天,如果要進行一次民意測驗,相信命運的肯定大有人在,那麼,命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到底有沒有呢?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人們常說的命運,實際上就是業因果報,因果報應,即「因果」。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結果,也叫果報。因也就是「業」,「業」就是指身心活動,分為身、口、意三業。「報」就是業的報應,即由三業的善惡所導致的後果。我們凡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甚至動一個念頭,都是種因。隨其善惡的性質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結果在後面,遲早總要自己承受的。概括說,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人生本是業果的相續,而「去後來先做主翁」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便是因果業報的主體,它把一個人前世所做的善惡業帶到現世來,又把今世所造的善惡業帶到後世去。阿賴耶識,意譯藏識,它含藏諸法的種子,像個倉庫。由業因到果報,由果報到業因,生死流轉,輪迴不息。人生的苦樂,世運的興衰,都是業力招感,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相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正如《涅槃經·矯陳品》所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世間法如此,出世間法也是如此。印光大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都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正確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有人吃苦行善一輩子,不但沒有得到好報,甚至還不得好死,有人貪贓枉法,為非作歹,卻逍遙自在,福壽雙全。其實,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電光火石那樣的短促,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次第,今生的作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要等到後世感報。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前因後果,循環不斷,絲毫不爽,經中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教所講因果,雖然也承認命運的存在,承認生命發展有一定規律可循。然而,命運不是絕對的。一方面,命運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另一方面,由因感果的過程又取決於因緣的推動。佛法所說的因果,是眾多條件的和合。因而,佛法的因果觀絕不等同於宿命論。我們今生的生命狀態固然和命運有關,和我們前生所帶來的信息有關,但是,因還需要緣來成就。在由因感果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結局。也就是說,我們生命的行為及環境的影響,直接關係到前一生種下的因能否成熟。佛教相信惟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比如,如果我們因為前生不修布施導致了今生的貧窮下賤,但只要我們通過行善,布施和供養來增長我們的福德資糧,就能在因地上改造我們的命運。再如果,我們因為前生殺生過多,導致了多病短命,但只要我們懂得慈悲放生,福田中就能不斷增長而延壽,從而抵消短命的業報……這就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在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這就是「外緣」。外緣的影響是相對的,它既能使命運向好的方向邁進,也能使其朝相反的一面發展。若是我們因為前生積德行善帶來了福報,但卻不懂得好好珍惜,不懂得好好利用,反而仗勢欺人,多行不義,今生造下的惡緣,一旦成熟,就會轉福為禍。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命運,因此,佛法又將命運稱為「運命」,也就是說,命運是由我們自己來運載的,它的改變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所以,佛教從不主張人們去算命、占卜、求籤,看相,因為這是捨本逐末,徒勞無益的,「命」算也這樣,不算也這樣,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因」,才能轉變未來的「果」,轉變的關鍵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心念,因為,「一切唯心造。」心既能造業,也能轉業,「轉變由心」是也。如果只是「知命」,「安命」,還是消極的,無益的,必須改造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未來,才是積極的,有益的。所謂「命由己立」,「福自己求」,以及「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都是說明這個道理,六祖惠能大師也曾說:「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總之,「命運」是我們先前努力的結果,人人應致力於改變不利於自己已知的命運。我們完全有能力擺脫為「命」所「運」的尷尬局面,這是一條正確的做人處事之道,也是自利利他、有益於社會國家之道。

                               摘自《報恩》2008年第11期


推薦閱讀:

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從印堂的紋線看女人的命運
從生日看命運
八字命運預測你該不該辭職?
你本質上是哪樣的人,你就會往哪個道上去

TAG: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