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小知識 | 五蘊(三)
五蘊簡表
┌色--色法----物質的活動 ├受 ┐五蘊:-┼想 ┼--心所法 ┐ ├行 ┘ ├-精神的活動 └識---心王 ┘
詳談五蘊
色蘊
請輸入標題 bcdef
【色蘊的意義】
色是有質礙義,佔有一定的空間,久後會變壞。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質,以及一切物質的活動現象。比如:礦物是物質,它肯定是屬於色蘊;但是聲音,並非物質,是物質所震動的現象,故它也屬於色蘊。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一切物質皆具四大種
古代印度人把世間的物質,分為四種性質稱為四大。色是由四大種造,一切物質皆具四大種。所謂四大既是:
一者地大---堅硬性之元素
二者水大---流動潮濕性之元素
三者火大---熱暖性之元素
四者風大---輕浮流動性之元素
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此四大是指物質的三態以及熱的能量:
地大---物質的固態
水大---物質的液態
火大---熱的能量
風大---物質的氣態
故四大並非指地、水、火、風,它是指物質的四種性質,只是用地、水、火、風做代表罷了。
經綸上說每一種物體都具有四大,比如說海水,它具有水大多,地大、火大、風大少。如果海水加熱,它的火大就增加了。又比如說一塊石頭,它的地大多,水大、火大、風大少。如果石頭冷的話,火大少;石頭熱的話,火大就多。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色法分為內色和外色
佛教對物質的分類比較注重直覺的分析,既是我們的感官接觸物質時,直接的了解它,並非像研究物理、化學那樣,用各種儀器來研究,發現、明白裡面包含何種元素,佛教對這些不太注重。
它著重於指導我們認識物質和心之間的關係,所以佛教是以物質的活動與精神的活動,在心與境的互相作用上,作了一個很特別的分類方法,既是將色法分為內色和外色,內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種;外色有色、聲、香、味、觸五種,合稱為五雙色。
內色 外色 產生的知覺 眼根---色塵---眼睛看到顏色 耳根---生塵---耳朵聽到聲音 鼻根---香塵---鼻子嗅到香味 舌根---味塵---舌頭舔到味道 身根---觸塵---身體接觸到東西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
談到五雙色,那就要講到『根』,我們經常說六根清凈,六根不凈,那六根是指什麼呢?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
六根所對的境稱為六塵,既是色、聲、香、味、觸、法。其中意根和法塵的一部分是屬於心法,既是法塵可分為兩部分:一者、心法;二者、色法--法處所攝色。
佛法中把物質(色法)分為五雙色和發處所攝色,共十一種。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推薦閱讀:
※茶藝基本知識 A
※手診保健知識
※室內設計風水基礎知識
※待踏馬蹄清夜月——李煜(陳可抒講座實錄)
※請教高人我和我先生的:生氣,延年,天醫,伏位,六煞、禍害、五鬼、絕命 愛問知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