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個萬曆皇帝
惜秦皇漢武,嘆唐宗宋祖,觀沙場熱血,品士子風流。掃描二維碼關注【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國,以史為鑒!
在史學界有個說法, 「明實亡於萬曆」,也就是說大明王朝在萬曆皇帝執政時期,是一個由盛轉衰的轉折期。
萬曆皇帝像
萬曆皇帝有個不快樂的童年,10歲的時候,老爹明穆宗朱載垕(hòu)駕鶴西去,年幼的朱翊鈞登基皇帝,改元萬曆。
由於年幼,政權實際上是由太后,輔政大臣張居正和太監馮保所把持。這一「把持」就是十年之久。在這十年中,萬曆皇帝被嚴厲的督促學習。這也為他日後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萬曆皇帝戎裝像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逝世了,政權回歸到萬曆皇帝手中,於是乎被壓抑多年的萬曆皇帝終於可以張揚個性了。他在位期間的一些政令措施,對大明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懲辦張居正
張居正在萬曆十年(1582年)逝世了,兩年後,萬曆皇帝抄了他的家,抄家的慘烈程度我不想細說,不過在那個封建專制體制下,對於一個對大明王朝有過重要貢獻的託孤老臣,如此的打擊,多少會讓那些想為大明朝,為大明百姓「學以致用」的人心寒吧,而那些藉機會興風作浪的傢伙們,卻肯定會抓緊時機,侵佔朝堂,佔據高位……
三十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開始了三十年不上朝的「吉尼斯」記錄,據說萬曆皇帝確實身體不太好,當然,這主要是酒色過度的功勞,但是大明朝的運轉是需要行政決策的,而萬曆作為一個最高的決策者,卻做出了一項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留中。
奇特的留中
留中制度,指的是將大臣們送上來的奏疏放在宮中,即不理睬,也不批示,也不下發。對於當時另一個君臣溝通的渠道,經筵講義,萬曆皇帝也不參加,只是讓講官們將講義送入宮裡而已。
皇帝身為最高決策者,對重大政務不進行處置,又不將處理事務的權力授權給大臣,於是乎整個大明朝高層的政府的運作嚴重不暢。以萬曆三十年(1602年)為例,當時北京和南京的尚書和侍郎(相當於現代的各部部長和副部長)缺員達到25%和42%,地方行政也出現了一個知縣兼任鄰縣知縣的現象。這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不負責,對自己的行政身份,對大明百姓的不負責。
貪財成癮
萬曆皇帝還是個貪財的皇帝,他聚聯財富的方式是派出礦監、稅監,四處搜刮。對於農業自然經濟的國家,古時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句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的意思是,自然經濟,春耕秋收,無為而治,政府不必過分干預。而萬曆的礦監、稅監四處攪和,除了皇帝那份,行政的腐敗,中飽私囊,大家恐怕也都不難想像。
不立太子
萬曆皇帝因為偏愛三兒子福王朱常洵,而不冊封皇長子朱常洛。這點或許現代人很難理解,但這是關係到大明朝倫理與政治穩定的一項行為,為此「國本」之爭進行了近20年,使得本就停滯的政局更加混亂。先後出現了「妖書案」、「梃擊案」等,對晚明的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逝世了,鬧鬧哄哄的萬曆朝終結了,萬曆的一生,就像那位法國皇帝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而萬曆死後,大明朝如同一艘巨輪,在波浪中起伏前行,風雨飄搖……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明代雙手刀
※明朝唐王世系
※如何評價明朝?
※明朝的龍脈在哪裡?是誰挖斷了明朝的龍脈?
※為什麼知乎上關於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討論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