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勁力的發放

勁與力的關係是武術界長期爭論的焦點,各持己見。我認為「勁」與「力」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力與勁的源泉,勁是協調的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在運動中力量的運用。推手運動中所要求的「勁力」,在長年拳架子的練習中練就一種既靈活又集中,且運動自如的彈性「勁力」。這種勁力不僅要重視肌肉收縮緊張的練習,而且要重視感覺靈敏和反應速度的練習。同時也強調正確運用技術,有機地發揮肌肉群的作用「力」。這與一般練拳不熟練的緊張僵死力是不同的。勁力又分為「內勁力」與「外勁力」,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肌肉群收縮與伸展,緊張與放鬆的變化,它所產生的強有力的彈性力,在拳術中稱為「內勁力」;「外勁力」則是由於地球對人體所產生的吸引力所產生的人體與地面支撐時的地皮反作用力,在運動產生的摩擦力。   勁力的發放正確與否,對任何流派拳術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太極拳的勁力發放,是取各家之長,融合貫穿而發展的,有其獨特的風格。   太極拳推手時的勁力,與其它拳術所不同的是:延長粘著點的「力」的作用時間,使對方身體在失重的狀態下加速運動,使被擊的一方旋轉著跌出,而又不傷人,這才是太極拳的神威之處。   太極拳推手的勁力發放,首先要將四正手、四偶手練得圓滿柔順周身一家,先學柔化後學發勁。發勁時力求對方雙足離地、或向前、或向後、或向左右旋轉跌出為佳。勁力發放是要與呼吸相結合。呼吸對勁力的發放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呼發得愈透,勁力愈足,在推手時氣貫丹田強若不倒翁。丹田為內勁的總根源。氣呼下沉丹田,能使重心下降增大穩度,使身體處在於萬變的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平衡而不易跌倒;又能聚集全身各處分散的力量彙集為整體之勁力。在呼吸的調節和勁力的發放,須做到「內三合」「外三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是一個關鍵;太極拳在平時走架特別注意用「意」而勿用力,此「意」也即是上面所講的意識上延長用力的時間。在推手時,時時得尋找機會,一旦得機得勢之處,即呼吸收腹放鬆全身肌肉,集中意念大量蓄存勁力;呼氣時氣沉丹田,以氣催力,發生動作,全身肌肉驟然變硬,猛力發放勁力。這樣所產生的勁力是不可抗拒的。所以說拳架子的練習與推手的練習是相輔相成的。平時拳架子的練習沒有達到「六合」,在推手的實施中是很難達到神奇的效果。當然,也不是說拳架子的練習都能做到「六合」,在推手時沒有經過長期的四正、四偶手與呼吸及「六合」的練習,形成一吸一呼,能蓄能發的發勁條件反射,也是難於達到這 理想的境界。在推手時的勁力發放一定要做到:吸要吸蓄得愈足;呼要呼得愈透——吸得足以見其巧,勁能才能大量蓄存,呼得透,才能輸送大量的勁力方能見其妙。   一般常人認為,太極拳的技擊是相當神秘的。說穿了就是在運動中掌握對方的運動慣性。在失重的狀態下,我即以我之勁力迫使對方繼續加速度的失重下去。太極拳的技術不是在二三年內即可見效的,數十年未得其宗旨,也不乏其人。 在發放盡量大的勁力時,首先是速度問題。以能集中全身合併的力量,聚集一點,加快速度猛力發放,如彈簧壓縮後的突然彈射一般。這樣發出來的勁力,有著無比的威力,從競技角度來講就是殺傷力很強,一般是難以迥避的。拳經說:「來宜聽真,去貴神速。」在推手中得機得勢時,勁力的發放要能幹脆、清脆而決不拖泥帶水,這樣發放出的勁力速度才是理想的。拳經又說:「進如疾風吹人,電光猛閃,愈速愈好。」   綜上說明,力量和速度是勁力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速度是比力量更為重要;速度愈快發出的勁力就相應地來得越大,越有實用價值。所以在太極拳架子的勁力練習中有一「冷」字的要求,拳經說:「如皮膚無意燃火星,如雪地冰天打寒戰」,練就這種勁力雖不能說已刀登峰造極的地步,但也已達到比較完美的境界了。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中的易學文化
楊式85太極拳 虛實腿拳架異同
楊式太極拳圖解(85式完整版)(47~85)
太極拳之練法說明 鄭悟清著述
陳照丕晚年太極拳見解(手抄本2)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