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陳香
文/謝榮
前言:茶葉轉到湯色深紅,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必須具備很高的條件,湯色橙紅體現了茶的內含物質豐富性,由橙紅轉為深紅色是歲月的沉澱色。
這一代人中,我算是很幸福的,幸福的理由,是小時候每天有茶喝。
父親在茶葉站工作,負責收購毛茶。定價收購前的工作,是到各個大隊茶廠,取樣、稱重、揀出梗、片,篩除茶末、簸去輕片,算出制率,將正茶與茶業公司派發的標準樣比照,定出等級,再套用公式算出茶葉的價格、茶片的價格,合計後定出收購價。
茶樣,是要留存的,以便隨時對樣用,用牛皮紙袋裝好,再用牛皮紙搓成的繩子打個十字結,用鋼筆在袋子上備註上廠名、品種、等級、制率等信息。
茶片是不用留樣的,用報紙隨便包了包,也帶回家。
小時候,茶喝得不精,很粗放,將茶片在鍋里烤了烤,裝到鐵桶內,每天取一小撮投入大茶壺裡,將鍋洗了一遍又一遍泡水,滾開的水,先泡茶,再將剩下的裝滿開水瓶。
每天上學前,喝一杯茶,放學後,喝一杯茶,一整天體內都充實著滿滿的茶香。
逢年過節,父親會將隔年的毛茶樣品取出來,同樣是取一小撮,泡一大壺茶。茶葉比之梗、片,其中滋味確是好多了,客人很愛喝我們家的茶,說我們家的茶很正宗,我很開心,偶爾也請同學到我們家喝茶,炫耀炫耀。
茶葉泡著喝,有時也當藥用,比如著涼拉肚子,母親便會去葯籃里翻找出放了多年的陳舊茶葉,加幾片薑絲撒幾粒粗鹽,在鍋里炒了炒,用開水泡一會兒,就這麼喝。多喝幾次,病就好了,母親說,茶越陳舊效果越好。
母親還會在八月十五,將柚子切個蓋,耐心的掏出柚子肉,然後塞入陳茶,蓋上蓋,再用縫被子的棉線縫好,在太陽下曬上一兩天,然後放到草藥籃子上方自然晾乾。咳嗽痰多的時候,切一片柚子,抓一撮茶燉水喝,很是見效。
小時候喝的茶,幾乎都是毛茶,平時喝的是新鮮的茶片,最香。逢年過節喝的是隔一年的毛茶樣品,很醇。
我到茶葉站工作的頭幾年,喝的也幾乎是毛茶,當時的職位是茶葉審評員,職責是幫助茶農做好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收購毛茶。
在茶葉站,只有把毛茶搞懂了才能算稱職。因此,單位要求每個審評員必須到生產一線去體驗生產全過程,不斷從生產過程中,總結出茶葉品質的形成因素,從而在審評工作中,更好辨別茶葉品質的差異性,合理定級定價。
參與毛茶初制生產過程,更能全方位的把握茶葉在各個階段的變化規律,因此,我樂此不疲。
兩年之後,我成了一名合格的制茶師傅,當年的處女作,矮腳烏龍、梅占、水仙,品質雖不是很高,但它是我從業之後,第一次全程把控的茶葉,我將之加以珍藏。同年,我又將父親留存的矮腳烏龍茶也一併珍藏。
此後,每做出一款品質高的茶葉,或者是有紀念意義的茶葉,我也將它們予以珍藏。
在茶葉站,收穫最大的,當屬由淺入深的結識了毛茶。
茶青從採摘下的一瞬間就散發的青鮮味;到萎凋時青鮮味漸弱;再到做青時,青香又起,青香漸弱;淸鮮代替了青香,又弱了下去;花香又疊了上來,越發濃郁;濃郁再濃郁,然後深藏在了體內。殺青時茶香從鍋內噴射而出,揉捻時茶香飛灑,自然的花草氣息,在烘乾的最後一刻還在盡情的釋放。
滿屋生香,鼻腔內、腦海中充盈著滿是茶香,就連衣裳也飽足地吸上了茶香,怎能讓人不興奮,又怎能不感幸福。
珍藏的毛茶含水量較高,保鮮效果很不佳,幾年後,葉主脈漸漸由青色轉為褐色,葉色也越來越顯枯暗帶褐色,原本較為緊結的條索也漸漸鬆散。茶葉有別當年模樣。幸好,每款茶都有做記錄,比如,品種、場地(具體到哪個山頭塊地)、時間、製作中的一些工藝細節等等。
在茶葉站,還有個更大的收穫,就是在企業接近改制的那幾個年頭,在站辦茶廠學習的茶葉精加工。
後來,又合夥承包了這茶廠,自己做初制、做精製,然後銷售茶葉。
也就是從這時起,精茶留樣,特色茶留樣,成了工作的需要,更增添了幾分對藏茶的興緻。
自從有了成品茶,每年的毛茶樣就僅保留一年左右。待第二年,一股腦兒地倒到大堆茶里去了,只留下些茶樣的相關記錄。
還記得1998年,有個百來斤的下段茶,細小的茶梗特別多,用機械反覆處理、總是處理不幹凈,剛巧又快過年了,於是股東們就乾脆分了回家。我將它打成幾個小包,送些給親朋好友,其餘的袋口一綁,擱在柜子頂上。
第二年,桂花開得正盛,在地上鋪上塑料薄膜收集些桂花,取出一些留存的下段茶,在烘乾機頂上烘了烘,裝到小茶簍中,然後一層厚的茶葉,一層薄的桂花,交替鋪撒,蓋上竹籬,擱置一個晚上,讓茶葉充分吸收桂花的香氣。第二天將桂花茶在烘乾機頂上烘乾,簸去輕飄的花瓣。
因為桂花放得太多,茶湯有些滑膩,會澀,而且帶麻,所以沒人愛喝,過了兩年,我將桂花茶送給姑父,他說我窨制的桂花茶很香,也很好喝,他是將很少量的茶投入保溫杯中泡的。前幾日,我也泡了些,感覺香氣不錯。
0當年的那款下段茶,用最新款的茶葉色選機處理了下,效果很好,選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茶梗。茶干色澤已經變得很深,接近酒麯色。
我泡了些喝,陳茶味很明顯,有葯香,不帶酸味,滋味很柔滑,不澀,也喝不出是何品種(這款下段茶原本是焙中輕火的,有些澀,多年的陳放,澀味也自然退化了)。湯色前幾泡很深,三泡後逐漸清澈,葉底色較暗。
這幾時,我常翻找、整理茶樣,拿去曬微信,有朋友開玩笑說這是年紀大的表現。說實在的,這麼多年來,今年算是最有閑暇時間了,所以常憶茶之瑣碎往事。
有一天,我還做了個夢,夢見剛學做茶期間,茶廠老闆將穀倉內存放的老毛茶,抓一小把塞入搪瓷杯中,加大半杯水,從柴灶內扒出幾塊燒紅的炭火,將水杯放在上面,不一會兒水就開了,茶葉在杯中一直煮,煮到只剩半杯水,然後在碗里打上兩個家鴨生的蛋,用筷子打散,放上幾粒冰糖,將茶膏沖入碗中。
茶膏蛋花,好看又香甜,又提神,做茶熬夜有它更精神,夢裡有它,很甜美。
這段時間對自己的藏茶有些自戀,失態時,競向人討要幾年前寄去的陳茶茶樣。兩三天內,就聚了1996年同款的陳茶9罐。打開蓋子,未經沖泡,已經很明顯地感覺到了各罐的陳味不同,把茶葉全倒在盆中,拌勻,用電吹風將表面水分吹去,重新按83克每罐裝,結果出乎意料,第9罐僅有11克,加上沖泡掉的16克茶葉,計算結果茶葉整整少了56克。
就此,我諮詢了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的石玉濤老師,他回答說:「茶葉的陳放,受存放環境條件的影響,內部一直發生著複雜的化學變化。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具有苦澀味的兒茶素類(也就是茶葉中含量最多的)「自動氧化」,變成氧化產物(不具有苦澀味,有的還會有甜醇味,如茶紅素),這是主因;其次,兒茶素的自動氧化會引起糖類,葉綠素,維生素C、氨基酸、脂肪酸、類胡蘿蔔素等的降解與氧化,還有揮發性化合物一直在揮發。故茶葉中的有效成分逐漸減少……
2006年以來,得力於前公司的平台搭建,使我結緣武夷山景區內的正岩茶。
這些年,已經不儲藏外山的茶葉了,實踐告訴我,茶葉陳放越久,其內含物質漸漸減少,湯色越來越暗,爽滑度越來越好,但收斂性卻越來越弱,也就是茶的滋味薄了。而山場氣息特別好、工藝又好的正岩茶更耐存放,岩韻氣息雖有減弱,但韻味還是很不錯的。
茶越存越空,這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對於我們這些好茶之人,其一:對好茶總有一些愛不釋手的情誼,不是遇見誰都願分享,不是隨便開個價都願意賣;其二:哪怕價格再高,也不願傾囊而出,總要存些參照樣,再留些來年不時地拿出來品飲、比對、待客。諸多理由的疊加,家中的陳茶自然就越來越多。
上周,我又選擇性的挑了幾款陳茶進行審評比對,有外山的二十年前的毛茶樣;也有中火偏輕的十幾年的成品水仙;也有中火,本人服務過的前公司以2006年至2010年正岩的各類品種茶拼配的大紅袍;還有中足火的正岩梅占。
審評結果如下:1 二十年的毛茶:條形較鬆散,色澤枯燥,葉色深褐,如酒麯色。香氣帶粉香,有草藥味,無青味,滋味滑口,較薄,飲後口腔清涼、稍膩。湯色前幾泡深、稍濁,葉底有藥味明顯。
2 十幾年的中火偏輕的成品水仙:條形欠緊結,葉色深褐色,香氣陳香、有中藥味,滋味微澀,較滑口。湯色尚亮,葉底色澤暗,微酸,有中藥味。
3 拼配的大紅袍:條形尚緊,欠完整,缺少面張茶,色澤鐵青褐色,欠潤,香氣陳香,甜酸味略顯,滋味尚厚,微澀,葉底柔軟有彈性,湯色尚亮。
4 中足火梅占:條形緊、欠完整,面張茶偏少,色澤深褐色,欠潤,香氣焦糖香明顯,有陳味,有微酸味,滋味醇厚,有甜酸味,湯色前三泡深紅,後漸漸由紅亮轉為黃亮。
(武夷岩茶陳茶經多次炭焙,茶葉在溫度高、干度高的情況下翻焙,茶葉邊緣薄的部分不斷脫落,並且原本完整度好的面張茶,也不時斷裂,因而,茶型越來越不完整,表面越來越光滑.)
周亮工《閩茶曲》云:「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茶葉轉到湯色深紅,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必須具備很高的條件,要有較好的生長環境,佐以到位的武夷岩茶製作工藝,湯色橙紅體現了茶的內含物質豐富性,由橙紅轉為深紅色是歲月的沉澱色。
翻開一個個的茶樣,有如翻閱一本本的相冊。照片年份越久,就越發黃,發黃到只有自己才看得清。茶葉也是如此,年份越高,也只有自己才能認得清,懂回味。
留存的每一樣茶,就是記事本里的每一頁,它記載著你所能觸及到的茶葉加工歷史,它記載著一個茶葉工作者,由開始只知道最簡單的茶葉加工,向越來越高的製作工藝挑戰的過程,並且提醒:「要進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我特別喜歡那款最不起眼的毛茶,雖然品質不高,缺點不少。
喜歡的,是它那散發著微微的酸中帶甜的,自然的、刻有年輪的——陳香!
摘自《茶緣》雜誌推薦閱讀:
※歲月如箋,謹記我一段流年
※歲月.惆悵
※董卿獲飛天獎: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圖蟲水域光影攝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歲月靜好,無耐時光已走!
TAG: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