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表面來勢洶洶其實很弱 中美不會爆發「第二次冷戰」

黃 靖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來刊文,聲稱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對頭」(rival)已成為美國朝野共識。因此,對華強硬將成為美國的長期政策,中美之間由此進入「第二次冷戰」。無獨有偶,一些中國專家學者也認為中美之間「新冷戰」已經開始。筆者認為,其實不然。

客觀條件不具備

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是在四個基本條件下發生的。其一,意識形態的有你無我是雙方對立的根本原因,驅動並主導雙方的相互政策,雙方都將打敗以至消滅對方作為戰略目標;其二,雙方經濟各自獨立,互不往來;其三,整個世界格局劃分為勢不兩立的兩派陣營;其四,雙方各自組成以對抗為目的的軍事同盟。

顯然,以上四個條件在今天的中美之間並不存在。首先,中美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不是意識形態的對立,而是利益衝突。習近平主席反覆強調,中國決不向外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而是要積極謀求與外部世界的合作發展,打造包容開放的命運共同體。一些專家學者倡導的 「中國方案」,其目的也是推動發展,絕非「顏色革命」。

在中美關係上,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始終致力於在合作的基礎上發展中美關係。另一方面,自尼克松訪華以來,歷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主要是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並非主流。目前,儘管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都一致認為「北京模式」的成功對「華盛頓模式」形成重大挑戰,中國也因此成為美國的戰略「對頭」,但特朗普政府並沒有像其前任那樣刻意地在意識形態上妖魔化中國。

其次,中美之間早已形成難以逆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賴的經濟關係。而且,雙方的經濟早已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同世界經濟連為一體,幾無可能再度恢復兩個相互獨立的經濟體。

再次,要想在今日世界打造勢不兩立的兩派陣營,無異於痴人說夢。中國不同美國搞對抗,更無意打造一個「國際反美統一戰線」。特朗普政府也很難聚集一個圍堵遏制中國的國際陣營。即便是在亞太地區,與美國結盟的日韓澳等國在對華政策上也因利益的差異(甚至衝突)而各有不同;而美國與其歐洲盟友在對華政策上的差異更為明顯。

最後,儘管世界上依然存在著美國主導的安全同盟體系,但要以此主導世界安全事務卻力有不逮。畢竟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金磚五國都不在美國安全同盟體系之內。而中國並不想要打造一個針對美國的同盟體。中國對外交往的原則是「結伴不結盟」,夥伴與盟友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利益驅動的,在組織上開放包容且關係平等,其目的是合作共贏;後者是意識形態驅動的,在組織上封閉排他且關係不平等,其目的是對抗。

特朗普政府二戰以來最弱勢

工業革命以來,崛起的世界性大國有兩個鮮明特點:一,具備在全球範圍內作戰的軍事力量;二,挑戰守成大國(霸主國)建立的國際秩序(英國挑戰西班牙的國際秩序,德日挑戰盎格魯·撒克遜的國際秩序,蘇聯挑戰美國的國際秩序)。

然而,中國在崛起過程中並不具備全球作戰的軍事力量。近年來中國發展迅猛的軍力是為了加強國防,而不是到世界各地去打仗。更重要的是,引領中國崛起的改革開放政策,並不挑戰長期由美國及西方世界主導的國際秩序,而是要與世界接軌,積極融入到現行國際秩序中去。正是「融入」式的發展模式,決定並造就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成功。

其結果,是中美兩個大國共存於同一個國際體系之中,成為現行國際秩序中的「利益攸關者」。這一現實決定了中美關係已經遠遠超出了雙邊關係的範疇:中美之間的任何問題,都具有世界意義。反之,世界上任何重大問題和挑戰,如果沒有中美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都難以管控。特朗普政府在這樣的形勢下發動對華「冷戰」,不僅傷害中美關係,也必將對整個世界局勢帶來負面影響。

中美兩國共存於同一個國際體系中並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的另一結果,是兩國的利益都高度多元化。雙方不論是制定對外或對內政策,都將出現一個(些)利益集團擁護、另一個(些)利益集團必然反對的複雜局面。因此,兩國關係穩定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利益衝突,而是雙方領導人對內政的管控能力。管控能力強,政策的協調性就好,有前後一致的連貫性,因而有利於雙邊關係的穩定。反之,則是政策雜亂無章、朝令夕改,雙邊關係也隨之顛簸起伏。

歷史表明,儘管中國的國力弱於美國,但體制的優勢使得中國領導人對國內局勢的掌控比美國領導人強,因此中國往往是維護中美關係穩定的主動方。另一現象是美國總統一旦贏得連任,中美關係便趨向穩定。畢竟,連任的總統要比第一任期間強勢得多。

而特朗普政府恰恰是二戰以來最為弱勢的政府,反對的勢力強大。對外則面臨 「美國第一」正成為「美國孤立」的尷尬局面。內外交困的結果,是對華強硬不僅成為美國各派力量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特朗普政府在雙邊關係以至整個國際事務中保持主動的必要手段。但是,國內利益集團的巨大分野和利益衝突,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制定任何具體政策中都將深陷泥潭。在此形勢下,中國自應保持冷靜,決不盲目地跟著特朗普政府的節拍走。這樣,即便美國朝野似乎達成了遏制中國的共識並出台相應的「戰略」,但巨大的內部矛盾使得將這一「戰略」轉變成前後一致的具體政策十分困難,更難有效地加以實施。

兩個難以逆轉的大勢

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筆者曾在《環球時報》撰文,推動這一變局的,是由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引領的第三次現代化浪潮,40億人口捲入其中。這次現代化浪潮引發了兩個難以逆轉的大勢: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基於多邊機制之上的現行國際體系則為這兩個大潮提供了制度保證。

顯而易見,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第一」,搞單邊主義退群、鬧群,建立關稅壁壘,利用美國在產業鏈的上游「鏈位」來訛詐下游「鏈位」的廠家甚至斬斷產業鏈,踩踏中國核心利益底線等種種針對中國的「冷戰」舉措,都是與世界發展大勢相悖的。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一系列順應世界潮流的舉措。習近平主席自2017 達沃斯會議到今年4月博鰲論壇的一系列講話反覆強調,中國要堅決捍衛市場機制下的自由貿易體系;要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要積极參与全球治理,發展並完善基於多邊機制之上的國際秩序;要積極發展同各國的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打造共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在一個多極的世界中推動經濟一體化向前發展。


推薦閱讀:

睡眠訓練、親子情緒失聯與自閉症大爆發
2012男女性情秘密大爆發(男人篇)
這個彈丸小國為何竟然敢於和大唐爆發戰爭?
放到林黛玉那個時代,再來看賈母對薛寶釵最不滿的三次爆發
炮聲隆隆:60年前朝鮮戰爭怎樣爆發

TAG:美國 | 爆發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