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貝爾獎看日本:一個打不倒的國家?

轉載請聯繫後台,否則視為抄襲

投稿郵箱 858337545@qq.com

本公眾號非商業化運作,不定期更新

(註:以下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觀點,僅供參考)

國慶長假過了一半,諾貝爾獎也先後出爐,據新聞報道,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日本連續第三年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也是第25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不包括2個日本裔美國人)。

因為歷史原因,很多國人對日本感情較為複雜,但了解別人總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還記得,當2000年日本政府制定今後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時候,是如何遭到國內與國外輿論的譴責與諷刺,大家要求愚蠢的日本官員閉嘴,因為諾貝爾獎從不是計划出來的,當時國內很多人還咒罵日本政府喜歡搞小動作。

令人諷刺的是,日本人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後。2000年以來日本獲醫學生理學、物理學和化學三項諾貝爾獎的人數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了傳統的歐洲國家。

從2000年提出這個計划到現在才16年,已經拿到17個了,每年都有份,照這樣趨勢看,不是能不能完成的問題,而是該預測超額多少完成。

日本在2000年後崛起的,其實不止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日本男足,一個亞洲2流的球隊,也在同時期一躍成為與歐美2流強隊對抗也不落下風的亞洲霸主。還有日本女足,原本的亞洲3流、在世界不入流,如今,一度打敗美國問鼎世界冠軍,儼然成為了一支新的世界強隊。

由日本在自然科學領域崛起並大放異彩,聯想到日本史上的兩次崛起,給人造成了一個印象:日本是一個打不倒的國家,它總能在關鍵的時候跟上歷史轉折點。

明治維新崛起:唯一的亞洲強國

幕府末期,在經濟中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同時,出現了所謂豪農豪商階層。下級武士中的革新勢力和出身豪農豪商的志士,聯合與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強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即:尊奉天皇,趕走外國侵略者。刺殺與西方勢力勾結的幕府當權者;襲擊在日本的西方國家商人和外交官;進攻西方列強船隻等。在此期間,尊攘派對幕府尚存幻想,沒有明確提出推翻幕府統治要求,並受到幕府軍隊與西方列強的嚴厲鎮壓,最終失敗。

尊王攘夷運動失敗後,許多日本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改變日本現狀,實現富國強兵,必須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尊王攘夷運動演變為倒幕運動。

國內外矛盾日趨激化,面臨重重危機的日本,急需一場革命來擺脫這種困境。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征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與此同時,引進繅絲、紡織等近代設備,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由於過重的財政負擔曾經引起財政危機,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與政府勾結因而擁有特權的資本家(即所謂政商),以優厚的保護政策鼓勵華族、地主、商人及上層士族投資經營銀行、鐵路及其他企業。80年代中期起,以紡織業為中心,開始出現產業革命的高潮。

「明治維新」後,日本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力日漸強盛,先後廢除了幕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重新奪回了國家主權,最終進入了近代化。可以說,「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日本從此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迅速成長為亞洲頭號強國,也成為了當時世界範圍內唯一的非白人國度的列強。

二戰再度崛起:僅有的非西方經濟強國

二戰結束,繼明治維新後,日本在一片廢墟中再度開啟其崛起之路。

從1945年到1952年之間,美國打算把戰敗的日本變成西方式民主社會。美國克服了重重障礙,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有所轉變:法治恢復,農田分給了農民,社會財富重新分配,天皇制變成了君主立憲制。這些都得益於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羅斯福新政對戰後日本的影響超過了其對美國的影響。

自明治維新以來,趕上和超過西方國家一直是日本人民最悲壯的願望。1955年以後的歷屆首相都制定了長期的經濟計劃,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當年聲稱要「用一億日元來守住貞操」的池田勇人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通產省的強力推動下,紡織、鋼鐵、機械器具、石油產品、精密儀器的生產高峰接踵而至,一些人開始使用「日本有限公司」來比喻這種政府強硬的產業政策指導下運行的經濟體。

對於日本人來說,為了重點加強對西歐各國有競爭力的戰略產業,就必須將優秀人才集中於這些產業,為了選拔出優秀人才,孩子們就必須參加激烈的競爭,因而學校成了所謂「受驗地獄」——這種舊時的印象直到現在還被一些中國人用來自我安慰和解嘲。

1960年代初,法國總統戴高樂提及池田勇人時還輕蔑地稱之為「那個半導體推銷員」,不出幾年法國就被日本超過。到1968年,日本的GDP已超越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二號強國,日本製造打遍西方無敵手,連美國媒體也開始擔心。1971年5月10日,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登上了《時代》封面,標題是「如何應對日本的經濟侵略?」

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強國中僅有的一個非白人國度。(PS:僅指有影響力有核心競爭力的經濟強國,非經濟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

最近20年,隨著西方受到伊斯蘭教以及黑人等少數族裔的衝擊,奉行形式上的多元化以及教條式政治正確使得西方文明衰落的跡象日趨明顯,這其中,以歐洲為甚。

倘若不是日本自身受到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影響,在西方文明衰落以及中國發展停滯的大背景下,日本問鼎世界頭號強國也並非遙不可及,畢竟,西方和中國的問題,在日本身上都看不到。當然,這世界沒有如果。

也許,能打倒日本的只有日本自己

日本老齡化已經成為了一個無解的難題,65歲以上的人口佔了將近三分之一,100歲的老人還在做銷售的例子不在少數。過去十多年,除了東京等超大城市,日本小城市慢慢消失變成無人區。到2040年,很多地區的日本人口將會下降30%到40%,即便如東京這種特大型城市也未能倖免。

而且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結果是很多地區的公共服務不能支撐下去了。現在的一個解決辦法是,把分散的居民集中重新安置。比如夕張市Yūbari曾經因為石狩煤礦而繁榮,人口曾經達到11萬人,但是現在衰落到只有1萬人,5千多戶。現在政府的辦法是,建造一些政府公屋,將人口集中起來重新安置。這計劃被稱為減縮城市-Compact City。這樣政府在市政福利等各方面運作都會有效些,成本也降低。

如果日本保持現在的出生率1.26,不出兩代,日本人口就會萎縮到只有今天的一半。

最近幾年,大量的避險資金從歐美、中國外逃,進入日本。也有很多國際投資基金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撤資,但是,是否在新的投資對象中加入日本,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日本政治穩定,企業財務狀況透明、良好,法律制度十分完善成熟,勞動人口素質極高。但是,投資有一條不成文規定:不在人口減少的地方投資。人口減少意味著消費總量萎縮,經濟規模總量縮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國民個體的生活水平下降。但經濟總量的縮水,代表著國外投資很難得到高額的回報。

本土人口萎縮,是否接受移民?這成為了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難題。

是否接受移民的核心在於: 日本是希望成為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國,抑或只想做一個國民素質高、人們生活富足、社會安定的精緻小國。

再者,假如接受移民,優質的移民從何而來?縱觀全球,生育率高的族群和所在國家,其人口素質都不堪入目,引進宗教分子的歐洲和黑人、拉美裔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的美國就是前車之鑒。在西方,宗教分子、黑人等族裔越多的地方,經濟越差、治安越糟糕,民粹也越有市場,但他們的高出生率並沒轉化成合格優質的勞動力、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反而帶來了各種社會、政治、宗教問題。

或許,曾經的美國,是未來日本的榜樣

在奧巴馬上台前,美國一方面對外嚴格引進各方面優質的人才和企業家,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非法移民。只是,誰弱誰有理,在動輒揮動道德大棒的今天更是如此,小範圍的選擇性地引進移民也許引不起很大的波瀾,但大規模的選擇性引進,則有違政治正確之嫌,民選政府很難冒著輿論風險作出這樣的抉擇。


推薦閱讀:

2013鳳凰讀書·第二場:「國家」中的「國民性」——以胡適和魯迅為中心2
哥斯大黎加護照免簽國家和地區 。
愛爾蘭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八旗是家族私產還是國家根本?
英國放寬對華簽證 2015中國護照免簽證國家有哪些

TAG:日本 | 國家 | 諾貝爾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