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3A+療法「岡五針」為主埋線針刀治療肩周炎

[摘要]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臨床多採用推拿、針灸、理療、封閉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一。筆者運用「岡五針+喙一針+峰一針」埋線針刀治療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文介紹了具體定點、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

[關鍵詞]楊氏3A+療法;「岡五針」;埋線針刀;肩周炎

「岡五針」是楊才德副主任醫師運用埋線針刀[1][2]治療肩周炎的經驗之作,「岡五針」充分結合肩背部骨骼、肌肉、韌帶等生理和病理特點,從中醫針灸學、西醫解剖學、針刀醫學、埋線療法等各方面綜合提煉,專門針對肩周炎而設計的套餐,「岡五針」也是「楊氏3A+頸肩腰腿痛特色療法」的核心內容之一。肩周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因關節內、外粘連以活動時疼痛、功能受限為其臨床特點,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性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時基本因素,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力傷是主要的激發因素。另外,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臨床多採用推拿、針灸、理療、封閉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一。筆者運用「岡五針+喙一針+峰一針」埋線針刀治療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予以介紹,以饗讀者。

1定點

「岡五針」即在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巨骨穴處各一點;喙一針即喙突處一點;峰一針即肩峰處一點。

1.1岡上肌點:位於岡上窩內陽性點處,相當於秉風穴處,故也稱秉風點。

1.2岡下肌點:位於岡下窩內陽性點處,相當於天宗穴處,故也稱天宗點。

1.3大圓肌點:位於大圓肌陽性點處。

1.4小圓肌點:位於大圓肌陽性點處。

1.5巨骨點:位於肩胛岡與鎖骨肩峰端之間凹陷處,相當於巨骨穴處。

1.6喙突點:位於喙突上外側陽性點處。

1.7肩峰點:位於肩峰下滑囊處。

2治療

2.1體位:俯卧位或坐位。

2.2消毒:在術區用碘伏常規消毒,帶無菌手套。

2.3備針:助手打開4-0#PGLA線體,剪為3cm長數段,打開7#埋線針刀(3.5cm長),將3cm線段放入埋線針刀前端1.5cm,另外1.5cm留在針體之外,備用。

2.4操作

左手在定點處按壓,右手持針,將帶有線體的針具抵住皮膚,針體刃口與身體縱軸或肌纖維平行,輕輕加壓後垂直皮膚快速突破,線體完全沒入皮下時,旋轉針體[3],回提針具,將線體留在皮下,然後到達骨面或病所進行內手法,針下有鬆動感後出針,按壓後創可貼貼敷。

3討論

「岡五針」是「楊氏3A+頸肩腰腿痛特色療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楊才德副主任醫師長期治療疼痛類疾病的經驗總結,在臨床上每每取得意想不到的佳效。

「埋線針刀」是楊才德副主任醫師2014年獲得的國家專利技術,是一種可以埋線的針刀,具有「針刀、埋線、注射」三大功能,廣大醫師運用「埋線針刀」結合多種中醫適宜技術治療頸肩腰腿痛,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療效,因為「針刀、埋線、注射」的英文首字母均為「A」,故被同行譽為「楊氏3A+頸肩腰腿痛特色療法」。

肩關節周圍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盂肱關節周圍,其中包括[4]:1肌和肌腱,可分為兩層。外層為三角肌,內層為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四個短肌及其聯合肌腱。聯合肌腱與關節囊緊密相連,附著於肱骨上端如袖套狀,稱為肩袖。肩袖示肩關節活動時受力最大結構之一,易於損傷。肱二頭肌長腱起於關節盂上方,經肱骨結節間溝的骨纖維隧道,此段示炎症好發之處。肱二頭肌短頭起於喙突,經盂肱關節內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響後肌痙攣,影響肩外展、後伸。2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與相鄰的三角肌、岡上肌腱、肱二頭肌短腱相互影響。3關節囊。盂肱關節囊大而鬆弛,肩活動範圍很大故易受損傷。

從解剖角度[5]來講,岡五針與肩關節都十分緊密的聯繫。1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肌束向外經肩峰和喙肩韌帶的下方跨越肩關節,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上部,岡上肌腱與喙肩韌帶、肩峰及三角肌之間有一大的肩峰下囊,感染時,外展肩關節引起疼痛,該肌腱也是肩關節周圍諸肌腱中最易斷裂的肌腱之一,其作用是使肩關節外展。2岡下肌位於岡下窩內,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蓋,起自岡下窩,肌束向外經肩關節後面,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中部,可使肩關節旋外。3小圓肌位於岡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側緣背面,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下部,也可使肩關節旋外。4大圓肌位於小圓肌的下方,其下緣後面被背闊肌遮蓋,自肩胛骨下角的背面,肌束向上外方或經臂的內側,肱三頭肌的前面,止於肱骨小結節嵴,可使肩關節內收和旋內。5巨骨穴點的針刺層次則分別是皮膚、皮下組織、肩鎖韌帶、岡上肌。

針刀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療法,將針刺療法的「針」和手術療法的「刀」結合起來,通過刀的切割解除了粘連對感覺神經末梢的壓迫與牽連,同時切割的刺激還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末梢,使血液和淋巴循環加速從而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恢復病變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加上針的刺激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通則不痛」,最終達到陰平陽和[6]。埋線針刀是也中西醫結合產物,在針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穴位埋線的作用,先通過對局部肌肉、肌腱、緊張筋膜和韌帶的粘連、硬結、攣縮等具體病灶進行切割、剝離,以疏通氣血、松解肌肉痙攣,再通過穴位埋線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周圍神經,有長效針灸的作用。因此,採用埋線針刀松解肩周的肌肉、肌腱的起點或止點,松解粘連,使組織粘連、水腫、缺血、高壓、微循環障礙得到充分的改善,恢復組織營養,收效甚佳。

埋線針刀治療為侵襲性操作,存在軟組織出血或感染的可能,故要求術前了解患者出凝血情況,並且應由熟悉解剖且經過專業培訓、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的醫生完成,操作需要十分精細,切忌猛力,尤其注意內手法的操作方法。

岡上、下肌點操作時應注意先到達肩胛岡骨面後,探索進針,沿著岡上、下窩移行或作扇形分離,或上下擺動針體,最大限度地把岡上、岡下肌與岡上、岡下窩分離開來,解除其卡壓。大圓肌點與小圓肌點操作時應注意到達肩胛骨外側緣骨面後進行橫切縱擺的內手法,且針體定要突破大小圓肌在肩胛骨外側緣的附著處,並沿著大、小圓肌纖維走形的方向擺動針體,以進一步松解。巨骨點操作時針感較強,故只埋線而不行內手法。喙突點操作時應注意到達上外側骨面進行縱切橫擺內手法。肩峰點操作時針體與肩峰外緣呈45°,針入有落空感,切開肩峰下滑囊壁,進行縱切橫擺內手法,此處不埋線。

4小結

肩周炎又稱肩凝症、凍結肩,以肩關節疼痛和功能受限為主要特徵,是臨床上常見的老年病、多發病,影響日常生活,治療上常採用推拿、針灸、理療、封閉等,肩周炎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療效不甚滿意。自20世紀90年代小針刀療法用於臨床治療肩周炎後,其效果明顯[7]。針刀治療肩周炎能夠直接、徹底地把骨面肌腱、韌帶等粘連處分開,使受壓的神經血管得到松解,從而恢復神經的正常功能,建立血液迴流通路,帶走大量致痛物質,使細胞組織缺氧狀況得到改善,疼痛得到緩解,從而恢復肩關節活動功能[8]。針刀還有良好的鎮痛效果,通過松解粘連及一些肌肉、韌帶的高應力點,從而阻斷了疼痛和肌緊張之間的惡性循環,起到良好的鎮痛解痙作用[9]。另外,根據生物電原理和電學原理,針刀刺激所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可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加強組織營養,促進炎性物質吸收和損傷的修復[10]。由此可見針刀治療肩周炎確實有證可循,埋線針刀是埋線與針刀的結合,既有針刀的松解作用又有「長效針灸」作用,可大大提高療效。

由於「岡五針」分別在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巨骨穴處取陽性點治療,因此可拆分獨立治療慢性的岡上肌損傷、岡下肌損傷、大圓肌損傷、小圓肌損傷、肱二頭肌短頭損傷、喙突下滑囊炎及肩峰下滑囊炎等。如秉風點可治療慢性岡上肌損傷、天宗點治療慢性岡下肌損傷、大圓肌點治療慢性大圓肌損傷、小圓肌點治療慢性小圓肌損傷、巨骨點可治療肱二頭肌短頭損傷、喙一針可治療喙突下滑囊炎、峰一針可治療肩峰下滑囊炎。故臨床可靈活運用,不必拘泥。
推薦閱讀:

肩周炎怎麼緩解?肩周炎的治療土方法_【深度揭秘】
肩周炎的癥狀都有哪些?
《如何甩掉肩周炎》教程完整版
肩膀痛了自己怎麼檢查?
肩周炎妙方

TAG:治療 | 針刀 | 肩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