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王冕--墨梅 詩意 賞析 朗讀

古典詩文名篇詩意賞析朗讀系統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簡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好學如痴。《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

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聽老師講課,天黑了,想起牛,結果牛不見了,回家被父親責打一頓。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會稽一位叫韓性的讀書人,韓性收王冕為徒,教他讀書作畫。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後渡長江,跨淮河,經徐州、濟南到達大都,長途跋涉,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擴,使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詩索畫,一時縑素山積,而他經常援筆揮灑,傾刻而就。據記載,他不願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牆壁上,並題詩云:「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後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九里山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他在居室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梅樹,數百棵桃樹和杏樹,自題為「梅花屋」。畫墨梅,始於北宋華光法師。據說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從梅影中得到啟示,創造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方法畫梅花。華光法師之後,南宋另一位畫梅高手楊補之創造出兩種畫梅方法: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謂圈花法;另一種是用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繼承了傳統畫梅的方法,又有所創造。在圈花方法上,楊補之一筆三頓挫,而王冕改為一筆兩頓挫,即所謂「鉤圈略異楊家法」。他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另外,用胭脂畫沒骨梅花是王冕的獨創,對後世影響很大。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洒遒勁。他在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復連,停而不滯,一氣呵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老乾時,筆鋒頓挫,能將老乾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朝何瑗王作詩稱讚說:「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畫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幹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枝幹盤曲媚俗。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經歷分不開。「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傳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圖》是王冕畫梅的代表作。此圖寫一干倒掛嫩梅,枝條生長茂盛,枝頭綴滿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晶瑩透徹,滲出一股清氣。枝條繁密,交錯穿插,幾乎密不透風,然而發枝用筆挺勁有力,梅樹的清剛氣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密而有序,亂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筆三頓挫為一筆兩頓挫,簡潔暢利。花須花英,隨意點簇,筆法洒脫。潔白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這種以繁梅形式表現出清貞孤傲氣概的藝術手法,較之疏梅更為不易。此圖是王冕晚年畫梅藝術臻於化境的精心之作,深為後世文人所珍貴。[注釋]墨梅:只用墨而不著顏色畫出來的黑色的梅花。洗硯(yàn)池頭:洗硯台的池塘邊。硯台是研墨的文具,每次用完後要洗乾淨。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迹,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用洗硯的池水澆灌梅花,花朵上顯出淡淡的墨痕。清氣: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氣節。乾坤(qián kūn):天地。詩中指人間。[譯詩]長在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樹,花兒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獎它顏色美好,只求得讓清香之氣充滿乾坤。[賞析]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的墨梅(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係,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丰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讚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云:「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洒。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幹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莊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

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幹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幹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鍊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鍊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複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云:「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鍊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鍊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鍊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云:「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箇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鬚,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佔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云:「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三)王冕墨梅的影響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乾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乾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

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弔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複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讚揚說:「雪湖發乾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摘自《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洪 瑞 )金農的《墨梅圖》

墨梅圖,作者金農是「揚州八怪」之一,為清代著名的文人畫家。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687—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先生、背耶居士、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賣書畫。《墨梅圖》,體現了他畫梅藝術中的特色。這幅墨梅,是他取「不簡不繁」之妙,來為「梅兄」寫照的。枝幹敢斜,著花稀疏,用筆簡樸,氣韻清逸。浙ICP備05067795號
推薦閱讀:

九月飛舞著詩意的風華
如何用《楚辭》起一個詩意滿滿的名字
陸儼少《杜甫詩意畫百開冊頁》的曲折故事
范存剛:散淡中的詩意
禪溪茶館:遇見你,遇見詩意生活

TAG:朗讀 | 賞析 | 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