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之冬病夏調
夏季養生之冬病夏調
精正講壇的養生 2010-08-05 18:42:00 閱讀188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夏季養生之冬病夏調夏季是調病的好季節,夏季是一年中自然和人體陽氣最強盛的時候。寒涼引起的骨關節疾病一、頸椎病時下已經成為小到小孩子大到老年人所有人群的疾病。辦公室人員、教師、交警、學生已經是頸椎病的易得人群。頸椎病有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蓬出、旁出,骨質增生等容易壓迫周圍的血管和神經。頸椎病有時很隱蔽,一般人不容易覺察,同時頸椎病容易引發高血壓、腦梗塞、腦出血、中風後遺症、心臟病、癱瘓等重大疾病,所以頸椎病不可小視。頸椎病的表現癥狀:㈠頭部:①頸椎變形,壓迫臨近血管,會出現頭暈如炫、頭疼、嘔吐;時間長會造成腦髓空虛,出現腦鳴、耳鳴,會有記憶力下降,多夢等;會頭疼,往往是一個區域疼,若壓迫單側血管,會出現單側頭疼,若壓迫雙側血管,會出現雙側頭疼;頭皮發麻,有蟻走感,頭上像有小蟲子爬。②壓迫食道,會出現突發性的吞咽困難或吃飯時容易嗆著,吃飯容易邊吃邊咳嗽。③壓迫氣管,會出現發音困難,聲音沙啞。吸氣困難,吸到嗓子眼就下不去,嚴重的會有咽炎、咽喉炎。胸口有緊束感。胃有脹氣。大小便失禁。④壓迫視神經,會出現突發性視力障礙。⑤後腦勺發沉、發脹、發麻。㈡頸肩部:頸部僵硬,活動受限;疼痛;或發麻、發脹,用手掐一下,不僅骨頭不疼,肌肉也不疼。嚴重的,脖子疼,一晃喀嚓喀嚓地響。肩部,發沉,疼痛,甚至連帶胳膊,上肢發麻、發沉,最明顯的是手上小手指、無名指和中指發麻是早期頸椎病的徵兆。㈢體腔上半身發沉、發重,後背發冷、發酸、發脹,像背個大山似的。有的伴有肚腹發脹,容易出現便秘。㈣下肢不明顯,腿腳發涼,雙下肢走路像踩棉花似的,頭重腳輕為頸椎兵先兆。另外腳發麻。頸椎病的調病方法:①正骨八法中的隔牆看戲和十點十分操是讓病人自己通過動作調動內在的氣血來調病的,比靠別人按摩被動地被擠壓肌肉和皮膚的效果好,推拿按摩往往使病人的神經麻痹,時間長,即使是同一個按摩師,病人也會覺得按得不到位,還容易耽誤調病時機。②使用平衡通竅復原枕,用頸椎病的枕中方〖見外在措施的《精正平衡通竅復原枕(09年8月8日——10日精正講壇的內容)》一文〗,要研成細末,做成像元氣帶中的葯芯一樣,用透氣的棉布,白色最好,用縫紉機扎。十五天到一個月換一次葯芯。③三足鼎立調頸椎。短時間內可停止疼痛,長時間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足是大椎穴、風門穴(大椎往下第二個凹陷處,也就是第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和天宗穴(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三分之一折點處即是。)。首先用食指與中指捏擠大椎、天宗、風門三個穴位,寒症重的,此時,第一次捏,會發紅,第二次會變為紅中帶紫,第三次變為紫色,第四次捏會變為黑色。然後,夏季可在這三個穴位處拔罐,最後用三個福源石在對應穴位上帖服。哪一側頸椎有問題,用哪一側的穴位。如果有易通元的朋友可在三個穴位上噴易通元,然後按揉並拔罐;,然後在脖子的兩條大筋上以及後側塗上易通元,然後貼上保鮮膜,再用熱毛巾熱敷,可準備兩條毛巾交替熱敷,促進易通元的滲透。
二、腰椎間盤突出本文是對2010年6月9-15日河南經濟台103.2MHz的精正講壇內容的整理,從三方面講述了腰椎間盤突出的相關問題:1.腰椎間盤突出的表現癥狀與中醫的判定方法;2.腰椎間盤突出可以說主要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發的,列舉了八種不良習慣;3.腰椎間盤突出的調養。㈠表現癥狀及判定。表現癥狀:①沒有力氣,甚至大便都沒力氣解。腰是人最承重的地方,是人力氣的來源,腰受傷就會沒有力氣。②腰疼,腰的一側或兩側疼,一般伴隨單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為神經疼,這種疼痛不不固定,疼的距離長短也不固定,疼的時間也不固定,有時疼,有時不疼。腰部及以下的疼痛往往沿一條線,徘徊在坐骨神經這條線上,從臀部開始,沿大腿後側,到小腿外側,到腳背,最後到腳趾頭。如果是腰三四節突出,向大腿正前方放射狀疼痛。或腰先疼,或腿先疼,或腰腿同時疼。可能伴隨有麻木。③一咳嗽或一排便就腰疼。有時陣發性的咳嗽,腰能疼一天。提示可能為腰突。判定腰椎間盤突出的方法(中醫診斷方法):①摸骨法。患者側卧位躺在床上,腿稍微彎曲,彎曲到胳膊能抱住腿最好,另一人摸病人的脊柱,如果有一節與其他的不在一條直線上,用大拇指按不在直線上的一塊兒旁邊,會有通電感,從腰疼到腿。有此癥狀100%是腰椎間盤突出。②患者坐在能夠兩腳懸空的高腳凳上,另一人用手均勻地托著患者的一側小腿輕輕往上抬,如果一抬就抬不動了,這叫抬腿受限,並且沒抬多高就疼,小腿到腳一條線放射性地疼痛。說明同側有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大多是活動後加劇,休息後減輕,特別是過量運動後最明顯。休息以在床上睡著為主,愛側身睡並且蜷著腿。所以腰突患者①不能過量活動。②側卧位可以,但腿不能抬太高。側卧位,腿不能過高,抱成一團,當團長,本身就容易導致患腰椎間盤突出。㈡腰椎間盤突出的產生原因——不良的生活習慣:①長時間站立導致腰突。教師、交警、護士、大夫、門崗、保安等長期站立,腰部骨關節和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尤其女同志還穿高跟鞋極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所以站立時不要長期用一個姿勢,要不斷活動,尤其是脊柱。②久坐。長期坐著看電視,看電腦,保持坐姿長期不變時,肌肉與骨骼處於緊張狀態,同時人往往會懶散,脊柱不容易保持生理曲度,時間長了容易得腰突。所以無論坐、站一小時必須活動幾分鐘,不要使腰部僵硬,站一小時活動幾分鐘還能防止靜脈曲張、深層靜脈炎。③使用爆發力。腰突然扭動,容易撕裂本來穩定的腰椎纖維環,纖維環一旦撕裂往往不容易恢復,產生腰突。④突然劇烈運動。運動前沒有熱身。③④容易產生突發性腰突。⑤睡太軟或太硬的床。睡太軟的床,人陷到床體當中,人窩在小坑內,骨骼不是自然狀態,容易產生骨骼錯位。睡太硬的床,把脊柱扳直了,不符合生理曲度,應完全貼合生理曲度。板床上鋪棕櫚墊子,軟硬適中,既挺實又不軟。⑥吃刺激性食物,導致脾運化不良,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無法滋養肌肉和骨骼。刺激性食物有辛辣的、生冷的、肥甘厚味的、煙酒等。⑦長期彎腰。長時間彎腰容易傷到肌肉和筋膜。長期彎腰,如麥收時的彎腰,要時不時直腰活動活動。提重物應先屈膝,腰一直保持垂直狀態,使腰不受力或少受力。⑧貪涼。貪涼引起的寒涼性腰突。夏季貪涼:男同志晚上穿大背心和大褲衩納涼,把大T恤衫、襯衣的下擺攏起來,露出肚臍和後腰;喝冰鎮啤酒和冰鎮汽水;沖涼水澡;電扇、空調對著自己直接吹。空調與外界溫度差不要超過5℃。腰最不能受涼,腰為腎之府,腎是人最怕涼的臟器,尤其是女同志,比男同志多近六分之一的幾率。㈢腰椎間盤突出的調養:腰椎間盤突出是由於脊柱生理曲度改變,椎骨兩側受力不均造成稽核一側突出,另一側椎管狹窄,它的治療,如果嚴重到非手術不可時,手術是必要的。但術後的調養是必要的,術後一個月複發率很高。手術時,在突出部位層層剖開,將筋膜剖開,將骨摩擦的地方,打磨光,稽核複位,稽核在擠壓中,複位時會有空隙,術後筋膜的修復需要時間,術後如果保養不好,極容易再次突出。骨骼的問題除了與腎有關外,與肝有關。因為肝腎同源,精血互化。人體的關節除了骨骼外,固定需要韌帶,韌帶屬肝主管。所以骨病要五臟同調,尤其要肝腎同調。要培補元氣。外在調理的方法:①正骨八法的壁虎爬牆(爬行操)。「症在骨,病在肌」骨病往往從筋膜失養,韌帶損傷開始,而筋膜、韌帶、軟組織、器官都需要氣血的濡養,通過做正骨八法的壁虎爬牆(爬行操)通過外在動作來增加氣血對筋膜、韌帶、軟組織和肌肉以及骨骼的濡養,從而達到正骨的方法,可使腰椎病得到很好的調節,本人未聽完整,有想學的,可去臨近的精正福源堂學習。②一點二貼三揉搓調腰椎。點和貼的是兩個穴位——腎俞和大腸俞,腎俞是後腰的腰眼,腰二椎棘突旁開1.5寸,大腸俞在腎俞下,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精正福源堂有更簡單的定穴位方法。確定穴位是能否有效使用此方法的關鍵。一點,患者坐在板凳上,雙腿輕輕下垂,雙腿與地相接,先點腎俞、後點大腸俞。點是用手的指關節,最好用食指的指關節有滲透力地點進去,如果有酸、麻、脹的感覺,說明點到位了。然後用指關節的內力緩緩地順時針按揉。手幾乎看不到動,通過內力緩緩地按揉。點腎俞時患者會感到一股股暖流進入後腰部位。此時,疼痛、脹、發沉等癥狀會減輕。大腸是水濕之氣往外代謝的最好門戶。患者會感到後腰發涼,然後是疼,說明水氣、寒氣在往外代謝。在益通元的配合下實施更好。兩穴對腎虛、腎寒症尤其有效。二貼,是貼福源石,最好對三角貼,用膠帶貼,在外輕輕推著福源石按揉,腎俞有一股熱氣入,大腸俞有一股涼氣向外散。三揉搓,揉搓的是腎俞穴以下尾骨以上的整個區域,重點是八髎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左右各一,共八個穴位。對寒症、男科病(小便頻多,尿滴白,前列腺增生、肥大、炎症)、婦科病(小肚發涼,經期過長、過短,月經發暗等)、腰椎骨關節病等在臨床驗證都非常有效。揉搓的具體方法:雙手搓熱,背到身後,放在脊椎兩旁,兩手挨著,以小手指、無名指、中指以及小手指側的小魚際為著力點,快速上下來回揉搓至少十分鐘。
三、風濕與類風濕病本文是對2010年6月16-25日精正講壇內容的整理,從四方面講述了腰椎間盤突出的相關問題:1.風濕與類風濕病的範圍以及不同人風濕與類風濕病的側重點如何找;2. 風濕骨病的癥狀;3. 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分以及對應調養方法;4風濕可以說主要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發的,列舉了五種不良習慣。㈠風濕與類風濕病的範圍以及不同人風濕與類風濕病的側重點如何找?⑴風濕與類風濕病的範圍風濕與類風濕不僅僅指風濕性骨關節疾病,80%以上的人都有風濕,具體癥狀如:時不時肌肉酸痛,習慣性地脫臼,習慣性地韌帶損傷(俗話說,抻著了),滑囊滑膜炎,筋膜黏連引起的骨頭僵硬以及風心、風腎、風肺、風濕性痢疾、風濕性胃腸道疾病、風濕性紅斑狼瘡等。五臟以及筋、脈、肉、皮、骨均能得風濕。⑵不同人風濕與類風濕病的側重點如何找?①以風邪為主的風濕癥狀:身體中出現遊走不定的疼痛(風善行而朔變),時疼時不疼,疼痛不太重。應做「噓」字訣祛風。②以濕邪為主的風濕癥狀:(濕性重著,濕性黏滯),固定一個或幾個地方疼。關節紅、腫、熱、痛。濕氣產生的淤滯。濕邪入侵人體,人一般易引發忽高忽低的體溫異常,時間過長易引發低燒。應做「呼」字訣祛濕。③以寒邪為主的風濕癥狀:疼,涼。特別疼,死去活來得疼,一天24小時綿綿不斷地疼。應做「吹」字訣祛寒。如果出現三種中有兩種癥狀對應是㈡風濕骨病的癥狀:①疼痛。手、腕、頸、肩、腰等關節部位的骨骼出現炎症引發的疼痛,疼得較深。②僵硬(晨僵)。睡一晚上,骨頭髮硬,活動受限,整個身體像用繃帶固定在了一起。③關節腫脹,有壓痛感。④時間一長,關節變形。如:腿不能伸直、手不能伸開、胳膊抬不起來。⑤氣血不流通,臟腑器官得不到營養,功能會衰竭,出現一系列癥狀,如:手腕關節僵硬,可引起血壓升高、心慌、胸悶等癥狀。⑥經常習慣性的疲勞、乏力。乏力是不幹活就累;疲勞是稍微干點活就累。行動、大腦思維、血液循環、臟腑機能運化慢,人得不到應有營養,很可能為風濕、類風濕的前兆。
㈢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分以及對應調養方法⑴風濕與類風濕的區別:風濕與類風濕不是醫學術語,是老百姓常說的、容易理解的叫法。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得風濕骨病的多,長江以南得類風濕骨病的多。①感覺的寒熱不同。風濕以寒症為主,為寒痹之症,關節部位疼,外表看不出來;喜溫熱。類風濕為熱痹之症,骨關節伴有紅、腫、熱、痛的感覺。有一種類風濕又叫風濕熱,這個熱有可能由寒過渡過來的,風寒濕淤滯時間長了,都能化熱,風濕極其容易轉化成類風濕。怕冷,有時屬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類風濕是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其化驗指標是抗○,成人正常應小於500,小兒正常應小於250。②發病部位與癥狀不同。風濕發生在大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脖子等。表現癥狀是遊走不定得疼,持續時間不長,疼一陣或幾天就消失了。類風濕發生在小關節,如手關節和腳關節。表現癥狀a.關節變形明顯。如:手關節變為雞爪手,腳關節腫大變形突出。類風濕大多包括風濕,也可能出現大關節疼痛,類風濕淤滯時間長容易向大關節發展。b.疼得綿綿無絕期,一得上就一直疼,疼得難忍。
⑵風濕骨病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法:用威靈仙三十克、伸筋草二十克、透骨草二十克、紅花二十克四味中藥泡腳、泡腿。將四味藥用紗布包裹起來煮,煮好後,水倒入大桶中,木桶最好,塑料桶也可以,藥包取出,桶上放兩三個竹片撐著,腳和手先放在上面熏蒸,水溫合適後泡腳、泡腿,水位至少超過承山穴,最好到委中穴。拿毛巾蘸藥液敷在膝蓋上。薰後加入易通元會更好,泡完後做通天貫地效果會更好。寒從腳上起,所以先從腳上開始慢慢向上泡。泡澡大約要用五鍋水,所以要加五倍的藥量。
⑶類風濕包括實熱症和寒症時間長引起的風濕熱,有針對性的調整方法:每天傍晚,太陽落山後,拔一大把馬齒莧和一大把蒲公英(馬齒莧和蒲公英的數量由貼敷部位的大小決定),最好采水靈一點的,兩種植物最好能連根拔起,整株入葯,將根部泥扽掉即可,不用洗。將整株的馬齒莧和蒲公英剁碎後,用蒜臼搗成泥。將馬齒莧和蒲公英泥糊在有紅腫熱痛的部位,糊的區域要超過腫的範圍,用塑料薄膜,最好用保鮮膜包上,不讓它淌水,用膠帶包上,在外面纏好紗布,系好。不要系得太緊。
㈣風濕病是如何得的?人80%的疾病是自找的,由於不懂得健康知識,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風濕在夏季最容易紮下病根。夏季人體內在的元氣浮越於外,內里空虛,更容易受風寒濕的影響。另外人的不良習慣:①後背受涼。夏季不能將人體的一個部位對著風扇吹,尤其是出汗後將電扇對著後背吹。春、夏季應該養陽,外邪容易襲擊陽位,人的後背此時最虧空,後背受涼很容易出現嘴歪、手伸不開,腳活動受限等癥狀。②睡在水泥地上或石頭上,水泥地或石頭涼得快,寒氣大。③剛出大汗就馬上沖涼水澡。④衣服濕了之後,沒有換乾燥的,繼續穿。⑤晚上洗完頭,沒等干透就馬上睡覺。
四、老寒腿(2010年6月29日晚上7:30的精正講壇內容)老寒腿不能見風,即使是在夏天也至少穿秋褲,外邊再穿條長褲;甚至穿棉褲。女性往往伴有痛經、月經不調,主要是後延等癥狀。順時針按揉五分鐘血海穴,有點穴器和扶元康的可用扶元康的小頭點,用點穴器電針和電麻各五分鐘。血海穴的定位,右手反向放在左腿膝蓋上,左手反向放在右腿膝蓋上,五指朝向自己,勞宮穴正對膝蓋最高處,五指微微張開,稍稍用力抓,拇指所按的地方為血海。
五、胃寒症以及脾胃病胃寒症,肚子里像揣個大冰塊兒似的,平時不敢張口說話,吸入外界空氣到胃裡就疼痛難忍,說話小聲小氣,吃飯喝水小口小口地咽,飯很熱的時候就趕緊喝。胃寒時間長了,會向下走,女性會出現痛經,例假有淤血塊,顏色發暗、發黑。男性會得精索靜脈曲張、陰囊潮濕、發涼。胃寒症形成的原因:人大汗淋漓,元氣虧虛的時候大口喝冷水、喝冷飲、吃涼飯菜。夏季讓空調對著自己吹。無意間淋了一場雨,淤痹在肚子里。等等。在做外在方法和服用方劑的基礎上,夏季強化的方法:用好靈台、至陽和足三里三個穴位。足三里:點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取穴:同側的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併攏,食指挨著膝蓋下緣,放於小腿的外側,小指指關節下就是足三里。靈台穴主治咳嗽、氣喘、咳痰、後脊背痛、肺陰虛火旺。對千年不愈的疾病有快速決斷的作用。至陽穴是督脈上陽氣最盛的穴位,對手腳發涼、膝蓋發涼、胃疼包括胃寒症等寒症有奇效。兩個穴位的確定:坐端正,兩手平放於膝蓋上,肩胛骨的下緣連線的中點為第七胸椎,沿著這塊椎骨摸,上面的一個坑為靈台,下邊的一個坑為至陽穴。如果這兩個穴位一按疼,說明一定有胃病。可在兩個穴位上同時噴易通元,然後按揉五分鐘,然後拔罐,拔時罐子中要有白色福源石。足三里可稍晚一些拔。六、心臟病(2010年7月7-8日的精正講壇內容)心絞痛、心慌、氣短、胸悶找至陽穴。至陽穴是陽氣最足的地方,可論秒降血壓,治心絞痛,可調心臟病。心臟病的急救穴平時不能隨便按,否則急救時不管用,但至陽穴可以。(心絞痛急救可按膻中穴和至陽穴)它能溫通陽器,動為陽,心臟24小時跳動,為陽器,督脈上有一條分支通心臟,這一分支就在至陽穴分出。夏季最容易心陽不振,表現有胸悶、氣短、室顫、房顫等,至陽穴能幫助振心陽。夏季心臟病患者,不管心臟病犯不犯,都應在至陽穴上噴易通元,然後點按5秒鐘,拔罐,使心臟病好轉。平時做養心五法。點按內關可急救,可保養心臟,它是五總穴之一。五總穴是五個可調整全身的五個穴位: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內關謀。
七、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突然發作起來會要人命的。發作時面色發紫,張口、抬肩、喘息不得卧,鼻翼扇動,不能平躺,可將頭稍高一點躺。孔最穴和魚際穴可急救,可調病。孔最穴在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七寸。魚際穴是大拇指下第一掌骨的正中間。左側與心臟相應,做法:先掐左側的孔最穴和魚際穴,再掐右側的。也可在這兩個穴位上用易通元噴得面積大些,然後順時針按揉3-5分鐘,用白色的扶元康梳刮,按肺經走向從上向下刮,不能回刮,左右胳膊都要刮。
八、膽囊炎膽囊穴急性膽絞痛當時緩解,急性和慢性膽囊炎可好轉,對肝膽區惡性病變、膽壁粗糙、膽汁型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肚子脹、膽絞痛等有效。定位,陽陵泉下兩寸,(陽陵泉,腿微蜷曲,手順著膝蓋外側膽經向下摸,有一個突起,為腓骨頭,它下邊的坑就是陽陵泉穴。它是個快樂穴,管氣鬱氣滯,同太沖、行間一起是出氣筒。)(如果一壓膽囊炎,肝膽區就疼痛說明膽囊有病)可對膽囊穴噴易通元,然後按摩、拔罐。
九、痛經(2010年7月10-11日的精正講壇內容)痛經的癥狀以及久拖的後果。癥狀:來例假時小腹墜脹、冰冷、疼痛。例假有淤血塊兒,顏色發深、發暗,有的甚至光肚子疼就是不來例假,肚子疼得死去活來的;例假幾天必須天天用熱水袋捂著肚子。後果:痛經無論氣虛、寒邪凝滯、寒濕過多都是氣血淤阻不通。人體渾身血脈淤滯時間長了會導致許多疾病:淤滯在乳房,會出現乳腺增生、乳腺腫瘤;淤滯在子宮內膜,會導致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壁巧克力囊腫、子宮陷肌症或叫子宮內膜異位;淤滯在肝膽會出現偏頭疼、巔頂疼、肝囊腫、膽囊腫;淤滯在心會導致心梗;淤滯在腦,會導致中風。調病方法:一般調痛經用較淺顯的穴位:關元、三陰交和血海,意在調節血液量,將陰寒散開。經外奇穴十七椎對痛經既能短時間內見效,又可作為平時調病用。定位:從大椎開始數,第十七椎椎骨下的空隙。做法:噴易通元後,按揉五分鐘左右,再噴,然後拔罐。痛經的分類:①生理性的,原發性痛經,為寒涼性的,是例假期間或月子里洗涼水澡,著涼形成的。民間傳說的生完孩子後緩解不是100%能。這種痛經,平常按揉、拔罐或用艾條薰十七椎。②繼發性的,病理性的。十、高血壓(2010年7月13-14日的精正講壇內容)
推薦閱讀:
※對於男性來說,中午面部出油又不想或者不能洗臉的時候該用什麼清潔?吸油紙或者濕紙巾可以使用嗎?
※熟讀詩句70個,讓你在夏季賞荷時比別人更有格調。
※有哪些和夏天有关的好电影?
※夏季用車不經意間埋下的安全隱患 或將成為「奪命瞬間」
※美食故事 | 清涼解暑的龜苓膏,哪些人群不適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