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明朝的政治制度

真實的明朝的政治制度 關於明朝體制,中央的最高權力在皇帝,內閣的作用只是顧問,六部的權力也比較弱.但是這只是明太祖創立這套體制的初衷,並只在洪武和永樂兩個朝代執行過. 事實上,整個明朝,就只有洪武和永樂兩朝的政治體制非常接近於後來的滿清.到了仁宣之後,因為當時明朝文官治國的思想開始逐漸濃厚,具體的行政權向內閣和六部轉移,皇帝的行政權開始逐漸萎縮.必須承認這樣的演變不是皇帝的初衷,但是是符合一個國家在穩定之後的官員的訴求的.並不是什麼皇帝昏庸才導致的.明朝的仁宣二帝會比清朝的大部分皇帝昏庸?相反,在滿清即便皇帝昏庸,官員也不敢有這樣的訴求,這個朝廷的官員都比自己當奴才,又怎麼敢和皇帝逐步的索要行政權?      這種轉移景泰和天順兩朝基本完成,這是兩方面原同時造成的.首先,明朝的官員敢於直諫皇帝,敢於用禮儀道德束縛皇帝, 對皇帝形成了制肘,所以他們能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權力.而皇帝不可能說一個人就能管理全國的政務,所以需要依賴內閣和六部大臣來幫助自己具體的執行行政權力.這也不是什麼皇帝昏庸造成的,而是皇帝實事求是的需要依賴大臣們給自己做參謀.清國的酋長們的IQ不會那麼高到足以一個人全理國家事務.只是他們死守著他的權力不信任大臣尤其是漢族大臣而已.而清朝廷里想爭取權力的也就只有漢人大臣而已.所以明朝大臣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如在景泰時,景泰皇帝依賴于謙, 天順時,英宗依賴李賢.      到了弘治以後,情況就已經是明朝皇帝沒有辦法控制的了.皇帝已經變成了權力的來源和象徵,但他們做任何的事情都已經沒有辦法自由.比如正德皇帝要南巡,權力意識大增的大臣們全體反對.嘉靖的大禮儀事件.萬曆的國本之爭.此時,明朝的皇帝們已經變成了退居幕後的國家最高統治者,但是行政權已經幾乎完全的落在了內閣和六部的手裡.這也不是皇帝昏庸和懶惰造成的,明朝中期的很多皇帝們都因為要權力和大臣們進行過殊死的鬥爭.皇帝是權力的來源,他可以給人權力也可以剝奪權力,並且掌握人的生死.這是他唯一可以威脅大臣的地方.但是偏偏明朝的大臣不怕死.而皇帝撤換了一個大臣,會有更多的大臣站出來維護這個集體的權力.所以皇帝也苦於要不回自己作為統治者的行政權力,只能逐漸的退居深宮,做最高的決議人.而所謂廷議這種事情已經不太需要皇帝的參加了.就如同美國人在國會開會,基本上是不需要總統出席的.總統的任務只是決定是否同意國會開會所達成的意見.這是明朝中期以後政治體制不同於封建社會任何時期的一個很值得研究的特色.可惜的是我們的研究者們只把目光集中在皇帝上朝了多少次的比較上,來認為這個皇帝的素質是否高明.甚至只會研究皇帝的私生活來給這個皇帝做判斷.      在明朝中期以後做皇帝很難的.如果你對權力表現的多一點興趣,那結果可能就是嘉靖的大禮儀時間,你會被冠為暴君的稱號.如果你認為爭取不到權力,乾脆對大臣們好一點我自己退居深宮算了,會被人罵懶惰.      我們來看清朝皇帝和明朝皇帝的比較,就知道明朝皇帝在做皇帝這一點上比清朝皇帝辛苦多少!明清兩朝有很多的情況是相似的.我們首先來看被很多人喜歡的乾隆皇帝,其實在明朝皇帝里,和乾隆最相似的是正德,但是兩個人的名聲可謂是一天一地的.其實兩個人都是好玩好色寵幸奸佞的皇帝.乾隆的南巡次數遠大於正德,寵幸的和紳搜刮的錢財遠勝於劉謹.而劉瑾是死在了正德的執政期,乾隆不死,和紳都倒不掉!為什麼大家都是出來*的,你就是風流而我是下流呢?即便乾隆比正德在執政能力上有高的地方,但是明清的體制不同,正德下面有楊廷和為首的內閣在幫他.治國方面不見得比乾隆差.而乾隆在對中國文化的破壞上實在是罄竹難書! 如果這兩個人的評價有些微小的差別還可以理解,但是這麼相似的兩個皇帝,一個是明君,一個昏君,不覺得奇怪嗎?      也許他們的區別僅在於,正德南巡的時候,百官諫止,大臣們以死相逼,搞的朝野上下,聲勢浩大,區區一件南巡的事件就演變成了皇帝和大臣爭權力的政治鬥爭.乾隆會嗎? 他想南巡的時候百官們想的是怎麼樣爭取做個隨從以接近皇上討皇帝歡心.所以會有輿論將這件南巡的事情拖到皇帝的個人素質上嗎?同樣的一件事,有人留下的是風流的美名,有人得到的是下流的惡名.如果從這點上還不能引起你的思考,那麼那麼多史書真是白讀了! 明朝皇帝個人的自由到最後已經是狹小到無以復加了.甚至連立儲君這樣的事情也沒有自由.萬曆的國本之爭對比康熙那麼隨心所欲的換太子,可知在明朝做皇帝是多麼艱難!明末在各項制度上已經接近於早期歐洲的君主立憲,正如歐洲君主國家的儲君們被選擇出來需要經過內閣的批准.明朝的太子被立出來是也要獲得內閣的首肯的.在中國歷史上,好象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的自由最後委瑣到這麼小的範圍,連立儲君都身不由己.那麼現在我們再看看明朝的皇帝們,難道不理朝政是他們的主觀願望嗎?他們的早期都曾經試圖確立以自己的想法來實施的政治制度,但無一例外的被大臣們駁回,退居深宮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除非他們不顧輿論的壓力,對大臣進行殘酷的屠殺以換取自己的的權力.但是在明朝這樣做的可能性很小,嘉靖的開始的屠殺並沒有嚇倒明朝的大臣,倒最終嚇倒了皇帝自己.這些明朝皇帝們,一個個在深宮打發這自己無聊的歲月的時候,其實大部分的人心中,是很無奈的!      我們看待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帝,應該更多的將目光放在研究這兩個朝代的政治體制上,有了結論之後再來說話.皇帝本不是什麼最根本的問題所在.英女王每天的活動是到處參觀剪綵,實際等同遊玩.為什麼沒有人說她是一個懶惰的昏君呢?因為我們都知道事實上她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重要的是,什麼樣的環境決定了這個皇帝能做什麼樣的事情!明朝的體制決定了皇帝交出行政權力對這個國家的運作更加的有利.所以皇帝們不得不無奈的退居深宮.初讀明史的時候,我也和許多人一樣,覺得明朝的皇帝大多數不怎麼樣,只有崇禎還好,可是時代不屬於他.但是後來發現,並不存在什麼明實亡於萬曆的話.明就是亡於崇禎.魏忠賢的出現打亂了明朝的文官治國體系,在他瘋狂的屠殺迫害之後,行政權力轉移到宦官,大臣的權力被剝奪.而崇禎在殺了宦官們之後,順理成章的奪回了行政權力.所以崇禎才會有那麼勤政的機會.而我們現在看崇禎時代的內閣,其實就是整個明朝權力最小的內閣之一.崇禎的掌權,加上個人實際政治能力的不足,破壞了明朝整個政治體系的平衡運作(魏忠賢也和他同樣起了這個效果),他對一直以來國家的運轉,官員的調配進行了很不適當的干涉,導致了明朝國家運行體制的崩潰,最後因為戰爭亡了國.我們一直就存在這樣一種誤區,好象皇帝勤政國家就管理的好,皇帝懶惰國家就一定民不聊生.我們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的風流故事發生在懶惰的正德皇帝時期,那個時候國民的生活比之所謂康乾盛世如何?崇禎的勤政只是一種假像,有些人努力但總是做錯事是不值得讚揚的. 說到明朝的宦官專權實際上是皇帝想奪回權力的工具。宦官們惟利是圖,被閹了後只有依靠皇權才能生存,除了皇宮連謀生的本領都沒有。而且,對於那些宦官,如果皇帝嫌他權利太大,與之形成矛盾,皇帝不高興了一紙詔書就可以扳倒,因為這時皇帝就與內閣和大臣一邊了。這絕非唐朝時,宦官權利大到可以殺皇帝可比。比如英宗於曹吉祥,憲宗於汪直,武宗於劉瑾,思宗於魏忠賢,無不如是。 在來看看滿清的八旗制。實際上這是一種雙重的奴隸制度。第一重:八旗制規定旗人不能從事農工商,而且還有活動範圍等等的限制,實際上也是完全依附於皇權,沒了滿清皇帝他們一樣連謀生的本領都沒有。在對皇權的依附性上,旗人們和太監是相同的;但是,這些旗人們武裝到牙齒,而且重要的官職也都是這些旗人擔任。現在的上司是自己以前的主子,你指望他們會對皇權進行制約嗎?終滿清一朝,都把防範漢人作為最重要的任務,有漢人官員要對皇帝權力進行制約,滿清皇帝把他們滅九族完事,反正還有給自己當奴才的滿人官僚。第二重:到了清末,豢養著400萬滿人,而當時中國人口總共才4億,滿人不事生產,不事工商。對漢人血腥屠殺、殘酷壓榨,而本民族則全民皆貴、養尊處優、作威作福近三百年,由清末的400萬,對比滿族入關時候的人數,我不僅要罵一句「一群畜牲」。 皇權的畸形強大是中國在滿清時代落後於中國的根本原因。工商業的發展產生的市民文化挑戰的就是支持皇權的封建文化。皇權以小農經濟為基礎,一個強大的皇權必然會拚命壓制工商和貿易。相反,漢族王朝的文官執政不會壓制工商,工商發展從公里說可以大大增加財政收入,方便官員們加薪(宋代),從私里說可以提供官員們的灰色收入(明代)。對工商、貿易和思想採取壓制的政策和成功地壓制了是兩回事,明朝皇帝想壓制但他們沒有能力壓制,因為漢族王朝是文官執政。滿清皇帝成功壓制了,因為他的官員們都是他的狗奴才! 總之明朝皇帝想要行使權利,有諸多掣肘,比如明神宗沒有權利決定太子,敬服張居正。明武宗想游江南,也只能借口南征鎮壓叛亂,最後叛亂被王陽明平息,他也只能打道回府,要知道明武宗可是一個任性妄為的皇帝,而此時也無可奈何。甚至是明世宗只是想尊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考,親生母親為皇后,太后,也是經過了幾年的鬥爭才打到目的,君臣兩敗俱傷。 再看看清朝,乾隆勞民傷財,像蝗蟲一樣搜刮百姓供自己尋歡作樂的下江南,他們倒是來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如蝗蟲一般,將沿途百姓的民脂民膏吸剝乾淨,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可笑的是一幫滿清的御用走狗文人還吹為美談!!雍正設立軍機處,裡面的大臣都只是皇帝的奴才,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不要說提出反對意見了
推薦閱讀:

劉夢穎:婚姻制度必將退出歷史舞台
論當代中國的制度優勢
邱清榮:股權激勵制度和股權激勵方案一樣嗎?
舉報制度內涵:法律行為和政治行為兼具
一個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看不到殘疾人?

TAG:政治 | 明朝 | 制度 | 政治制度 | 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