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甘願為她脫掉衣服,她被譽為女版弗洛伊德。
bazaarartchina
您的【掌上美術館】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為愛麗絲·尼爾拍攝的照片
20世紀50年代,正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盛行。這也是男性統治佔領藝術市場的時期,如羅斯科、波洛克和紐曼等。藝術家愛麗絲·尼爾卻獨樹一幟,堅持更具象的早期德國現代派表現主義風格。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人物肖像繪畫逐漸確立了重要地位,但也不斷遭到質疑。身處抽象表現主義藝術運動潮流中心的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卻沒有被這股新風潮吞噬,她以獨立的姿態繼續進行著人物肖像繪畫的創作。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很難從自己的時代中抽離出來,但愛麗絲·尼爾對肖像畫始終充滿著堅定的信心,走出了獨一無二的風格之路。
1944年,愛麗絲·尼爾在畫室的照片。
一生坎坷
愛麗絲·尼爾從小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中長大,而那個時代的女性無法獲得很多機會。她的母親曾對她說:「在這個世界中,我不知道你能做什麼,因為你只是一個女孩。」
愛麗絲·尼爾的早期作品
即便她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理念,但愛麗絲·尼爾沒有排斥「女性」的標籤,她選擇進入了女子藝術學校,因為她認為異性的出現會使她在創作上分心。作為藝術學校的學生,她拒絕了主流的印象派風格,轉而選擇追隨寫實的「垃圾箱畫派」(Ashcan School)。
垃圾箱畫派代表作品
1924年,愛麗絲·尼爾遇到了古巴畫家卡洛斯·恩里克斯。相戀一年後,兩人決定結婚並搬到了古巴的哈瓦那生活。雖然愛麗絲·尼爾還在繼續創作,但是她和丈夫的生活條件十分優越:兩人住在豪宅,還同時擁有七個僕人為他們服務。
1926年,愛麗絲·尼爾在古巴創作的卡洛斯·恩里克斯肖像。
最左邊為卡洛斯·恩里克斯和愛麗絲·尼爾及其朋友
由於婚姻破裂和第一個女兒Santillana的離世,愛麗絲·尼爾的精神世界徹底坍塌,她曾經嘗試自殺,且隨後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即便忍受著精神上的折磨,她依舊堅持創作。這一時期,她作品的整體色調顯得灰暗憂鬱並呈現出了表現主義風格。
愛麗絲·尼爾和女兒Santillana
1967年,愛麗絲·尼爾創作的母女題材。
最終,愛麗絲·尼爾離開了古巴回到紐約,並且嘗試全新的生活。此時,她遇到了癮君子肯尼斯·杜利特爾(Kenneth Doolittle),兩人相愛。但是肯尼斯·杜利特爾情緒經常很不穩定,有一次,他用一把火燒光了愛麗絲·尼爾350多件水彩和油畫作品。
愛麗絲·尼爾《杜利特爾》,布面油畫,66×60.8cm,1931年
鍾愛畫少數群體
1938年,愛麗絲·尼爾從格林威治村搬進拉丁裔和非裔美國人聚居的東哈林區。她逃離了格林威治村,因為那裡充斥著低級、嘈雜的酒吧。她在東哈林區居住了十年之久,也成為了該地區為數不多的白人群體中的一員。
愛麗絲·尼爾畫面中的拉丁裔孩子眼中充滿了焦慮和憂愁。
當自身生活軌跡與社會底層群體密切交匯後,愛麗絲·尼爾逐步將視角轉向了身邊的人和環境,觀察角度日漸深邃,風格也更趨理性。
愛麗絲·尼爾《第108街的多明尼加小男孩》,布面油畫,1955年
她畫筆下的人物也越來越豐富,從家人、朋友到街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作家、詩人、藝術家、學生、推銷員和心理學家都是她選擇描繪的對象。這些古怪的題材加上具有極強滲透力的筆觸,巧妙地表達了她對性別、種族問題的不滿。
愛麗絲·尼爾《芭蕾舞者》,布面油畫,1950年
在東哈林區生活期間,有一名叫喬治·阿爾塞的男孩為愛麗絲·尼爾跑腿。他的形象曾出現在尼爾的四幅草稿和多幅油畫中。但是幾十年後,這個男孩因為謀殺罪名被捕並坐牢。而尼爾畫布上的這個形象依舊鮮活,記錄下了這個男孩年輕的美好時光。
愛麗絲·尼爾《喬治·阿爾塞》,布面油畫,1955年
愛麗絲·尼爾《喬治·阿爾塞》,布面油畫
筆下的安迪·沃霍爾和名人
愛麗絲·尼爾最著名的一幅畫便是《安迪·沃霍爾》,這幅作品中的沃霍爾沒有眾人眼中耀眼的光芒。沃霍爾在畫中閉上了雙眼,好像感到一絲不安。在愛麗絲·尼爾的作品中,他沒有穿黑色高領衫、沒有戴墨鏡,也沒有崇拜者和名人的圍繞,他更像一個容易受傷的普通人。
愛麗絲·尼爾《安迪·沃霍爾》,布面油畫,1970年
沃霍爾上身沒穿衣服。畫中,他上身亮部的粉色和暗部的綠色形成了鮮明對比。肚子上明顯的疤痕和支撐他受損的腹部肌肉的緊身衣也都清晰可見,這讓昔日生活在光環之下的沃霍爾展現出了最脆弱的一面。而兩年後,沃霍爾因槍擊案去世。
安迪·沃霍爾為愛麗絲·尼爾當模特時的照片
除了安迪·沃霍爾,愛麗絲·尼爾還描繪了社會學家Horace R. Cayton,他於20世紀早期撰寫了反映非裔美國人生活狀況的最重要作品《黑人都市:北方城市黑人生活研究》(Black Metropolis: A Study of Negro Life in a Northern City)。
愛麗絲·尼爾《Horace R. Cayton》,布面油畫,1949年
80歲老太太的自畫像
1960年,愛麗絲·尼爾在紐約畫室拍攝的照片。
如果你僅僅認為愛麗絲·尼爾是因為畫名人和社會大眾而出名,那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的決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最開始,在七十歲左右時,她嘗試裸體自畫像。但是沒過多久,她便放棄了。五年後,她又重新用畫筆詮釋了自己的裸體。
愛麗絲·尼爾80歲的自畫像
畫中的她坐在藍色條紋的椅子上,戴著眼鏡、凝視著觀者,展露出了愛麗絲·尼爾的自信和自我認同感。雖然在藝術歷史上,女性裸體是最受歡迎的主題之一,但是打破常規婀娜的女性形象卻很罕見。這種開創性的自畫像是尼爾打破西方藝術準則的方法,顯示出了愛麗絲·尼爾作為女人的自信心和作為畫家的雄心。
女版盧西恩·弗洛伊德
愛麗絲·尼爾早期的作品鮮為人知,直到晚年才真正得到了美國藝術界的認可。藝術評論家經常將她的作品和盧西恩·弗洛伊德(即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孫子)進行對比。
盧西恩·弗洛伊德
相比較於盧西恩·弗洛伊德的肖像畫,愛麗絲·尼爾的作品似乎更加具有漫畫風格,用色更加鮮活。雖然愛麗絲·尼爾比弗洛伊德年長,但是她畫中的顏色像是從內向外發出的柔和光芒,而弗洛伊德的畫面更像是經過防腐處理,他用厚重的顏色堆積在了畫布上。
盧西恩·弗洛伊德的自畫像
愛麗絲·尼爾《哈特利》,1971年
愛麗絲·尼爾筆下的人物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讓人體會到心靈上的交流,但是盧西恩·弗洛伊德卻無法呈現這樣的感覺。他毫無疑問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偉大畫家,但是他很少像正常人那樣去思考,因為他每次都從不同於常人的角度去觀察人和世界的關係。
愛麗絲·尼爾《哈特利》,1965年
愛麗絲·尼爾《本尼和瑪麗》,布面油畫
雖然愛麗絲·尼爾的風格傾向於直接明了的漫畫風,然而,一旦你被那些詭異的線條和不合邏輯的比例吸引,你的視線就不會離開她的作品。
愛麗絲·尼爾《Nancy Selvage》,布面油畫,1966年
晚年的精彩生活
2007年,《愛麗絲·尼爾》紀錄片講述了尼爾84年生命中的點滴。影片以時間順序講述,她的兒子哈特利是本片的導演。這部紀錄片訴說了這位傳奇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及晚年參加的電視節目和講座,這展現給人們一個大膽、直接和坦誠的女性形象。
愛麗絲·尼爾為《時代》周刊繪製的封面
上世紀60年代,她迎來了新的轉折點,愛麗絲·尼爾此前30餘年的堅持漸漸為人所知。除去固有題材外,她開始創作一些文化和政治領域中知名人物的畫像,也更加積極地支持女權運動。
愛麗絲·尼爾《Nancy Selvage》,布面油畫,1967年
愛麗絲·尼爾《肖像》,布面油畫,1964年
不過她的方式並不像傳統美術史中的宮廷畫家一樣,極盡精工之能事只為描繪人物最英武或姣好的容貌。相反,愛麗絲·尼爾筆下的人物五官雖不盡相同,但大多逃脫不了現代式焦慮的襲擊。不論被畫的對象如何故作輕鬆,她總能通過手指的蜷曲、眼睛的陰影、不定的筆法營造出微妙的緊張感。
愛麗絲·尼爾《哈特利和金妮》,布面油畫,1970年
在這段時期的創作中,過去灰褐色調的輪廓線逐漸被淺色調和更活潑的色彩所取代,這是基於長期觀察和思考所帶來的改變。她甚至可以用油畫顏料直接起草稿,只為將最能傳達人物感性的身體形態迅速定型。在她的晚期作品中,亦堅定、亦洒脫的畫面氣質也成為了其鮮明的標籤。
而她打破傳統的繪畫方式也影響了很多畫家。查克·克洛斯就曾說:「愛麗絲·尼爾對我來說是一名重要的畫家,因為她可以讓肖像畫呼吸,讓畫面中產生新的藝術語言風格。」這樣的作品不僅能展現人物的神態,同時還讓觀者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善於畫肖像的弗蘭克·奧爾巴赫和馬琳·杜瑪斯也都認為愛麗絲·尼爾對他們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琳·杜瑪斯的作品
弗蘭克·奧爾巴赫
藝術史學家羅伯特·斯托評價愛麗絲·尼爾的作品時說道:「在創作時,她不是在找出人性的本質,而是讓某一個人的特性彰顯出來。」正是她這種大膽直接的風格挖掘出了每個人「面具」下的真正內心狀態。
愛麗絲·尼爾曾說:「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你都應該堅持畫畫,因為這是人生要經歷的過程。你獲得越多的經歷,你也會變得越好,除非這個過程讓你想離開人世,那你便知道你走得太遠了。」
精彩回顧:
如何用色彩對抗人生苦難
到紐約為何一定要去MoMA?
他借3D科技讓泥塑重回20萬年前!
[編輯、文/張一凡]
閱讀 精選留言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從佛洛依德的生物決定論開始到近代,精神分析學都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霍尼、阿德勒、榮格、蘭克、弗洛姆等都在哪些方面進行了發展和突破?
※談一下知乎上關於精神分析的亂象
※如何解釋羅永浩的責父夢境?
※為什麼拉康(Jacques Lacan)在心理學史中地位不高?
※本我、超我的平衡和虛偽之間有什麼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