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聯格律與對聯(之一)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是中華國粹之一,和律詩、國畫、京劇、書法等一樣,都屬於中國的國粹,為漢語言文字所獨具的特殊功能,任何外國的拼音文字都無法望其項背。其駢聯對偶、字正腔圓,為任何一種中國文化之外的語言和文字無從參照、無從仿擬。大凡中國人,都知道對聯,也見過對聯,但是並不一定人人都真正懂得對聯的奧妙所在。寫過文章的人大體都知道,篇幅越短越難寫,要用區區兩行字完成一篇作品,表達一種心聲,營造一種意境,就已經不易,何況對聯和詩詞一樣還有許多特殊的講究。正是有了諸多的講究,它才與其它文學門類相區別而自成一體,蔚然獨立於文學之林。從文字的運用來看, 它比較集中地體現和表達了漢字的特色與優點,不愧是開在漢文學之樹上的一朵奇葩。對聯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她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世界關注。楹聯的生命力極強,千百年來一直興盛不衰,既為高人雅士所鍾愛垂青,又為普通百姓所喜聞樂見。民國以前,孩童啟蒙讀物就是各種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書籍,例如《聲律啟蒙》、《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等,為的是讓孩童從中得到語音、辭彙、修辭的訓練。那時,「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之類的琅琅上口、如唱歌般的語言,為許多人所熟稔和牢記。新中國以後,基礎教育備受摧殘,傳統文化不受重視,國學基礎越來越薄弱。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再度興起,對聯也同其他古典文學一樣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其對稱美、音樂美、凝練美、意境美、哲理美、諧趣美和視覺美激發了人們對它的由衷熱愛,其修身養性、抒發情懷、祈祥祝福、裝點廳堂、烘托年節、渲染景觀、哀輓親朋、酬贈賓客、慶生祝壽、懷古頌今、徵答交際、廣告宣傳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得以顯示。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曾借賈政之口說道:「若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樹山水,也斷不能生色。」 此話很有見地。試想,如果只有幽靜的佛殿書院,典雅的畫閣芳苑,奇異的仙窟名泉,卻無名聯妙對相襯,縱是鬼斧神工,也覺美中不足。如有美字奇聯相配,則會使景觀大增光彩,令人留連忘返。從明代起,題聯之風大盛,墨客遊人在遊山玩水,訪勝尋古之際,觸景生情,題詩題聯,留於後世。對聯既可閱古今,壯觀瞻,激詩情,又可生妙趣,添遊興,長知識,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開闊了藝術視野。有時一副好聯,竟使遊人流連忘返,增添遊興,難以忘懷。其運用範圍,則如我在《楹聯賦》中所言:「廣佈於天南地北,大行於中外古今。山河勝跡,書籍文章,廟堂殿宇,寺觀樓亭,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無處不見其蹤,無時不烙其印。或雄渾大氣,或雋永空靈;或婉約綺麗,或豪放恢弘;或富含哲理,或飽蘸深情。出身於陽春白雪,取悅於下里巴人。婦孺皆知,老少皆欣。微言大義,自立一門。並駕於詩詞曲賦,流芳於春夏秋冬。」對聯絕非簡單的兩行字數相等的文字,其之所以能夠成為國粹,確有其內在的韻律和規則。正如我在《楹聯賦》中所言:「對非小道,講情真律切;聯本大觀,見萬象包容。惟其精粹,喜愛者多,通曉者寡,撰作者稀。惟出於心,發於情,貫於氣,明於理,可入其門,通其律,感其韻,悟其神。」淵博的文史學家周渤先生曾經講道:「在中國文學各種有韻之文的體裁中,如駢文、詩詞、賦銘,都要以對聯為基礎,所以過去的讀書人,無不以對對子為基本功。這門基本功練好了,才能進入各種體裁的領域。」詩詞有詩詞格律,對聯亦有聯律。因此,對於對聯格律,不僅撰寫對聯的人要學,就是不撰寫對聯的人,書法家、報刊編輯、園林管理者,以及文化宣傳部門的人,特別是那些把關者,都應當學,都應當懂得一點對聯格律常識。特別是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延安文化人,更應當知道一些對聯常識。楹聯包含於對聯的大概念之中,是對聯的一個分支。對聯與楹聯應為屬種關係,也就是母子關係。若以楹聯來代表對聯,未嘗不可。一、對聯的格律與禁忌(一)對仗的要求  詩詞有格律,駢文有規矩。對聯是從駢文、詩詞衍變而來,所以對聯也有格律。既對又聯,方為對聯。對立與統一是對聯的特點和本源,對聯的格律,首先就是要對仗。所謂對仗,就是嚴格的對偶,像古代儀仗隊排列兩行,手持儀仗,兩兩相對。對聯對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項:  1、字數相等。對聯可短可長。不管長短,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上聯(出句)是多少字,下聯(對句)也應當是多少字。如果字數不相等,除極特殊情況,便不成為對聯。這是對聯最起碼的一條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條要求。但是,字數相等的兩行字卻未必都是對聯,不管它意境如何,不符合聯律的都不能稱之為對聯。例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意思很好,但不是對聯,有的只能劃入格言類。  2、句式一致。這裡所說的句式,指句子節奏形式。上下聯相對的句子,節奏形式應當相同。節奏本是音樂術語,指各種音響有一定規律的長短強弱的交替組合。在對聯中,可以表示為音義的停頓。相同字數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節奏形式。如五言聯的節奏形式就不只一種:  「二三」式:欲知|千古事; 須讀|五車書。    「二一二」式:揮毫|呈|錦繡;         落紙|若|雲煙。    「二一一一」式:三強|韓|趙|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稍長的對聯,半聯不只一句,上下聯句子字數和節奏形式都必須一致。如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題避暑山莊錘峰落照聯:  嵐氣濕青屏,天際遙看煙樹色;  水光浮素練,風中時聽石泉聲。  上下聯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清趙藩題成都武侯祠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上下聯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細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幾十字、數百上千字的長聯,都應當做到上下聯句式一致。(有時自對例外)  3、詞性相當。詞性,或說詞類,在上下聯對應位置,應當相同或相近。在現代漢語中,詞可分為十一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上屬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上屬虛詞。對仗要求,原則上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以此類推。傳統對仗習慣,有更嚴格的要求,又有寬鬆的地方。更嚴格的要求是,名詞還分若干小類:天文、地理、宮室、器物、草木、鳥獸、形體、人事、人倫等等,一般要求小類相同或相近的詞相對。寬鬆的是,不要求連詞對連詞,介詞對介詞,基本上把現在的副、連、介、助、嘆等虛詞看作一類,可以彼此相對。古代劃分的「實字」、「虛字」,跟現在的實詞、虛詞不盡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動詞和某些形容詞歸入虛字,所以某些動詞與某些形容詞相對也是可以的。  對仗有工對和寬對之分。工對,原則上相對的詞要詞性和詞的小類相同,寬對,原則上也要詞性相同。上下聯詞性完全相同的對聯不少。如清楊昌浚題西湖湖心亭聯:  新   水   影   搖   雙   檻   碧;  形容詞  名詞  名詞  動詞  數詞  名詞  形容詞     舊   山   光   映   四   圍   青。  形容詞  名詞  名詞  動詞  數詞  名詞  形容詞上下聯詞類大體相同,雖有不同但是相當,這樣的對聯很多。如林則徐贈湖南某知縣聯:   一  縣  好   山  留  客   住;   數詞 名詞 形容詞  名詞 動詞 名詞  動詞     五  溪  秋   水  為  君   清   數詞 名詞 名詞  名詞 介詞 代詞  形容詞    這副七言聯,有三處是同類詞相對,即數詞「一」與「五」,名詞「縣」與「溪」,名詞「山」與「水」;其餘四處相對的詞,詞性就不相同,「好」與「秋」,「客」與「君」,「住」與「清」只是詞性相當,而動詞「留」與介詞「為」相離較遠。可是我們讀來,仍然感覺這副對聯不錯,對仗好,因為它還合乎對仗的其他要求。  4、結構相應。這是說上下聯在語法結構上互相照應,彼此對稱。詞和片語構成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聯合結構、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動補結構、介賓結構等。上下聯相對的詞或片語,最好是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依此類推。如不能做到結構相同,也要做到結構相近,如聯合結構對偏正結構。對應,至少要求詞或片語字數相等,二字結構對二字結構,三字結構對三字結構。句子的成分,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結構相應,還要求主語對主語,謂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依此類推。仍以林則徐贈湖南某知縣聯為例,看其語法結構,大致情況如下:  一   縣  好   山  留  客  住;  └─┬─┘  └─┬─┘  └──┬──┘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動賓結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五   溪  秋   水  為  君  清。  └─┬─┘  └─┬─┘  └──┬──┘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介賓結構   └────┬────┘  └──┬──┘       主語部分       謂語部分  「好」與「秋」雖然詞性不同,但是「好山」與「秋水」都是偏正結構,同類結構相對。「留客住」與「為君清」雖然結構類別不同,但是大致對應。上下聯是主語「好山」對主語「秋水」,定語「一縣」對定語「五溪」,主語部分對主語部分,謂語部分對謂語部分。  又如于右任贈蔣經國聯:  計   利  當   計  天  下  利;  └─┬─┘  └─┬─┘  └──┬──┘   動賓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  └─┬─┘  └──┬──┘    主語     謂語      賓語    求   名  應   求  萬  世  名。  └─┬─┘  └─┬─┘  └──┬──┘   動賓結構   偏正結構    偏正結構  └─┬─┘  └─┬─┘  └──┬──┘    主語     謂語      賓語 此聯上下聯語法結構完全相同,自然是結構相應的。病例:春回大地詩行綠;日耀長天九萬里。(詞性不對仗,結構不相稱)春回大地詩行綠;彩筆喜描畫卷紅。(詞性不對仗,結構不相稱)春回大地詩行綠;鶯歌燕舞山河新。(詞性不對仗,結構不相稱) 有個叫徐少華的人,自稱大學文化程度,高級政工師,曾任某大學兼職教授、某雜誌常務副總編等職。不懂對聯格律,偏喜好作聯,致使鬧出了笑話,下面就將他自創的拙聯舉例分析:(1)邊關服役期間春節撰思鄉聯: 居戈壁,常聞金雞喔喔報春曉;登紅山,遙望彩風翩翩正騰飛。 紅山為部隊旁邊一座山名,在新疆天山山脈南麓。金雞借指寶雞,彩鳳借指鳳翔。除了上下聯字數相同,上聯仄收,下聯平收外,可以說幾無是處。 一是意境粗俗淺陋,缺乏虎豹雄師、赳赳武夫、為國戍守的邊關將士的豪情悲歌;二是上下聯意思基本合掌,這是對聯之大忌;三是「戈壁」是泛稱,「紅山」是專指,對不住;「喔喔」是象聲詞,「翩翩」是形容詞,不對仗;「報春曉」與「正騰飛」不倫不類,春曉是主謂結構名詞片語,騰飛是並列結構動詞片語。牛頭不對馬嘴!報是動詞,正是副詞,對不上。還在後注什麼,寶雞是市,鳳翔是縣,二者屬包涵關係,能對么?四是語言邏輯上有問題,在戈壁、紅山上能聽到金雞和彩鳳的聲音嗎?五是平仄關係方面,也是出律之處,如騰字處必須為仄聲,而現在為平聲。 (2)祝苟珍老師六十大壽聯:學富藝精,為國育才,手栽桃李三千樹;德高望重,與人以善,心照日月四十年。「為國育才」怎麼能對「與人以善」?首先是「為國育才」是介賓片語,「與人以善」是動補結構,「育才」怎麼對「以善」?;如果把「與人以善」換成「以善與人」結構就可對了,但平仄又失替了,因為「國」字古音為仄聲,下聯對應處必須為平聲字,「十」字古音也是仄聲,所以這副聯只能按照古音來分析。二是月字處應為平聲。(3)贈留美工作的表弟聯:母情萬端盼天涯學子歸故土;樹聳千丈為華廈巨廈做棟樑。一是詞性對仗的問題:「母情」是偏正結構,「樹聳」是主謂結構,「盼天涯學子」是動賓結構,「為華廈巨廈」介賓結構。天涯對華廈倒是可以,「學子」如何對「巨廈」?「故土」如何對「棟樑」? 「故土」是偏正結構,「棟樑」是並列結構,怎麼對?二是語言邏輯的問題:「母情萬端」,褻瀆母親,俗不可耐!「風情萬端」,一般指輕佻女子風情萬種騷味四放。既然留美國工作,又怎麼能說「為華廈巨廈做棟樑」?「華廈巨廈」,生造詞語,讀來彆扭。三是聲律的問題:「故」字處應為平聲,「巨廈」處應為平聲。(4)贈弟結婚嵌字聯:乖巧宜勤敬,秀閣淑女欣跨鳳;瑞雲繞華堂,德門才男喜乘龍。(註:徐瑞華系弟名,陳乖勤系弟媳名。)一是詞性對仗的問題:「勤敬」按照句意是形容詞,系並列結構,「華堂」是名詞,系偏正結構。「乖巧」是形容詞,並列結構,「瑞雲」是偏正結構名詞,對不上。宜字為副詞。繞字為動詞,對不上。二是用詞不當的問題:「秀閣淑女欣跨鳳」,啥話嗎?鳳比喻女人,淑女何以「跨鳳」? 難道指同性戀?何況在結婚那樣的場合,說這樣的話,是多麼丟人!「跨鳳」是古代男人作踐女人的隱語,在結婚場合由哥哥說出,多麼低俗。即便將「跨鳳」作正面理解,也是指男人贏得了女人的芳心,娶了美麗的女子,怎麼能說「淑女欣跨鳳」呢?「乘龍」是對女婿的雅稱,是站在女方家庭角度說的,龍就是男兒,是女婿,「乘龍」是指女兒出嫁,哪有男方自稱是「乘龍」的?況且「跨」「乘」在這種喜慶的場合說既傷風又敗俗。「才男」是什麼詞?純系杜撰!有「郎才」、「才子」一語,何來「才男」一說。三是平仄方面的問題:連起碼的要求都達不到。按照古音,「閣」為仄聲,新音為平聲,後面有淑女,那麼此處的「閣」只能按新音來理解,但這麼一來,「跨」字出律了,應為平聲。門字也出律,應為仄聲。5、平仄相對。這是對字音聲調的要求,為的是對聯念來有抑揚頓挫之感,具有一種音樂美。漢字有四個聲調,分為平聲、仄聲兩類。仄,通「側」,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聲是仄聲。普通話四聲,是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前二聲是平聲,後二聲是仄聲。在當今詩詞界和楹聯界,遵循的聲律規則是,古音今音雙規並行,但要求一首詩詞或一副對聯,古今音不能混用,要麼用古音(即《平水韻》106韻,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詩韻系統),要麼用今音(即《中華新韻》十四韻,中華詩詞學會編)。對於大多數初學者來講,只要會講普通話,就能夠判別一個字詞的平仄音。對於什麼是《平水韻》知道大概即可。但是欣賞古代對聯、詩詞作品,就必須按照《平水韻》來識別平仄。有相當詩詞和對聯造詣的人依然喜歡用古音,例如讀、菊、節、福、節、一、十、八、撥、白、德、國等等字在古音里發仄聲,而在今音(普通話)里則發平聲。那麼,如何識別平仄呢?用今音者可查《新華字典》,用古音者可查《平水韻》。另外,網上有古今音查詢軟體,下載後將對聯或詩句輸入,一查便知。 例如我給寶塔區石村大門撰寫的門聯:物阜民熙耕讀第;仄仄平平平仄仄光今耀古秀才村。平平仄仄仄平平這裡的「讀」就用的是古音,發仄聲。詩詞和對聯,講究聲調的和諧鏗鏘,在語句里就要講究平仄聲的適當搭配。如果一長串的平聲字或仄聲字,聲調像敲木魚似的,勢必顯得單調乏味。對仗,上下聯相對應的字,如果平仄聲完全相同,平對平,仄對仄,也會顯得單調乏味,因此要求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不重要或次要處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處(如節奏點所在和句末停頓處)平仄要合乎規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仄完全相對的對聯,如清顧鼎臣題聯:  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對聯,平仄基本相對,少數或個別字平仄不對。如福建永定縣高陂橋聯:  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這裡用的「一」用古今音皆可。一字在古音里發仄聲。兩句平仄完全相對,符合聯律,因為字詞的節奏點平仄相對。  對聯關於平仄的格律,首先最重要的是,上聯聯腳即上聯末尾字必須仄聲,下聯聯腳必須平聲。這是對聯的鐵律,不得違反。其次,多分句長聯的各個分句句腳,也應當平仄交替,這樣,一開一合,一抑一揚,從聲韻上使對聯達到完整的境地,成為一個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對立統一體,讓讀者讀完感到有長長的餘音餘味。這是千百年來積澱成的審美慣性。如果違反,上聯腳平聲而下聯腳仄聲,人們看來一般總會覺得彆扭或者壓抑;如果兩聯腳同是仄聲或是平聲,除了極特殊情況以外,人們會覺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兩句,而不像對聯,給人以頗大的遺憾。  隨著時代的前進,語言的發展,現代雙音詞、多音詞的增多,反映現實生活的對聯,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詩詞那樣,處處講究平仄,有時已不可能,但是聯腳的字,上仄下平,應該做到。半聯幾個分句,句尾字,也應力求做到平仄相對。如果能夠在句中、句末、聯腳都能做到平仄相對,合乎規定,當然最好。6、內容相關。對聯的上下聯,內容要密切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表達一個主題。除「無情對」以外,上下聯決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為政;也不能一重一輕,相差懸殊,那樣,內容的關聯就不密切了。內容相關有三種情況: (1)內容相近,相互配合。如吉林龍潭山公園聯:龍峰疏柳籠煙暖;潭水勁松鎖月寒。「峰」與「水」,「柳」與「松」,上晝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現龍潭公園的特色。(2)內容相反,對比映襯。如張焜自題修身聯:酒常知節狂言少;心不能清亂夢多。「狂言少」與「亂夢多」正相反,兩相對比,更說明節酒、清心的重要。(3)意思連貫而下,不可中斷。如集句聯: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上聯語意不完整,直貫下聯,顯出題旨,表明立大志。(作者齊應凱系陝西省楹聯學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辭賦家協會會員、中華辭賦家聯合會常務理事)
推薦閱讀:

[轉載]學習對聯(322)
對聯歌訣 (二)
2011年5月11日部分對聯 (二)
《春節對聯大全》
對聯欣賞(164)

TAG:對聯 | 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