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白話譯文-佛國品第一-道德網站

  這是我親自聽佛說的:當時,佛在毗耶離城附近的庵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多人在一起,同時在場的還有三萬二千個大菩薩。這些大比丘、大菩薩道行都十分高深,且聲名遠揚,他們以「六度」、「四攝」為本行,具足了諸佛如來所加被給他們的威力和神通。這些大比丘、大菩薩不但能承續慧命,而且能發「獅子吼」,使佛法廣為傳布;他們以大慈大悲之心,主動四處弘揚佛陀的教化,降伏眾魔障,制伏諸外道,使佛法世代相傳,不使斷絕;這些大比丘、大菩薩都已遠離煩惱惑障,心常清凈而毫無垢染,安住於自由自在的無礙境界;並能以其正念、正定而使諸惡不生,諸善增長,更因其有無上的智慧而辯才不斷;至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六度及方便隨機攝化眾生之本領,他們更是無不具足;他們已經達到「得而無得」,遠離一切執著的境界;他們不但已能隨順諸法實相演說佛法,而且明了實相與世間諸法的相互關係;知曉各類眾生的根機悟性,隨機說法濟度無量眾生,得「總持」、「決疑」、「知根」、「答報」等菩薩四無畏;這些大比丘、大菩薩能以各種功德智慧修其身心,雖然沒有世俗的種種裝飾,但個個都相好莊嚴;他們的功德智慧聞名遐邇,響徹寰宇;深心信心,固若金剛;護法弘法,普澤天下;說法音聲,清純微妙;深諳義理,離諸邪見;斷除一切煩惱習氣,永遠不落有無兩邊;說法有如獅子吼、雷霆震,不受時空的限制而遍滿一切法界,如大海中之舵手,引導眾生從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這些大比丘、大菩薩都洞達佛法深奧玄妙之義理,熟知眾生三世之業報、境遇,具有了接近於佛典的一切種智、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他們雖然早已關閉了通往地獄、畜生諸惡趣之門,但又以慈悲心和大願力示現於五道之中,像人間的良醫一樣,對症下藥,療治眾生的種種疾病;這些大比丘、大菩薩因具備了以上所述的無量功德,一切國土亦因之而變得莊嚴、清凈;舉凡能聽聞到他們說法教化的,無不蒙受巨大的利益,他們的一切功德善行,都有了相應的結果,實在是功不唐捐。上面所說的那些功德、善行和智慧,這些菩薩無不具備。

  他們的名號分別是: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辯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師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等等,凡三萬二千人,這些大菩薩出席了這次盛大的法會。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梵天天王如屍棄等一萬二千位天帝,及眾多具有大威力的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迦「天龍八部眾」亦從各地來到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聆聽佛陀說法。同時,許多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前來與會聽法。

  當時,這眾多的梵天王、天帝、天龍八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十分恭敬地圍繞著佛陀,佛陀莊重地安坐於獅子座上,並為大家開示說法。這情形有如須彌大山矗立於大海之上,極是偉岸莊嚴。

  其時,毗耶離城有一位名叫寶積的長者子,帶領五百名長者子亦來與會聽法,這些長者子都帶著用七寶裝飾成的寶傘,來到會場之後,都五體投地,參拜佛陀,並把帶來的寶傘貢獻給佛陀。其時,佛以其不可思議之神通和威力把這眾多寶傘合攏成一個巨大無比的大寶傘,覆蓋了三千大千世界。此三千大千世界不管它如何廣闊無垠、高入雲端,也都盡收其中,一切山河大地、天宮寶剎,諸如須彌山、雪山、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香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日月星辰、天宮、龍宮等等,悉數顯現其中。十方諸佛以及諸佛說法的情形,也都顯現其中。

  其時,與會諸大眾目睹了佛陀的神通威力後,都讚嘆不已,合掌禮拜,目不轉睛地仰視著佛陀的慈容。長者子寶積隨即唱了這樣一首偈頌:

目凈修廣如青蓮,心凈已度諸禪定;久積凈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已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大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以斯妙法濟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醫王,當禮法海德無邊;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虛空,孰聞人寶不敬承;今奉世尊此微蓋,於中現我三千界。諸天龍神所居宮,乾闥婆等及夜叉;悉見世間諸所有,十力哀現是化變。眾睹希有皆嘆佛,今我稽首三界尊;大聖法王眾所歸,凈心觀佛靡不欣!各見世尊在其前,斯則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力不共法;稽首十力大精進,稽首已得無所畏。稽首住於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導師。稽首能斷眾結縛,稽首已到於彼岸。稽首能度諸世間,稽首永離生死道;悉知眾生來去相,善於諸法得解脫。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達諸法相無掛礙,稽首如空無所依。

  當長者子寶積唱完這首偈頌後,接著又對佛陀說:「世尊,這五百長者子,都已發無上的道心,因此很希望世尊能為他們講講佛國土清凈以及應如何修習菩薩凈土法門。」佛說:「真是太好了,寶積!你能為眾菩薩請求凈土法門。請你們專心地聽著,認真地思考,好好地記住,我現在就為你們解說何謂菩薩凈土法門。」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都歡欣雀躍,恭敬地聆聽佛陀的開示。

  佛說:「寶積,一切眾生界,即是菩薩凈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菩薩隨所要化度的眾生取菩薩凈土;隨所要調伏的眾生取菩薩凈土;根據各類眾生將在什麼樣的國度才能進入佛智慧而取菩薩凈土;根據各類眾生將在什麼樣的國度才能萌生菩薩道根而取菩薩凈土。菩薩為什麼這麼做呢?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菩薩之取凈土,都是為了饒益、濟度眾生,如果離開了眾生,菩薩又如何去饒益、濟度他們呢?這有如人們如果在平地上,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順利地把宮殿樓閣建成;若想在半空中建樓閣,肯定是徒勞無功。菩薩想得佛國也是這樣,必須攝受成就眾生,成就了眾生,佛國土自能完成實現;若不成就眾生,而想取得佛土肯定是不可能的。

  「寶積啊!你們應當知道,一顆質樸誠實之心,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正直誠實的眾生來生其佛國;一顆深信堅固之心,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具足種種功德的眾生來生其佛國;無上道心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信仰大乘的眾生來生其佛國;布施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樂善好施的眾生來生其佛國;持戒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戒行清凈、普行十善的眾生來生其佛國;忍辱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相好莊嚴的眾生來生其佛國;精進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勤修凈行、功德具足的眾生來生其佛國;禪定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定力高深的眾生來生其佛國;智慧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已悟大法、已得正定的眾生來生其佛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修習實踐此『四無量心』的眾生來生其佛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被此『四攝法』所攝化的眾生來生其佛國;方便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修習方便法門、於一切法通達無礙的眾生來生其佛國;『三十七道品』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一定會有許多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和『八正道』的眾生來生其佛國;迴向心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其國土一定一切功德具足;說消除五苦八難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其國土沒有三惡道及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自己戒行清凈且不譏諷他人犯戒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其國土將不會有犯戒之人乃至沒有犯戒之說;十善行即是菩薩凈土,菩薩將來成佛時,其國土之人將都長壽富有,行為清凈,為人誠實,話語柔和,合家和睦,親朋友善,言多益人,不嫉不恚,舉凡具有正見眾生都爭相來生其國。

  「正如上面所說的,寶積,菩薩因其心地質直,則能發願實行;隨其願行,則得深厚堅固的道心;隨其有深厚堅固的道心,則能調伏其意念;隨著意念的調伏,則能如佛法所說而行;既能如佛法所說而行,則能萌發迴向之心;隨其迴向之心的產生,則會有種種方便法門;隨其種種方便法門,則能濟度成就無量眾生;隨著無量眾生的得度,則佛土自然清凈;隨著佛土的清凈,則所說法自然是清凈;隨著所說法定清凈,則清凈智慧自然產生;隨著清凈智慧的產生,則其心境自然清凈;隨著心境的清凈,則一切功德自然清凈。所以,寶積,如果菩薩想要得到凈土,首先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自然清凈。」

  其時,舍利弗聽了佛陀的這一番話後,心裡就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菩薩心凈則佛土凈,那麼我佛世尊當初為菩薩時,難道其心境意念也有不凈嗎?要不然為什麼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怎麼會如此的污濁不堪?

  佛陀憑藉其神力,當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問,便對舍利弗說:「舍利弗,你認為怎麼樣呢?日月難道不明凈嗎?但是對於瞎子來說,一切都看不見。」舍利弗回答說:「不是的,世尊,日月並非不明凈,只是瞎子看不見罷了。」佛陀接著便說:「說得對,舍利弗,所以看不到如來國土莊嚴清凈,那完全是眾生被煩惱業障所蓋覆的緣故,並不是佛陀的國土自身不莊嚴清凈。舍利弗,我的國土本是莊嚴清凈的,但你卻看不見,這就像瞎子看不見明凈的日月一樣。」

  當時,螺髻梵王對舍利弗說:「舍利弗,不該產生佛所居住的世界是污濁不堪的念頭。為什麼呢?因為我所看到的佛陀國土清澈明凈得如自在天宮一般。」

  舍利弗說:「不對啊!我明明看見這個世界上到處是坑坑窪窪,荊棘沙礫,土石諸山,污穢不堪。」

  螺髻梵王說:「那是因為你自己尚不具有佛的智慧,心裡還存有高下凈染等種種分別的緣故,所以在你的眼裡此國土是那樣的高低不平、污穢不堪。舍利弗,菩薩依佛的智慧,對於一切眾生,都懷著平等之心,無人我怨親之區別,如果能以平等清凈之心去看世界,則能夠看到這個世界十分明凈莊嚴的。」

  當螺髻梵王說完這些話後,佛陀即以足趾按地,頓時由無以計數的奇珍異寶裝飾起來的三千大千世界便顯現在大家的眼前,極是富麗莊嚴,有如以無量的功德寶裝飾起來的莊嚴佛土,當時,一切與會大眾都慨嘆前所未見,並發現自己都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

  這時,佛陀便對舍利弗說:「舍利弗,你看看這佛國土是不是很莊嚴清凈?」

  舍利弗回答說:「是的,世尊。這佛陀國土確實十分莊嚴清凈,這樣莊嚴清凈的佛國土真是我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

  佛陀又對舍利弗說:「我佛國土,從來都是這樣莊嚴清凈的,只是為了濟度那些劣質鈍根眾生,才方便示現種種污穢不堪的現象。這有如諸天人同在一寶器中飲食,但因各人的智慧功德的差別而所看到的飯色卻各不相同一樣。舍利弗,看國土的清凈與否也是一樣,如果人的心清凈,他所看到的諸佛國土一定功德具足、莊嚴清凈。」

  當佛陀示現此莊嚴國土時,寶積所率領的五百長者子都同時獲得證悟諸法不生不滅的智慧;同時,與會的八萬四千人,也都萌發了無上道心。其時,佛陀又把剛才按地之神足縮量回來,一時間,方才顯現的三千大千世界頓時消失,眼前又恢復了原貌。當時,與會的三萬二千小乘眾、諸天及人了悟一切有生滅的有為法都是變化無常的,並都當下斷除了一切煩惱惑障,得清凈法眼,證得聖果。另外,與會的八千比丘,也都捨去了一切執著,斷除一切煩惱惑障而證得羅漢果。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男子付假鈔被追病發身亡,老闆賠償12萬的判決?
那個年代薩特愚蠢,知識分子不負責任
調查顯示,70%的人認為他們的道德水平上升了,但是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卻下降了,你這麼看這二者之間的關係?
以正常的道德標準來說,我們是否應該使用「支那人」的稱呼?
道德經詳註第二十六、二十七章

TAG:道德 | 網站 | 白話 | 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