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識」系列:一套寫給中國孩子的社會啟蒙書

蔡朝陽:"小通識"系列叢書幾位作者,或初為父親,或從事兒童教育多年,或以兒童文學為研究之志業,而共同擁有的另一個樸素想法,便是希望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個人多年觀察兒童讀物市場,竟然找不到一種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社會啟蒙書。科學啟蒙書是有的,儘管良莠不齊;文學啟蒙書也不少,儘管有一部分比較粗糙。唯獨社會啟蒙這一視角,在當下國人自己創作的兒童讀物中,幾乎付諸闕如。


01

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

一種有趣的孩童經濟學

蔡朝陽著

蟲爸跟蟲蟲談論的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錢錢。

比如:為什麼不能夠把所有的玩具都買走?

錢從哪裡來?

工作是什麼?

假如你有一筆錢會用來做什麼?

錢有乾淨和骯髒的分別嗎?

賺足夠的錢好還是賺喜歡的錢好?

蟲蟲的問題,

也是所有孩子的問題。

蟲爸的回答,

或許比你想像得更精彩絕倫。

摘錄一篇《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中的文章:

《我要買車車,就是要買車車》

菜蟲同學小的時候,很喜歡車車。對動畫片的喜愛,一直保持著5歲以來養成的習慣,只喜歡這麼幾個系列:《麥兜》、《變形金剛》、《賽車總動員》。顯然,後兩個動畫片中,最重要的還是車車。蟲爸蟲媽和別人家的爸媽一樣,很寵他,於是他想要什麼玩具車,都給他買。接下去,家裡就變成一個玩具車世界了,沙發上、茶几上、卧室里,以及爸爸的書桌前,都是菜蟲的車車。菜蟲還喜歡斯凱瑞金色童書的繪本,這個繪本上也都是車車,裡面有一本叫做《軲轆軲轆轉》,菜蟲認識裡面所有的車車。還有一本可好玩了,講一個汽車修理工,叫萬能修先生,萬能修先生好本事,簡直世界上沒有什麼不能修的,什麼車車壞了,都能修好。他能把車胎卸下來,裝好,要是車胎爆了,還能打個補丁,並且又把氣充好,一直充到要爆炸,很神奇的。菜蟲在讀了這本書之後,就變成修車愛好者了,他把他的所有玩具車的車胎卸下來,還套在手指頭上,說,這是戒指。

後來,家裡就泛濫成災啦,都是汽車零件。爸爸走路的時候,不小心就踩到了車輪,如果一下子很巧踩到兩個車輪,爸爸就變成移動爸爸了,爸爸是個溜冰的爸爸了。有的時候,踩到方向盤,或者掉下來的雨刮器。爸爸就一瘸一拐地說,啊呀,菜蟲,對不起啊,我又來到你的修理廠啦。總之,家裡整個就是汽車零件的世界。爸爸媽媽很苦惱,於是每次菜蟲玩好,就把零件收集到兩個箱子里,不過,等到菜蟲再次到來的時候,修理廠又攤開了,菜蟲總是將箱子一把拎起來,把裡面的車車玩具、車車零件一下子倒在地板上,家裡就像發了一場汽車零件的洪水。

菜蟲有時候很任性,但爸爸媽媽偶爾也不全依他。尤其是,爸爸媽媽商量好了,一定要把菜蟲教育成一個懂事、有節制、自立的人。所以,如果要出去玩,事先都說好,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這個方法挺好的,大多數情況下菜蟲經過超市啊、商場啊,並不要求什麼都買。嗯,表揚一下菜蟲小朋友啊,他是個要求很低的小朋友,對物質的佔有慾,不是很強呢。不過有一次,菜蟲發了很大的脾氣。

事情是這樣的,那次爸爸意外得到了一筆小小的稿費,剛剛夠三個人去必勝客吃一頓披薩。菜蟲很愛吃披薩哦,尤其是必勝客的冰激凌,菜蟲要吃一大杯,吃到嘴邊都是冰激凌,像個白鬍子老公公。必勝客的店在一個叫潤和商場的地下一層,爸爸媽媽把車子停在地下二層的車庫之後,乘電梯上到地下一樓,然後要經過商場地下一樓的一排漫長的兒童玩具櫃檯,才能到達必勝客。爸爸媽媽事先沒有預料到這個情況,沒有跟菜蟲約好買或者不買玩具。所以經過玩具櫃檯的時候,菜蟲走不動了,他看中了一輛賓士的模型車,看啊看,玩啊玩,就不想走了。爸爸去看了一下,價格並不低,要300多元,簡直比意外得到的稿費還要多。爸爸媽媽商量後,覺得家裡車車實在太多了,並且事先沒有約定要買車車,就決定不給菜蟲買這個車。菜蟲很生氣,想哭,但又強忍著沒哭。爸爸叫他把車車放回原處,菜蟲不肯,抱著車車跑了。爸爸說,不給錢就拿走,是小偷。菜蟲把車放在遠離櫃檯的一個地方,然後撅著嘴生氣了,眼淚汪汪的,好像要哭出來。爸爸媽媽差點心一軟就給他買了,但爸爸媽媽又商量了一下,終於硬了心腸,把車車放回櫃檯了。最後好說歹說,把菜蟲拉走了。

像這樣的情況發生過好幾次。和別的很多小朋友一樣,菜蟲也總是想把自己要的東西買回家。有一次跟爸爸媽媽去菜場,他一定要買一株芹菜,不買多也不買少,只要一株。爸爸想,可能是菜蟲覺得芹菜的模樣很好看吧,於是用一毛錢,向大媽買了一株芹菜。要買車車的事件,也是其中典型的一件。菜蟲喜歡車車,所以就要佔有它,但其實,也許菜蟲到了家裡,就忘記掉這個新買的車車了。很多小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我們在店裡經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因為要買一個玩具,被父母拒絕而大哭。這個時候,小朋友心裡在想,為什麼呢,爸爸不肯給我買玩具,難道不愛我了嗎?哦,這樣想就錯了,小朋友,爸爸媽媽當然愛你,愛不只是要給你買你喜歡的東西,有時候,拒絕你,也是愛的表現呢。

現在,菜蟲因為爸爸媽媽沒有給他買車車生氣了,生氣了以後他就跟爸爸媽媽鬧彆扭。原本說好去吃披薩的,菜蟲說不去了,他要吃手指頭。爸爸媽媽要到必勝客店裡去,菜蟲說不去,要站在服裝店裡面變成模特兒。最後,媽媽答應,待會我們去吃飯的時候,給菜蟲點一個特別大的冰激凌,菜蟲才開始慢慢好起來。

他的啟蒙,你的童年

文/冷玉斌

幾年前讀過一本書叫《兒童大學——科學家解答世界之謎》(朝華出版社2004年1月版),書里收錄了德國蒂賓根大學教授對兒童所提各種問題的解答,如「為什麼我們聽了笑話會笑」、「為什麼會有窮人和富人」、「為什麼學校枯燥無味」、「為什麼說人是從猴子變來的」,諸如此類。讀後印象極深,一是發現那些答案我同樣受用同樣長見識——此前我不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聽了笑話會笑」?二來教授回答問題的思路、邏輯值得我學習,如何與兒童對話顯然是門大學問;三是在這些問題,看著它們總覺得無比熟悉又相當陌生,我敢肯定某個時候我腦子裡也有過相似之問卻從未有機會提出,於是漸漸也就忘了要問直到忘了問題本身——也許,我失去的並不只是提問這回事,還有更多的是與童年對話的可能。換句話說,《兒童大學》這本書除了讓我得到那些有趣的回答,重要的是讓我發現藏在書里童年的力量,喚醒我對童年的關注。

我常想,是不是所有好的兒童讀物都蘊藏童年的力量,或者說,從來就沒有什麼「兒童讀物」,好比米切爾·恩德講的:「從根本上來說,我反對為了孩子而存在一種特別的文學的說法。」E.B.懷特也說,「任何人若有意識地去寫給小孩看的東西,那都是在浪費時間。你應該往深了寫,而不是往淺了寫。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兒童文學本來就是成人的文學,唯一的例外,那些最好的作品的作者沒有讓歲月在其心靈上留下刻痕斑駁而始終保持其最初和最後的童年,比如林格倫,比如羅大里,於是,從作品中,孩子會欣喜地發現他們自己的生活,所以才有小女孩給林格倫寫信,問:「世界上真的有吵鬧村嗎?如果有,我不想住在維也納了。」而我們,則穿越光陰,重返童年,他們的童年,也是我們的童年。

02

從前,有一個點

萬物的起源與秘密

常立著

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也就是當你還小的時候見到的那個故事。

如果你對她有足夠的好奇心,

她就會跟著你一起長大。

這個世界隱藏著怎樣的奧秘?

作家用奇思妙想講述了15個有關事物起源的故事,

在童話的夢裡寫了一個真字,

在科學的夢裡寫了一個美字。

之所以又想到這些,是因為剛剛讀過的「小通識」系列叢書。毫無疑問,四位作者的初衷絕不一般,「其中貫穿了他們對教育、對孩子的理解,也貫穿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常立講「起源」,黎亮講「童話」,蔡朝陽講「經濟」,蔣瑞龍講「國族」,都是極大的話題,文明、文化、政治、物理、哲學、歷史、文學……於我這樣的成人,讀來也倍感受益,事實上,雖然這麼一把歲數,可正本清源的啟蒙也缺著很多,不是嗎?但是,故事之外,作者對孩子的啟蒙里,又一次感受他們從未褪色的童心,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常立引用利普斯作為《從前,有一個點》題記,然後展開自己的故事。這是一本童話集,每一篇起源故事由三部分構成,先是一則童話講述一則起源(這則童話本身採用了很多童話的原型、人物、典故,讓人想到那本妙不可言的《童話是童話是童話》),接著是對此起源簡潔的的學理解釋,最後是「隱藏的秘密」,類似註解與延伸的對話。三個部分,童話神奇幻妙,解釋明朗淺近,答問廣博風趣,幾乎可以說,常立並非「以」孩子的心看待世界,看待萬物,而根本就是一個孩子,以他的積累與想像完成每件事情自己的故事。值得一說的是,常立對萬物起源的描述總有綿長的依戀,文字里有種久違的良善和溫情,我相信,這樣的良善來自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了解,這樣的溫情是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奉獻。

03

從前,有一嘟嚕童話

老故事裡的人生課

黎亮著

每一個童話都會自己生長。

外婆講給媽媽聽,媽媽講給孩子聽,

每一次講述既是對老故事的回憶,

又逗引出即興的創造,

帶給我們似曾相識而又新鮮有趣的體驗。

願聽過這些童話的孩子,人生燦爛,

行走在幻想的天空,

領略不羈的自由和歡樂。

在我看來,當下學校教育有三樣最為缺失,一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二是性教育,三是理財教育——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童年時也沒人講給我這些,所以,這不僅僅是小朋友的問題,大人同樣會為這件事苦惱。所以讀蔡朝陽的《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時我很開心,他為孩子啟蒙,我給童年補課。聽著「鉛筆的故事」的菜蟲大概不會想到,還有個大人也在津津有味思考這「看不見的手」。蔡朝陽在《尋找有意義的教育》里有一輯「教育從孩子開始」,《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東西買回家》,正是他最好的開始吧。

「約翰叔叔是中國人嗎?」「李小龍是中國人嗎?」「我天生是中國人嗎?」「『再見』和『goodbye』一樣嗎?」「中國人為什麼穿西裝?」「中國人為什麼不善於協作?」……蔣瑞龍的《我生來使用筷子嗎》就是由這樣一組可愛的問題生髮而成,正如傅國涌先生所評,作者「從家園出發,展開跟孩子的對話,推己及人,化抽象為形象」,相較於至今還在我腦中「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之類的宏大敘事,此書讓孩子對中國和中國人的體認更為親切、更為真實,既關注中國人的偉大之處,也不迴避其醜陋一面。印象深刻的是書之末句「做嶄新的中國人」,正與題記「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遙相呼應,是期待,是願景,亦可謂「小通識」系列叢書起落所在。

04

我生來使用筷子嗎

漢文化的源流與秘密

蔣瑞龍著

如果是二月天氣,

阿源穿著單衣從廣州出發,

在黑龍江畔的漠河下飛機時,

會立刻凍得說不出話來。

然而,這兩地的人們使用一樣的餐具,過一樣的節日,

擁抱的姿勢,也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為什麼是「中國」人?中國有哪些領土?

有中國國籍的約翰叔叔是中國人嗎?

會使用筷子,講中國話,是不是就是中國人?

來這裡,聽阿源爸爸為我們講述漢文化的源流與秘密。

恩德說過,「據我們的經驗,孩子原則上絲毫也不關心的主題,或是孩子完全不理解的主題,是不存在的。問題是你如何用心、用頭腦來敘述那個主題。」很顯然,「新童年啟蒙書」做到了,這一系列書寫有著作者的人生觀點、生活意義、正直信念,又承載了更多為人父親的角色、責任、努力、期許、情感、不舍、關懷與無盡的愛——可以想像,小讀者穿行在阿源、菜蟲們的故事與生活里,一定會欣然接受這充滿愛與智的啟蒙,大讀者則可以將之放在身邊,慢慢地、用心地閱讀,在與童年的對話中,「在只顧工作的奔忙中遺忘了的那些珍貴的東西——幽默、悲傷、孤獨、相互扶助、別離、死亡、生命,會像烤畫一樣浮現出來。」(柳田邦男)

最後,我實在忍不住要說一說常立講「質量的起源」時拋出的可愛問題:「一個人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有質量?」他的回答是:「答案很簡單,找到你心愛的人或事物——他們就是你的基態——然後把心裡的鎖鏈系在他們身上,你的生活就有了質量。」只是一瞬間,我就明白了,需要啟蒙的,從來就不是童年的孩子,而是貌似成熟的大人。他的啟蒙,你的童年,如此啊如此;他的童年,你的啟蒙,如此啊如此……

一套寫給中國孩子的「兒童通識」書,知名奶爸蔡朝陽、兒童文學作家常立領銜著述。暢銷五年後實力再版,深受小讀者歡迎。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版新書正在熱銷中。

推薦閱讀:

戀愛啟蒙~第一章:告別挫男
一個東莞「鞋二代」的回歸:曾是台灣前十魔術師|台灣魔術師|劉謙啟蒙導師|東莞
過完年,孩子英語撿起來,邊玩邊學《dirty dog》——ki媽英語啟蒙周之pet3
兒童啟蒙詩詞詳析2
五戒十善——《佛學啟蒙》(連載)

TAG:社會 | 中國 | 孩子 | 啟蒙 | 通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