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詞聯基本知識18講[一】

第一部份:詩、詞、聯基礎知識    第一講:詩的一般常識  

  

  

  詩是文學的一大樣式(體裁)。中國古代稱不合樂吟誦的為詩,合樂演唱的為歌。是歷史上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我們偉大的祖先,在神州這塊廣闊的土地上,相繼吟唱幾千年了。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特點是:1、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來寫、來讀。2、具備充沛的情感、豐富的想像,用凝練的語言集中地表達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過去被稱為「詩國」。詩在文學領域佔據著主流地位。二千多年的詩詞作品汗牛充棟。今天在座聽講的大部分是老年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博覽群書,只能有選擇地買一些選集來讀。如:《唐詩三百首》、《宋詞選》、《元曲選》、《名家楹聯評註》等等。如果想自己動手,藉以提高素養,陶冶情操,表達自己的情感,那學的面就要大一點,如聽聽詩詞講座,學一點音韻學、語法修辭學、詩詞格律、楹聯格律以及這些文學體裁的創作方法等等,更重要的是動手寫,反覆改,請人提意見,以求不斷進步。

  今天,我就詩的一般常識,講以下三個問題:

  (一)詩的本質及其文藝特性: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尚書·堯典》中己概括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詩言志」,抓住了詩的本質。這個「志」字在這裡不單作志氣、志向講,更重要的是指情志、意志、情緒、情感講。翻譯成白話,就是:詩是表達(言)情感(志)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在心為志,發而為詩。當然,這個「發」,是要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才能成詩。否則,心中有愛就「我愛你」,心中有氣就「呵呵」,那只是簡單的反映或粗野的宣洩。

  詩(包括詞、曲)就其內容來分類,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詠物詩、酬贈詩、山水詩等等,但就其本質來說都脫離不了濃厚的抒情特色。因為不管敘事詩也好,詠物詩也好,字裡行間都融進了濃厚感情,你喜歡什麼,擁護什麼,頌揚什麼,反對什麼,諷刺什麼,都會在詩里深刻地、頑強地表現出來。你心裡有什麼想法(意)詩里就有什麼表達(境),否則就不是詩,而是簡介、說明書或歌訣。這裡舉四組都是詠雲的詩句,由於作者的用意不同,情感不同,引起讀者的共鳴就大不一樣,出現的形象完全不同。

  「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讚美(王安石)

  「無限旱苗枯欲死,悠悠閑處作奇峰」-----譴責(來鵠)

  「閑雲莫戀山頭住,四海蒼生正望恩」-----勉勵(汪東山)

  「卻怪紛紛頻出岫,不曾行雨便空還」-----諷刺(陳狷亭)

  「聲依永(詠)、律和聲」,概括了詩的藝術特質。就是說詩與音樂是分不開的,音樂美是詩的特質。詩不但有聽覺美,還兼具視覺美。押韻、平仄節奏是聽覺美;定字、字句、對仗是視覺美,也是聽覺美。由於這樣,才能達到聲情並茂,情景交融,才有永恆的藝術魅力。一句話:詩的藝術特質就存在於韻律之中。

  (二)詩的分類:詩在我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佔據著主流地位,由於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和提倡,無數詩人的不斷創新,出現了多種形式、多種流派、多種體裁。但就寫詩所運用的語言來分類,分傳統詩和白話詩。

  白話詩是「五四」運動前後,借鑒外國詩歌形式,以白話(現代口語)寫的詩,所以又叫「新詩」。白話詩的出現,無疑是詩界的一場革命,為詩界吹進了新鮮空氣。我國新詩界的不少詩人,寫了不少好詩,如《爐中煤》(郭沫若)、《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再別康橋》(徐志摩)等等。它的優點是用口語寫詩,同時不受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束縛,可以自由抒發感情。但它的優點也恰恰是它的缺點,音樂美、視覺美、精鍊性都大大減弱。由於與中國人欣賞詩的民族習慣不同,真正能在群眾中膾炙人口的白話詩篇實在不太多。

  傳統詩,相對於新詩來講又稱舊體詩。一般用文言文來寫。它是我國幾千年的國粹,是國之瑰寶。由於它定字定句,講究押韻、平仄、對仗,所以對青年人來說,思想表達無疑要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也正因為它有押韻、平仄、對仗,語言精鍊,讀來朗朗上口,才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北京前幾年春節舉辦了一次古代詩詞名篇朗誦會,票價據說是幾百元一張,而會場上卻是座無虛席,連當年的國家主席江澤民等領導人都出席了,這說明傳統詩詞的根深深地植於民眾之中。毛澤東說傳統詩詞是一條「打不死的神蛇,一萬年也打不倒」。要當作「封建糟粕」加以打倒,是不公平的,這是「把髒水和孩子一起潑掉」(列寧語)。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傳統詩詞幾乎到了銷聲匿跡的地步。但自改革開放以來,傳統詩詞進入了一個復興時期,到處是詩社,詩的出版物有公開的、有內部的、有油印的。傳統詩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代。

  (三)傳統詩中的古體詩與近體詩:

  因為今天和以後的講座都是講傳統詩(詞)和楹聯的,所以傳統詩的一般常識給大家多介紹一些。

  古體詩又稱古風,是與唐以後的近體詩(格律詩)相對而言的。古體詩又分唐以前、唐以後兩大階段。唐以前的古風,流傳下來的主要著作有:詩經、楚辭、漢樂府、漢魏歌行體。這一時期的詩歌很自由,沒有平仄、對粘的要求,押韻是按人們口語方言大體相押,對仗也多自然形成,並非格律上的規定,語言也比較樸實無華。所以這個時期的古風是中國古代的「自由詩」。唐以後的古風接受了格律的反作用,它有意避開格律詩的平仄式,卻另外形成一種平仄式,以示與格律詩相區別,對仗不求工而求拙,以顯其古樸。但也有一種古風叫「入律古風」基本上用律句,平仄交替換韻,全詩像多首絕句組成。

  近體詩是相對與古體詩而言。是古代詩歌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完善,到唐代才確定下來的一種詩的體裁。它的特徵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和講究押平聲韻、講究平仄、講究對粘,所以又稱格律詩。後來的詞、曲實際上也是格律詩發展的變種。

  為了敘述方便,我把詩的發展和分類列一個表,並在下面幾講中,主要講近體詩及其格律並講古體詩和詞在寫作要求上與近體詩的異同,相互比較,使初學的同志有個比較明晰的印象,同時,也討論楹聯的基礎知識。

  詩(詞曲)的分類表  

  

  

  白話詩 自由體

  (新詩) 格律體

  民歌體(歌謠體)

  詩經

  楚辭

  古體詩 漢樂府

  漢魏歌行體

  傳統詩 古風(唐以後)

  詩 (舊體詩) 入律古風

  五、七言絕句

  近體詩 五、七言律詩、排律

  (格律詩) 詞(長短句)

  曲:北曲、南曲

  打油詩

  打油詞

  俳體詩 漢俳、漢歌

  順口溜

推薦閱讀:

「大雪壓青松,青松壓不服」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如何提高「飛花令」水平?
美得醉了!!!學書法的人一定要懂,詩詞讀起來居然這麼起伏悠揚,綽約多姿!!!
一首不想寫的詩還是寫了
詩詞專輯 | 雨桐:此身已慣堯皇魄,不自傷零落

TAG:知識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