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瀾滄江的水哪裡去了?
2012-04-10 19:57:00|分類: 默認分類 |字型大小訂閱
來源:綠家園志願者 2012-04-10 汪永晨文圖
2012年4月1日,江河十年行大部分隊員已離開麗江返回。已經和我們一起走了6年江河十年行的中央電視台記者李路,一個人去補拍我們這次大部隊沒能去的金安橋電站。前兩天三位記者在金移村採訪後留下來,採訪中他們得知,一些金安橋電站移民因為新村沒有水,回到了老村,而老村沒有淹到的房子和新搭的臨時住處,又在受著水庫蓄水後的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脅。
金安橋電站,當時就是在環評沒有通過時開工的,建了大壩蓄水後的地質次生災難已經在頻繁地發生著。而被移到山上的移民,因沒有水喝和澆地,開始回遷,這些都將是我們要跟蹤和記錄的變化。
金安橋大壩(李路拍攝)
泥石流多發(李路拍攝)
地面的開裂(李路拍攝)
今天,我和詩人艾若與央視的《生態》節目組繼續前往怒江製作大型紀錄片,這是一部將和美國好萊塢合作的生態節目。中國的生態,引起了拍攝《阿凡達》的兩位攝影師的關注。
江河十年行2012行走路線
江河十年行2012從金沙江走向瀾滄江
從麗江到怒江要經過大理,走出大理就是瀾滄江。江河十年行2006年我們第一次經過瀾滄江這個拐彎時,我們在這裡拍了不少照片。
2006年瀾滄江拐彎處
2006年瀾滄江
2012年走近瀾滄江
瀾滄江曾經也是奔騰的
大旱中的瀾滄江
江河十年行的第一年2006年和第七年2012年瀾滄江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就是江河十年行要的記錄。當然不僅要照片,也要去尋找變化的根源。
水邊的黃色是水位線在下降
不管多干,紅色總會在大自然中彰顯
悲涼的瀾滄江
瀾滄江是中國西南地區大河之一,也是一條亞洲的國際大河,是世界第六大河,亞洲第三大河,東南亞第一大河。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其源頭位於海拔5200米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94度40分52秒,北緯33度45分48秒,從源頭算起,全長4909公里。流出國境稱湄公河(Mekong River),為緬甸、寮國的界河,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貢)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在中國境內河長2179千米,流域面積16.4萬平方千米,占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面積的22.5%。支流眾多,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
瀾滄江上中遊河道從青藏高原穿行在橫斷山脈間,河流深切,形成兩岸高山對峙,坡陡險峻的V形峽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壩,著名的景洪壩、橄欖壩各長8千米,已初步擬定在幹流上興建24級梯級電站。河道中險灘急流較多,徑流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74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656萬千瓦,可能開發量約2348萬千瓦,幹流為2088萬千瓦,約佔全流域89%。河道中因險灘急流較多,只有威遠江口至橄欖壩段可行木船和機動船。
今天的瀾滄江在雲南
這也是激流
在百度上記錄的險灘和急流,因有了這些發電量,瀾滄江已經不是原來的瀾滄江。
今年,是瀾滄江經歷的第三年大旱。2010年有記者沿江而走後寫下了這樣的報道:
記者從雲南的羅平縣出發,沿著該省旱情分布圖中的特大幹旱區一路西進,陸良縣、富民縣、直至抵達滇西的賓川縣。一路所見,人們在不斷降低自己的生存標準:喝髒水、不洗澡、不刷牙、不洗臉;相關部門則倉促應對:送水、打井、挖溝建渠等,雖各方已竭盡所能,但似乎還是不能阻止旱魔一點一點地侵襲。
記者也拔了一根油菜,看見雖然也已掛果,但將它外殼剝開,裡面找不到一粒油菜籽。朱美香今年種了將近4畝油菜,因為此次特大幹旱,油菜顆粒無收。在箐門口村,這樣的畫面很常見。這讓人產生莫大的疑問和恐懼:如此災情面前,我們就真的無解嗎?
瀾滄江兩岸
瀾滄江及其支流上,這樣的小水電站到處可見
江邊這樣的開採也不少見
向江河索取能源
其實,不僅是雲南,從2011年秋天到2012年春天,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省份遭遇了百年罕見的三季連旱,大面積的農田減產甚至絕收,水庫、池塘乾旱見底,很多地區人畜吃水困難,連壯觀的黃果樹瀑布也變成了涓涓細流。
就在中國積極組織抗旱救災的時候,突然傳來一則消息: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四國,將聯合向中國政府提出交涉,稱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稱為瀾滄江)進行水壩建設加重了下游的旱情,要求中國重視下游國家用水的權利,對自己境內的水壩建設進行控制云云。
對於此事,中國政府給出了回應,結論是中國進行的水利建設不會加重旱情,下游四國的缺水現象是因為它們所在的地區也遭遇了嚴重乾旱,降雨太少。另外中國強調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會充分注重下游國家對資源的要求,並搞好友好溝通。
湄公河水資源的爭執其實並不是大旱發生後才開始的,在此之前各國之間一直有爭議。在一般年景,湄公河流域的降水是比較充沛的,河流上下游各國並未對水資源有過多大的憂慮。
湄公河流經的吳哥
湄公河上的洞里薩湖
湄公河人家
生活在湄公河上
而2009—2010年的大旱,波及區域不僅限於中國的西南地區,還影響了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這恰恰是湄公河流域所在區域。這場大旱對於中國來說,影響是局部的,畢竟中國是個大國;而對下游的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小國家來說,這種災害就是全國性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農業的大幅度歉收會對其國民經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現在有一種說法,巨大的天災使這些國家的政府深感壓力,老天又不照應,遲遲不降雨。於是乎在危難之中他們找到一根救命稻草——中國的影響,他們說是中國築壩截水使下游更加乾旱。
網上有人撰文:瀾滄江的確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湄公河從源頭到出海口整體落差約5500米,而在中國境內落差就達5000米,非常適於進行梯度水電開發。上學的時候地理課講中國水力資源非常豐富,其主要區域就是在西南一帶。在這裡修築水壩、建造水力發電站,不僅能產出大量的電力,還對抑制洪水泛濫、加強水利灌溉、涵養水土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這裡的水電站發出的電不僅可以供我國使用,也可以輸出到緬甸、寮國等落後缺電的國家,泰國還和中國簽訂了購電協議,計劃從2013年起購買中國水電站發出的電。
湄公河畔的大樹與古廟
湄公河畔的人與自然
其實,下游的泰國、寮國也曾有在湄公河上築壩修水電站的構想,但一來湄公河進入中南半島後坡降明顯變緩,修築水庫難度較大;二來這些小國的財力有限,造大型水庫比較吃力;三來在建設投資、選址、收益等方面各小國之間有矛盾,總是擺不平。
也就是說,他們也動過築壩截水灌溉發電的念頭,就是沒幹成。中國早在上世紀 80年代就開始系統地規劃瀾滄江干支流梯度水利設施建設,幹流上的漫灣、糯扎渡、大朝山水電站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規模更大的小灣電站也已經蓄水,2012年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水電公司說,這些大規模電站的作用除了發電,還能減少河道淤積、改善下游通航條件,在洪水期削減洪峰,減少下游損失。現在乾旱,人們為沒有水而發慌,試想如果發了洪水,沒有這些水庫蓄水調峰,下游遭到的損失會更大。
瀾滄江邊沒有旱情的農田
夕陽在瀾滄江邊的大山中
大旱還在雲南繼續著,江河十年行也還要再繼續三年。全球氣候變化;2005年底的印度洋海嘯,深層冷海水翻上來影響了大氣環流;瀾滄江上游建了太多的大壩;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雲南連續三年大旱的原由。江河十年行在行走中尋找答案。
大旱中的瀾滄江
生命力的頑強
瀾滄江
明天,我們就要走怒江,期待著。
推薦閱讀: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三亞宣言(2016-3-23)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外長會聯合新聞公報(全文)
TAG:瀾滄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