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敢於「與狼共舞」

中國文化要敢於「與狼共舞」 大 中 小 默認 BWCHINESE中文網 作者:蔣豐 2012-02-22 星期三


收藏 列印 投稿 評論 ( 共1條 )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

彭博社報道稱,「好萊塢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文化產品因為附帶價值觀而比普通產品更為敏感。現在世界上最強勢的美國文化允許更頻繁進入中國的權利,意味著什麼?


「美國發出的歡呼聲與電影院里的觀眾一樣響亮」,美聯社2月18日報道中美電影協議時的調子同樣響亮。好萊塢是美國服務業貿易優勢的象徵,在此前一天雙方達成的協議中,無論是中國進口好萊塢大片配額的大幅增加,還是美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近一倍,都讓美國人興高采烈。

彭博社報道稱,「好萊塢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文化產品往往因為附帶價值觀而比普通產品更為敏感。去年,日本文藝界就「韓流」進行過兩輪遊行示威,法國則經常叫喊要抵制「英語文化的入侵」,現在世界上最強勢的美國文化獲得更頻繁進入中國的權利,意味著什麼?

奧地利媒體認為中國愛國主義電影會遇到更大挑戰,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則預測了「關於爭奪軟實力的跨太平洋競爭」。但更多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激起的波瀾,遠沒有外電預測的大。

中國輿論的主調是,中國民族電影產業不會受太大衝擊。中國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中表示,優勝劣汰,怕什麼呢。

中國著名影評人周黎明稱,只有把自己當成弱者才會覺得自己的文化被侵略。

好萊塢變成「一個更加快樂的地方」

據路透社報道,中美雙方2月17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根據這一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美方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

「美國之音」2月18日稱,這份協議是星期五在洛杉磯宣布的,星期五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為期5天訪問的最後一天。奧巴馬政府和美國電影製造商為與中國達成的這項協議感到高興,該協議將允許更多美國製作的電影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

陪同習近平到這個南加州城市訪問的美國副總統拜登表示,協議將使美國電影公司和獨立電影製片人更容易接近日漸壯大的中國觀眾群體。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習近平離開了洛杉磯,但是美中籤署的電影協議把好萊塢變成了「一個更加快樂的地方」,根據該協議,中國將允許更多的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和建立合資公司。

「如果要評出中國國家副主席訪美期間最無爭議、最受美國朝野各界一致讚賞和歡迎的決定,那一定是美中電影協定。」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評論對美國歡迎該協議進行了總結。

該評論認為,該協議將令美國電影業者和為電影產業服務的數以千計美國人受益,並保住更多就業機會。

美聯社稱,好萊塢和奧巴馬政府星期六稱讚中國同意降低進口美國電影的門檻,而這些壁壘過去把很多美國製作的電影拒之於繁榮的中國電影市場門外。美國副總統拜登稱這是一個「突破」,美國電影協會說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

美聯社還稱,美中貿易一直是雙方的主戰場,而該協議將成為雙邊貿易中一個「罕見的亮點」。進軍中國電影市場長期以來一直高居好萊塢願望清單的前列。

美國將從該協議中獲得多大利益?一些媒體已經開始詳細算賬。彭博社標題為「好萊塢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的文章稱,電影產業是美國重要出口部門,白宮說,電影和其他視聽產品為美國帶來12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而中國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電影市場之一,2011年票房收入達到21億美元。

美國《商業周刊》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電影市場。迪斯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格爾也成,這項協議「代表著一個重大的機會」。華納兄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梅耶也贊同地表示,這為我們兩國關係的歷史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中國不懼美國大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2月19日表示,美國獲得的直接收益並不大,只能說未來潛在的收益可能很大。但最後美國的潛在收益能不能拿到還不一定,如果國內電影產業發展得不錯,美國未必能拿到預期的市場份額。

一些國外媒體認為,好萊塢在世界範圍內的強勢是它未來獲得更大收益的保證。法國《巴黎競賽畫報》稱,在電影節和影評圈等小眾範圍,歐洲影片還可以與好萊塢抗衡,但在商業票房領域則完全力不從心。

中國似乎正好相反,靠行政力量,他們的影片有時也能獲得票房豐收,但許多作品要麼是好萊塢產品的模仿品,要麼是為各種國際獎項量身定做的投機產品,它們怎能與好萊塢競爭呢?

法國「經典音像網」也稱,好萊塢最大的優點,就是觀眾想看什麼,他們就能很快拿出合觀眾胃口的電影快餐。「快」和「全」就是好萊塢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在全球各地包括法國都屢試不爽,中國電影人將如何應對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令人關注。

奧地利《媒體評論》雜誌2月19日以「中國的好萊塢規則」為題報道,中國有世界上最廣闊的電影市場,中國可以拯救好萊塢,但隨著好萊塢電影的輸入,中國傳統電影市場將受到衝擊,比如愛國主義電影會遇到更大挑戰,中國電影市場將在好萊塢大片和「升級中的民族電影」之間展開競爭。

中國輿論對於中美電影協議反應複雜,多數的聲音是「不怕」。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中把好萊塢大片稱為「好萊虎」,認為「放30頭好萊虎進入中國市場」對觀眾來說是好消息。

「現在中國的電影已經有足夠的實力應對來自美國的競爭。」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2月19日這樣說。

他認為,從1994年年底我國以配額的方式引進電影,到2004年美國好萊塢大片開始以分賬方式進入中國,可以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放勢頭,也可以看到中國電影的長足進步。實際上,美國電影開始引進的時候是中國電影的最低谷,反而是美國大片進入中國的十多年裡,中國電影產業有了很好的發展。

中國著名影評人周黎明認為,中國沒有放棄配額制度,只是把配額增加,因此該協議是量變而不是質變,是一種過渡性協議,和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方針是一脈相承的。

據周黎明介紹,美國電影進入其他國家市場的分賬比例一般在30%以上,所以我國以前的分賬比例13%是很低的,對方是因為看重中國市場的未來才同意如此比例。增加到25%,從國際比例來講還是偏低,對方願意合作主要還是看重中國市場的未來。

敢於「與狼共舞」才會強大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在美國與中國達成的協議當中,建立合資公司或許更加令人著迷,這是因為雙方合資建立的是一個製作動畫片的公司,動畫片領域是美國的強項,中國也一直渴望利用美國的技術和這個媒介。雙方既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又出於商業上的原因。

對於中國來說,動畫片是中國同世界日益增強的媒體關係當中的一個「試探氣球」。沒有中國管理部門所禁止的性、流血和當代政治內容,動畫片是以家庭為導向的,這使得動畫片是安全的,既適於出口,也適於進口。

文章還稱,好萊塢目前在推銷文化軟實力方面領先,但中國在試圖趕上,電影很可能帶來關於爭奪軟實力的跨太平洋競爭。

很多國家不喜歡外來文化的強勢介入。德國《南德意志報》2月19日報道稱,在柏林電影節上,一些好萊塢電影在柏林電影院播出,甚至沒有加上字幕,觀眾還不得不接受加州的俚語,英語已經成為統治世界的文化介質。

近年來,德國人越來越因自己的文化受到美國文化的侵襲而感到擔憂,德國保守黨曾投票決定,要求將「德國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寫入德國國家憲法。

支持者表示,德語是德國的文化根基所在,其官方語言地位應當得到確立。一項由德國漢諾威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在德國人日常使用的辭彙中,23%是英語詞。

金燦榮認為,強勢文化向弱勢文化滲透是古今中外普遍的現象,一般來說弱勢文化都會做出某種抗拒的動作。我國有一段時間對文化入侵特別敏感,現在則更自信一些。

日本橫濱市立大學一名退休教授認為,對待美國大片,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出現過「文化入侵」的說法。這是把自己首先擺在一個弱勢的位置,一種自卑的角度,是一種不戰而降的說法。如同經濟一樣,一種文化只要敢於「與狼共舞」,才會強大起來,才會具有生命力。

蔣豐,日本新華僑報主編。

責任編輯:Rita Wang


推薦閱讀:

孔子其人
國人都該傳承下去的中國歷史文化常識,記得的人有多少.........
選擇《傳奇·三方印》的理由
論「你」與「您」
禹音:如何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