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古人寫信常用「頓首」二字?

為什麼古人寫信常用「頓首」二字?

國用書信作為往來溝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如《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書札就是信函)後來漸漸的古人在寫信時,往往總會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寫上「某某頓首再拜」,那為什麼要用「頓首」二字呢? 自古中國素有「禮義之邦」之稱,古人尤其重視「禮」,因此制定了許多的禮儀規範。《周禮.春官.大祝》有「九拜」∶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拜,在古代是行敬禮之意,九拜是按當時的跪拜動作和對象,做了嚴格的規範,也就是依不同的等級、社會身份,在不同的場合所使用的九種跪拜禮儀。所以前四種稱為「正拜」,即常用之拜禮,後五種則依附於四種正拜。不過流傳下來,比較常見使用的則為稽首和頓首。 稽首是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禮儀。《書經.舜典》∶「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臯陶。」《周禮.春官.大祝》∶「稽是稽留之義,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所以,稽首是臣子對君王所行的隆重而恭敬的大禮,不僅施禮者要屈膝跪下,並且頭拜到地上後還要停留較長一段時間。 如《左傳.宣公二年》∶「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臣子對國君所行之大禮。又《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上載∶「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在秦晉交兵時,秦將孟明戰敗被俘,晉襄公聽信文嬴的話放他回國,雖然晉襄公是敵國的君王,孟明在謝罪時還是對他行稽首之大禮。因此,後來有些文人向皇帝上書時首尾就會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 頓首和稽首是有區別的。頓首是跪拜在地,然後引頭至地,就立即舉起。因為頭觸地的時間很短,只略作停頓,所以叫頓首。《周禮.春官.大祝》註:「頓首拜,頭叩地也。」疏:「頓首者,為空首之時,引頭至地,首頓地即舉,故名頓首。」頓首是古代跪拜禮節中較輕的一種,一般用於地位相等或平輩間。而這種頓首禮,莊重卻不過於謙卑,所以後人給君王以外的人寫信時,在首尾處就採用「頓首」二字以示禮貌。 如李陵《答蘇武書》末尾稱「李陵頓首」;王羲之寫給住在山陰的朋友張侯的慰問信∶「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與陳伯之書》是一封文情並茂的招降信,作者丘遲用「頓首」作為書信的開頭和結尾,不卑不亢得表現出對收信者的敬意,也表達了自己勸降的誠意。 隨著資訊的快速傳遞,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多元化,古代的這些繁文縟節也被簡化了。如果人人都能夠以真誠、善良、忍讓的心去和人交往,對方必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而互相體諒、尊重,其實這就是最大的「禮」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枕頭多為硬質材料?軟枕是何時發明並廣泛使用的?
誰能請得動古人飲酒?
如何預防盜墓賊,古人有一很簡單的措施,騙了盜墓賊兩百年之久
蒙古人銅鍋烀羊肉,帶你了解純正的蒙古風情
古人送禮裝逼指南

TAG:古人 | 寫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