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太極拳內功

一、以勢導氣  太極拳有許多動作與氣功某些動功的要求一樣。它是通過外形動作來達到內在的氣血運行。王宗岳在《拳論》中說:「以氣運身,務分順遂,乃能便利從心。」也就是要使氣渾身運行周流,但必須姿勢正確,符合規矩,而且要求上下相隨左右逢源、處處順遂。鼓盪活潑、身動氣隨,這樣才能以勢導氣而便利從心了。二、呼吸引導  太極拳往往採用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二種。初練者以自然呼吸為佳,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時,則以潛瓜式呼吸為主,則與氣功以後天練先天,以先天為後天是一致的。其方法是: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隆起外凸,通過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氣升降、開合,達到練氣、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之目的。三、陰陽虛實  太極拳的變化奧妙盡在陰陽虛實之運用。陰陽是太極的宗旨,使人體生命活動保持統一的協調過程,這對太極拳來說,是運用不斷變化虛實的手段,達到氣血暢通之目的。練功走架不但要注重神舒體靜,分清架子的虛實轉換,配合升降、開合的運動,內氣自感流暢,處處有圓活之趣,處處有虛有實。再進一步,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即實非全然占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此時能體會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這是氣在體內運行的緣故。四、以意行氣  太極拳是以意識來指揮內氣的運行,所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在練拳的過程中,通過虛實轉換,姿勢開會,運用心意使氣緩緩流行於骨肉的內外之間,做到意到氣到。要求意念集中、思想寧靜、即正確又活潑、松靜自然、輕靈沉穩。以意行氣是意念專註於動作,並不注重於氣的運行,這樣才能使動作洒脫、轉換輕靈,所謂「氣遍身軀不少」,可以證到。太極拳練法之說明  夫初練者,宜端在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氣,精神不專,眼不顧手,手不顧腳,此謂之盲練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腳不通,即用猛力,處處奪力,而反能顯力者,此為痴練耳。倘能平心靜氣,注目凝神,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穩;然後銷頭領氣以衛其力,力順則氣自通,氣通則力自生,所學之法如是練而習之,以期純熟,則手眼步一致,心神氣相通,自然而然則致於妙境矣。  太極拳的動作,須慢而勻,以活絡筋骨為主,以柔活氣血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勻始能活,逢動作即成圓形。在圓之中變化無窮,其奧妙即在虛實變化之中,初學者多夫能知,練之久始能得心應手,妙趣無窮,即可舒展筋骨,又能調和氣血,實為身心兼修,提高體質之道也。  第二期在鬆柔圓活的基礎上,動作上要求用意不用力,師曰:「若太極拳雖不用過分之力與氣,而練習時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志,所以能使其力蓄於內,不流露於外,氣沉丹田不停滯於胸,故習之既久,營之氣力愈大。急要時乃能運用自如,……」。所謂用意不用力,在練習拳架時用心去想各個式乾的用法,就象與人交手時,用什麼手法打來用什麼招法應付,手、限、步、腿都要一致,這個對持的過程即用意。太極拳之用意是由無到有,由微到顯得感覺。當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時,則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時還必須懂得人身之三節在太極拳中的運用。人身自頭至足為一大節,身體各部分可分為無數的三節,趙堡秘傳中的《十法》內有詳細介紹:「人之一身而言,手肘為稍節,腰腹顯中節,足腿為根節。分而言之,三節之中各有三節,手為稍節之稍節,肘為稍節之中節,肩力稍節之根節;胸為中節之稍節,心為中節之中節。丹田為中節之根節;足為報節之稍節,膝為報節之中節;胯為根節之根書。總不外乎稍起、中隨、根追之理。庶不致有長短、典直、參差、俯仰之病,此三節所要責明也。」趙堡太極拳非常重視對三節的運用,拳譜記載:「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自空,下節不明,自家自跌,故不可忽哉。」所以太極拳在推手中,猶如四大節、八小節活如車輪,在推手中如萬向接節,做到去中節時則首尾相應,末梢節時即中、根節相應,此時在技擊上能化能發,隨心所欲。  第三期,也是比較關鍵的階段,要求以肢體運動引動內勁運動,也是產生內到功力的基礎,它是在鬆柔、圓活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氣、力、勁渾為一體,在練架過程中要求以柔和之氣存乎其內,剛毅之態存乎其中,學者先練其柔,柔軟而剛自生,先調其氣,氣通順而力自生。先熟其招,招熟而妙自生,柔以克剛,軟以化堅,熟中生巧,則氣與力結合。氣沉丹田,經丹田轉化後發出的勁,是長期修鍊,愈練愈精而產生內勁,隨著內勁的增長,其勁軟如棉、滑如魚。粘如嫖、硬如鋼。發手如閃電,氣由脊發,此時即能通過四稍引動大小周天循環。  第四期,前者即是由外面的肢體運動引動內勁,其後,待至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必須轉化為以內勁引向外體運動,也即是由丹田指揮外面的肢體運動。以自身較大的身法轉變為小巧靈活的身法,繼而走向有圈為無圖,有形為無形,雖然在外形上似乎轉化為無形,但是內勁還是走圓的,此時已到了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向更高層次邁進,繼之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練習趙堡太極拳的人都在努力追求這種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相信至少能夠使人健康,延年益壽。  武當趙堡太極拳博大精深,玄奧奇妙,練拳即便修道。太極拳是以心意合一、心神合一。天人合一,達到這個境界時則可感知生靈之妙悟,天地萬物之理,亦即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太極拳的內功實踐  學練太極拳的人很多,因為它有健康長壽的作用,但是真正達到頂峰造極的人確是鳳毛磷角,這是符合學拳的基本規律。要兮太極拳,練就高級的太極內勁,必須掌握練拳的方法,掌握它的主要規律,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層次。  從初級來看是以手領先,到了中級必須由身法帶動內勁,待行動自如,得心應手,而後轉化為以丹田引向外體運動,如何進行這一階段的修鍊,筆者在老師的指導下頗有心悟,這也就是武當趙堡太極拳的行功丹法,修鍊內功的一把鑰匙。當我們有了一定的太極拳基礎,掌握了套路的正確性,又比較圓活、鬆柔,符合太極拳的要領,也就是「以手頒身」,到了這個層次如何向「高手」進階,似乎很難了,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幾十年,往往也只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提高無門。這裡有一個主要的關鍵,如何從練手法轉化到練身法,也就是以手領身,進階為以身領手。我參考了許多太極拳書籍,很難從書中得到這一方面的啟示,只能從老師身上找鑰匙,通過老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看老師一招一式是如何啟動的,聽老師講內勁是如何形成的,自己仔細琢磨,領悟其中的奧秘,折成件件,穿成串串,形成以身領手的拳法體系,這樣才能進入高一層次的大門。  海豚式游泳是以身體的扭動來前進的,可以不依靠肢體的動作。即「以身領手」,也就是以身法來統帥太極拳的套路。  如何從太極拳的身法著手,前面已經介紹過四大節、八小節,其中手為稍節中之稍節,胯為根節之中報節,太極拳的所有動作,初級時是以手領手,也就是以手來指揮整個太極拳運動;然後以身領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運動,而全身運動是通過很節之根節聘來發動的,外形於四大節和八小節,內達于丹田,這是產生內勁的根本。以前太極拳書上從未提到胯有如此重要地位,在理論上雖未能十分完善,但在內功的修持上非常重視。這次能夠公開坦率介紹太極拳拳術之根,也算是一種嘗試,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前老師是這麼手把手教的,現想通過文字來說明其中秘密,使練功者揣摩,得以登堂入室。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每一招每一式,包括四大節、八小節,一切運動之主宰,皆由胯節來指揮,就象鐘錶里的軸心,由軸心的轉動,發動外面的小齒輪,繼而又小齒輪發動大齒輪,節節貫穿。鄭悟清老師曾經有這樣的比喻,來說明胯在太極拳的重要地位。木偶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當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種動作時,木偶的一舉一動,全都由演員的手來指揮,演員的手拉越好,木偶表演的越精彩。太極拳的跨也是同樣道理,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於跨的動作。所以練習身法必須從襠臘著手,如不能掌握襠胯的走向,那麼就不能做到身法正確,周縣靈活。太極拳的身法是整體動作密切配合而來,前者主宰在手,以手領先,發動全身,後者以胯根為主宰,牽連發動全身運動,在其它拳種也沒有提到這種練法,當然也沒有這種論說。每把每式都要出自襠胯之間,只有通過老師的口傳心授,才能漸漸通俗。諸如推手,對方用手封住我的左手並向我中心發勁,而我雖被對方封著左手,但我的襠已轉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虛,不進則已,如進必使其落空,因為我的身法已經改變,重心也變了,並可用持勁使其失去重心。  如果老師在演練太極拳套路時,你有一定的太極拳水平,那麼能夠看懂以手領身,或是以身領手。如出右手,而不是右手要擊出,乃是由胯襠把手擊出,如果要收回右手,也是由胯襠把它收回來,收與放全憑胯間。如(雲手)我們說右手向內下畫圈至左上回至原處,那麼左胯也為之畫一圓圈,而且是以胯為主宰發動手的畫圈動作。通常我們在太極拳書上看不到這種論說,好像缺乏理論依據,一般常用松胯、松襠、開胯、開襠。這在太極拳里是非常重要的,老師也經常指導我們開襠下腰,氣沉丹田,由氣機鼓盪而轉化為內勁,使五臟氣血充盈,也就是煉丹田之真鉛系,在我們趙堡太極拳的拳譜內,由應用開襠的練氣秘訣,現公開如下,供諸同好參考;練氣要訣:元氣淆溫濁氣涼,前輩留下健身方,必須開襠收下氣,站立又要膝蓋藏。滾肩束脅攢腦脛,開襠下腰最為良。氣從口入非自四,卻從嘴角入小腸。氣從鼻出不是出,夏從五臟入膀股。入氣之肘不用力,出氣之時責自強。更由日快真妙快,似閉不閉張不張。  以上是練氣要訣,上面重點介紹了開襠。開襠即是開胯,開襠氣自下,襠是兩個胯,每個姿勢結束時,必須開襠松胯,這有利於氣沉丹田。如單鞭一式,從起動到過渡,最後兩手拉成單鞭式時,必須開襠下腰,從上至下合臉、垂肘、松腹、收臀、開襠、塌腰。其氣自然而下,隨姿勢下沉時,右腳跟微微外撇,氣降丹田。如果開襠不好,氣不易完全下沉丹田,達不到最佳效果。氣不歸丹四,停滯於胸腹,也會有不太舒服的感覺,所以必須松胯、開襠、下腰,當時我這裡所介紹的轉跨,是身法的根本,所以與單純的松跨縣有區別的。我們從社元化的(太極拳正宗)一書中得到啟示,其中每一句話都是精髓。他在「太極拳啟蒙規則」中寫道:「兩膀兩胯為四大節,膀為稍節之根;胯為根節之節,周身活潑全賴乎此。八小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節節隨膀隨胯依次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隨順,與膀跨為一。  周身活潑全賴於此。杜元化對膀聘的作用是非常明確的,兩手、兩腳,節節隨膀胯依次運動。也就是說主要由膀胯為主宰,發動肘、手、膝、腳的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隨順,與膀聘為一。」身法是否活潑,通過膀胯做到節節貫串,四大節。八小節活動自如,所謂折成件件,穿成串串,一氣呵成,全賴於膀跨運動的運轉和統一。筆者對肩膀在太極拳中的作用也頗為了解。它在整體拳架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否化盡、拿死全在於此,但我的體會在身法上跨比膀更為重要,而且跨還支配了肩膀和肘、手的動作。兩人推手,雙方措手畫圖,你能感覺到對方的手是以身法和潛在於內的襠勁,或只是手上的功夫。太極拳的初步階段,以手領手,以手領身,只是初級功夫,很難制伏對手,進入以身頜手,這裡有許多技巧,除了掌握太極拳的要領,然後要以襠胯為主的身法,又能節節舒展,動靜開合,丹田呼吸,能使內氣鼓盪,心氣合一,虛實陰陽,忽隱忽現,走架時如行雲流水,與人推手,使對方感到變幻莫測。  由擋胯發動全身,使之節節貫穿,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同時又是全身的虛實、重心的變換、開合與收斂、陰陽之動靜、內外的統一,全賴於襠膀的主宰作用。檔胯如同火鍋底,把丹田輕輕托起,襠胯之運動自如,轉換靈活,都有賴於尾閣的調節作用,形成了跨問的小三角,雖然胯極的運轉十分重要,但掌握正確的方向又有賴於尾間,他像是一個陀螺儀的導航系統,也是一種自動調節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千變萬化。  太極拳的架勢是由各種劃圓動作組成,處處有太極,四大節、八小節無處不劃圓,這是由襠胯主宰而表現在外的太極圈,在內襠胯又指導了丹田的運轉,所以有請外必有諸內,丹田也隨著襠跨一起劃圓,好似外部打的是大拳,小腹打的是小拳,有口腹拳。趙堡太極拳的行功丹法是活丹田,內丹有升降、開會、虛實、收放、陰陽的運轉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腹式呼吸,它是鼓盪內氣,增強內功的重要手段。原則上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小腹外凸,形成逆腹式呼吸。大家都知道逆腹式呼吸在太極拳里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應用時往往配合不好,因為刻意使腹部配合呼吸很不容易,一套拳打下來會感到非常勞累,弄不好會感到胸悶氣喘。其實太極拳的逆腹式呼吸是同襠胯之間的運轉相配合的,當襠胯向內劃圓時,腹部會自然內收,無需腹部用力收縮,當襠胯由內向外劃圓時,腹部自然外凸,無需非用力外凸,這樣自然瓜式呼吸和身體的動作配合起來。所以整個太極拳動作由一個發動的源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只要牽動襠胯,由內向外太極拳自動運轉。太極拳的行動丹法  怎樣練太極拳以及太極拳各級層次,我在練拳過程中有一定的心得。在初級階段如上述的「定架子」,處處求規矩,如書法中的楷書,要一筆一划地練。練拳時,以手頒手,手如蛇頭,動則手先,以手畫圓,謂之空圓,這是太極拳的初步功夫。繼之以手頒身,由手的劃圈帶動其他四大節、八小節,也可引動丹田運轉,此為中級功夫。如能進而以身領手,既有以襠胯為主宰的畫拳,而直接發動肩膀和八小節,使之以身領手,同時又能節律的發動丹田運轉,丹田之開合、收放。陰陽、虛實以及丹田呼吸全賴襠胯之運轉。內勁為之鼓盪,發動丹田,在外是拳架的演練,在內是丹田的運轉。此謂之腹中太極,它的走向與外形的太極拳是一致的,此乃高級功夫。最後心意合一,由丹田統帥主宰整個身體的運動,發動內氣走通大小周天,這叫丹田代理周天法,又稱「代理架」,是趙堡太極拳的主要內功法。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達四稍,這是太極拳的內勁高層次。具體地講由外形的動用練至太極拳的內功,而後由丹田為主宰而逐漸練到外形手足,以丹田為動力的由內到外的高層次功夫。雖然說起來比較簡單,即由外達內的修鍊方法和由內達外的修鍊方法。然而通過什麼方法使之由內達外的修鍊,其關鍵是以身領手,即以襠胯為主宰的修鍊方法,沒有老師指點很難領悟其中奧秘。有些人練習了幾十年也只是以手領身,而自以為身法如何看了得,且不知此身法是被動身法,而不是以身領手的主動身法,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在練功教學過程中,發現有許多練習者不得人門,長時間不能掌握真正的要領,所以一直在迷茫之中,尤其有許多太極拳書籍,雖然理論寫了很多內容,但並不實際指導如何修鍊,使人無從下手練習。  為了更好地掌握太極拳的身法,趙堡太極拳多年來總結了一套練太極內功的捷徑。一招一式均以襠胯為主宰的以身領手的練法,外形與套路近似,只是強化了襠胯的訓練,故名曰「行功丹法」,經過幾個月的鍛煉,就可以掌握這種身法,再把這種身法應用於整個太極拳套路之中,可以提高內勁的質量,這是太極拳進入高層次的捷徑。(行功丹法)的修練,前面已略加介紹,具體理論和要領正在整理之中,倘若有機會在向大家介紹。掌握行功丹法是進入太極拳高層次殿堂的一把鑰匙,這是老師傳授和我自身練習太極拳的經驗,提供出來以供大家參考。4、腰與胯在太極拳中的運用  在前面已經陳述了「檔胯」在太極拳的重要作用。在我交往的一些太極拳朋友之中,其功夫之高深與淺薄者,大多是以他們對「檔胯」的運用程度而定的,能善於應用「襠胯」者功夫自然高深。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所有的太極拳要領部非常重要,但還是比較容易學會的,或者隨著練習深入自能慢慢的領悟。「襠胯」的理解和運用時學練太極拳的重要關鍵,拳論中所記載的大多以腰為主,腰的泛意是指「腰胯」,也就是腰與跨的連接作用。(十三式歌訣)第一句就是:「十三式式奠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又回:「心為令,氣為旌,腰為蟲,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致於縝密矣」。實際上腰聘為主宰,由意識來指導太極拳的運動。太極拳難就難在如何正確運用腰胯,因為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檔胯」有它特殊的練習方法,也就是歷代老師太極拳內功的體現,不是一般學練太極拳者都能知道的。拳經中指的「腰」也是泛指「襠胯」,「擋胯」在太極拳中作用,歷代先輩都以「腰」為概括。又如王宗岳(太極拳論):「其根在腳,發子腿,主宰於腰,形於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又如趙堡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張楚臣在拳譜中寫到:「凡舉動,神意互戀,神領手訣,而意令氣運,由手而肘,而肩,而腳,而膝,而腰,自可達以眾歸一之道。此即上下內外合為太極之妙術也。」前面是由手而肘、而肩、而腳、而膝、而腰,這裡的「腰」一般說的應該是「胯」,所以說「腰胯」是相互作用的,尤其對「胯」的運轉特別細緻,起整個太極拳運動的主導作用,以身法帶動手法,勁力的基礎在腳下,起動能的來源是腰胯。任何四肢的運動多從動與腰下胯間;腰膀的運動主宰於形外的太極拳動作,而又引動腹內的太極輪轉,同時又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這一系列的內外相合,上下相隨,連綿不斷,全部出用於全自動狀態的一氣呵成。  腰在身體的部位主要命門兩凈的位置,也指腰與胯的連接處。在動作上有扭腰、轉腰、擰腰、抖腰的動作,在其它拳種和太極拳中動作的要求很多,有前後。左右的擺動,清之活腰,又以腰的抒抖發勁,謂之腰勁,但是在我們趙堡太極拳里是十分忌諱的。我在年輕時學過多種拳術和太極拳,活不活在腰,可謂淋漓盡致而變化多端,其奧妙皆在活動兩腰。後我練趙堡太極舉時,老師根本就不讓動腰,不準前俯後仰,不準左右歪斜,不準隨便扭動,處處保持立身正中,全身放鬆而不準松腰,腰是支撐全身的支柱,心為令,氣為旗,腰松腰則全身無力。筆者就腰部不能松馳以及擰腰等動作,為了糾正這不正確的用腰方法,整整花了半年時間,經常挨批評。腰部不活,在練太極拳時,看起來似乎遲滯不靈,其實鄭悟清老師的走架十分流暢,如行雲流水,起伏鼓盪,動作如耍拳,處處鬆柔活清,見之如婦,奪之如虎,而其主要關鍵在於開胯園襠,所謂活不活全部在於襠而不在於腰,老師要求從大腿根部松,而吊襠活胯,胯就象木偶戲中的手,變幻莫測、虛實靈活、全賴於手的精湛技藝,而太極拳的各種動作、內外相合。上下相連的各種變幻,也是有賴於松胯、活胯,由襠聘的轉圈,帶動全身的運動和整個身體的太極圈,跨根是軸心,帶動各關節的齒輪,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襠勁由大圈後轉小圈,以後有圓似無圖,由外達內,由內達外,渾然一體,若非老師口授親自點撥,實難悟出其中奧秘,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只要能夠掌握這個基本方法,我想在學練太極拳術時,定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欲練太極拳,先求內外通。陰陽互為根,全在襠胯求。動靜虛實分,行動丹法成。
推薦閱讀:

太極拳內涵
太極散手連拳
太極拳真味第一篇:雲手基本功
太極雜說 87
太極拳晨練更高效,熱身不可少!(4)

TAG:練習 | 太極拳 | 太極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