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0年婚姻心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婚姻之於每一個人,不管美滿還是殘缺,都是人生中獨特的風景。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國家大法《婚姻法》頒布實施,正式廢除封建婚姻,跨出了現代婚姻的第一步。
至今,《婚姻法》已走過60年。60年間,一次立法兩次大修,「夫妻應當相互忠實」寫進總則;60年間,結婚自願離婚自由,「感情確已破裂」成為離婚的硬性標準;60年間,婚外情、第三者、家庭暴力等新辭彙不斷湧現,「離婚時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被法律確認……
新中國《婚姻法》頒布60年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對待愛情、婚姻、性的態度也隨之發生著微妙的改變…… —編者
1950年:自主PK包辦
心態描述:解放年代讓婦女們終於喊出了自己的心聲:「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向是婚姻的基本原則。《詩經·齊風·南山》里有一句話:「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稍有違規越矩的思想,即被批為大逆不道。包辦婚姻的最大弊端在於不能尊重婚姻雙方的個人情感。
這一狀況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全國包辦婚姻約佔婚姻總數的90%以上。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然而關於婚姻法的起草被放在了重要位置。1950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實施,毛澤東講了一段非常經典的話:「婚姻法是關係到千家萬戶、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其普遍性僅次於憲法的國家根本大法之一。」這部婚姻法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基本原則,明確廢除了包辦婚姻。
「巧兒我自幼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在上世紀50年代,這一段出自評劇電影《劉巧兒》的唱腔瞬間風靡全國。在當時,「自己找婆家」堪稱是石破天驚之語。和《劉巧兒》一起,眾多的戲劇、歌舞、電影將頌揚男女平等、戀愛婚姻自由作為主要創作題材,將《婚姻法》宣傳到千家萬戶。在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中,妨礙小芹與小二黑自由婚姻的二諸葛和三仙姑,被塑造成落後、守舊、自私、迷信的典型,其誇張做派引起人們的會心一笑,結果還是小芹與小二黑有情人終成眷屬,如願以償。
在婚姻自由思想的主導下,1953年,新中國出現了第一次離婚高潮,主要是清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夫多妻、童養媳、小女婿等封建婚姻關係。到1957年,全國的包辦婚姻只佔到婚姻總數的10%,而屬於自由或半自由的婚姻則佔到了90%以上。
1960年:政治PK愛情
心態描述:政治年代催生了大量的政治婚姻,帶給婚姻的更多的是無奈……
從1957年到1977年的20年間,中國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社會動蕩,1950年《婚姻法》建立起來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那時的婚姻家庭關係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一方面,婚姻往往由組織做主,個人的情感成為其次,於是,就有了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所反映的「組織婚姻」;另一方面,個人的政治身份又成了決定生活的一切,農村的地富子女很難找到對象,有海外關係的一般限制結婚,成為「右派」的要堅決與之「劃清界限」。比如電影《天雲山傳奇》中,宋薇大學畢業後到天雲山考察隊,與政委羅群相愛。反右運動開始,羅群成為了反黨分子。在政治的高壓下,宋薇選擇了離開,嫁給了愛慕自己的先進分子特區黨委領導吳遙。在政治高於一切的年代,宋薇的離開,是自私,也是無奈。
1980年:愛情PK婚姻
心態描述:反思年代衝擊婚姻。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否是不道德的?
隨著1976年「文革」的結束,我國開始迎接民主法制建設的春天,開始重新審視已被「遺忘」多年的婚姻法。30年過去,1950年《婚姻法》的有些條文已經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社會關係的新情況,在婚姻家庭領域內,面臨著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例如,結婚年齡規定得偏低(男20歲,女18歲),允許五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的條件過寬等。
1980年9月1日,由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當天公布:自1981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新的《婚姻法》。這是我國第二部《婚姻法》。1980年《婚姻法》將「實行計劃生育」納入了法制的軌道,並將結婚年齡改為「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規定「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從而徹底廢除了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
「東方風來滿眼春」。上世紀80年代後,漸漸走入正軌的中國經濟開放,社會穩定,人們思想上的堅冰也在悄然化凍,婚姻、愛情、性這些禁錮多年的話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否是不道德的婚姻?是否還需要維持?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到底重不重要?……1987年,電影《誰是第三者》的上映將這些反思引入高潮。按照傳統的看法,女主人公桑雨晨無疑是「第三者」,是她的插足破壞了一對二十多年的夫妻華超與張恩壽的家庭關係,她被社會和法律推上了「第三者」的審判台。但是她是「第三者」嗎?桑雨晨自己決不如此認為。那麼,「感情多餘的人就是第三者」嗎?按照這種想法,張恩壽才是華超與桑雨晨愛情之路上的「第三者」……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卻又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情。進入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的大潮席捲而來,裹挾著所有人隨之沉浮,浮躁的情緒漸漸蔓延,理想主義的色彩頹然剝落。隨著諶容的小說《懶得離婚》的流傳,「懶得離婚」成為一句形容婚姻中百般逼仄無聊無趣令人窒息卻又無可奈何乃至無望的流行語。在《懶得離婚》中,男主角劉述懷說:「其實,哪家不是湊合著過?千萬個家庭都像瞎子過河 自個兒摸著,慢慢過唄!」
2000年:理想PK現實
心態描述:激情年代讓人們在婚姻保衛戰中重申忠誠的力量。白領們在理想和現實碰撞中尋求愛的和諧、甜蜜。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整個社會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家庭財產迅速增加,而1980年《婚姻法》中對夫妻財產制的規定過於簡單,缺乏對個人權利、經濟利益的基本保障,修訂勢在必行。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並頒布了修訂後的婚姻法,即2001年《婚姻法》。
2001年《婚姻法》的立法過程,被稱為「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人國家觀念、法律觀念、道德觀念、婚姻家庭觀念和性觀念的一次大普查」,在當時,「包二奶」、家庭暴力等問題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後來,2001年《婚姻法》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並且對於婚姻中的弱勢或無過錯方、家庭暴力的受害方,設計了更多保障性規定。
新《婚姻法》的法律條文公布並實施了,但關於婚姻家庭問題的討論仍在繼續。
電視劇《牽手》里,鍾銳對夏小雪說:「你吸引我的是你的熱情,自信和清高,而現在你全變了。我們的婚姻已經死了。」一個不一樣的「第三者」王純,讓人們對婚姻有了自省的態度。
還有電視劇《雙面膠》、《新結婚時代》、《手機》……正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原因」,從擅長表現家長里短繁瑣生活的電視連續劇里,人們可以看到種種鮮活典型的婚姻狀態,如在身邊。
去年以來,電視劇《蝸居》的熱播重新引起人們對於「第三者」的關注。劇中的海藻,不願意像姐姐海萍一樣為買房而奮鬥,卻甘願當「小三」,得到了比海萍更多的物質享受和來自市長秘書宋思明 一個中年有家男人的「愛」。在房價高的今天,海藻的選擇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贊同,她的「小三」語錄迅速在網上流傳,比如「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是讓自己在日子中承受痛苦,還是為了享受歡樂」,也因此引發了一場新的關於道德與婚姻愛情的爭論。日前關於「小三」或將被追究侵犯配偶權的失實消息引發熱議,透露出人們對「小三」破壞婚姻家庭的不道德行為的憤慨與譴責。
婚姻法是婚姻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與每個公民的基本人權和千家萬戶的生存質量有關,還是一個時代變遷和社會文化轉型的晴雨表。60年來,《婚姻法》為保障婚姻,讓家庭在健康、有序、法制的軌道上運行作出了卓絕的努力。然而,正如尼采所說,「沒有任何制度有可能建立在愛之上」,婚姻的基礎是愛情,婚姻的前提是責任、忠誠和信任,要得到美滿的婚姻,還是先精心地維護愛情吧。 鄭鍵
(本文來源:舜網-人口導報 )
推薦閱讀:
※深度分析西方女人為啥很少嫁中國男人
※中國朝代列表
※星巴克因暴跌再成焦點,咖啡經濟是如何紅遍中國取得成功?
※尼加拉瓜全國抗議 高呼「中國人滾出去」(圖)– 鐵血網
※中國羅盤詳解-第四十層 天盤平分六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