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經歷了長達68年的不斷發展和進化,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獨特性源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積澱、獨特的國情基礎、獨特的發展道路,其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體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正因其獨特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備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比較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充分適應中國國情,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擔當起歷史和人民所賦予的偉大使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任務,使中國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將13億多中國人民引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本文從以下10個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加以總結。一、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體現出的治理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為中國人民提供了最重要的國家公益性產品,即天下大治、安定團結,政治有序、社會井然。國家公益性產品,是指能夠在全社會範圍提供的,賴以促進和保護全體人民福祉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天下大治、秩序井然,就如同新鮮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不需要它。在世界大國及主要政黨中,中國共產黨尤其珍視並且善於維護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這種穩定性來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擔當,既有對人民的責任,也有對全人類的貢獻。政治穩定,主要體現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以及黨的執政理念、國家發展目標、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的連續性;社會穩定,主要體現在社會規範的廣泛有效性和社會衝突的高可控性,其直接體驗就是社會公道正義的實現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感。與其成為鮮明對照的是,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動蕩與衝突已成常態,政治穩定、社會安寧成為一種稀缺的國家公益性產品。在北美,儘管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但選舉過程及其上台以來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加劇美國社會撕裂與對立;在西歐,難民入境在法國、荷蘭等國引發的右翼民粹主義勢力崛起,對其政治選舉帶來衝擊;在南美,巴西正在經歷前總統羅塞夫遭彈劾、治理積弊集中爆發的陣痛。還有許多國家近年來軍事政變、軍人干政亂象頻生,如緬甸、菲律賓、泰國、土耳其以及非洲多國;有的國家甚至經歷了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動輒「城頭變幻大王旗」,民生福祉淪為最大犧牲品。在社會公共安全方面,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西歐多國近年來為恐襲陰雲所籠罩;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在原政權被美國摧毀後,至今仍深陷恐怖主義血腥之中。放眼世界,一個穩定而安全的中國的確是「風景這邊獨好」。二、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廣泛代表全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也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人民中心思想在政治上的深刻反映。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擴大和鞏固執政基礎,兼顧群眾性、階層性,代表中國全體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在協調不同社會群體利益訴求、整合兼顧不同社會群體利益當中發揮了領導與引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來自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人民代表制度的優勢反映在重大決策中,就是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的提高,既通過彙集眾思、廣納群言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也保證了議而能決、決而能行的決策效率,避免了競爭性政治體制下決策效率低下、權利各方掣肘的弊端。反觀美國,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對立和社會分化日益嚴重。從 「佔領華爾街」運動反映出「99%」的普通大眾與「1%」的金融精英階層之間的對立,到美國各地此起彼伏的抗議活動甚至是騷亂所反映出的種族矛盾,再到不同政見、不同利益訴求者之間的對立等等,不一而足。此外,在槍支管控、醫療保障、移民、同性婚姻、身份認同等諸多深層次問題上,持不同意見群體日益固化,彼此見解調和難度不斷上升,由此引發的社會衝突時有發生。三、統一思想優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牢牢佔據社會意識形態主流。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僅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而且成功頂住了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攻勢,有效應對了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和考驗。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旗幟,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體人民中不斷鞏固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鞏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的利益追求,鞏固國家富強之夢和個人幸福之夢有機統一的行動準則,使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牢牢佔據主流,對團結社會、凝聚人心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維護了中國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反觀蘇聯,蘇共領導人背棄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自我抹黑蘇聯黨和國家歷史、放任西方意識形態泛濫,自我摧毀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和蘇共的領導,這成為蘇共亡黨、蘇聯亡國,釀成20世紀最大政治悲劇的重要原因。而本世紀東歐、中亞以及北非發生「顏色革命」的多個國家,其原有政權在美國的意識形態攻勢尤其是對當局政權的肆意抹黑面前應對乏力,加之西方價值觀、民主模式和生活方式長期潛移默化滲透,使得在反對派粉墨上場、登高一呼時,大批民眾不辨是非、受到利用驅使,加速了當局政權垮台、國家滑向崩潰和戰亂、社會陷入動蕩。國家由於意識形態失控而發生政權顛覆、百姓受難的一系列教訓,也使得當今中國社會對西方的真面目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珍惜政治穩定、社會安寧的大好局面,把握好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推動發展,早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最廣泛共識。四、社會動員能力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社會的組織化水平。將人民組織起來、徹底告別「一盤散沙」的局面,不僅是中國改變半封建半殖民地悲慘命運、建立人民共和國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中國作為後發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實現對先行國家加速追趕的重要前提,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環境所決定的。中國社會得以有效組織,其前提是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高度組織化的強有力的核心。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執政黨,擁有8900萬黨員;中共中央組織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資源部」。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吸納中華民族優秀分子建立起中國工人階級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通過黨的先進思想理論體系和推進政治、思想建設保證全黨在思想上團結統一,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使全體黨員、黨的中央機構、黨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共同構成有機的統一整體,使黨具備強大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從而擔負起領導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與國家機構、與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組織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從國家層面一直延伸至企業、社區和自然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力量充分整合在黨的領導下,進而將13億多中國人民組織起來,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反觀同為13億多人口大國的印度,有包括7個全國性大黨、40個地區性政黨在內的1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政党參與國會選舉競爭,難以實現對人民的有效組織,難以克服自身歷史與文化帶來的邦屬眾多、教派林立、統一基礎薄弱,政策難以一以貫之,國家發展步伐深受阻滯。五、政治協商和協商民主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政治協商中實現黨際合作與協商民主,達到政治團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黨制度。在這一制度下,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關係是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是積極團結而不是互相掣肘。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按照「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共處,由此結成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全民族大團結大聯合,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有效彙集眾思,提高決策質量,降低決策風險,最終使國家受益、人民受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黨的十八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進一步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協商民主頂層設計、協商體系建設、協商渠道建設等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協商民主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反觀美國,民主黨、共和黨代表著涇渭分明的不同利益集團,以權力制衡為初衷的「三權分立」政治舞台近年來日益淪為不同利益集團的角斗場,為爭奪選票而互相揭短攻訐、兩黨總統候選人互相詆毀謾罵,屢屢上演政治爭鬥的鬧劇;在聯邦層面複雜重大決策中,兩黨之間協調合作機制日益式微,互相對峙、拆台、扯皮成為常態,為了否決而否決。對此,奧巴馬曾無奈地承認,華盛頓「一事無成」「四分五裂」。可以說,當今美國「制衡」體制所存在的種種弊端,正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所避免的。六、民族團結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能夠妥善處理民族關係,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與共同繁榮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基本政權形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單一制政體和崇尚團結統一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充分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體多元」的現代國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勢。」新中國成立68年來,中國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發展政策,如對口支援、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不僅有力推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民族地區千百年來貧窮落後的面貌,極大地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生活,還從民族幹部培養、文化傳統保護等許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創造了多民族和諧共榮的中國典範。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指出:「西方國家在解決民族問題上也沒有什麼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階級社會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從現代世界範圍來看,受困於民族(種族)問題並由此引發嚴重後果的例子屢見不鮮。如印度,其東北部阿薩姆等邦、西北部旁遮普邦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就是民族分離主義的重災區,時至今日仍時有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又如美國,因警察槍殺黑人引爆長期存在的種族矛盾,引發多地非裔人口示威遊行甚至血腥襲警事件。七、改革創新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始終在改革創新中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共產黨堅持在改革創新中尋求發展活力。改革就意味著創新,只有在創新中才能保持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贏得永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改革創新的比較優勢,不僅體現在有關改革本身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發展性、對中國現代化進程需求的適應性,還體現在改革領域的全面性、改革路徑的科學性以及改革持續深入的自覺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協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體制改革,使之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新的篇章,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號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2020年階段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寫入新時期「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寫進報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特別是選舉制度不斷完善,公眾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權利得到更高水平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豐富,黨內民主更加廣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機制、國家監察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反觀美國,面對「民主政體」異化為「否決體制」的困境,儘管兩黨都十分清楚美國政治已經深受「否決政治」之害,但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特朗普,都無力改變美國政治的現狀;不僅無力改變,而且還飲鴆止渴,一再利用有關議事規則作為武器,在政策議程中繼續相互掣肘。此外,大眾媒體多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政黨觀點和立場的極端化趨勢,而且這一趨勢在短期內得到扭轉的希望十分渺茫。改革創新對當前美國政治而言,「非不為也,誠不能也」,反映出美國制度陷於僵化、與環境互動能力嚴重弱化的困境。對此,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稱之為「政治衰敗」。八、學習型政黨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極強的學習自覺性,善於鑒古知今、博採眾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建設學習型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系統性的學習機制。在中央層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堅持定期集體學習。學習內容十分廣泛,以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為例,集體學習涉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全面參與全球治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國防與軍隊建設等各個方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與引領中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大布局相適應,重大問題導向十分突出,兼具全球視野和歷史關照。學習形式豐富多樣,既有專家授課、系統講授,又有內部交流、參觀學習,也向全黨作出了很好的示範。地方各級黨委也設有理論學習中心組,定期組織集體學習。隨著2017年3月《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的制定實施,黨內組織化學習機制進一步成熟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還十分重視向全世界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一切其他國家學習其先進文明成果,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市場經濟,向新加坡學習幹部管理與廉潔建設,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實際上,早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一般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這正是中國共產黨開放胸懷與學習心態的最佳反映。相比之下,西方特別是美國長期以來以民主「正統」自居,唯我獨尊、自我封閉,認為西方制度已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既缺乏對自身的反思,又缺乏對世界其他國家制度的尊重和借鑒。美國白宮新聞辦公室長期對外發布《國別人權報告》,罔顧本國十分堪憂的人權狀況和一系列基本事實,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人權狀況指手畫腳、橫加指責。美國政府長期致力於推銷美式民主,通過大量非政府組織向別國「免費」傳播多黨制、普選制的知識和經驗,幫助組建反對黨派,甚至不惜對一系列別國政權開戰生事、除之後快。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所表現出的競爭力,美國政界主流更多地停留在對所謂「威權政體」的批判,甚至未能跳出對抗與遏制的冷戰思維。對此,早已有研究者指出,包括政治精英在內的美國人「已經習慣了中國向美國學習」,「共和黨對中國的知識低得令人髮指,共和黨候選人以誠實的態度談論中國的意願也低得令人難以置信」。九、政治人才培養與選拔任用優勢中國共產黨源源不斷地培養和任用大批經過充分歷練、為實踐證明堪當治黨治國治軍大任的優秀政治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實現黨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以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為例,躋身這一集體的領導者往往需要經過兩個「超級治理」台階的歷練。第一個台階是擔任各省區市特別是若干經濟大省和直轄市的黨委書記,在治理國家前先充分學習如何治省;第二個台階是擔任在任中央領導集體的主要助手,直接觀察和學習如何治國理政、作出重大決策。在每個台階上,領導人都要面對嚴格的治理考驗,經受嚴峻複雜環境的歷練,學習觀察已有治理經驗的精華,藉此確保由出類拔萃的優秀領導人來領導黨和國家。不僅如此,黨還堅持按照德才兼備、組織認可、群眾公認等重要原則選用幹部,不斷完善幹部選拔任用程序、從嚴執行選人用人標準,提高選人用人科學化水平。中國共產黨還堅持從寬廣視野中選任幹部,注重從女性、從少數民族、從黨外人士中選拔培養幹部擔任領導職務;還建立了以各級黨校為主渠道、其他有關部門和部分高等院校參與其中的較為完備的幹部培訓體系,使黨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幹部在中央機關、國家部委和地方黨政部門、國有企業之間交流任職,培養能力全面的複合型幹部和中國「政治家集團」後備軍。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使黨的幹部隊伍保有的總人力資本不斷提質增量,成為黨治國理政所依賴的寶貴財富。反觀美國的政治實踐,州一級主官跨州任職是難以想像的:不僅沒有跨州任職的調動機制,也缺乏支持易地從政的政治基礎。美國聯邦和州一級參議員,許多人是幾代人生於斯長於斯,其家族在當地具有極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根脈;在多州的政治版圖中,多代從政、政商互利的「寡頭」家族數見不鮮,政治生態格局呈現出長期固化的特點。十、黨的自身建設優勢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執政能力,並自覺通過持續不斷的自身建設鞏固這種能力。「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作為政治靈魂,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推動黨的思想理論體系和執政方式創新,不斷提高黨內民主制度化水平和實效,增強自身創新活力,始終致力於打造更加堅強有力、更高素質的執政骨幹隊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著力構建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體制,形成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從制定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教育活動及「兩學一做」活動,再到大力倡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效,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反觀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實質上與普遍意義的政黨組織相去甚遠。兩黨沒有固定和明確的黨的成員與各級組織,只有在舉行總統大選時才按照政治傾向由選民自行登記,黨派活躍分子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本党參加大選角逐籌款;也沒有成文的黨的章程,只在選舉前才會提出本黨的競選綱領,而綱領中提到的施政目標往往又難以兌現,甚至會隨著參眾兩院多數席位政黨的更迭而根本沒有實現的機會。與此同時,金錢在美國總統競選中發揮的作用卻不斷強化,使所謂民主淪為「一美元一票」的「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從馬克思主義百餘年發展中走來,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百餘年興衰中走來,從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百餘年偉大實踐中走來。這套制度在中國的發生和發展,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高度自覺、充滿自信,中國共產黨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實現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自信深化自覺,自強發展自覺,也使自信更可持續。
推薦閱讀:

別總提韓劇了,印度電影甩中國何止一個韓國的距離!
【踏青拾萃】莫奈油畫《睡蓮》與中國古典詠荷詩詞選.詩配畫
4月份中國遊客海外消費幾乎翻番
中國人九成不懂得什麼叫拜祖宗
日本「隼」級導彈艇與中國022型導彈艇相比哪個厲害?

TAG:社會 | 中國 | 政治 | 中國特色 | 制度 | 比較 | 政治制度 | 特色 | 主義 | 優勢 | 社會主義 |